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股權萬歲是什麼意思

股權萬歲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10-14 20:26:34

㈠ 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萬歲」起初是指什麼

萬歲原來是祭拜天神的時候喊得,後來皇帝就代表了天,就管皇帝叫萬歲爺。

從戰國到漢初,「萬歲」一詞一直在人們的口中叫出。據《戰國策·齊策》記載,一次孟嘗君派馮援去他的封地薛邑討債,但有些貧民實在無力還息,馮援便自作主張把債券燒了,「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武則天看到之後,知乎太好了,這句話太好了,我們趕緊利用上來。從此,「萬萬歲」一詞便流傳於朝野之上了。

㈡ 現代的萬歲是什麼意思

對於人而言,人哪有活一萬歲的,不實事求是,浮誇風,幾十歲,喊萬歲,哪有那麼老,好的思想活得可能要久一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可以喊喊萬歲,這是美好的祝願。

㈢ 萬歲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萬歲」一詞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臣子口中的「萬歲爺」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系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

㈣ 萬歲是什麼意思

「萬歲」本意有永遠存在之意,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今也用為祝頌詞,表達極其贊賞的感情用語口號。在中國自明代以後,「萬歲」一詞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
「萬歲」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事物紀原》卷一:「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臣子口中的「萬歲爺」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系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但除了皇帝之外,太後也稱萬歲。
先秦時代,萬歲表示上天的別稱,即永恆存在的萬能之天。軍隊得勝歸來,振臂高呼萬歲,表達對上天的贊美,以示有上天支持,戰無不勝。
「萬歲」一詞究竟在何時歸帝王專用呢?史學界意見並不一致。一種意見認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一種意見認為,屬於皇帝的「萬歲」,始於漢武帝時。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漢朝在皇帝以外也有使用「萬歲」的情況。如漢朝禮儀規定,對皇太子亦可稱萬歲。當時皇族中還有以「萬歲」為名的,漢和帝的弟弟就叫「劉萬歲」。從漢到唐,對人臣稱「萬歲」的事例,也是不絕於書,不勝枚舉。到了宋朝,「萬歲」之稱人臣才決不可染指。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訥,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吁萬歲」,被人告發,杖責而死。可見,到宋朝,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萬歲。

㈤ 理解萬歲是什麼意思

「理解萬歲」是在某一特定背景下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但用一種包容的心態去感受對方從而使兩者本該發生的矛盾弱化後一種感情的升華。

比如,某個人以及朋友在說一個段子的時候,而這個段子被說垮掉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能說了一句理解萬歲,讓他有一個台階下。這樣還可以挽回你們之間朋友的關系。

舉例:

羅永浩在現場演示了TNT語音指令時,但是這個語音指令卻讓羅永浩頻頻翻車,簡直就是一個車禍現場,而羅永浩再次嘗試著使用語音操作見過office。

並且還演示了Excel求和與PPT的製作,但是語音指令並不是那麼的靈魂,這讓羅永浩顯得十分的尷尬滿頭大汗,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羅永浩很尷尬,不得不在現場高呼理解萬歲。

㈥ 萬歲什麼意思

萬歲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對帝王的尊敬的祝願和問候

㈦ 萬歲的意思有哪些

很久以前「萬歲」只是表示人們內心喜悅和慶賀的歡呼語,本意有永遠存在之意。到秦漢以後,臣子朝見國君時常呼「萬歲」,表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意。

㈧ 萬歲是什麼意思

萬歲」本意有永遠存在之意,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事物紀原》卷一:「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今也用為祝頌詞,表達極其贊賞的感情用語口號。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等

可是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萬歲」一詞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臣子口中的「萬歲爺」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系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

但是,「萬歲」一詞最早不是用於稱呼皇帝的。

在西周、春秋時,「萬年無疆」、「眉壽無疆」等是人們常用的頌詞和祝福語。《詩經·豳風·七月》有「臍彼公堂,稱彼篁觥,萬壽無疆」之句,它描寫人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後,舉行歡慶儀式的場面。這里的「萬壽無疆」,是人們舉杯痛飲時發出的歡呼語。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這類文字,它並不是對天子的贊頌,而是一種行文款式,凡鑄鼎者皆可用。如「唯黃孫子系君叔單自作鼎,其萬年無疆,子孫永寶享」。表示的只是傳之子孫後代,永遠私有之意。而「萬歲」一詞,是這些頌詞、祝福語的發展和簡化。

從戰國到漢初,「萬歲」一詞頻繁地出現在人們口中,記載在歷史文獻中。《戰國策·齊策》記載益嘗君遣門下食客馮援,前往封邑薛(今山東滕州南)收取債息。馮接到薛後「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但有些貧民實在無力還息,馮援便自作主張,「因燒其券,民稱萬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藺相如奉和氏之壁人秦,「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可見此時的「萬歲」,只是一種歡呼語。這一時期,「萬歲」還有另一種意思,即作為「死」的諱稱。如《戰國策·楚策》載,楚王游雲夢,仰天而笑日:「寡人萬歲千秋後,誰與樂此矣?」《史記·高祖本紀》:「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這里「萬歲」的意思,與《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中曹操所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的「萬年」是一樣的。

而皇帝被稱為「萬歲」,是始於漢武帝時的。

漢武帝獨尊儒術,「萬歲」也被儒家定於皇帝一人。稽諸史籍,《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呼萬歲者三,是誰呼的?苟悅注曰:「萬歲,山神稱之也。」十五年後,即大始三年二月,漢武帝又稱自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自此,「萬歲」成為皇帝的專用稱呼。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自稱「萬歲」。
漢武帝之後,「萬歲」就不能隨便叫了
從戰國到漢武帝之前,「萬歲」的字眼盡管也常常在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現,但其用意,可分為兩類,大體上仍與古法相同。
其一,是說死期。如:楚王游雲夢,仰天而笑曰:「寡人萬歲千秋後,誰與樂此矣?」安陵君泣數行而進曰:「大王萬歲千秋後,臣願以身抵黃泉驅螻蟻。」劉邦定都關中後,曾說:「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戚姬子如意為趙王,高祖憂萬歲之後不全也。」又,「萬歲之期,近慎朝暮。」顏師古注謂:「萬歲之期,謂死也。」這就清楚地表明,不管是楚王的仰天大笑說「萬歲千秋」也好,還是安陵君拍馬有術所說的「大王萬歲千秋後」也好,以及劉邦在深情眷戀故鄉和為小兒子趙王憂心忡忡不同場合所說的「萬歲後」,都是表明死後。這跟普通人稱死,只能說卒、逝、謝世、蚤世、不諱、不祿、隕命、捐館舍、棄堂帳、啟手足之類比較起來,雖然顯得有點特別,但與後來被神聖化了的「萬歲」詞意,畢竟還是大相徑庭的。

其二,是表示歡呼,與俄語中的「烏拉」頗相近。請看事實:藺相如手捧稀世珍寶和氏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孟嘗君的門客馮歡焚券契的故事,是膾炙人口的。史載:馮歡至薛後,「使吏招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因燒其券,民稱萬歲。」田單為了麻痹燕軍,「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紀信為陷入項羽大軍重重包圍中的劉邦定計,跑到楚軍中撒謊說:「『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陸賈遵劉邦之命著成《新語》,「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漢九年,未央宮建成,劉邦「大朝佇候,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扈,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置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凡此皆充分表明,從戰國到漢初,人們雖常呼「萬歲」,卻並非專對帝王而呼;但有開心事,即作此歡呼,亦不過如此而已!
至漢武帝時,隨著儒家的被皇帝定於一尊,「萬歲」也被儒家定於皇帝一人;從此,它成了最高封建統治者的代名詞。稽諸史籍,這是漢武帝精心炮製的彌天大謊的產物。史載: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看吧,漢武帝登上了嵩山之巔,吏卒都聽到了向他三次大呼「萬歲」的聲音。誰呼的?荀悅注曰:「萬歲,山神之稱也。」原來,是神靈在向漢武帝高呼「萬歲」,以致敬禮;而且,漢武帝向神靈致意還禮,無不答應,也就是所謂「登禮罔不答」。真是活龍活現!漢武帝為了進一步神化君權以強化封建專制而編造的「咸聞呼萬歲者三」的神話,成了後世臣民給皇帝拜恩慶賀時三呼「萬歲」——並雅稱「山呼」的不典之典。
十五年後,也就是太始三年三月,漢武帝在撒謊的道路上又高升一步,聲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這一回,說得更神了:山東的芝罘山,整座山都喊他「萬歲「。這樣以來,就勢必構成這條邏輯:神靈、石頭都喊皇帝「萬歲」,臣民百姓既比神靈要矮一頭,又比無知的石頭畢竟要高一頭,不向皇帝高喊「萬歲」,顯然是不行的。於是,從此以降,封建帝王的寶座前,「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不言自明,從此「萬歲」這個甜膩的字眼,也就只配皇帝一人獨享,如果他人用之,就是僭越、謀逆、大不敬。聊舉一例:史載後漢大將軍竇憲,「威震天下,……會帝西祠園陵,召憲與車駕會長安。及憲至,尚書以下議慾望拜之,伏稱萬歲。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議者皆漸而止。」看來,這位尚書的腦殼里恐怕漿糊不少,而韓棱的頭腦還是清醒的;如果竇憲真的對「萬歲」一詞甘之若飴,即使僥幸腦袋仍按在按在自己的肩膀上,也非要吃盡苦頭不可的。
漢武帝後,封建統治者在「萬歲」上玩的花樣,真是五花八門:皇帝自封自己的生日為「萬壽節」,皇帝的老婆、兒子、閨女之流,降一等如法炮製,美其名日「千壽節」,每逢此節,鬧得沸沸湯揚,窮奢極侈。
尤其兩個女統治者,更是別出心裁。一個是武則天。她像翻賬本那樣隨便地多次改元,以「天冊萬歲」自居。在公元六九六豐的一年中,年號迭更,一日「萬歲通天」,一日「萬歲登封」。在年號上冠以「萬歲」二字,真是一大發明。另一個是穢名昭著的慈禧太後。她的尊號已經是長長一大串,有個馬屁精竟上奏本,建議把「萬壽無疆」四個大字也擺進去。這實在也是前無古人。如果「老佛爺」地下有知,大概還在據此為傲吧?
還有一個封建統治者,雖是男人,但卻曾被魯訊譏刺為「半個女人」;此人就是人所不齒的明朝太監魏忠賢。他大權獨攬,虐焰熏天,在全國遍建生祠,要人稱他為九千歲。僅從薊州的生祠來看,魏忠賢的「金像用冕旒,凡疏詞一如頌聖,稱以堯天舜德,至聖至神。而閣臣輒以驕語褒答。運泰迎忠賢像,五拜、三稽首,……詣像前祝稱:某事賴九千歲扶植。」九千歲比萬歲,雖然少了一千歲,但也算得上准「萬歲」了。這不禁使人想起魯迅的名言:「愈是無聊賴,沒出息的腳色,愈想長壽,想不朽」,而實際上,無論是慈禧太後還是魏忠賢,借用魯訊的話來說,「還不如一個屁的臭得長久」!

「萬歲」既與最高封建統治者劃上等號,老百姓必須在頂禮膜拜時呼喊,否則當然就是大不敬。但是在包括唐律、明律、清律那樣嚴密的封建法典中,並沒有把皇帝即「萬歲」、臣民必須「山呼萬歲」、以及不呼「萬歲」、懷疑或反對「萬歲」,即以大不敬罪論處的條文。而在實際上,皇帝即「萬歲」,人們必須無限尊崇、呼喊,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卻成了天經地義的准則。這就是不成文法;而無數事實證明,不成文法比成文法更厲害百倍。當時的老百姓也並非沒有軋出此中的苗頭;在民間戲文中,動輒一開口就是「尊我主,萬歲爺……」,甚至供上一塊「當今皇上萬歲萬萬歲」的牌位,以表示自己對皇帝的耿耿忠心,就是明證。
但是,正如清人張符驤在詩中所說的那樣,「未必愚民真供佛,官家面上費庄嚴。」因此也還有例外的情形。據清人趙翼考證,古代作為慶賀時歡呼的「萬歲」詞義,「民間口語相沿未改,故唐末猶有以為慶賀者,久之遂莫敢用也。」就國勢積弱的北宋來說,史載「澧州除夜,家家爆竹,每發聲,即市人群兒環呼曰大熟,如是達旦,……廣南則呼萬歲。」「廣南……呼舅為官,姑為家,……女婿作駙馬,皆中州所不敢言。而歲除爆竹,軍民環聚,大呼萬歲,尤可駭者。」
其實,有何「可駭」?在廣南那樣遠離封建統治中心的窮鄉僻壤間,在人們的心目中,「萬歲爺」是「天高皇帝遠」,未見得那麼神聖、可親或可怕。因此,且不妨與皇帝來個平起平坐,把自己的女婿也稱作駙馬;至於這些駙馬是否也可稱自己的岳父大人為「萬歲」?史缺有間,不得而知。事實上,在後周、隋、唐時的民間,老百姓的名字,仍偶有稱李萬歲、史萬歲、刁萬歲的;推其意,可能類似近代人給小孩取名長庚之類,意在祝福其長命百歲。至於在除夕之夜,爆竹聲中,人們歡樂非凡,「大呼萬歲」,更無足駭;這不過是先秦時期古俗的殘存而已。孔夫子謂「禮失求諸野」,信然。

熱點內容
華恩科技股票 發布:2025-07-15 13:51:06 瀏覽:465
存款不到10萬怎麼找理財師 發布:2025-07-15 13:44:45 瀏覽:172
京山輕機增發股票對股價的影響 發布:2025-07-15 13:42:43 瀏覽:319
內盤期貨怎麼看成交明細 發布:2025-07-15 13:41:13 瀏覽:705
基本基金一般在多少 發布:2025-07-15 13:31:17 瀏覽:587
三十萬投資股票 發布:2025-07-15 13:26:25 瀏覽:289
投資理財如何整理 發布:2025-07-15 13:26:13 瀏覽:166
藍思科技股票是創業板嗎 發布:2025-07-15 12:43:04 瀏覽:963
期貨交易師怎麼學習 發布:2025-07-15 12:27:19 瀏覽:103
晶元領頭羊市值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2:10:26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