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期貨怎麼樣
⑴ 賭徒心態,最終埋在茶葉市場!普洱茶,永遠填不滿的金融黑洞
最近,由於美元貶值,比特幣大漲,一枚比特幣21.9萬人民幣。很多人紅著眼睛抽自己幾耳光,為啥不在比特幣3000元的近期買入,眼睜睜錯過一次暴富機會。
這種賭徒心態,茶葉玩得最爐火純青。 2003年班章六星孔雀,一件已經4850萬。
沒看錯,一件茶葉4850萬,這是超級豪賭。 賭贏了,三更貧窮五更富有。賭輸了,一夜之間,債務纏身,妻離子散。
- 01 -
芳村茶市前世今生
茶葉金融,玩得最爐火純青的,是廣州芳村,傳說中的茶葉華爾街。
這里,無論你想要的什麼茶,無論你要什麼價位的茶,通通都有。芳村的茶葉,幾輩子都喝不完。然而,在芳村, 很多人已經忘了,原來茶葉是用來喝的。
芳村有今天的江湖地位,在於60年的積累。
1956年,中央輕工業部投資興建百花香料廠,地址就在芳村。當時的芳村,主要生產茉莉花香料。
這些茉莉花,一部分供給香料廠,一部分用來跟外地以花換糧。但是,當時全國只有兩個香料廠,一個在芳村,一個在雲南。
用不完的茉莉花,腦子轉得飛快的芳村人想出了新招, 跟當地種植的綠茶結合,芳村茉莉花茶就這樣誕生了。
沒過幾年,芳村的茉莉花茶,跟香料一樣有了名氣(當時茶葉挺稀缺的)。
廣東廣寧人聽說芳村茶葉有名,跑到芳村去開設作坊,把廣寧的茶葉運到芳村加工成茉莉花茶,然後,賣到北方和港澳。
當時,茉莉花茶作坊,大約有120多家。到今天,芳村茶葉生意已經做了60年。 可以說,茉莉花茶生意奠定了芳村今日江湖地位的基礎。
80年代,浙江、雲南、福建等全國各地的茶老闆,都跑到芳村做生意,紅茶、綠茶,各種茶都在芳村聚集。
此時的芳村茶老闆,大多數是茶農,本來自己制茶,賣給茶商,不知哪天靈機一動: 幹嘛要賣給茶商,沒有中間商,自己賺差價,不是更好嗎?
茶農跑到芳村,注冊了商標,開了門店。加上廣州本地,有喝早茶的習慣,80年代思潮湧動,各種茶樓飛速增長,茶葉生意一片紅火。
芳村茶葉生意一火爆,外地人為了賣茶,不遠千里,去芳村推銷自己的茶葉。 (前幾年,雲南茶老闆、茶農還會這么做。)
就這樣,芳村茶葉市場初步成型。發展壯大的芳村,還在等機會。
- 02 -
芳村,普洱茶的狂歡
90年代,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台灣人來大陸開廠。
這些台灣伙計,雖然工廠開得不怎麼樣,待遇也只比黑廠好點,看大陸人總是高人一等的神色(現在也一樣,還活在90年代的夢里)。
不過,台灣人給芳村帶來了茶桌、茶藝一套喝茶的習慣,還有茶葉規范化,最重要的普洱茶。
可以說,芳村炒火了普洱茶,普洱茶奠定了芳村金融中心的江湖地位。 20年來,芳村普洱茶金融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港台商人越陳越香時代
普洱茶在港台商人的操盤下,在廣州芳村登場了!這是茶行業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炒作。
1999年,台灣普洱茶崩盤,港台商人將老茶帶進芳村,福建和江浙一帶的茶商也聞風而動,普洱茶的炒作浪潮重新拉開。
開戲之前,先做一個局,到雲南跑一圈,發現雲南人對普洱茶一點印象都沒有,並用低價把雲南茶農手裡的老茶回收,萬一後面你出來攪局怎麼辦。
回收完老茶還不放心,還有企業呢 ,當時的國營茶廠,看著外面熱火朝天的花花世界,茶廠自己卻被餓得死去活來。
港台資本順勢而為,用低價控制了當時的茶廠,回收老茶和控制茶廠,在2003-2004年完成。
隨後, 拍賣會造神,專家學者研究普洱茶的神奇功效,推廣茶文化。
2004年,魯迅之子周海嬰的3克普洱茶膏,拍出1.2萬高價,一舉震驚了茶葉市場,原來普洱茶這么值錢。
各類台灣普洱茶大師開始粉墨登場,宣傳普洱茶文化,大陸小夥伴在台下紛紛鼓掌,一個傳一個,都在歌頌普洱茶。
2005年的馬幫進京事件 ,雲南人牽著馬,馱著普洱茶,出現在帝都的街頭,又出現在新聞里,把普洱茶推向了全國。
2006年,3000餅普洱茶坐上歐洲游輪環游世界,讓一眾吃瓜群眾睜大眼睛,普洱茶竟然能這么火。
馬上,做鋼材的老闆改做普洱茶,雲南的礦老闆也投資普洱茶,以前拉煤過日子的車隊,不知從哪裡翻出一張雲南地圖,打算去茶山拉普洱茶了。
2003-2006年,在瘋狂的造勢下,大約200億民間資本進入普洱茶。雲南做花茶、綠茶的企業,也改做普洱茶。普洱茶企業,幾年間多出來數千家。
這些新做出來的茶葉, 被源源不斷地拉到廣州、東莞等地的茶倉,做出來多少,莊家全收。
但是,當時的市場如同一張白紙,普洱茶根本就「供不應求」,只要是普洱茶,都有人收, 一度瘋狂到泡過的普洱茶都被曬干蒸軟、重新壓成餅,然後賣出去。
2007年初,普洱茶進入瘋狂的狀態 ,芳村茶葉市場的普洱茶,被吹上神壇,有些品種,漲價千倍。
芳村茶葉市場,有人一天就賺了幾十萬、上百萬,投資回報百倍的瘋狂,讓整個芳村都紅了眼,滿城皆是普洱茶,徹底失去了理性。
與此同時, 大廠家一邊瘋狂拉升價格,一邊開著車去自己控制的茶莊收茶 ,製造一種普洱茶供不應求的假象。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吃瓜群眾進入普洱茶。
外行人,也跑到芳村,為了囤貨,有人把一生的積蓄都壓在了普洱茶上。由於大廠家並嚴格控制出貨量,普洱茶難求。
很多人幾經轉手,把錢交給茶老闆,換成茶葉拉回新租的倉庫。看著滿倉庫的普洱茶,彷彿看見了金燦燦的黃金。
然而,莊家把茶價抬高,讓吃瓜群眾瘋狂買茶坐等發財的時候,莊家卻准備拋貨,莊家拋貨,大經銷商跟著拋貨。 沒有一手信息的吃瓜群眾依然買買買。
普洱茶市場開始層層拋貨,07年6月,芳村茶市大牌生餅開始暴跌,隨後牽連全線,普洱茶就此崩盤。很多人用畢生心買來的普洱茶,沒有等來發財,到現在,那些茶葉依然安詳的躺在倉庫。
而港台商人,拍拍屁股跑了。
第二個階段:名山古純時代
2007年,普洱茶雖然崩盤了,但芳村絕不會因此消沉,芳村萬余家茶店,大部分茶老闆都炒過茶,恢復一段時間,馬上又開始炒了, 雖然有過崩盤的教訓,但是炒茶來錢快啊。
這時候,普洱茶開始造新概念,名山古純,名山名寨,古樹純料。大體意思是,普洱茶都能越陳越香,只有古樹茶才高級,喝著更 健康 ,名寨的古樹茶,才是身份的象徵。
名山古純炒了十年,炒出了雲南茶山老班章、冰島等名寨古樹茶, 跟20年前相比,價格翻了數千倍。
2000年的時候,老班章的茶葉3元/公斤,如今,1.2萬元/公斤;冰島的茶葉如今已經4萬元/公斤,10年間,價格翻了1500倍。
同時,還炒出了很多品牌。 2007年的時候,普洱茶的品牌屈指可數,如今,很多爆火的品牌都是07年之後冒出來的。
品牌有兩類,一類是老老實實賣古樹茶的,這類人以雲南茶商居多,如今,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賣茶,艱難的活著。
另一類,也就是如今的很多大品牌,藉助芳村,借古樹茶的概念,趁勢炒起來。這些品牌,一開始,並不是原產地做茶,而是在芳村不停地開店。
只要芳村接受了這個品牌,意味著這個品牌成功了一半 ,已經有了收藏價值,芳村能迅速把一個品牌推上高大上的品味。
2013年,名山古樹進入爆炒期。 從幾百元一餅、炒到幾千元一餅,甚至幾萬元一餅的新茶,比比皆是。
一件新茶,無論幾萬還是幾十萬,馬上就會被芳村消化,很多廠家連供貨都跟不上。茶山上,只要是古樹茶,絕對不愁賣。很多人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 2014年,古樹茶概念驟然下跌, 把很多投機者,一夜打回解放前。
2014年,很多新興品牌受到重創,如今已經倒下了。名山古純,活的滋潤的,就是那麼幾個,藉助芳村崛起的大牌。
至於 那些價格被炒高,還沒有賣出去的古樹茶,絕大多數還堆在大大小小的茶商的倉庫里 ,何時才能賣完,沒有人知道。
第三個階段:大牌金融時代
如果說港台商人把普洱茶推向全國,名山古純富了一方茶農,給幾千家中小企業找了一條活路。那麼,金融時代的大牌普洱茶,完全是賭徒了。
古樹茶沉迷了兩年,普洱茶又一次滿血復活,大牌茶做好了准備,加上國家宏觀調控,很多炒家看上了普洱茶。
2016年4月,龍頭老大早就盯上了線上直銷 ,500件熟茶,以6000元/件的價格開售;4月18日,1200件生茶以8000元/件的價格開售。
期貨不斷刷新價格, 2017年初,芳村茶市,一套生熟,價格突破30萬 ,多少人氣得扇自己嘴巴,怎麼那麼早就賣了。
賭徒一直都有,只是這幾年特別多。2013年,芳村茶商王某以1.2萬的價格押寶1301的7742,一共投進去幾十萬,到2014年古樹茶風波的時候,價格跌了一大半。
說到這里,王某心有不甘,說: 我主要還是賭錯了 ,要是當時用幾十萬買101…,現在能賺四五百萬,2012年,一件只要8000塊,現在已經漲到20多萬。
如今的大牌金融茶,被炒成了期貨(廠家公布發售到市場到貨的空檔期)。通常,芳村的期貨為5天/10天/15天,最多不過一個月。
炒家在這段時間買進賣出, 在這短短一個月內,只有兩條路,瞬間暴富或者血本無歸 ,賺還是賠,交貨的時候自有定論。
更魔幻的是,這種賭博已經瘋狂到空手套白狼。 2019年,滄海新茶發布,炒家收錢賭貨,自己還沒拿到貨,先給買家開白條,買家還得立即付款,不準拖欠,這樣,買家也沒法驗貨,炒家用一個紙箱就能唬住人。
芳村茶市, 連紙箱都成了搶手貨,一個裝茶葉的箱子,都能賣到6000元(沒錯,是箱子)。
芳村,從來不缺投機倒把的賭徒:他們為了做空某款茶。沒拿到貨的時候以1.5萬元的價格跟下家簽訂賣出價,結果,茶一到貨,漲到了3萬5 。
一件虧兩萬,300件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承受不住,只能跑路。
然而,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炒茶背後的真相,只想借炒作發一筆橫財。他們經歷過10萬買入100萬賣出的瘋狂,也經歷過10萬不買,100萬買入時的慘痛。
別笑這些人傻,太多的人,只恨自己上車太晚。 芳村茶市,一天一個價,不分白天黑夜,有人痛哭,有人狂歡。
從白晝到黑夜,有人在這里一夜暴富;從黑夜到白晝,有人傾家盪產,妻離子散。
跟一個小小比特幣比起來,茶葉金融,更像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
寫在最後:
一杯普洱,衍生出兩條路。一杯品飲,可慰人生;一條金融,引得無數賭徒前赴後繼。
若要好好喝茶,便遠離普洱金融;想撈一把快錢的賭徒,也不會發現普洱茶的迷人之處。
品飲與金融,既不能因為其金融屬性,讓無數賭徒傾家盪產而貶低普洱茶的品飲屬性。亦不可因越陳越香,就報以普洱茶升值的幻想。
普洱本無辜,魔幻的是人心。
普洱茶,道不同不相為謀
普洱茶,品飲與金融,雖同根同源,終究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的人喝普洱茶,在一盞茶里找到人生的精神寄託,在中國數千種茶葉里,找到了香氣、滋味、回甘、生津極佳的普洱茶。捧起普洱茶杯後,再也放不下,這是普洱茶品飲的迷人之處。
有的人玩茶葉金融,看慣了芳村的造化弄人,成為一個瘋狂的賭徒。一朝賭茶翻了本,此生都是金融奴。
賭徒,且賭且珍惜
炒茶,就像 吸毒,染上第一口,就再也止不住。 賭贏一次,得了快錢,深深的亢奮感會讓人迷失自我。陶醉之後,想來一把更大的,一直賭下去。
炒茶是一場豪賭,賺得快,虧的也快。有的人默默無聞,頃刻暴富。有的人身家千萬,一夜血本無歸。 少數人賺取意外之財的背後,是無數個家庭破碎、一夜血虧的狗血。
賭,十有九虧,虧多了,想找更多的錢翻本,賣房賣車搞抵押,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上翻本,再虧了, 翻不了身了,把自己逼上豪賭的絕路, 要麼跳樓,要麼犯罪。
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容易失去;越是辛辛苦苦得來的東西,越能長久。
當瘋狂的賭徒向你吹噓炒茶又賺了多少時,你只管靜靜地泡杯普洱。
笑著說一聲:恭喜!
就好!
⑵ 普洱茶價格跳水上萬散戶被套牢,造成的損失有多嚴重
這個問題已經導致普洱茶的綜合市值蒸發了2,00億到4,00億元,所以上萬個散戶的實際損失會達到2,000億元以上。
對於喜歡飲茶的小夥伴們來說,很多人會把普洱茶當作中高端茶品來看待,有些人甚至會選擇主動炒作普洱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普洱茶非常容易受到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同時也容易受到消費者情緒的影響,所以普洱茶的市場價格波動非常劇烈。當很多人選擇囤貨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普洱茶的單價一降再降,這個過程也導致很多普洱茶的囤貨者出現了大幅虧損的情況。
總的來說,普洱茶的價格問題確實影響到了上萬名投資者的業務經營,同時也極大打擊了消費者市場的消費信心,很多人猜測這個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直接解決。
⑶ 所謂普洱茶「倉」
普洱茶的存儲很重要!普洱茶是極其具有收藏價值的,這是因為普洱茶具有“越陳越香”的體質,因此,普洱茶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升高,很多愛茶人士都喜歡收藏普洱茶,但普洱茶藏在不同的地域就會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就產生了普洱茶“倉”這樣的一個概念,究竟什麼是“倉”呢!
什麼是“倉”?其實“倉”就是上面一個蓋兒,中間一扇門,下面是進出的口兒,合起來表示倉庫這個概念。但在普洱世界,“倉”不單單是如此簡單的釋義,它往往可以代表著一種方法、一種技術,一種手段,某些時候甚至可將其稱為一種境界。
但是對於每一位喜愛普洱茶的人來說,變化,才是令人最為著迷的。順其自然,保留普洱本身的熱烈鮮活,與大自然和光陰一起成長,也許就是最好的“倉”。
北方倉:清純正氣萌蘿莉
何為北方倉?查遍普洱茶的資料,近到廣東倉、雲南倉,遠至港倉、大馬倉,唯獨沒有看到過北方倉。由於北方普洱茶起步較晚,北方的干倉普洱在之前一直還未形成氣候。
大部分北方倉指的就是干倉茶,存放於乾燥、通風、濕度小的倉庫環境里的普洱茶。一般干倉茶葉在溫度、濕度適中、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的環境下發酵陳放,
屬於自然的陳化過程,雖然轉化時間比濕倉較為緩慢,但是卻保留了普洱茶的本質真性,口感純正、香氣濃厚。干倉茶較於濕倉茶滋味保存更為完整,品飲中前調後調變化豐富,層層疊疊次第展開,更能體會出普洱的'真味。
雖然起步較晚,卻是勢頭正勁,現在越來越多南方的茶友也開始注重干倉存儲方式。憑借著北方茶友的那股子鑽勁兒,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相信不久的將來,北方倉定會開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南方倉:柔美陳韻御姐娘
就中國大陸的普洱茶而言,廣東省向來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消費地。廣東倉最大的優勢在於既有港倉模式可以參照,其便利發達的交通和成熟的城市配套更為
今後倉儲的發展提供了硬體上的強大支持。受到港台地區的影響,從市井百姓到專業茶店,再到大型茶企業都有了存儲普洱茶的意識。
市場上常把南方倉等同於濕倉,但對於濕倉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概念。有人說南方倉比北方倉口感更為醇和,茶湯更有陳茶的特質,對這種說法我想只能是不置可否,就像米飯面條沒有哪個更可口,只有哪個更適合。
但可以明確的是,從普洱茶的發展上來說,我們要感謝南方倉的茶人們,沒有他們,恐怕就沒有現在將普洱茶推至奢侈品的那些百年老茶。
學術倉:科學無敵技術宅
普洱圈魚龍混雜,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將普洱老茶“神化”,以用來抬高市價。茶友們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往往搞不清老茶究竟為何物。
普洱茶發展至今,關於倉儲仍是一塊空白領域,沒有做過一個科學的研究去決定普洱茶在什麼樣的濕度、溫度和地域是最好的,或者說存放的普洱茶口感是更適合去品飲的。那麼普洱茶究竟適合怎樣的倉儲,只能藉助科學的視野去臆斷一下了。
普洱茶的陳化過程是茶葉內的茶多酚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非酶促自動氧化,使普洱生茶湯色逐漸加深,茶葉的鮮爽物質氨基酸遇到空氣後逐漸氧化、降解和轉化,使茶葉鮮味消失,陳香顯露;多酚類的氧化,苦澀味減少,口感逐漸趨於醇和;茶黃素,茶紅素在儲藏中發生氧化後,逐漸形成普洱茶“越陳越香,紅褐明亮”的品質特點。
南倉北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儲過程中保持乾燥、避光、通風,那麼你就能收獲一份時間給你的完滿答卷了。
每一餅普洱茶都是有生命的,你對它傾注的心血和精力,它一定會反饋給你,武斷地去評定干倉好還是濕倉好並不公平。南方轉化快,北方後勁足,可謂各有各的優劣。
虛擬倉:投資升值概念股
隨著普洱茶價格逐年水漲船高,普洱茶的商業價值也愈來愈被人們所看重。有人曾說過,未來的普洱茶市場應該會向期貨農業靠攏。
普洱茶期貨走的是虛擬倉儲,相對於實物倉儲更偏重於交易流通、展示宣傳和發掘潛在價值的功能上,存儲的是其交易流通的普洱茶的數據,而非真正的實體倉庫。業內人士把這類型倉儲比喻為期貨的交易大廳,它擴展了傳統的普洱茶流通渠道,將實物的交易變為可以數字化的交易。令普洱茶交易更貼近市場的同時,也促進了普洱茶的價值提升。
⑷ 大益普洱茶一直走期貨路線,為何不上市啊
因為它不符合期貨品種的特點。
能夠成為期貨品種的商品要滿足如下條件:1、生產商和需求者眾多;2、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非常多,但沒有任何一種因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3、質量標准容易確認。
任何壟斷性商品豆不會成為期貨交易的品種。
⑸ 2020新冠出現後,普洱茶行情怎麼樣
在普洱茶界,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即新茶和中老期茶價格倒掛,剛出廠的新茶價格較高,中期茶、老茶卻相對便宜。這一現象究竟是好是壞?
買賣中老期茶的,總有那麼幾個因為驗貨不到位,或者經驗不足而虧錢的,越來越多人都不樂意趟這個渾水,價格倒掛自然發生了。
由於出廠價的提高,新茶的價格比老茶還要高,價格倒掛。但這也是市場給人的機會。部分老茶、中期茶、次新茶價格,於新茶來說就是價格低窪,普洱茶收藏投資者,如果能看準一款質優價廉的中老期茶,搶在價格低窪之時進行回收,假以時日,當茶品品質得以凸顯,普洱茶投資市場的資金會把這些低窪填平
⑹ 普洱茶崩得太徹底了,為何原本被追捧的茶葉「不香了」
普洱茶崩盤可謂在很多人的預料之內,畢竟當普洱茶被一些人當成期貨,其金融價值被炒得太高,所以出現價格崩盤是早晚的事。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人們對普洱茶的消費熱情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原本火熱普洱茶的行情也隨之遇冷,自然也導致這些茶葉有些“不香了”。
綜上所述,普洱茶之所以“不香了”,一方面是因為普洱茶被一人當成了期貨來炒,並且其金融價值被炒得太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導致普洱茶的市場行情並不是很好。
⑺ 普洱茶行情分析
曾經的「瘋狂」難以重演
隨著眼下旱情的發展,市場上對於普洱茶的預期又開始抬頭,升值價格也在悄悄地變化,普洱茶會不會像幾年前一樣,瞬間就炙手可熱尚不可知,但是近幾年來普洱茶身價的大起大落,讓很多市場人士為之憂心。
據媒體報道,內陸市場的普洱茶熱是從2002年開始的。 2005年廣州茶博會上,德利茶業僅50克重的陳年舊普洱,被香港客人鍾先生以13.8萬元拍得;勐海興海茶廠的普洱斑章熟餅,則以8.8萬元被買家收走。
2005年,「馬幫茶道·瑞貢京城」老舍茶館,姜昆主持拍賣,張國立先生捐獻出來的一桶茶,最終以160萬元的價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的雙綠牌宮廷散茶100克茶葉以22萬元競得。
2007年5月,深圳茶博會上,臨滄鳳慶茶廠的一餅499克的名貴普洱茶——「錦綉茶祖」,以40萬元高價拍走,每克800多元,創下新茶拍賣最高紀錄。
在名人和廠家的推崇之下,普洱茶由傳統的飲品轉型為收藏品,茶價一路非理性攀升。與此相對應的,就是普洱茶的產量大幅上升,2004年雲南省普洱茶產量2萬噸,2005年增長到5.2萬噸,2006年進一步增長到8萬噸。
2007年,根據農業部門統計,市場的普洱茶產量開始達到14萬噸,但真正喝掉的普洱茶最多也就2萬噸,大量的普洱茶被庫存,市面上普洱茶供大於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值得記住的是2007年4月20日。來自最大的普洱批發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的數字顯示,這一天,普洱茶的價格到達了歷史最高點。但也就是在這一天,市場重要的價格指標品種——大益7542生餅的價格開始下跌,僅僅在20日這一天里,每30公斤7542生餅的零售價從2.3萬元跌到1.7萬元。到2008年9月,大益7542生餅(15公斤)已跌破1500元,茶價縮水超過70%。有業內人士估算說,2007年的這輪價格「雪崩」至少使國內的普洱茶市場憑空蒸發了150億元左右。
短短幾年間,內地普洱茶市場上演了跌宕起伏的行情,經歷著瘋炒、崩盤的軌跡。如今普洱茶市場已經回歸理性,但是最近還是有媒體報道了「200甘肅茶商集結普洱囤貨賭漲」的消息。有茶商對媒體表示,「有的人可能會大賺一把,有的說不定就會變成窮光蛋——這一切都得看天!」
對此,普洱市當地一名曾經營過5年普洱茶生意的人士對媒體表示,雖然今年因為乾旱會導致茶葉產量減少、價格上漲,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投機炒作的動力並不足。 「目前的價格上漲應屬於正常的反彈。 」
也有茶葉協會人士分析,普洱茶價格上升僅是遵循市場規律,在市場上,很多投資客手中還握有之前的大量庫存,至今未能消化,完全可以滿足今年因乾旱減產出現的供應不足。
「囤貨欲炒作普洱茶的投資者,現在屬於少數。 」有批發商對媒體表示,目前普洱茶市場整體比較平穩,不少茶商在此前深受爆炒之害後,投資理念趨於理性,因此普洱茶價格再現「天價」的可能性並不大。
⑻ 普洱茶是期貨還是現貨
期貨合約都是根據《期貨法》設置大宗商品,沒有普洱茶的期貨合約。
⑼ 一餅普爾竟然能賣到上千萬的價格,超高價格的普洱茶你怎麼看呢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茶葉大國和茶葉原產國,但是,每個人可能都熟悉喝茶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果您想問一斤茶多少錢?如果我告訴你6500萬個蛋糕和茶,你會相信嗎?大邑茶天價的背後是什麼樣的超級泡沫? 1.一塊普'茶蛋糕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據已經打了大益茶一年多的《新京報》報道,羅浩的微信群可以不時看到一些有關大益茶需求的信息, 「有22,000人緊急尋找繁榮的世界」,「 52,000人在原始的老鼠鬆散的水桶中說了幾句話。」
每個人都在玩打鼓和撒花游戲中,沒有人認為他是最後一位採摘者,但是一旦市場變得如此瘋狂,市場就不可避免地會起伏,如果泡沫破裂,最終的選擇就是購買普'茶,那些拿盤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