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豆和紙箱對炒股有什麼啟發
㈠ 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慣用曲線畫出氣球的形態,感受節日的氣氛。
2.用平塗法給氣球均勻地塗色。
二.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各式氣球、油畫棒。
2.幼兒用書第2--3頁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掌握用畫弧線的方法繪畫氣球。
2.活動難點:用平塗法給氣球均勻地塗色。
3.指導要點:觀察感知氣球色彩及形態特點,練習畫弧線,教師示範塗色的方法,引導幼兒正確塗色。
四.活動過程
1.觀察氣球,感知氣球的色彩及形狀特點。
師:小朋友,六一兒童節快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禮物,「瞧」這是什麼呀?」
師:氣球寶寶是什麼形狀的?
師:都有哪些顏色?
師:小朋友最喜歡哪個氣球寶寶?
師:你還見過哪些氣球寶寶?
小結:氣球寶寶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一到節日的時候人們喜歡用充氣的氣球來裝扮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節日的環境更漂亮,更熱鬧。
2.繪畫練習:練習繪畫弧線和塗色
師:我們已經看了很多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氣球寶寶,小朋友知道怎樣畫氣球寶寶嗎?那我們一起來畫畫吧!
(從一個點出發,像滑冰一樣的,從下往上滑一圈,然後回來,中間不能中斷。)
師:「有幾個小朋友,他們特別想要氣球寶寶,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能夠送給他們漂亮的大氣球,你們願意嗎?我們一起來畫一個漂亮大氣球送給他們吧。「從氣球線的點開始,向上畫弧線,再回到原點,一筆完成。」
師:氣球寶寶畫好,老師現在要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氣球寶寶穿上漂亮衣服。
3.繪畫節日氣球
師:老師的氣球寶寶已經畫好啦,小朋友知道怎樣畫氣球了嗎?
師:現在老師把書寶寶發給你們,請你們給這幾個小朋友畫上你們喜歡的氣球寶寶再給它穿上漂漂亮亮衣服。
4.欣賞作品
分享評價:誰的氣球畫得多?畫得圓?誰畫的氣球是沒有漏氣的?誰的色彩最漂亮?
五.評價要素。
1.能否用流暢的圓弧線繪畫氣球。
2.能否為氣球均勻塗色。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應彩雲老師小班教案《好聽的聲音》。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教案《應彩雲老師小班教案《好聽的聲音》》。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五、活動延伸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有些是長在地面上的,有些是長在泥土下的。雖然幼兒可能經常會接觸到這些東西,但很少會去思考這些東西是長在什麼地方的。通過這個活動,利用"啪啦啪啦——砰"的聲音線索,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地底下的各種不同的植物,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幼兒喜歡的繪本進行教學,在小鼴鼠找家時發出的"啪啦啪啦——砰"的聲音線索中,通過游戲和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裡碰到了……",讓幼兒了解泥土裡生長著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在小鼴鼠找家時發出的"啪啦啪啦——砰"的聲音線索中,大膽想像和猜測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節。
2、在游戲中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裡碰到了……",了解地底下生長著不同的植物。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准備:
知識准備:對小鼴鼠的生活習性已有一定了解。
物質准備:1、PPT課件。
2、實物:紅薯、馬鈴薯、花生、蘿卜、胡蘿卜、芋頭等若干個,紙箱(地洞)2個。
3、音樂《歡迎你來我家》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了解小鼴鼠找家的原因。
(一)介紹小鼴鼠。
1、"瞧!它是誰?"
2、讓我們來聽聽它的自我介紹吧!"大家好!我是小鼴鼠!我生活在泥土裡,這里就是我的家。"3、那你覺得還有誰也會生活在泥土裡?(是呀!泥土裡還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呢!)(二)小鼴鼠找新家的原因。
1、出示PPT:"你看小鼴鼠的家怎麼了?"
2、小結:"家裡都是水,小鼴鼠這個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鼴鼠決定去找一個新的家。"二、學一學,說一說,感受故事中的精彩。
(一)小鼴鼠出發啦!
1、"小鼴鼠在干什麼?"
2、"泥土裡好黑呀!小鼴鼠挖著挖著,突然"砰"的一聲,"哎喲",好疼呀!它砰到了一個東西,看看是什麼?"
3、請小朋友碰一碰,說一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裡碰到了紅薯"。
(二)小鼴鼠又繼續向前找家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這次又碰到了什麼?
2、"今天,我把蘿卜也帶來了,誰來學一學,小鼴鼠是怎麼碰到它的呀?"(幼兒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裡碰到了一個蘿卜")。
3、"原來啊,地底下生活著好多好吃的.東西,除了紅薯、蘿卜,小鼴鼠還會碰到什麼?"
三、玩一玩,藉助游戲,大膽學說精彩故事。
1、出示2隻大紙箱當成地底下,請小朋友當小鼴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鑽一鑽,碰一碰,幼兒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裡碰到了……
2、小結:"小鼴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沒想到能碰到這么多長在地底下的好吃的東西。他們在地底下找到的植物,都是非常有營養的,小朋友平時要多吃一些哦!"四、動一動,體驗朋友間的友情。
1、"鼴鼠又碰到了誰?兩個好朋友見面會說什麼呢?"
2、"小鼴鼠的朋友邀請小鼴鼠去他家做客咯,我們也一起去玩玩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夥伴要友好相處。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導入。
師:剛才我們去哪裡玩了?玩了什麼?你們覺得好玩嗎?
二、教師出示大圖,引導幼兒觀察後提問:
圖上有誰?他們在玩什麼?蹺蹺板是怎麼玩的?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麼?它們玩得怎麼樣?(豐富詞彙: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隻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麼樣?(豐富詞彙: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麼?小白兔和小灰兔怎麼樣了?
三、一邊念兒歌,一邊做《蹺蹺板》游戲。
1、先請兩名幼兒上來做示範。
師:請大家想想:還可以怎麼變蹺蹺板呢?(先請幼兒思考後教師再請一名幼兒上來做示範,邊做邊念兒歌)
2、請幼兒自發找朋友,兩個為一組,集體一起邊做游戲邊念兒歌。
四、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麼做才對?小夥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麼名字?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有的同學說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夥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小班教案 篇5
目標:
1、知道基本的飲食衛生常識:餐前要洗凈雙手;生食瓜果須先洗凈、去皮、不貪食街頭小吃;不一次吃過量或喝過多的飲料。
2、養成良好的個人飲食習慣。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准備:
1、掛圖:干凈食物人人愛。
2、了解幼兒在回家途中是否有吃零食的習慣。
過程:
1、觀察掛圖,啟發引導幼兒思考小明肚子疼的原因。
(1)小明從幼兒園回家後就說肚子疼,他的肚子為什麼會疼呢?;他做了什麼事?
①媽媽接小明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小明說肚子餓了,他吃了什麼?
②回家後小明又吃了什麼?
③蘋果從哪裡來的?
(2)吃了這些東西後,小明怎麼樣?
(3)醫生對小明說了什麼?
「路邊小攤子上的小吃不幹凈,不能吃,沒有洗凈、削皮的水果不能吃。」
2、引導幼兒討論。了解講究飲食衛生的原因。
(1)為什麼路邊的小攤上的小吃不能吃?
(2)為什麼沒洗凈的瓜果不能吃?
(3)還有哪些東西也不能吃?
3、現場示範吃瓜果的衛生習慣。
(1)洗凈去皮。
(2)談談哪些瓜果要洗凈去皮後才能吃?
4、請幼兒洗手,吃水果。
「老師這里 為大家准備了好多水果,小朋友先看看我們的小手干凈不幹凈?吃東西前我們應該做什麼?」(幼兒洗手,品嘗水果)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 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活動選自於運動活動教材p176——紙球飛舞。小班幼兒自製力和注意力較差,對枯燥單一的動作缺乏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將單一的動作技能練習加上情節,再結合適當的游戲材料,既能激發運動興趣,又能自然地學習掌握基本動作。因此我創設了「喜洋洋勇戰灰太狼」的游戲情景,讓幼兒在學習投擲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連續不斷地向某一目標投擲。
活動目標:
1、在鞏固幼兒投擲基礎上嘗試連續向目標投擲
2、樂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運動,體驗戰勝大灰狼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紙球若干
2、灰太狼、紅太狼圖片多張;
3、小羊發箍、灰太狼紅太狼服裝、高低不同的籬笆網架等。
教學重難點 :連續向目標投擲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喜羊羊來做操(2分鍾)
教師扮演羊村長帶領幼兒扮演的羊群鍛煉身體
二、基本部分——喜羊羊勇戰灰太狼(11分鍾)
師:灰太狼想要把我們抓走,我們有什麼方法打敗它呢?(引出投擲:可以用炸彈來把灰太狼嚇跑)(1分鍾)
1、探索投擲:炸彈應該怎麼投呢?請羊羊們來想想辦法(2分鍾)
(1)提出規則:●注意不能砸到自己的夥伴。
(2)幼兒自由練習投擲 (單手)(雙手)(向四周)(向上)
(3)請個別幼兒展示,教師小結示範
小結:投炸彈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前面稍遠一點的地方,手要舉得高高的,腳可以分開些,用力把炸彈投出去。(雙手)(單手均可)
2、練習連續朝固定目標投擲(3分鍾)
(1)羊群們,我們准備好一起去打敗灰太狼了。
(2)規則:●可以一次多拿幾個炸彈
●要連續發射炸彈,不能停下來
(3)個別幼兒交流提升:一個手抱好球,一個手連續不斷投炸彈是個好方法;把球放在地上,一個炸彈投好之後用最快的速度投第二個炸彈,也是一個好方法。
師:我們的羊群真棒,連續不斷地發射炸彈,把灰太狼給嚇跑了,真開心!
4、練習過網投擲(3分鍾)
(1)噯,灰太狼怎麼又來了,這次他躲在籬笆網外面,羊羊們我們一起去用炸彈把它趕跑吧!
(2)規則:●我們要在籬笆網裡面打灰太狼,籬笆外面是灰太狼的地盤,跑出去了村長就不能保護你了。
●網的高低不同,可以都去試一下
(3)交流提升:我們要將炸彈向前投得高一點,這樣炸彈就能飛過籬笆網,一個炸彈投好了要馬上投第二個炸彈,這樣才能打敗灰太郎。
(4)繼續打灰太狼
師:灰太郎又一次被打敗了,它還敢來嗎?
5.練習向移動目標投擲(2分鍾)
(1)看,灰太狼和紅太狼一起出現了,羊羊們准備好炸彈,出擊!
(2)規則:●追灰太郎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追的時候別把同伴撞倒了
●要連續發射炸彈
(3)交流提升:灰太郎到哪我們就跟到哪,拿好炸彈一個一個連著發射,我們就能把灰太郎打敗了。
三、結束活動——喜羊羊來慶祝(2分鍾)
1、羊羊們我們一起把地上的子彈收拾一下吧。
2、收拾好了,我們一起跳跳舞慶祝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