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股權不被人侵佔
『壹』 我想問下一個公司,我佔70%的股份,另外一個人佔30%,有什麼辦法可以不先經過他同意可以把他的份額減少。
不可以
剛剛創業的公司,股權的分配多數是採用三種分法:
一、平均分配
好處就是有福大家一起享,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但是這樣的做法,在現實生活是很難生存下來的,有的時候,大家的意見並不是統一一致的,那這樣會降低效率。
二、個人說了算
老大占股80%-90%,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樣做雖然一個創業的效率很高,但是如果掌握話語權,往往容易剛愎自用。
三、差異化分配股權
創業老大也就是核心人物佔大股份,但是老大也需要做事情,比如說,創業人數是在5個人以下的,那老大要佔股51%以上,如果創業合夥人數在5人以上的,那老大可以占股不超過51%。
股票分配注意事項
1、在開始創業的時候,股權分配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分配方式,股權平分也不是絕對的錯誤,但是盡量要避免股權平分的事情,可能聽到國外某大型企業的股權結構就是5:5或者3:3:3平均分配的創業也很成功;
但是國外的文化與中國的文化具有巨大的差異,如果剛開始平均分配以後有重新分配的能力也不是絕對的錯誤,但是盡量不要平均分配;
2、在創業初期需要一個力排眾議的老大,因為初創公司在沒有很多資金的情況下,市場反應一定是快的,盈利也是要快的,公司內部最好防止內耗的產生,因為這不利於初創公司的成長與發展;
3、分紅機制,要寫好,因為人性是趨利的股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地位及利益的分配,最少也代表將來的利益及權利的分配,所以分紅比例、分紅方式、分紅時間要寫清楚;
4、退出機制,有些公司案例退出的時候沒有寫清楚退出機制,導致自己的投資款項不知是否能否退回,或者其他權屬不明朗,導致哥們變成仇人的例子很多,不管是親戚、朋友乃至親兄弟最好將利益方面說清楚。
很多年輕的朋友想創業、想快速賺錢、想賺大錢,但是卻很茫然,很無助,不知所措。在這里我要給他們提點建議。 要快速賺錢、賺大錢那就只有自主創業、經商。然而創業、經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這也是很多人想創業、經商卻茫然無措的根本原因。它涉及到一個人的求知能力、認知能力、判斷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其實這幾種能力是一種層遞關系,你只有把前面的能力練到家了,後面的能力才能快速提高。下面就具體的談談創業、經商、快速賺錢、賺大錢應該注意的幾點: 1.堅持不懈的加強學習,不一定非要學商業專業、營銷專業,平時多看商業方面、管理方面、投資方面、社交方面的書籍雜志,比如說《商界》、《現代營銷》、《創業指南》、《大眾投資指南》、《演講與口才》等;還可以在電視上多看財經新聞、營銷辯論、經濟管理講座等;還可以在互聯網上多看財經類博客,比如說阿里爸爸、網路、騰訊博客里都有,包括投資理財的、經濟管理的等;要知道水滴石穿,冰凍三日,決非一蹴而就,要堅持不懈,日積月累。 2.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有句俗話說的好,茶壺里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創業、經商賣得就是產品或服務,如果口才不好,產品再好,別人也難以了解和接受,所以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還應該練會流利的普通話。 3.想要創業、經商、賺大錢,必須要學會做人。自己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正直的人、道德的人、誠信的人、謙和的人、內涵的人、尊嚴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自己本身的素質是客戶考核你的一大要素。比如說本人采購時就很不跟河南人打交道,因為他們絕大多數在中國的商圈中的誠信口碑太爛了。 4.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商人都會忽略的,那就是要學會充分地尊重自己的競爭對手。只有在有競爭對手的圈子裡你才能不斷做大做強,如果一個行業圈裡只有你一個人,你不是能獨食而肥,而是會止步不前,這就是生存威脅的道理。一個企業發展壯大,是在不斷提高自己,摔掉競爭對手從而晉及到前列甚至龍頭老大的位置。 5.還一點就是要學會抉擇。俗話說得好: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其實不管男女,只要自主創業、經商,都怕入錯行。你看那街上經常有店開張、經常有人關張,其實店面、工廠轉讓95%是因為入錯了行,抉擇時因為認知高度不對、分析不透徹而失策。如果你確實不會抉擇本人可以免費幫你參考。關於創業、經商抉擇應該從多方面考慮: (1)應當選時下比較熱門的行業; (2)應當選適合當地習俗,迎合當地消費者需要的行業;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行業;這就必須在進入某行業以前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賠點腿力和時間算得了什麽,沒有調查貿然入行導致最後賠進去大量的積蓄那才是最痛苦的。比如說,征對兩廣人的廣味食品在很多地方就很難得打開市場;征對貴州人的烤火、做飯兩用的鐵煤爐再其他地區推廣的開嗎?現在在全國很多地方強制性推廣的保溫砂漿,在雲南昆明推廣的開嗎? (3)應當選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因為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在稅收、用地、資金等各方面都有優惠;而且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恰恰說明該行業具有良好的市場空間。比如說,養豬,近年國家大力鼓勵,養母豬還有補貼,而現在養豬行業確實很樂觀。 (4)應當選投資規模比較小的行業,情願等到資本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再考慮擴大經營。想做那一行,再怎麽看好也不能把所有的積蓄一下子完全投入進去,這就是風險防犯意識的一點。因為一個項目再好,你來做賺不賺錢,還要由很多個人因素和外力因素決定,比如說你的為人、經營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親和力、市場變化、政策變化都直接決定著你來做這個項目賺不賺錢。日本的無線電之父松下辛之助的流動資金永遠都有40%在睡大覺,正是因為這一招讓他經歷了許多大風大浪,終成一代無線電之父。再比如說,有個四川人舉債三百多萬到昆明的阿拉鄉公家村建廠房出租,後來由於公家村規劃為城中村,劃入經濟開發區管轄,因此地皮從緊,建築管理從嚴。剛好這家的土地許可證還沒辦下來,結果被政府的綜合執法辦推成平地。前車之鑒,希望廣大創業者牢記。 (5)應當選資金回報率比較高的行業。資金回報率是任何一個創業者、經商者都不能忽視的一點,因為資本進入市場追逐的就是利潤,追求的就是回報。這一點,廣大的創業這必須謹慎,深入嚴格的分析,因為很多的項目方為了一己私利,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把資金回報率很低的項目理想化甚至浮誇幾十倍幾百倍。比如說網上有很多人吹噓投資幾萬元,能做幾十個億的市場,一年能賺幾個億,可能嗎?倘真如此,他不會自己做,他不會自己擴大規模做,他自己的行為就向你證明了項目的不可行性;倘真如此,早就有大量的風險投資公司介入,還輪得到你嗎?倘真如此,中國一年得冒出多少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來呀?把你的口袋捂緊點,找個有譜氣點的吧。 (6)應當選成長性比較好的項目。通俗地說就是比較有遠景,很長時間內產品不會被消費者拋棄、市場不會飽和、國家政策不會變動、具有良好的做大做強的後續發展性的項目。舉個比較小的例子,昆明市昆船菜市場,先後開了好多家叫化雞、荷葉雞、符離集燒雞、重慶燒雞公、道口燒雞等熟食店,剛開始都很紅火,可是好景不長,基本上是不到一年就關張,長一點的也就是兩年。 (7)應當選技術門檻比較高的行業。技術門檻太低的行業就是很容易被跟風,甚至你當地本來沒這個行業,因為你做得很火,而又沒有技術門檻,結果很快就會冒出很多家來。到頭來先做者倒成了拋磚引玉的引路人,人情都沒有呢。如果是技術門檻相對較高的行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8)應當選項目方有區域保護的行業,一般有區域保護的行業,當你做得很火暴時,即使別人想要介入,也沒有名額。這是一個創業者最起碼的自我保護意識,千萬不要馬虎大意喲。 6.當你通過市場調查和冷靜分析後,確實看好某個項目時,一定要努力爭取親戚朋友的鼎立支持,否則一意孤行的孤軍作戰一般是很危險的。甚至,很有可能會弄得眾叛親離。 7.在入行以前,一定要做好風險預估,並想好、作好多種應對策略和方案,這就叫做風險預警機制。並且要做好失敗的心理准備,有很多人僅僅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 8.選擇項目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來決定,有多大腳就穿多大鞋,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經過周密調查和深思熟慮確實看好自己資金勢力不夠的項目,可以藉助其他忙人的閑散資金入股。拉別人的資金入股,可千萬別小氣,一定要多給別人股份,最好能承諾萬一虧本只虧你自己不虧別人,也就是說萬一失敗,別人投入的錢你要當債務來償還他。要知道如果不是因為你別人是不用承擔這種風險的,別人把錢投到你這里來就是為了在無風險的情況下盡量的下蛋。如果你能做到這兩點,別人也很樂意把資金投到你這里,但是你最好給別人一個書面保證。 9.當你自己的資金或精力不夠確實需要他人合夥經營時,選擇合夥人一定要慎重。要選那種有魄力、有度量、有能力、有誠信、有上進心的人;一旦選種人選在經營過程中要做到民主、透明、同心,千萬不能有私心,合夥經營只有推心置腹才能打造輝煌的事業,否則只會是分道揚鑣或者陷入無休無止的糾紛。廣東的顧地塑膠就是這樣分家的典範。 10.當你在有所收獲想擴大經營時,一定要腳踏實地,量力而行,千萬不可急功冒進。當年紅紅火火的沙市日化(就是活力28)就是急功冒進導致一夜間倒閉的。 以上是本人創業經商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助廣大創業經商或即將創業經商的朋友。
『貳』 對股權如何財產保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規定,對股權的查封和凍結的措施規定如下:
51條:對被執行人從有關企業中應得的已到期的股息或紅利等收益,人民法院有權裁定禁止被執行人提取和有關企業向被執行人支付,並要求有關企業直接向申請執行人支付。
對被執行人預期從有關企業中應得的股息或紅利等收益,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凍結措施,禁止到期後被執行人提取和有關企業向被執行人支付。到期後人民法院可從有關企業中提取,並 出具提取收據。
52條:對被執行人在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有的股份憑證(股票),人民法院可以扣押,並強制被執行人按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轉讓,也可以直接採取拍賣、變賣的方式進行處分,或直接 將股票抵償給債權人,用於清償被執行人的債務。
53條:對被執行人在有限責任公司、其他法人企業中的投資權益或股權,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凍結措施。凍結投資權益或股權的,應當通知有關企業不得辦理被凍結投資權益或股權的轉移手續,不得向被執行人支付股息或紅利。被凍結的投資權益或股權,被執行人不得自行轉讓。
54條:被執行人在其獨資開辦的法人企業中擁有的投資權益被凍結後,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定予以轉讓,以轉讓所得清償其對申請執行人的債務。
對被執行人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被凍結的投資權益或股權,人民法院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徵得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後,予以拍賣、變賣 或以其他方式轉讓。
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投資權益或股權,不購買的,視 為同意轉讓,不影響執行。人民法院也可允許並監督被執行人自行轉讓其投資權益或股權,將轉讓所得收益用於清償對申請執行人的債務。
55條:對被執行人在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中的投資權益或股權,在徵得合資或合作他方的同意和對外經濟貿易主管機關的批准後,可以對凍結的投資權益或股權予以轉讓。
如果被執行人除在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的股權以外別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其他股東又不同意轉讓的,可以直接強制轉讓被執行人的股權,但應當保護合資他方的優先購買權。
56條:有關企業收到人民法院發出的協助凍結通知後,擅自向被執行人支付股息或紅利,或擅自為被執行人辦理已凍結股權的轉移手續,造成已轉移的財產無法追回的,應當在所支付的 股息或紅利或轉移的股權價值范圍內向申請執行人承擔責任。
(2)如何保證股權不被人侵佔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0條、第101條的規定,財產保全分為訴訟中財產保全和訴前財產保全;此外,在知識產權法中還規定了訴前行為保全制度。
范圍
財產保全的作用是,防止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處分有爭議標的物或者處分判決生效後用以執行的財產,以防止糾紛擴大,並保障生效判決得到執行。
但是,如果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不當,會給當事人財產權和人身權造成損害。例如,對當事人的銀行存款全部予以凍結,超出申請人請求的范圍,會使對方當事人的經營活動受到限制。
《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也認為,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時,保全的范圍應當限於當事人爭執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對案外人的財產不得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對案外人善意取得的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一般也不得採取保全措施。所以,財產保全的范圍,不能超過申請人請求的范圍,或者不能超過爭議財產的價額。
採取保全措施,只能在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范圍內,才能達到財產保全的目的,使申請人的權益得到實現,也避免給被申請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為了保證在執行程序中正確適用法律,及時有效地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實踐經驗,現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作如下規定。
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
61.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申請,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以下簡稱履行通知)。履行通知必須直接送達第三人。
履行通知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1)第三人直接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其對被執行人所負的債務,不得向被執行人清償;
(2)第三人應當在收到履行通知後的十五日內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
(3)第三人對履行到期債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收到履行通知後的十五日內向執行法院提出;
(4)第三人違背上述義務的法律後果。
62.第三人對履行通知的異議一般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口頭提出的,執行人員應記入筆錄,並由第三人簽字或蓋章。
63.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間內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得對第三人強制執行,對提出的異議不進行審查。
64.第三人提出自己無履行能力或其與申請執行人無直接法律關系,不屬於本規定所指的異議。第三人對債務部分承認、部分有異議的,可以對其承認的部分強制執行。
65.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內沒有提出異議,而又不履行的,執行法院有權裁定對其強制執行。此裁定同時送達第三人和被執行人。
66.被執行人收到人民法院履行通知後,放棄其對第三人的債權或延緩第三人履行期限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仍可在第三人無異議又不履行的情況下予以強制執行。
67.第三人收到人民法院要求其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後,擅自向被執行人履行,造成已向被執行人履行的財產不能追回的,除在已履行的財產范圍內與被執行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外,可以追究其妨害執行的責任。
68.在對第三人作出強制執行裁定後,第三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不得就第三人對他人享有的到期債權強制執行。
69.第三人按照人民法院履行通知向申請執行人履行了債務或已被強制執行後,人民法院應當出具有關證明。
『叄』 如何保證股份不被稀釋
法律分析:股份稀釋一般是通過增加註冊資本的行為進行的,小股權防止股份稀釋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繳公司的增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十四條 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八條 有限責任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時,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依照本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出資的有關規定執行。
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註冊資本發行新股時,股東認購新股,依照本法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繳納股款的有關規定執行。
『肆』 公司股權極度分散情況下,如何保證公司控制權
公司控制權最直接的保障形式,就是用實打實的股權比例保障。但如果遇到股權分散的情況,要始終確保創始人的控制權,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配合實現。
控制權
第一種方式,是表決權差異化安排。表決權差異化安排在融資平台設在境外的跨境架構的公司適用非常廣泛,但在目前的國內法律框架下,適用空間相對有限。
第二種方式,是一致行動協議或者表決權委託。
第三種方式,是通過董事會實現控制。
第四種方式,是對特定股東群體進行平台化管理。
除了上述主動保障控制權的方式外,還有一種方式屬於被控保障,即創始人的一票否決權。
如果創始人的股權比例已經被稀釋到了無法直接控制公司,並且表決權差異化安排、一致行動協議、表決權委託、控制董事會、對特定股東群體平台化管理等因各種原因無法落實,則創始人可嘗試爭取採用類似投資人的一票否決權安排,來確保自己至少在重大事項上能夠實現被動控制。
『伍』 如何保護股權不被稀釋
你的問題實際上是如何保證乙方的絕對控股,這要是一個反收購的問題
反收購策略有多種,企業應在有關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在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及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根據並購雙方的力量對比和並購意向選用一種策略或幾種策略的組合。具體的策略有:
預防性策略。要想從根本上預防敵意收購,上市公司必須建立合理的股權結構,通過增持股份、增加持股比例以防止收購。控股超過50%則肯定不會出現惡意收購,但低於50%就可能發生惡意收購。當然,在股權分散的情況下,一般持有25%的股權就可以控制公司,上市公司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控股程度,防止控股比例過低,無法起到反收購的效果或控股比例過高而影響資金流動的問題。
相互持股策略。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與有關公司達成協議,相互持有對方股份,並確保在出現敵意收購時,不將手中的股權轉讓,以達到防禦敵意收購的目的。此策略實質上是相互出資,缺點是需要佔用雙方公司大量資金,對資金緊張的公司會造成困難。
「白衣騎士」策略。白衣騎士(White Knight)策略是指在惡意並購發生時上市公司的友好人士或公司,作為第三方出面解救上市公司,驅逐惡意收購者,造成第三方與惡意收購者共同爭購上市公司股權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收購者要麼提高收購價格要麼放棄收購,還往往會出現白衣騎士與收購者輪番競價的情況造成收購價格的上漲。直至逼迫收購者放棄收購。這種反收購策略將帶來收購競爭,有利於保護全體股東的利益。
在公司章程中訂立反收購條款。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規定董事的更換每年只能改選1/4或1/3等。該規定會導致收購者即使收購到一定的股權,也無法對董事會做出實質性改組,即無法很快入主董事會控制公司。因為董事會的大部分董事還是原來的董事,他們仍掌握著多數表決權,仍然控制著公司,他們可以採取各種合法的方式稀釋收購者的股份,也可以決定採取其他辦法來達到反收購的目的。這是降低收購方收購動力的一個有效方式。
帕克曼策略。又稱「小精靈防禦術」是指當敵意收購者提出收購時,針鋒相對地對收購者發動進攻,也向收購公司提出收購。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策略,其遵循的是「有效的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一理念。這種策略對公司財務狀況影響很大,公司只有在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便捷的融資渠道的情況下,才能採取這一策略。因此,採用該策略時,上市公司應注意其在經濟上的可行性:一是必須考慮其發出的抵禦性收購要約能否在敵意收購者奪取上市公司控制權之前獲得成功;二是必須考慮其能否首先選出自己的代表進入敵意收購公司的董事會;三是必須考慮是否有充足的財力;四是必須考慮帕克曼策略可能造成的嚴重不利後果就是上市公司在運用該策略時,如果雙方實力相當,帕克曼策略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甚至造成雙方都被第三者兼並。
『陸』 引入投資如何保證自己的股權比例不被稀釋
如果你是獨資,引入新的投資,你的股權肯定被稀釋,你需要的是確保自己的控股權,股權比例大於50%是底線。
在你控股的情況下,你的股份公司再次引資,為確保你的股權不被稀釋,你需要同步出資。
比如,公司注冊100萬元,凈資產100萬元,你占股80萬元。
引資50萬元,你仍占股80%,需要你出資多少呢?
(80+x)÷(100+50+x)=80%
求得,x=200
你需要跟投200萬元。
所以,保持控股權是底線,完全保住持股比例代價很大。
現在很多公司創立者爭取的是話語權,規定創始人有絕對話語權,而不是按照股權比例投票決定公司重大決策。
這就是同股不同權的新決策機制。不少新型互聯網公司採用這種形式。
股權分紅還是同股同權。
『柒』 怎樣應對大股東侵佔小股東利益
中小股東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和制度保護自己的權利:
1、可以查閱公司會計賬簿。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2、可以申請人民法院確認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申請撤銷股東會、董事會決議。根據《公司法》第22條的規定,當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時,該決議無效。
當股東會、董事會的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時,股東可以自作出決議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3、可以要求退股。公司連續5年盈利,並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但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對股東大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特殊情況下,股東可以申請法院解散公司。
目前有的公司經營嚴重困難,財務狀況惡化,雖未達到破產界限,但繼續維持會使股東利益受到更大損失;而因股東之間分歧嚴重,股東會、董事會又不能做出公司解散清算的決議,處於僵局狀態。此時符合一定條件的股東可以申請法院解散公司,進行清算。
5、可以提起直接訴訟。
股東相關義務: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
二、按時足額繳納出資,不得抽逃出資;
三、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四、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7)如何保證股權不被人侵佔擴展閱讀:
案例:
銷售額超億元的某高新技術企業因兩股東產生分歧,認為大股東翟某開辦空殼公司並轉移公司資產,小股東劉某遂將該公司告上法庭,請求解散公司。日前,這起被認為是首例高科技企業股東壓制案件在順義法院開庭。
股東劉某訴稱,其與翟某是北京德威特電力系統自動化有限公司的兩位股東,二人分別持有公司48%和52%的股權,但因經營思路分歧,兩人逐漸產生矛盾。
劉某稱,翟某不斷利用擔任執行董事、總裁等優勢,利用被告公司對自己實施壓制,剝奪了劉某的參與經營管理權、知情權和收益權,並免除其監事職務。除此,翟某還通過設立殼公司等手段轉移並侵佔公司財產,公司已名存實亡。
劉某認為,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劉某的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遂請求法院判令解散公司,翟某被列為第三人。庭審時,被告及第三人律師辯稱,被告公司並未像劉某所稱「發生經營困難」,一直正常納稅,股東利益也不會受到損失。
被告代理律師表示,曾一直私下與劉某協商,但其一味地要解散公司,僅發律師函而不願對話,其行為是擾亂公司經營。當日,該案並未當庭宣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稱大股東侵佔財產 小股東訴解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