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股權權重是什麼
『壹』 在企業股權設計中,老闆佔多少股份最合適
給你分享一下我在睿融的G·SSC股權設計課堂學到的知識。每個公司情況都各不相同,股權結構也就千差萬別,有多少家公司就會有多少個可能不同的股權結構,但是都逃不開2/3、1/2、1/3三個比例。這三個比例由此被稱為生死線。為什麼它能決定生或死呢?
生命線:絕對控制線(股權>=2/3)
某A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由三股東組成,大股東甲持股90%,另兩股東乙和丙分別持股8%和2%,公司,大股東甲認繳出資4500萬元,實際出資1000萬元,乙和丙分別認繳400萬元、100萬,乙和丙的認繳出資均未到位。
當公司經營形勢惡化,發生巨額債務。甲股東召集臨時股東會,提議將公司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減少為1500萬元,乙和丙對該決議案投票反對,甲對該議案投票贊成,決議通過後,A公司據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了注冊資本變更登記手續,變更後的注冊資本為1500萬元,甲乙丙分別占其中1000萬、400萬、100萬。隨即A公司在法院起訴要求乙和丙繳納未到位的400萬和100萬元,法院判決支持。
生命線:管理控制線(股權>1/2)
持有股權50%以上時,就可以確保股東會通過如下事項的決議:
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選舉更換非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他們的報酬;
審議批准董事會(執行董事)的報告;
審議批准監事會(監事)的報告;
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和決策方案;
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持股1/2以上時,還能決定:
是否同意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
是否同意公司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
生命線:防守控制線(股權>1/3)
持有股權1/3以上時,股東會對如下決議事項進行表決時,該股東有一票否決權。
公司增資減資,比如公司融資引入投資人,公司進行減資;
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比如 公司因業務需要分立為兩家或幾家公司;
公司組織形式變更,比如公司籌劃上市時,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貳』 對於小型創業公司來說,股權分配一般是如何分配的
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無論在創業的任何階段,都會有公司的資金和人力問題,然後一些公司會引入股權合作夥伴。公平分配永遠是矛盾的開始。股權設計不合理,公司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對於小型創業公司來說,如果有兩個創始人,那麼一半一半分配(如果兩個以上的創始人應該相等分配),或者股權分配是66/33,並且可以基於公司的初始想法,開始最初的開發工作,以及組織創業團隊的這三點。有人在財務上支持你的公司,他們應該獲得權益。因為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把錢兌換成現金的創始人扮演著和種子期投資者一樣的角色。在其他方面,這意味著可能需要調整50%的股權分配。
所以請記住,創始人可能還需要考慮其他一些問題,比如有效的專利、供應投資者以及為初創企業帶來價值的其他人。當一個創始人把某件事擺到桌面上時,他或她必須確保有一個全面的考慮,包括公司里所有的人。還需要提醒的是,當分配公平餡餅時,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還需要確保公司有一個股份收購機制,你需要安排時間,通常是四年,每年25%。在創始人離開公司的第一年結束時開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一些創始人在離開公司時持有公司不勞而獲的股份。你應該建立一種機制來得到這種類型的股票。
『叄』 股票里說的權重股的權是什麼意思
權重股的權是股權的意思。
權重股(weighted stock)就是總股本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它的股票總數占股票市場股票總數的比重很大,權重就很大,權重股的漲跌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很大。
權重只在計算股指時有意義,股指是用加權法計算的,誰的股價乘總股本最大誰占的權重就最大 ,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而言。某一指標的權重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總市值位列前兩位,其漲跌對指數影響較大,小市值公司一個漲停也許對指數只帶來0.01點的影響,工商銀行漲停,指數上漲60點。這就是權重股。
『肆』 創業股權怎麼分配
1、創始人持有公司30%以上的股權較為合適。A股上市規則規定,如果公司有一個人直接或者間接持有30%以上股權,可以認定公司有實際控制人。最大創始人持股比例大於其他聯合創始人之和,可以避免出現兩個創始人股權比例太過接近,對一件事情有不同意見時產生爭議。2、聯合創始人和員工一起持股30%以上。這樣的持股比例既能使聯合創始人個人持股保持與創始人較大差距,也能讓創始團隊總體持股超過60%,保障對公司控制的主動權。3、投資人股權佔比30%-40%。除去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和核心員工持有的股權,剩下的為預留給投資人的股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
『伍』 合夥創辦公司,創始人股份如何分配
通常合夥的股權分配是按照出資比例來進行的,比如出資一樣的話就是均等分,不一樣就是誰出的多,誰占的股份就多。如果其中有技術入股或者專利入股的,需要將其技術折算成資金再協商分配,每個公司不同,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請以實際情況為准。
應答時間:2022-01-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陸』 創始人應注意哪些股權問題
第一,創始人絕對控股、核心創始團隊人員按貢獻比例持股——團隊內部控股比例要科學設計,作為團隊中的靈魂人物和精神領袖,騰訊眾創空間創始人要絕對控股;核心創始人員,依照每個人的貢獻大小設計控股比例,貢獻也就是能力,資源,渠道,奉獻的時間,創造的業績等等。
第二,反對均股制——共有等於沒有,均股制會導致團隊中缺乏真正的決策人,而管理的本身是實踐,所以均股制的案例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第三,反對財務投資人控股。
第四,深度捆綁上下游產業投資人——上下游產業投資人會帶來資源、核心技術和人才,具備資源整合能力和協同能力,初創團隊需要的就是小錢、大資源。
『柒』 創始人應該如何分得股權
創始人應該如何分得股權
在創業初期,你只能找到那些願意跟你一起冒創業風險的人。無論與誰合夥創業,創業者們都希望能一起走的更高更遠。以下是我J.L分享的創始人應該如何分得股權,更多創業指南請關注應屆畢業生創業網。
希望借用美國數字營銷公司HubSpot創始人Dharmesh Shah最早提出的創業合夥人應當考慮的十個問題(我們壓縮到九個),提醒創業者注意,合夥創業必須首先面對的核心問題,並提出自己的回答供創業者參考,希望能幫助創業的中國合夥人走得更遠。
一、如何分配股權?
這是合夥創業的首要問題,不僅事關創始人利益分配和對公司的控制權,更會決定創業能夠走多遠。這個問題沒有科學精準的公式,市場實踐證明,什麼樣的股權分配都有成功的案例。簡法幫認為,只要是創業合夥人真心認為公平合理的股權分配方案,就是當時最好的方案。
當然,簡法幫還是總結了一些常見的經驗教訓,供創業者參考:
1、考慮因素
股權比例應當反映合夥人對項目的綜合貢獻和價值,考慮因素包括:創業idea的來源、經驗和資歷、領導能力、市場(用戶)開拓能力、產品和技術能力、融資能力、時間精力和其他資源的投入等,創始人可以針對創業的領域選擇決定性因素和權重,開誠布公、嚴肅認真地討論商定,直到各方都真心認為股權分配方案是公平合理的為止。
2、可靈活調整
從法律上講,出資比例決定股權比例。但實質上,為了保持創業公司的生命力,股權比例應當取決於創始人的貢獻或價值大小,所以創始人應當預留股權調整的空間,可以參照上文的考慮因素及權重,定期討論審查調整股權比例,出資比例和股權比例的對應關系盡可以交給律師去做。
例如:旅遊領域的行業大拿A和互聯網技術牛人B准備做該領域的O2O,A比較外向,更具有領導能力和意願,而B偏技術實干,股權分配如下頗有參考意義:
3、坦然面對利益分配
合夥人應當避免中國文化中羞於直面利益分配的習慣,否則利益分配問題在公司“錢”景明朗時,就會成為公司頭頂的利劍,所以一定要坦然面對,而且越早越好。當前不完美的決定,總比想像中以後完美的解決方案更靠譜。簡法幫推薦的解決辦法是:在創設公司之前,將合夥人困在酒店房間中,直到談成完全一致的方案才能離開,並且應當定期(例如每年)討論一次股權比例,如有必要及時調整。
二、如何做好決策?
簡單科普一下,公司治理(決策)機構分為三個層面:
1、股東(會)層面,決定公司最重大的事宜,例如:融資、轉股、委派董事以及修改公司章程等,按照股權比例(而非人數)表決;
2、董事(會)層面,決定公司日常重大事宜,例如:執行股東會的決議及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公司經理人選和薪酬等,按照董事人頭數(而非所代表的股東或股權)表決;
3、總經理,負責公司日常事務
公司終極決策權在股東(會)層面,股權比例決定結果。初創公司往往不設董事會,而是由創始股東擔任執行董事,但引入天使融資後,投資人往往要委派董事,就會需要設立起董事會。
需要創始人注意的技術細節是,公司的章程可以約定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許可權,而且可以約定各種決策機制,如:特定股東(如投資人)就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
三、創始人離開或被炒掉怎麼辦?
這聽起來似乎不合情理,但創始人也可能會離開公司或被公司炒掉。非法律專業人士往往會混同創始人的股東地位和股東兼任的管理職務(如董事、總經理或CTO等),但從法律上來講,股東(會)可以解除由股東擔任的董事職務,董事(會)也可以解聘股東擔任的總經理等職務。
創業的“婚前協議”在中國讓人很難啟齒,但是創業牽涉到太多利益,公司應有股權兌現(Vesting)約定,就是說創始人的股權要鎖定一定期限,創始人的股權是按照創始人在公司工作的時間(按年或月)逐步兌現給創始人。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到5年兌現,例如:工作滿第一年後兌現1/4或1/5,之後幾年可以按照每月等額兌現。這樣做的邏輯是,創業公司資產少,最有價值的是創始人的投入。創始人為公司付出,就可以擁有股權,離開就應該讓出公司股份,而不是讓其他合夥人為自己打工。即使創始人不約定,投資人進來時也會要求,道理也是一樣的。
四、創始人的.創業目標是什麼?
創始人的期望和目標,可能會在創業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但至少創業合夥人在大方向上應該明確一下,彼此希望從公司得到什麼?如果有的創始人希望公司長期自主低調發展,獲得穩定現金回報,而另外的創始人志在通過資本運作,實現高增長和股權(部分)套現,這些最好在合夥人之間盡早開誠布公的討論,達成一致的方向。
五、各創始人的主要精力是合夥事業嗎?
很多創始合夥人之間的矛盾,都源自對各創始人投入精力的爭議。比如:創始合夥人是全職投入?還是兼職創業,直到創業公司有前景再全職加盟?創始人有沒有同時在做另外的創業項目?泡麵吧在A輪融資估值一個億的前夜分崩離析,跟這個問題有很大關系。
提醒創業者:如果存在創始合夥人兼職的情況,創始合夥人務必根據各合夥人的投入精力,明確股權的分配和到位時間等問題,千萬不要因為合夥人的特殊價值,而忽略精力投入問題所蘊藏的風險。
六、創業計劃的哪些部分是合夥人不能變的?
創業企業要活下去或者成功,就難免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公司的計劃。盡管如此,創業計劃的某些方面可能是各合夥人都不願改變的,例如:公司的產品和目標市場等。例如:公司的產品和市場到底是2B還是2C,如果發生變化,就可能在合夥人之間產生摩擦。
認為:這里沒有對和錯可言,讓我們聽聽福特的名言,“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無論如何,合夥人之間務必及時且盡早地溝通,即使不完美的決策也強過僵在原地做無用功,至少能更快證明某個方向不可行,盡快調整方向。
七、創始人是否與公司簽署協議?
除了公司的股東身份之外,創始人還擔任著另外一個角色――公司員工,而且是創業公司早期的核心員工。除了創始合夥人之間的股東(合夥)協議之外,創始人還應當與公司簽署勞動合同、保密協議、知識產權轉讓協議和競業禁止協議,這些不僅僅是風險投資人的慣常要求,也是從全體創始合夥人的角度維護公司的利益。
八、創始人是否要向公司投錢?
如果創業公司沒有在設立前拿到種子輪的融資,創始人就需要自己投錢注入公司,中國當前已經基本取消了出資時間和注冊資金大小的限制,注冊資本大可以20年內付清,1元公司也很常見。
向公司投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作為注冊資本注入公司,一旦注入即屬於公司資產,非經減資或清算程序,股東不能抽回或挪用;第二種是作為股東貸款,這是一種借貸關系,股東可以收回本金(甚至可以有利息),但需要做規范的財務處理以體現在公司賬面上,而不宜將創始人的錢和公司的錢混淆,避免連帶責任。
九、創始人應如何給自己支付薪資?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象牙塔之中的人憑空想像出來的,因為初創期企業的資金往往是創始人自己注入,創始合夥人一般都不發薪資給自己,或者只是象徵性地發些工資,避免沉重的社保和稅務的負擔。但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就應當採取規范做法,由公司與創始人按照簽署的勞動合同支付工資和社保,將創始人股東身份(取得分紅)和勞動者身份(獲取勞動報酬)區分開來。此外,有些創始合夥人也可能因為家庭開支等實際情況,需要獲得勞動報酬,支付合理勞動報酬也符合公司長遠穩定發展的需要。
;『捌』 創始人不投錢的話,怎麼分股份
1、項目立項者:一般可以佔10%,如果立項人是創始人,則這個股份就是可加權;
2、擁有決定此項目核心影響力作用的資源、人脈等,佔10%-15%;
3、全盤操作項目的項目運營官,佔5%-15%
4、項目總資金明確後,餘下股份按投資額多少為比例;
5、一般都會保留5%-10%不等的團隊獎勵股權,這個空間可以獨立留出來,也可以直接歸到項目總操盤人的股份中。
如果能力不行、資源也沒有、還沒有資金,你就踏實地找份工作吧,別想著怎麼創業融資了:你若值錢,一切都是你的,你若不值錢,一切都和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