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股權設計怎麼做好持股平台

股權設計怎麼做好持股平台

發布時間: 2022-12-31 02:56:17

A. 到底怎麼才能設計出一個完美的員工股權激勵的方法呢

在了解怎麼設計一個完美的員工股權激勵設計之前,首先我們還得徹底明白什麼是股權激勵方案,那麼什麼是股權激勵方案呢?

所謂股權激勵,即是一種職業經理人通過一定形式獲取公司一部分股權的長期性激勵制度,使經理人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






總之,員工股權激勵機制已經逐步成為企業員工長期激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引入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但是,一定要注意,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後,再確定是否使用員工股權激勵。此外,員工股權激勵機制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企業在使用時還需要引入專業人員進行系統全面的設計,之後再分步實施。

B. 有限合夥員工持股平台怎麼搭建啊 暈死了

一、員工持股平台

1、概念
持股平台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過程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操作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在母公司之外以被激勵對象作為主要的成員來搭建有限合夥企業或者是特殊目的公司,然後用有限合夥企業或特殊目的公司去持有母公司的股權,從而實現被激勵對象間接持有母公司股權的目的。

2、員工持股條件

在以往其他的股權激勵中,激勵對象以個人持有母公司的獎勵股份。但是在員工持股平台當中,員工個人是不能直接持有母公司的股份的,而是通過持股平台來間接持股,作為持股平台的持股人或者說是股份的認購者,他必須是本企業的正式員工,這是一個大前提。員工持有的這個平台的股份是不能繼承也不能轉讓交易的,如果說員工離開了企業,比如說退休或者員工提出辭職或者員工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公司辭退、除名或由於意外事故員工身故了,那麼他所持有的這個股份必須全部由持股的公司也就是持股平台來收購,再重新分配給新來的也就是被激勵的員工。
員工也不能直接參加母公司的股東大會,行使股東權利,通常是會由持股平台來選出幾名代表,從員工當中選出幾名職工代表參加母公司的職工大會,持股的員工以這種二次利潤分配參與母公司的利潤分紅,也就是說先由員工持股平台享受公司的這種利潤分配,然後再由持股公司按員工個人持股的數量進行一個二次的利潤分配。

二、員工持股平台模式

目前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持股平台的模式主要有公司型的持股平台以及有限合夥企業的持股平台還有國外上市公司的持股平台以及信託持股。經常使用的有公司型的持股平台和有限合夥企業的持股平台。

1、公司型員工持股平台

首先來講公司型的持股平台,持股公司是指員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說是股份有限公司,當然這個出資有的時候是象徵意義的或者說是以一個很優惠的價格。而且現在公司法改革了,就是注冊資本也沒有最低的要求,所以對於員工來說成立公司的成本是很低的,那麼這個公司設立的唯一目的就是受讓母公司的股權,進而實現員工間接持有母公司的股權。但是公司制的這種持股平台他的特點就是稅是非常高的,排除一些特殊的優惠和稅務的籌劃,首先持股平台從母公司分配利潤就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而員工個人如果要從持股平台分配利潤,又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所以這涉及到雙重征稅的問題。

2、有限合夥型員工持股平台

第二種持股平台的模式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有限合夥型的持股平台,有限合夥企業在中國是一種比較新的企業形式,2006年我們國家頒布了《合夥企業法》正式確認了有限合夥的制度,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分為普通的合夥人,俗稱是管理合夥人或者說是GP;另外就是有限合夥人,也叫LP,有限合夥企業就是由這兩種類型的合夥人組成的。普通合夥人執行事務,承擔的是管理職能,一般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而有限合夥人只是作為出資方他不參與企業管理,所以可以讓股東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把股東都放到有限合夥企業裡面,這里的股東指的就是員工持股,然後讓有限合夥企業持有母公司的股權,同時讓母公司的創始人和其創始人名下的公司擔任有限合夥企業的GP控制整個有限合夥,然後通過有限合夥持有和控制公司的部分股權,除了創始人之外的其他股東只能是有限合夥的LP,這個LP主要指的就是員工持股,員工只享有經濟收益,他不參與日常的有限合夥企業的管理,所以他也不能通過有限合夥企業來控制母公司。
3、員工境外持股平台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有越來越多的境內企業進入境外資本市場上市,這裡面也涉及到員工股權激勵的問題,通常都是境外的上市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為標的對境內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其他員工等與公司具有僱傭或勞務關系的個人進行權益激勵的計劃,它包括員工持股計劃、股票期權計劃等法律法規允許的股權激勵方式,由於境外的股權激勵他會涉及到我們國家的外匯管制,所以操作起來是很復雜的,一旦有糾紛,員工的利益也是很難維護的。
4、員工持股信託

第四種員工持股平台的模式指的就是員工持股信託,員工買入公司的股票委託給信託機構管理和使用,他退休後會享受到信託機構里的信託安排,交給信託機構的信託資金一部分會來源於員工的工資,另一部分是由企業以獎金的形式來資助員工購買本公司的股票,員工持股信託層一度也被認為是員工持股安排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可能是由於信託安排隱蔽了信託後面的利益主體,所以證監會一直在股票發行審核的過程當中對於發行人股票結構當中如果有信託持股的安排,持不鼓勵的狀態,所以在A股市場上運用信託持股成功上市的案例是少之又少,幾乎是沒有的。

三、為什麼進行員工持股平台

一是如果一個公司想進行大規模的這種股權激勵,對幾十個員工進行股權激勵,每一個員工直接成為公司的股東,首先召開股東會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按照我們國家公司法的規定,不管這些員工的表決權佔多少比例,但是召開會議的通知必須一一都通知到,如果你有一個股東沒有通知到,你形成的這個股東會會議的效力就是有瑕疵的,其次就是如果公司一旦有什麼工商變更登記需要辦理,他也是需要找股東簽字的,所以非常不方便,這樣的公司決策很難有效率,作為風險投資機構肯定也是不願意加入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員工直接持股人數的限制。因為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是不能超過50個人的,因此如果是直接持股,也只能限定在50個人,有限合夥企業最多也只能是50個人,但是公司可以通過設立多個持股平台,目前對於多個持股平台除了私募基金行業有穿透累計計算投資人的規定,對於股權激勵領域的持股平台,目前國家法律沒有政策上的限制,不會進行一個穿透的核查;第三個原因就是這種持股平台是一種布局,它有利於定紛止爭

四、員工持股平台需注意問題

1、明確持股平台的性質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股權激勵的持股平台他不是一種私募的性質,根據《私募管理辦法暫行規定》,納入私募管理資金或者合夥企業,應是以投資活動為目的設立的。如何理解投資活動的目的,是判斷一個持股平台是否歸屬於私募監管體系的關鍵點,我個人認為員工持股平台他與以投資為目的設立的平台企業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就這個平台的功能來看,投資目的的平台企業其功能就在於募集資金,因此他需要對其資金的募集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管以維護投資的有效的秩序安排和安全;員工持股平台的功能在於聚集人才,並且是為了方便持股從而避免股權分散而影響決策的效率;另一方面就這個平台的組成而言,私募基金有限合夥企業的組成是公司投資人或者是有限合夥企業的LP,他們都是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高凈值人士或者說是專業的投資機構,因此私募監管去設置一個合格投資者的門檻,將不具備這種資格的人排除在外,從而達到控制投資風險。但是員工持股平台的組成是標的企業的員工他不受證交所監管的限制。因此我認為實施股權激勵而搭建的員工持股平台他不屬於私募基金,所以這個員工持股平台的運作也不用受嚴苛的私募監管要求的約束。

2、注意問題

最近央行正牽頭和多個部委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多項整治工作,各地的工商部門可能暫時對有關金融類企業設立的登記是有些限制的,因此在設立員工持股平台的時候,平台企業的名稱在現在這個階段,是不能出現「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股權投資」這些字樣,如果是有這些字樣的話,設立登記的時候是通不過的;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就是有限合夥形式的持股平台他的普通合夥人通常是由公司的大股東擔任,這里邊就要注意普通合夥人個人對於企業的債務是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當然如果你這個合夥企業僅僅就是員工的持股平台,對外不會開展任何業務,那麼對於普通合夥人來說是不會有風險的,否則的話你還要進行一些項目的投資,那麼我建議就是如果你想規避風險,要麼你就再注冊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用這個有限責任公司來擔任有限合夥企業的GP,要不然乾脆就不要用有限合夥這種形式,而是用公司制的持股平台;第三個需要注意的就是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創業企業,在合夥人層面一定要涉及到控制權的設計,說白了就是這個公司的發展本身只聽老闆一個人的他是一種風險,特別是涉及到一些新業務的時候,我們建議就是投票權還是要集中的,因為本身對於持股很小的員工股東來講,投票權能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集中的方法就是其中採用比較多的持股平台的方式就是成立一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台,創始人或老闆做GP,投票權集中於創始人或老闆;
如果說是公司制的持股平台,老闆或創始人一般是要做法定代表人,員工作為股東投票權也是委託給創始合夥人享有,這些關於投票權的規則都是需要在設立公司制或者說是合夥企業平台當中章程和合夥人協議中有明確約定的,以免引起糾紛;第四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員工持股平台必然要有股東和合夥人的進進出出,因為員工有新進來的也有離職的,因此不管是公司的章程還是合夥企業的合夥協議都需要全體股東或合夥人同意,如果有員工退出平台,他的份額可以由大股東代持然後再轉讓給新的激勵對象,作為這個平台原有的員工,應該放棄對該部分股權份額的優先購買權,這個在設立章程和協議的時候,也要特別進行約定;第五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員工持股平台,這個股權擁有的前提肯定是他是公司的員工,如果這個前提都不存在了,員工應該把平台上的持股份額由平台收回來再轉讓給其他新進入的股東,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當一個公司准備搭建持股平台的時候,一定是向公司內部的員工這個特定對象來募集,可能用募集這個詞不太對,但是我們做持股平台也要防範非法集資的風險,就是不能說隨隨便便來個人他願意買公司的股權我都可以把他招進公司來,這個就不符合非法集資里關於特定對象的規定,如果你是向不特定對象你又讓人家出資買你的股權,一旦人數上比較多,金額比較大的話,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風險;第六個需要注意的就是持股平台轉讓價格,就是份額轉讓價格的約定,可能有人會問員工持股平台是一種間接持股,我們的股份變現本身就很困難,是否會起到激勵的作用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協議裡面一定要約定好員工行權後如果過了禁售期,必須給員工一個退出的通告,一種是GP也就是普通合夥人以一個市場的價格購買,一種就是在市場上進行拋售來給員工一個充分的保障,持股平台的設立才有意義;第七個需要注意的就是持股平台的注冊地點,持股平台一般都會選擇注冊到有稅收優惠或者說是財政返還的低稅負地區,比如說新疆、西藏、江西共青城這種地方注冊合夥企業都會有稅收優惠的,而且對於員工來說要退出持股平台進行股權轉讓的時候也是有稅收優惠的。

五、新三板對員工持股平台的新規定

1、定增
最後一部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新三板的新規定對員工持股平台的一個影響。以往新三板做股權激勵經常是在掛牌後用這種定增的方式對其員工持股平台進行股權激勵,我先簡單說一下什麼是定增,定增就是定向增發,通俗的說就是新三板公司在申請掛牌的時候或者說是掛牌之後,他向特定的投資人發行股票,目的是為了融資,一般也都是先找到投資人然後再進行定增,而且這種發行他都不是公開進行的,是針對特定對像不公開的發行。但是2015年11月份頒布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的定向發行(二)》這裡面規定了單純以認購股份為目的而設立的公司法人、合夥企業等持股平台如果不具有實際性業務的話,就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的管理要求,所以他不能參與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股份發行,許多新三板掛牌企業本來正在計劃使用持股平台實施股權激勵,這個規定無疑對他們來說是當頭一棒,因為絕大多數企業設立的員工持股平台他並沒有什麼實際經營的業務,他僅僅是為了認購掛牌公司的股份進行股權激勵這個用途的,那我們在新規發布之後是不是就意味著已經搭建持股平台的公司他就不能申請掛牌新三板了呢?當然不是,新的規定其實約束的只是持股平台進行定增,對於持股平台本身進行的股權激勵,他並不受約束。

2、想掛牌新三板如何操作員工持股平台

那具體到想掛牌新三板的公司來說應該如何操作呢?第一,掛牌之前應該搭建員工持股平台,掛牌之前的股權激勵計劃,他可以使員工充分的享受到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帶來的這種股票增值的收益,實現激勵最大化。《定向增發(二)》發表的時候只是覺得掛牌後設立持股平台不能定增,但是掛牌前設立的還是可以定增的。但是後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不管是三板公司掛牌前還是掛牌後都不允許持股平台認購公司的定增。掛牌前搭建員工持股平台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未來的多期股權激勵計劃,所以建議一定要將准備預留的股份預留充足,而且在這個持股平台里提前落實。

3、掛牌後公司如何進行員工持股平台

那麼已經掛牌的企業是不是就不能進行持股平台了呢?當然也不是,只不過是又有了一種新的玩法就是走基金通道來設立持股平台來認購公司發行股份。第一步就是由基金管理公司發起設立一隻契約型的基金,由這個基金管理公司來管理基金的投向,為了確保這只新基金的投向是三板企業,所以雙方可以在契約型基金的合同當中約定,這只基金的投向一定是要投到這個三板企業,雙方應該達成一個一致行動人協議;第二步就是基金管理公司與三板企業員工簽署一個基金認購合同,由這個基金完成基金募集,然後到證券協會備案,基金管理公司用完成備案的這只基金產品投資三板企業的股權或者說是定增,因為如果說是原來老股東轉讓股權的話,就是不受持股平台的限制。這裡面我要強調一點就是要用契約型基金的形式參與三板企業的定向增發,因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里有這種規定,申請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的這個機構投資者,他需要滿足注冊資金500萬或者是實繳出資額500萬的一個合夥企業,對於非法人的契約型基金,並沒有這種要求,所以降低了員工持股平台中員工投入的成本,因為新三板企業的投資人他也是有一個合格投資人要求的,但是雖然契約型基金是可以規避認購新三板股權的機構投資人的要求,但是作為員工個人,如果你要認購契約型基金份額,就必須要滿足私募基金和投資人的條件,就是單只投資產品的投資額不能低於100萬,而且對於員工個人的資產也是有一個高要求的,這一點是不能迴避的,如果員工滿足不了的話,就需要找合格的投資人進行股權的代持或者說是幾個人合夥買這一隻其中一個100萬的份額,所以為了避免將來有股權糾紛,代持協議一定要約定清楚,目前的這種代持行為,因為新三板企業畢竟管的還不是那麼嚴,還沒有一個穿透的核查,當然了除了上面契約型基金的模式外,還有最傳統的模式就是可以由新三板公司的老股東轉讓股權給員工持股平台,這種形式目前是不受限制的。

C. 公司股權架構怎麼做

這4招股權架構,
讓你1%股權擁有80%的控制權。

一、雙層架構設計控製法,
假設a公司是載體公司,
在a公司之上成立有限合夥公司b公司,
投資人及員工在b公司做lp,創始人做GP。

二、協議控製法:
1.一致行動人協議,
2.委託投票權協議。

三、董事會設計控製法。
公司章程中規定,
創始人佔有董事會2/3以上的席位,
新進董事和修改公司章程,
必須得到創始人的同意,
阿里巴巴的合夥制度類似這一種模式。

四、AB股制度。
AB股制度,
同股不同權,
A股B股一票,
B股一票可以10票甚至20票,
小米京東類似這種模式。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義務)。基於股東地位(身份)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

D. 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

一、宏觀戰略層面,股權架構設計的考量因素。
讓我們藉助「蛋糕」的故事,幫助諸位理解宏觀層面股權架構設計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誰切(分)蛋糕問題(公司控制權問題)
因素二:如何將蛋糕做大問題(股權激勵問題)
因素三:如何將蛋糕賣個好價錢問題(股權融資問題)
接下來,我們一點一點來講。
因素一:誰切(分)蛋糕問題(公司控制權問題)
切(分)蛋糕問題,其實就是指公司的控制權問題。公司控制權關乎表決權控制、董事人選選任、對股東會決議的影響、對公司管理運營的掌控等。
近年來,媒體報道的「真功夫控制權糾紛」、「雷士照明吳長江的控制權爭奪案」、「萬科控制權之爭」等事件,教訓慘痛,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重視公司控制權問題。
創業者要想實現對公司的控制,股權架構應作何種設計呢?
創業者可以直接依靠股權進行控制,包括絕對控制權、相對控制權、消極控制權。
1.絕對控制權,持股67%以上,對公司重大事項(增資、減資、合並、分立、結算、變更公司組織形式、修改章程)及其他事項享有絕對的控制權;
2.相對控制權,持股51%以上、67%以下,擁有除公司重大事項外的公司普通事項的控制權;
3.消極控制權,持股34%以上、51%以下,雖不能對公司重要事項作出決策,但可以就某些事項進行否決,通過行使否決權,從而消極控制公司。
利用股權對公司實施控制,具體操作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公司設立之初,務必確立一位「掌門人」,打造一個「單極穩定」的控制局面,這種絕對控制權或相對控制權的設計成本是最小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2.盡量避免均衡型的股權架構模式,容易導致公司僵局;
3.一旦股權架構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糾偏,通過部分認購增資、存量股股權轉讓等方式,打破不科學的股權架構;
4.除了通過股權實施控制外,還可以通過投票權委託、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股權代持、擁有類別股份的表決權(AB股)、設立有限合夥並擔任GP、運營控制(如控制公章、營業執照、與團隊建立同盟等)等方式實施控制。
因素二:如何將蛋糕做大問題(股權激勵問題)
「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
培養人才並能夠留住人才,是企業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初創公司通過股權激勵,使激勵對象「像老闆一樣思考和工作」,以圖實現聚集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進而實現將公司蛋糕做大的目的。
從股權架構設計角度來講,創業者在作股權設計時,需要考慮是否預留「股權池」,以備用於股權激勵。預留的比例太大,可能影響公司的控制權;預留的比例太小,可能起不到激勵人才的目的。
具體操作中,請遵循以下原則:
1.初創時期的公司前景不明朗,風險比較大,員工對股權激勵的需求不強。這一階段,如果要實施股權激勵,其對象應僅限於公司的核心人員;
2.初創公司在設計預留股權比例時,應確保未來股權釋放時,不應影響公司的控制權和穩定性。確定預留的總量時,需要根據創始股東的意願、公司薪酬水平、公司規模和發展階段、同行業情況等而定。在裁量釋放給個人的個量時,要兼顧公平與效率,肯定價值貢獻,做到留人留心;
3.股權激勵的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實股」,也可以是「虛股」,其中,實股指激勵對象可獲得真實股權、取得股東身份;虛股指激勵對象不能取得真實股權,不能取得股東身份,但可享受股東的相關財產權利。具體採用何種形式,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確定。
因素三:如何將蛋糕賣個好價錢問題(股權融資問題)
初創公司的融資需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創始人套現需求,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實現;二是初創公司自身發展的需求,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實現。
初創公司的股權設計中,可以根據戰略目標預留股權融資份額,具體比例及操作應把握以下核心底線:
1.控制權底線,創始團隊應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注意保留控制權的幾個重要數字,如67%、51%、34%等;
2.對賭底線,股權融資時,投資者可能會要求創業者與其簽訂《對賭協議》。對賭條件成就時,調整雙方股權比例或進行現金補償。創業者一定要評估好對賭事件發生的概率和自身的負擔能力;
3.回購底線,投資者與創業者約定了具體的回購條款,創業股東應當注意控制好回購的成本及責任范圍。創業股東最好不要以個人資產為回購義務提供連帶擔保,一般做法是以其所持的公司股權為限承擔責任。
二、微觀實施層面,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
從微觀實施層面講,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需要做好這四件事:「搭班子」、「帶隊伍」、「分蛋糕」、「談退股」。
1.搭班子,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
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至關重要,選擇了合適的創業夥伴等於創業成功一半。投資行業有句話,投資=投人=投股權結構,可見「人」是投資時最看重的因素,由「人」主導構成的「股權結構」則是投資行為落地的核心規則。創業夥伴是否合適,可以從個人品性、責任心、能力、協同力等維度進行評價及選定。
2.帶隊伍,打造所向披靡的戰隊
初創公司可以利用股權融資、股權激勵等方式,融資融智,打造一支目標一致、勇於擔當、充滿激情和自信、保持誠實與正直、保持積極溝通、不輕易放棄、相互尊重、團結互助的鋼鐵戰隊,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3.分蛋糕,做好股權分配
初創企業分配股權時需要考慮這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股權架構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力;二是通過股權分配幫助公司獲得更多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等。
無論何種形式的資本,決定股權架構中股權比例的核心要素,應當是以對公司的價值貢獻度。歸納起來,一個總的原則,主要創始人佔大比例股權,聯合創始人佔小比例股權,員工通過股權激勵分享剩餘的股權。
4.談退股,提前安排好股權退出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受到磨合期多種因素的影響,創業夥伴退出是正常的,為了避免糾紛以及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應提前約定好退出情形、退出方式、退出價格等。

E. 企業怎樣設計股權結構

橫向架構:以不同股權類型為基礎
1、一元股權架構:一元股權架構情形,主要是同股同權下的設置。同股同權是我國《公司法》規定的股權臨界點,即66.7%、51%、33.4%。
2、二元股權結構:二元股權結構情形,是在同股不同權下設置,國外較普遍應用,國內上市的企業不適用。比如創始人只有1%的股權,就算企業上市99%的股權分出去了,簽訂了投票委任書,決策權與控制權仍掌握在自己手裡。
3、多元股權結構:根據4C理論將股東分為創始人、合夥人、核心員工、投資人,分別授予股權。

縱向架構:以不同持股形式為基礎
1、直接持股:表示要進行工商登記的部分是各自持有的全部股權,直接登記部分的股權是指各自已經成熟的股權+未成熟的股權;
2、大股東代持:表示該部分股權仍然登記在大股東明下,股權不顯名,該部分是指未成熟部分股權;
3、持股平台:設立一個有限合夥,創始人做為有限合夥的GP,被激勵對象作為LP,基於有限合夥的特殊性,GP是法定的絕對控制人。這種方式比較穩定,且納稅成本相對低,是目前做股權激勵時採用最多的方式。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2-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F. 有限合夥員工持股平台怎麼搭建

公司老闆和員工先成立一個有限合夥,新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對股份公司進行增資。

G. 前能否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該如何設計員工持股平台

前中後都可以做股權激勵,只是公司所處不同的階段需要採取的模式不同,初創期可以考慮期權激勵,以公司成長的增值權吸引,後面可以考慮分紅權激勵,再往後是實股激勵限制性股份。
成立員工持股平台,通常是成立一個有限合夥企業,把激勵對象放到平台里。目的一是方便管理,二是不影響控制權。

H. 如何構建員工持股平台

一、員工持股平台
1、概念
持股平台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過程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操作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在母公司之外以被激勵對象作為主要的成員來搭建有限合夥企業或者是特殊目的公司,然後用有限合夥企業或特殊目的公司去持有母公司的股權,從而實現被激勵對象間接持有母公司股權的目的。
2、員工持股條件
在以往其他的股權激勵中,激勵對象以個人持有母公司的獎勵股份。但是在員工持股平台當中,員工個人是不能直接持有母公司的股份的,而是通過持股平台來間接持股,作為持股平台的持股人或者說是股份的認購者,他必須是本企業的正式員工,這是一個大前提。員工持有的這個平台的股份是不能繼承也不能轉讓交易的,如果說員工離開了企業,比如說退休或者員工提出辭職或者員工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公司辭退、除名或由於意外事故員工身故了,那麼他所持有的這個股份必須全部由持股的公司也就是持股平台來收購,再重新分配給新來的也就是被激勵的員工。
員工也不能直接參加母公司的股東大會,行使股東權利,通常是會由持股平台來選出幾名代表,從員工當中選出幾名職工代表參加母公司的職工大會,持股的員工以這種二次利潤分配參與母公司的利潤分紅,也就是說先由員工持股平台享受公司的這種利潤分配,然後再由持股公司按員工個人持股的數量進行一個二次的利潤分配。
二、員工持股平台模式
目前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持股平台的模式主要有公司型的持股平台以及有限合夥企業的持股平台還有國外上市公司的持股平台以及信託持股。經常使用的有公司型的持股平台和有限合夥企業的持股平台。
1、公司型員工持股平台
首先來講公司型的持股平台,持股公司是指員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說是股份有限公司,當然這個出資有的時候是象徵意義的或者說是以一個很優惠的價格。而且現在公司法改革了,就是注冊資本也沒有最低的要求,所以對於員工來說成立公司的成本是很低的,那麼這個公司設立的唯一目的就是受讓母公司的股權,進而實現員工間接持有母公司的股權。但是公司制的這種持股平台他的特點就是稅是非常高的,排除一些特殊的優惠和稅務的籌劃,首先持股平台從母公司分配利潤就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而員工個人如果要從持股平台分配利潤,又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所以這涉及到雙重征稅的問題。
2、有限合夥型員工持股平台
第二種持股平台的模式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有限合夥型的持股平台,有限合夥企業在中國是一種比較新的企業形式,2006年我們國家頒布了《合夥企業法》正式確認了有限合夥的制度,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分為普通的合夥人,俗稱是管理合夥人或者說是GP;另外就是有限合夥人,也叫LP,有限合夥企業就是由這兩種類型的合夥人組成的。普通合夥人執行事務,承擔的是管理職能,一般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而有限合夥人只是作為出資方他不參與企業管理,所以可以讓股東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把股東都放到有限合夥企業裡面,這里的股東指的就是員工持股,然後讓有限合夥企業持有母公司的股權,同時讓母公司的創始人和其創始人名下的公司擔任有限合夥企業的GP控制整個有限合夥,然後通過有限合夥持有和控制公司的部分股權,除了創始人之外的其他股東只能是有限合夥的LP,這個LP主要指的就是員工持股,員工只享有經濟收益,他不參與日常的有限合夥企業的管理,所以他也不能通過有限合夥企業來控制母公司。
3、員工境外持股平台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有越來越多的境內企業進入境外資本市場上市,這裡面也涉及到員工股權激勵的問題,通常都是境外的上市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為標的對境內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其他員工等與公司具有僱傭或勞務關系的個人進行權益激勵的計劃,它包括員工持股計劃、股票期權計劃等法律法規允許的股權激勵方式,由於境外的股權激勵他會涉及到我們國家的外匯管制,所以操作起來是很復雜的,一旦有糾紛,員工的利益也是很難維護的。
4、員工持股信託
第四種員工持股平台的模式指的就是員工持股信託,員工買入公司的股票委託給信託機構管理和使用,他退休後會享受到信託機構里的信託安排,交給信託機構的信託資金一部分會來源於員工的工資,另一部分是由企業以獎金的形式來資助員工購買本公司的股票,員工持股信託層一度也被認為是員工持股安排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可能是由於信託安排隱蔽了信託後面的利益主體,所以證監會一直在股票發行審核的過程當中對於發行人股票結構當中如果有信託持股的安排,持不鼓勵的狀態,所以在A股市場上運用信託持股成功上市的案例是少之又少,幾乎是沒有的。

I. 公司股權怎麼設計

我覺得對於公司而言,無論是正處於籌備階段、初創階段還是發展階段,股權結構的設計都非常重要,科學合理的股權分配是公司穩定和健康良性發展的基石。

我根據不同的股權架構,給出股權設計的一些建議。

(一)一元股權架構

一元股權架構,即股東按照所持有的股權比例行使表決權和分紅權,股東股權比例、表決權(投票權)、分紅權是一一對應的。這種股權架構是最普遍的類型,很多企業都是採用一元股權架構,在這種股權架構下,股權結構的安排應當牢記公司股權的九條生命線。


(二)二元股權架構

即同股不同權,股東股權比例、表決權、分紅權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股東權利分離。《公司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公司股權的設計我們可以到明德來咨詢了解一下。北京明德天盛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明德天盛」)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股權投資管理機構,注冊地在北京,專注於通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收購兼並等方式幫助處於不同成長周期的優秀企業實現長足發展。

【如果你還有有關公司股權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J. 持股平台公司如何設立

1、首先持股平台公司需要在合約中明確持有股份的員工身份。
2、然後企業在母公司之外以持有股份的員工作為激勵對象來搭建有限公司或其他公司。
3、搭建完成之後,該公司再去持有母公司的股權,即可完成持股平台公司的設立。
拓展資料:
有限公司作為持股平台的運轉規則
成立有限公司作為持股平台間接持股,員工只是持股平台的直接股東,可以根據公司法和平台公司章程的規定在平台公司行使股東權利。平台公司作為主體公司的法人股東在主體公司行使股東權利,而員工不是主體公司的直接股東,無權直接參與主體公司的股東會,也不可以直接在主體公司行使股東權利。所以這種持股方式主要是使員工共享主體公司利潤與收益,而對主體公司股東會決策幾乎沒有影響。
1.對控制權的影響
所以公司大股東一般在平台公司里也要當大股東,通常持有平台公司二分之一以上的股權,並且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當然也可以由公司大股東授權代理人、高管或其他可靠的人擔任平台公司法定代表人,這樣大股東才能確保平台公司穩定可控。員工成為平台公司里的股東,享有分紅權,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行使表決權。這樣公司在召開股東會時,持股平台作為本公司的股東之一的投票權就基本上由大股東掌控了。
另外員工持股數量的變化只在平台公司里變更就可以了,而不用改變主體公司的股權結構和工商登記信息,減少很多麻煩。
2.對減持自由度的影響
設立持股平台有限公司間接持股時,員工在限售期滿後減持時需要通過平台公司來完成,其退出機制所受到的法律限制較少。但員工個人從持股平台退出時,需要法律法規辦理相應的股權轉讓手續,與直接持有主體公司股權的退出機制相同。

熱點內容
快速查股票交易日期 發布:2025-08-21 20:27:34 瀏覽:126
溫州股權糾紛律師如何收費 發布:2025-08-21 20:08:31 瀏覽:540
投資股票品種分析 發布:2025-08-21 19:31:52 瀏覽:461
鳳凰醫保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8-21 19:25:17 瀏覽:728
公司注銷如何處理股權問題 發布:2025-08-21 19:00:26 瀏覽:407
被動型基金哪個指標適合評級 發布:2025-08-21 18:35:07 瀏覽:370
美國股市如何反攻 發布:2025-08-21 18:24:34 瀏覽:255
為什麼股市沒開市會有波動 發布:2025-08-21 18:06:57 瀏覽:799
管理層股權設計如何做 發布:2025-08-21 18:01:04 瀏覽:762
股市裡的慣性是什麼 發布:2025-08-21 18:00:2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