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先秦時期貨幣是什麼樣子

先秦時期貨幣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3-01-12 18:56:12

1. 秦朝的貨幣是什麼

秦朝的貨幣是半兩錢,這是中國戰國時期到漢朝前期廣泛採用的一種銅貨幣。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分類

第一類:錢徑較大,最大者3.7cm,一般的3cm以上,最重者11g,一般為6-7g之間,錢穿大多不規則,周邊有流銅現象。錢文古樸、粗放,沒有一定的規格,認為使用的是泥范。總計148枚,佔全體的16%。

第二類:錢體大小厚重不一,較為小、輕、薄,一般錢徑2.5-2.8cm,重3-6g,鑄造粗劣。共738枚,佔79.80%。

第三類:規格重、大、厚,規范化,直徑均在3-3.2cm,重為6g左右,相當於秦制的八5,6釒KG-*2朱;厚0.15cm,錢穿方正。鑄造技術先進。

2. 先秦錢幣

    進入奴隸社會以後,過去的公社社會土崩瓦解,大家不再共同勞作,共同分配了。產生了有私,生產東西開始私有化了。也就是有的人東西多,有的人東西少。東西多的人手裡東西太多,自己還有剩餘,他就要把自己多餘的東西給別人,然後換取自己想要的。物物之間的交換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了。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人民開始鑄造貨幣,代替之前的貝幣。貨幣從布,刀,輪等勞動生產工具中演變而成。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有鑄造自己的貨幣,可謂一時「有錢」。

     

    總之,布幣,刀幣,鬼臉錢,圜錢,是先秦時期四大貨幣。

3. 秦朝的貨幣叫什麼

秦朝的貨幣是半兩錢,這是中國戰國時期到漢朝前期廣泛採用的一種銅貨幣。圓形方孔,又稱方孔錢。秦朝時期將其作為全國強制推行的統一貨幣,從而確定了中國其後各朝代銅錢式樣。

  • 先秦半兩

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秦國「初行錢」,將貨幣的鑄造權收歸國家,規定圓形方孔半兩錢為國家法定貨幣,這被視作半兩的起源。這一時期的半兩錢重量在8克左右,採用原始的泥范鑄法,不平整,未經修磨,外形和厚薄並不固定,特別是其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圓孔,銘文用大篆,「兩」字中的「人」部分較長,俗稱「長人兩」。

  • 秦半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國家強制推行秦半兩,取代原六國自有的貨幣。這一時期的半兩錢多由地方官府自行鑄造,形制的差異有所縮小,但是仍然不能做到統一。錢體不圓,方孔仍有不方者。銘文用小篆,傳說乃李斯手書,「兩」字中的「人」部分較短,俗稱「短人兩」。

  • 漢半兩

劉邦建立漢朝後,決定重新鑄造貨幣,但由於初期百廢俱興,所鑄半兩錢重量極輕,僅2克左右,俗稱「榆莢半兩」。隨著經濟逐漸好轉,漢朝所鑄半兩錢的重量也逐漸增大。漢文帝時期鑄四銖半兩。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漢武帝在上林苑設立工場,將鑄幣權首次統一收歸中央政府,廢半兩錢,始造五銖,標志著半兩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由五銖取而代之。

4. 秦朝統一時用的是什麼樣的貨幣

秦朝統一時用的貨幣是「秦半兩」。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

(4)先秦時期貨幣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圓形方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攜帶、流通和儲藏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科學的制式。

參考資料:網路——秦半兩

5. 秦漢時期貨幣是什麼樣的

秦統一六國後,政治統一要求經濟統一作為基礎,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在統一文字,度量衡同時,也統一了貨幣。規定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錢文「半兩」與實重相符,這種方孔圓錢從此成為我國貨幣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2000多年。

為何取這種形制呢?主要是環形便於攜帶,而方孔穿繩索銅錢不易旋轉,可防磨損。也有人認為這種形製表達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秦朝方孔圓錢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貨幣。

鑒別戰國和秦朝的「半兩錢」可從書法入手。戰國幣錢文「半兩」為大篆:而秦朝幣錢文「半兩」為小篆。相傳秦幣由宰相李斯所書。大概受此影響,秦朝之後的錢文大都出自達官貴人或書法名家之手。宋朝還出現皇帝御書錢。

我國古錢幣與西方貨幣的區別之一是我國古錢版面以錢文為主,流通幣極少有圖案為主的,而西方貨幣則以動植物,人像等圖案為主。古錢上的書法藝術為另一話題當別論。

據說秦始皇為防備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鑄12金人。這勢必影響銅錢的鑄量。因銅價極高,貨幣流通量不足,故秦半兩錢價值很高。漢初發生「秦錢重難用」問題。漢承秦制沿用半兩錢,但劉邦當皇帝時國家很窮,改鑄了許多小錢,先後出現「榆莢半兩八銖半兩,四銖半兩等。

一兩為24銖,因對秦半兩大幅減重,半兩名實不符。尤其是一種小半兩,形似榆樹果實而稱「榆莢半兩」重不足一克,直徑不足一厘米。漢還允民間私鑄與郡國鑄幣,引起幣制紊亂與通貨膨脹,至漢武帝大改幣制。

6. 秦國戰國時各國貨幣名稱

戰國時各國貨幣
1)布幣
布幣是中國古代貨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並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的,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按布幣形狀劃分,可分為空首布、平首布兩大類。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後來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幣。

中國東周時期的青銅鏟形貨幣。春秋晚期出現,戰國中期後廣泛流通。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從鎛得音稱布;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
最早的布幣首部中空,保留著作為工具時安柄的銎,稱作空首布。後變為平首布,無銎,幣身完全成為片狀,便於鑄造和攜帶。平首布上面常鑄有文字,如「安邑」、「晉陽」等地名,「一釿」、「十二朱(銖)」等幣值單位。把錢幣作成鎛形,說明這一地區曾以此種農具作為交換媒介。後王莽復古,一度重造布幣。
布幣是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幣的總稱。因其形狀而得名。

2)刀幣
刀幣是商周時期的工具青銅削演變而來的,所以刀幣的柄端均有環,柄上有裂溝,形狀上有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弧背刀等,主要流通在東方的齊、燕等地,後來又發展到趙、中山等國與布幣並存。種類很多,有齊刀、即墨刀、安陽刀、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鑄有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其後,王莽所鑄造的錢幣中有金錯刀。
東方的齊國和北方的燕國主要使用刀幣。刀幣分「燕明刀」和「齊刀化」二大類型。刀幣形狀取象於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漁獵用的刀類工具。由於齊刀面有「化」字文而稱「刀化」。刀貨形狀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國早期一種青銅鑄幣。

3)圜錢
圜錢也稱圜金、環錢,是一種中國古代銅幣。主要流通於戰國時的秦國和魏國。圓性,中央有一個圓孔。錢上鑄有文字。一說由紡輪演變而來;或由璧環演變而來。是方孔錢的前身。
「圜錢」是中國戰國時期鑄行的一類圓形銅質貨幣,又稱「圜化」,簡稱「環錢」,是我國先秦時期銅鑄幣四大系統之一,也主要是秦國的鑄幣形式。圜錢有兩大類:一是圓形圓孔,比較原始;二是圓形方孔(由圓形圓孔逐漸演變而成)。初期圜錢的穿孔比較狹小,以後逐漸變大。圜錢的正面鑄有銘文,反面則無任何文字。

4)蟻鼻錢
蟻鼻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是從仿製貝轉化而來的。由於楚國的經濟、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後,鎛、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銅鑄幣就沿用了仿製貝的形態。蟻鼻錢的形制,為橢圓形,正面突起,背磨平,形狀像貝但體積較小。

7.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

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

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

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

先秦時期的貨幣,各諸侯國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度:在不同地區使用形制各異的刀幣、布幣、環錢。秦統一中國後,中國貨幣主要以環錢為主要形制。

到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8. 先秦時期有哪些金屬鑄幣

先秦時期有銀,鐵和銅鑄幣。
先秦時期,貨幣以貝,刀、布、圓錢、蟻鼻錢(鬼臉錢)等為主。大部分的刀、布幣幣身極薄(部分地區釿布、戈邑方足布、即墨小刀等的幣身較厚),刀幣的澆口在首端。
所謂先秦錢幣,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出現的貨幣,包括原始貨幣、金屬稱量貨幣和金屬鑄幣等。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早期封建社會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是由原始社會經濟,發展到奴隸社會經濟,再發展到早期封建制經濟的紐帶,也是貨幣由產生到發展,直至秦統一,中國貨幣統一於方空圜錢的重要時期。如果從有交換跡象的時代算起,其經歷的時間跨度長達萬年以上。如果從出現原始貨幣的時代算起,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因此,要了解、研究中國的貨幣發展面貌和經濟變化,先秦貨幣是及其重要的一環。

9. 秦始皇統一貨幣之前,人們用的貨幣是什麼樣的

秦半兩:秦統一後發行貨幣。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應答時間:2021-12-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10.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你都知道哪幾個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你都知道哪幾個?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各國貨幣有不同的形式,如鏟幣、刀幣、環幣等。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世界,規定外圓和內圓兩種貨幣的一半為國家通用貨幣,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統一貨幣。錢幣是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好體現,也是當時王朝的興盛和終結。

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空。「方圓孔」象徵著古代從天圓和地圓看宇宙的景象(這是一種普遍接受的觀點,但也有人認為方形圓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搬運、流通和儲存的需要,是在不斷實踐中形成的更科學的體系)秦半梁圓方孔錢幣在全國流行,結束了中國古代錢幣不同形式和重量的混亂狀態。它在幾千年的歷史中被發現,因此這種錢幣應該被認為是一些銅幣的祖先。

共218年。半梁錢是中國最古老的統一銅幣。按時間,它可以分為:先秦時期、秦王和第一位皇帝的嬴政、秦末和漢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發行了三枚泰銖硬幣,它們與文字一樣重要。這是一項旨在恢復銅幣面值與法定重量之間一致性的措施。這是在強制性國家時期秦半良硬幣的基礎上改進的。四孔秦半良硬幣圓圈在全國范圍內流行,結束了中國古代錢幣不同形式和重量的混亂狀態。

熱點內容
基金公司員工底薪多少 發布:2025-08-26 04:31:49 瀏覽:618
股票交易57 發布:2025-08-26 04:19:25 瀏覽:14
炒股怎麼看七條均線 發布:2025-08-26 04:15:17 瀏覽:389
海爾為什麼市值這么少 發布:2025-08-26 04:00:22 瀏覽:626
股市場如何走向巔峰 發布:2025-08-26 03:49:25 瀏覽:633
余額寶長城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8-26 03:41:59 瀏覽:358
手機在支付寶開通股票交易 發布:2025-08-26 03:33:46 瀏覽:639
炒股炒錯股了怎麼辦 發布:2025-08-26 03:31:40 瀏覽:792
etf怎麼找金融大圈子 發布:2025-08-26 03:12:51 瀏覽:203
股票交易掛號時間 發布:2025-08-26 02:57:31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