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融資融資成本怎麼看
⑴ 財務報表中如何查看企業融資情況
一、財務報表中反映企業融資情況的主要是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中,具體如下:
1、資產表涉及企業融資的科目有「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租賃負債」「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1)、「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票據」反映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融資;
(2)、「長期應付款」「租賃負債」反映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融資情況,
(3)、「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反映企業通過經營負債融資情況
2、現金流量表涉及企業融資的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其中「 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發行債券收到的現金」反映企業債務融資情況,「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反映企業股權融資情況。
(1)股權融資融資成本怎麼看擴展閱讀:
一、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指標越高,企業流動資產流轉越快,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越強。國際公認200%,我國150%較好。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國際標志比率100%我國90%左右。
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指標越高負債程度高,經營風險大,能以較低的資金成本進行生產經營。保守比率不高於50%,國際公認較好60%。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二、綜合償債能力:
1、已獲利息倍數=(稅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2、盈利能力:
(1)、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2)、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100%=主營業務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3)、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總額)×100%
參考資料來源:
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2019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
⑵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占的比例
根據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除去總資產就是股權比例,總負債除去總資產就是債權融資比例,
沒有優先股等情況下,兩者相加為1。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
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於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
(2)股權融資融資成本怎麼看擴展閱讀: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在融資結構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資比例遠高於內源融資,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是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其次,在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所佔比重平均超過了50%0。
其中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公開發行A股進行的股權融資在全部股權融資資本中的比例平均達到了17%左右的水平,並且隨著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理由認為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還將繼續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業融資結構中,根據啄食順序原則,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順序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外部股權融資。
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即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關於啄食順序原則存在明顯的沖突。
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國有企業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負債為零,但從實際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的機會。我們將中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上述特徵稱為股權融資偏好。
⑶ 怎樣看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看出股權融資有多少
在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負債欄中短期借款和交易性金融負債是籌資,非流動負債欄中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是籌資,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欄中的實收資本(股本)是籌資,那資產負債表中的籌資總額就是這六項的和。股權融資的有實收資本(股本),債權融資的是前面的五項。內源籌資的留存收益也在資產負債表中,是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兩項
拓展資料:
股權投資(Equity Investment),是為參與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
股權是非常重要的財產權利,持有公司的股權後,可以享有公司的經營收益,而股權是可以用於融資的,股權融資是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的重要途徑,股權融資有很多的類型,那麼股權融資怎麼計算呢?
股權融資如何計算依據具體的融資方式而定同,如果是質押融資的,融資的金額與質押權人協商確定,如果是轉讓的與受讓人協商確定。
第一種情況:新股東對投資人進行增資擴股,他將50萬投入公司中,投入後你公司的價值應該150萬(100+50),那麼新股東應該占投資比例為33.33%(50/150)。增資後的注冊資本可以是150萬元(你用凈資產增資20萬,新股東用現金增資50),也可以增到120萬(80/0.667),新股東投入50萬,其中40萬計入注冊資本,10萬計入溢價。
第二種情況:新股東向你購買股份,即他的50萬不到公司,而是直接給公司的原股東就是你,那他就佔有50%的股份。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七十八條【股權質權的設定及股權質權的效力】以依法可以轉讓的股票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證券登記機構辦理出質登記。
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股票出質後,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可以轉讓。出質人轉讓股票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質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適用公司法股份轉讓的有關規定。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於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⑷ 房地產公司融資成本
按大類分,房企融資方式有股權、債權、REITs三種模式。相較而言,股權融資前期成本較低,但潛在成本並不低,對有條件的房企而言,上市是獲得穩定資金的第一選擇。 債權融資 具有明確的融資利率,勝在貸出速度快,不會稀釋股權。而融合了債權和股權融資兩種形式的REITs,目前剛剛起步,與互聯網金融類似,都面向大眾投資者,這為房企提供了更寬泛的融資選擇,更為房企提供了低息融資的可能性。 1、股權融資:公募隱形成本低但門檻高,私募隱形成本高但靈活 1.1公司層面的股權融資:公募為主,隱形成本可用ROE衡量。房企公司集團層面的股權融資主要形式是公募股權融資。公募股權融資一般指通過股票市場向公眾投資者發行企業股票來募集資金的行為,包括我們常說的企業上市(即IPO)、上市企業增發和配股(即SPO),都是利用公開市場進行股權融資的重要形式。房企通過IPO和SPO融資獲得的資金,無需支付利息、償還本錢,似乎沒有成本。但要看到,投資者成為股東後,將享受股息、利潤分紅,還有凈資產的增值收益,以及通過賣出股票套現獲利。可見,與債權融資按期支付固定利息不同,股權融資的成本是「或然成本」:即成本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發生時,有高,也有低;而且形式靈活,即使企業盈利高,分紅也可能較少,因為企業可以將更多利潤留存,每股凈資產也會上升。但不管以何種形式呈現,其代價都可以用資產回報率來衡量。考慮到凈資產收益率(ROE)指標綜合考慮了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凈負債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選用ROE來衡量公募股權基金的融資代價。再看小型房企,其公募股權融資的代價低至7.32%,比發債成本低很多。基於此,小型房企應該優先考慮IPO和SPO等公募股權融資形式。 1.2項目層面的股權融資:非公募為主,隱形成本可用銷售凈利率衡量房企項目層面的股權融資主要以非公募形式為主,包括與其它房企或私募股權基金合作,形式靈活。近年來,因房企加強項目風險把控、銀行規避風險導致企業貸款困難等客觀情況,非公募「股權」融資案例頻頻。我們認為,非公募股權融資(如與私募股權基金、房企合作)的成本可用銷售凈利潤率來衡量。因為房企與私募股權基金、其它房企等合作方式,都是從項目層面進行合作,不用考慮企業整體的資產周轉率和凈負債率影響,所以只需考慮合作項目的銷售凈利潤率即可。為此,我們選擇營業凈利潤率近似指代非公募股權融資方式的「隱形成本」。 如果用企業營業凈利潤率衡量,我們發現A股135家房企非公募股權融資的「隱形成本」有以下特徵:從歷年趨勢看,早在2010年的時候,行業非公募股權融資的「隱形成本」高達15.46%,大型房企為15.80%,那時房企選擇與私募股權基金、房企合作,顯然代價較高;但到2014年,行業非公募股權融資的「隱形成本」已走低至11.74%,小型房企更是低至10.10%,代價相較部分債權融資方式有優勢。這也揭示了白銀時代房企更多非公募股權合作,可以在減輕資金壓力的同時,降低成本。 2、債權融資:政策鼓勵下,債券融資成本逐漸降低 債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錢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首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後要向 債權人 償還資金的本金。2014年以來,因為國家政策的支持,內房企債權融資成本開始明顯下降。 2.1 銀行貸款 :成本較低,但過於傾向大型房企 根據CRIC監測,2012-2014年房企獲取國內銀行貸款的年利率在6.15%-15%區間浮動,行業平均借貸成本約7.6%,相較大部分融資方式均有顯著優勢。其中,保利、綠地等大型房企銀行借貸成本在6.15%-6.85%區間浮動,可見實力強的、有國企背景的房企更容易獲得低息貸款。中小型房企成本在6.15%-15%區間浮動,成本明顯偏高,尤其是小型房企,銀行基於風險管控,很難獲取。同時,房企獲取國外銀行信貸的成本一般在HIBOR或LIBOR基礎上上浮0.32%-4.5%,具體利率跟企業評級有關。 銀行貸款成本還有以下特徵 1)高負債率房企借貸成本較高。如泰禾集團2012年11月向興業銀行借貸,成本在12%-15%;中南建設2012年11月向江蘇銀行借貸,成本為12%。那時泰禾、中南凈負債率分別在164.77%、99.84%,銀行基於風險的考慮,給出了接近信託的成本。但部分有國資背景的企業除外。比如保利地產2013年凈負債率高達94.48%,2014年1季度更是提高至113.14%,但向銀行的融資成本在6.77%,相對較低。 2)目前境外銀行信貸成本比國內要低。如2015年4月龍湖地產獲取的7800萬港元,年息低至4.40%。主要是因為境外銀行的貸款基準利率普遍較低。 2.2中期票據:成本低於基準利率,對資質要求相對較高 根據CRIC監測,2014-2015年房企獲取中期票據融資的年利率在4.55%-8.37%區間浮動,行業平均借貸成本約5.36%,低於銀行基準利率,較房企實際 銀行貸款利率 低2.24個百分點,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其中,萬招保金四家大型房企融資成本在4.55%-4.90%區間浮動,中小型房企成本在4.59%-8.37%區間浮動,可見規模實力大、品牌優勢明顯的房企中期票據融資成本更具優勢。 中期票據融資成本還有以下特徵 1)中期票據融資與 銀行貸款利息 有關。2014年2月,世茂股份成功獲准注冊50億元中期票據,之後發行了三次,成本都不同:2014年4月發行了其中的10億元,年息高達8.4%,再過4個月發行的10億元,成本降至7.6%,2015年3月發行的15億元,成本大幅下降至6.1%。前後融資成本落差高達2.3個百分點,主要跟央行2014年至2015年3月兩次降息行為有直接關系。 2)中期票據平均借貸年限長於銀行貸款,期限長的成本相對較高。從已經成功發行中期票據的房企融資案例看,其平均借貸年限為4.24年,最高的是7年,最低的是3年,低於可轉債(5.91年)和公司債(5.16年),但比銀行信貸2-3年的短周期,明顯要長。中期票據期限越長成本較高。如城投控股於2015年4月發行的兩筆中期票據,期限3年的年息為4.59%,期限7年的年息5.25%,較前者高出0.66個百分點。 2.3公司債:成本接近基準利率,大額審批不易通過 根據CRIC監測,2014-2015年房企通過公司債融資的年利率在4.80%-9.90%區間浮動,行業平均借貸成本約6.74%,高於中期票據及可轉債。相較銀行貸款,公司債成本高於銀行基準利率,但低於房企實際銀行貸款平均利率。特別要指出的是,近兩年大型房企沒有發行公司債的案例,多以中小型房企融資為主,可能是其融資額度相對較小所致。 公司債融資還有以下特徵 1)公司債融資額度過大不易通過。2013年以來,A股房企成功發行了18次公司債,最高額度是16億元。大額公司債申請大都沒有通過審批。 2)公司債融資成本也是期限越長,成本越高。如北辰實業於2015年1月同時成功發行兩筆公司債,期限分別為7年、5年,融資年利率分別為5.2%、4.8%,期限長的成本要高出0.4個百分點。 2.4可轉債:成本極低,發行資質高於公司債 根據CRIC監測,2013年以來,A股房企僅成功實現2例,融資年利率在0.6%-4%區間,平均融資成本2.77%,遠低於其它債券融資方式。主要是因為可轉債即是債券融資,也屬股權融資。投資者可以接受這么低的報酬,更多是看企業股價的升值潛力,將來如果股價達到預期,就可以轉成公司股份,享受分紅,如果股價未達到預期,也可以債權方式無風險退出。因為投資風險低,所以付息成本也低。 我們看到,可轉債除了年息低外,另外一個特徵是 貸款利率 逐年遞增,企業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融資來源的穩定性。 2.5信託:成本走低,不再是融資主流 根據CRIC監測,2012-2014年重點房企通過信託融資方式的年利率在5.63%-13%區間浮動,行業平均借貸成本約8.37%。從近年趨勢看,2012年、2013年信託平均借貸成本均為8.6%,2014年降至6.7%。主要是因為2012年資金供應稀缺,而2013年行業大擴張對信託融資的需求上升,資金供需結構不平衡致使這兩年借貸成本居高;至2014年,房企追逐中期票據、公司債等更優的融資方式,對信託的熱度降低,信託平均借貸成本因此下降。到2015年4月,中天城投向華融國際信託申請2年期5億貸款,年息為4.65%,甚至低於銀行貸款基準利率,這說明信託方式融資成本也在與時俱進下降。 我們還看到,信託融資成本有以下特徵 1)險資來源的信託成本普遍低於理財產品。如2012年3月,中糧地產向平安信託借款4.97億元人民幣,年息僅6.15%。而我們看到,很多信託公司向其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承諾的年回報率就高出這一水平,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么低的水平。 2)信託成本跟房企規模關系不大。如同樣在2012年3-4月,萬科向華潤深國投信託借款10億人民幣,年息為9%;建業地產向百瑞信託借款9億元人民幣,年息低至6.65%。 3)信託成本與標的項目關聯,優質項目可獲得更低成本融資。我們看到陽光城2013年3月為福建 子公司 申請6億元貸款,年利率僅6.30%,僅高出當時銀行貸款基準利率0.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12年12月,陽光城為陝西實業項目向中鐵信託申請3.2億元信託貸款,年息為11.00%,較前者高出4.7個百分點。作為深耕福建的一家閩企,陽光城在廈門的優質項目普遍暢銷,投資風險低,所以信託的成本也低;而陝西是陽光城新開拓城市,預期風險相對較高,所以成本也高。 2.6優先票據:美聯儲退出QE3後,成本不具優勢 根據CRIC統計,自2010年到2015年5月,66家港股內房企境外發行優先票據118次,總共融資摺合人民幣2522億元,平均借貸成本約9.15%,浮動區間為4.38%-14.00%。 境外發行優先票據成本明顯受國際流動性和企業資質的影響 1)歐美量化寬松政策顯著影響優先票據的總量與成本。從歷年走勢看,房企境外發行優先票據的高峰出現在2013-2014年,這兩年也是該種融資方式成本最低的時候。但在2014年11月美聯儲結束QE3後,房企海外發債難度加大、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數據顯示,15年前5月港股內房企實現優先票據融資合計235億元,僅為14年全年的37%。體現在融資成本上,15年前5月平均成本為9.62%,較2014年提高了1.53個百分點;尤其是15年前5月最低融資成本高達7.5%,較2014年最低水平激增3.12個百分點。因此,在國內中期票據、公司債開閘後,房企境外優先票據融資已無成本優勢。 2)房企品牌實力會影響優先票據發行的總量及成本。66家港股內房企中,位於中國銷售金額榜TOP20的房企,融資總額高達1364億元,占優先票據融資總量的5成以上,平均融資為8.60%,成本最低;其後,TOP20-50、TOP50-100、TOP100以上的房企,優先票據融資成本分別為9.43%、9.83%、10.54%,隨著企業規模、實力、品牌下降,成本也在上升。 2.7債權基金:成本居於中位,但靈活度較差、亟需改善 根據CRIC監測,2012-2014年房企獲取基金貸款的年利率在5.5%-12.4%區間浮動,行業平均借貸成本約8.14%,低於信託,高於銀行貸款。 債權基金成本還有以下特徵 1)股權與債權投資相結合的基金成本相對較低。如中南建設2014年2月通過 股權投資 與債權投資結合的方式向匯添富資本融資的5億元人民幣,年息僅5.5%,為近三年房企債券基金融資方式的最低水平。 2)債權基金成本與標的項目高度關聯。如復地分別於2012年5月、12月借的基金,年息分別為7.98%和9%,相差1.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標的項目性質不同:前者投向安全邊際高、成長性強的剛需住宅項目,能夠獲得快速收益;後者投向生態商務社區主題地產,需要較長的時間運營發展才能獲得穩定收益,基金給出的成本也相對較高。 2.8永續債券:可計入權益,成本較高且逐年遞增 永續債券(perpetual bond)指一種不規定本金返還期限,可以無限期地按期取得利息的債券。 永續債券的特點: 1、利息一般高於浮動利息。 2、償還順序與公司股票一致,均低於一般債券。 3、會計處理上可計入權益股本,但投資者不能像普通股股東一樣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利潤分配,因此永續債券可以既提高股本水平又不攤薄股東權益。 4、永續債券持有者除 公司破產 等原因外,一般不能要求公司償還本金,而只能定期獲取利息。 盡管可以視作股本,但因為永續債券具有「期限內按約定償付固定利息」這一債權的顯著特徵,所以本質上屬於債券融資方式。更為重要的是,房企借了永續債券後,不可能永遠不還。因為永續債券超過某個期限後,成本會逐年遞增,超過企業承受能力。 永續債券的成本其實不低,但很多高負債率房企鍾情於這種融資方式。最為典型的是恆大地產,截至2014年末,企業永續債券總額高達528.5億元人民幣,永久資本工具占該公司權益總額的47%。一般而言,永續債券融資成本一開始略高於一般的債權融資方式,2-3年後年利率會跳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如15%-20%,然後逐年往上升,高的甚至達到25%-30%。 2.9互聯網金融:房企自建渠道成本較低,通過第三方成本不低 目前房企互聯網金融融資主要有2種形式 1)房企直接構建互聯網金融平台,成本相對較低。以綠地「地產寶」為例,與螞蟻金服、平安陸金所合作,年化利率在6%-8%之間,首期產品融資利率為6.4%,僅高出銀行貸款利率(5.1%)20%,成本不高。同時,綠地將開放平台給中小房企,向融資方收取約0.5%-2%的管理費用,將互聯網金融作為企業業務來做,進一步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商業巨頭萬達基於自身龐大的客戶群,也在積極構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融資平台,通過收購快錢,推出互聯網理財產品,首期產品利率低至5%。但要指出,這種融資形式,投資者對房企實力要求較高,惟有實力型的品牌房企,才能吸引到大量的網民投資者。 2)房企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獲得的資金,成本不低。目前,國內P2P或P2B吸收「存款」的成本就5%-10%之間。典型如房金所、陸金所,分別在8%-9.5%和5%-8.4%區間。如果通過第三方P2P或P2B進行融資,成本不太可能低於10%。根據互聯網金融企業雷馳金控的統計,目前國內P2B的借貸成本在14-18%,這明顯高於信託等融資方式。為此,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融資,比較適合急需資金周轉的房企,並不適合作為長期運營的資金。 3、REITs:集信託債權融資和證券化股權融資於一身,成本略高於銀行貸款 REITs融資成本可用其平均收益率來衡量。但由於目前國內REITs剛剛起步,平均收益率缺乏經驗數據。對此,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境外的數據。根據機構統計,近二十年來,北美地區的REITs收益最佳(13.2%),歐洲次之(8.1%),亞洲REITs的平均收益最低(7.6%);由於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REITs收益率迅速下降至-9.2%,而北美地區的REITs依然取得12.0%的平均收益。可見,在不同時間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REITs投資回報並不相同。2014年,國內首個REITs「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在深交所掛牌轉讓,雖然嚴格限制投資房地產開發項目,主要著眼成熟物業資產的投資和管理,但REITs的正式推出意味著我國房地產證券化進入了新階段,房地產融資有了新工具。以中信啟航REITs為例,產品涉及52.1億元投資標的,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該產品將投資分為優先順序和次級部分,按照7:3比例發行。優先順序為低風險的投資人,500萬元起購,預期收益率5.5%~7%;針對中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次級部分,3000萬元起購,次級預期收益率在12%~42%。
⑸ 股權融資金額應該如何計算
股權融資如何計算依據具體的融資方式而定同,如果是質押融資的,融資的金額與質押權人協商確定,如果是轉讓的與受讓人協商確定。 第一種情況:新股東對投資人進行增資擴股,他將50萬投入公司中,投入後你公司的價值應該150萬(100+50),那麼新股東應該占投資比例為33.33%(50/150)。增資後的注冊資本可以是150萬元(你用凈資產增資20萬,新股東用現金增資50),也可以增到120萬(80/0.667),新股東投入50萬,其中40萬計入注冊資本,10萬計入溢價。 第二種情況:新股東向你購買股份,即他的50萬不到公司,而是直接給公司的原股東就是你,那他就佔有50%的股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條【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質權設立及轉讓限制】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基金份額、股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