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華為的股權架構和阿里有什麼不同

華為的股權架構和阿里有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 2023-01-18 17:08:21

㈠ 華為股權結構

1.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2.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由兩個股東組成:任正非占股比例為1.01%,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占股權比例為98.99%。
拓展資料:
一、華為公司董事會決定,將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有的11.85%的股權並入到華為公司工會,任正非獨立股東的地位第一次得到確認。華為公司將任正非所持的3500萬元股份單獨剝離,並在工商局注冊登記,他單獨持有1.1%的股份,其餘股份全部由華為公司工會持有。這種由任正非與華為公司工會並立的結構一直延續至今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再變更為華為控股和任正非,任正非持股1%。此後至今,歷次增資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控股、華為工會、任正非繁復的股權關系比例小有調整,但框架未再有大的變更。
二華為全員持股中還有個特殊性,就是華為員工的資金來源為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之所有願意給華為員工貸款,無疑是看中了華為企業的優良商業信用,並對其遠期發展的看好;也是一種尋求給華為企業長期合作的方式。而這,只有一個基本核心,就是華為企業本身的對商業資本的吸引力。
三、市面上絕大多數企業在做股權激勵時,一般都是從虛擬股在職分紅開始入手,讓員工一開始不用掏大量的資金進來就可以通過自己對公司的貢獻來分取相應的股份分紅,經過一定周期讓員工看到對公司的發展,並且自身也已經分取到公司發展帶來的好處,公司再逐步進行有考核的135漸進式注冊股激勵,當然注冊股激勵就需要真金白銀的掏錢才能享有了。一般來自於員工的自籌資金,特別是對於初創業企業,本身貸款融資困難,而企業員工待遇也較低,自籌資金非常困難。通過貸款方式籌資來完成出資,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在某些鼓勵創業的地方,開發區政府會出台政策鼓勵地方商業銀行給科技型企業員工,提供持股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

㈡ 華為 阿里巴巴 哪個強

華為的營業額是比阿里高很多的,華為的手機業務只是冰山一角,華為的主要收入是在通訊領域。

平心而論,阿里巴巴雖然是家規模宏大的企業,但比起華為來著實遜色好幾分。華為2013
年的營業額近40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不過近50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華為的七八分之一。
華為的影響力遍布全球,它是財富500強IT企業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截止2012年底
,共擁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員工,僅外籍員工人數接近3萬。早在2010年,華為就已超越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
大通信設備製造商
。美國權威商業媒體FastCompany評出2010年最具創新力公司,華為緊隨
Facebook,Amazon(亞馬遜),蘋果和google(谷歌)之後位列第五。根據IDC的數據,華為於
2012年7月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華為2008年PCT國際專利
申請數就已達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2010年更是一躍升為全球遞交申請最多的公司(超
第二大國際專列申請公司日本「大戶松下」8項,蘋果公司更是望塵莫及)。2011年1月華為
反擊摩托羅拉——被華爾街日報稱為中國企業第一次知識產權作為武器來反擊西方企業。


華為的成就不勝枚舉,這里只是有針對性地列舉出幾項,但這也足以讓阿里巴巴汗顏。華
為作為一家高科技製造業公司,於國家而言,固然比互聯網電子商務公司更為重要,即便
兩者的企業實力相比肩,也不如前者重要,更遑論前者的實力遠勝於後者了。阿里巴巴在
美國上市時,有媒體曾調查阿里巴巴在美國的知名度,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有八九成的美
國人未聽說過阿里巴巴。事實上,阿里的顧客主要是中國人,而華為不同,華為在國際市
場上專有很大的份額,這也是我最佩服它之處。

早在2007年,華為的合同銷售額就達160多億美元,而令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海外銷售
額竟佔有115億美元之多。據可靠資料顯示,華為的國際市場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70%以上
。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
5家及全球1/3的人口。由此可見,國際市場才是華為的最主要銷售市場,它是一家靠高科
技知識產權與國外巨頭競爭的偉大公司
,這也可見其創始人任正非絕非泛泛之輩。而阿里
巴巴,雖然早在07年就已喊出口號要加速開辟國際市場,但就目前而言,其成績並無甚可
稱贊之處。

當年我們聽說馬雲占阿里的股份不到10%,還誤以為他看輕財富,然而事實卻令我們很尷尬
。實際上,「馬雲的阿里」的占股絕大多數被外國人佔有,日本軟銀占股34.4%,美國雅虎
占股22.6%,而馬雲本人只佔股8.9%,保守估計,阿里的中國籍高層占股不會超過15%,那
么阿里究竟是不是中國人的公司?也有人說,馬雲只是洋人的一個高級打工仔。這是一個
讓所有中國人都顏面無光的事實,媒體不惜筆墨盛贊的阿里巴巴,竟然只是個賺中國人錢
,肥外國人腰包的買辦型公司。這話也許極端了些,但其中問題,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然而所謂深思的結果,絕不是狗屁的體制問題,別啥問題都賴體制上。

因為,同樣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華為,其狀況與阿里巴巴有雲泥之別。前面業已提及,華
為的國際銷售份額占總銷售份額的70%有奇,它不是那種在國內呼風喚雨、不可一世,被媒
體吹得天花亂墜而有些名不副實的公司,而是一家真正賺外國人錢的實力雄厚偉大公司。
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華為公司賺外國人的錢,卻不肥外國人的腰包,而主要是讓中國人
得利。據資料顯示,任正非只佔華為公司1.42%的股份,公司98%以上的股份為員工佔有,
這可以說是世界各民營公司極為少見,或者說從未有過的現象。這樣的公司,與其說是民
營私有制公司,不如美其名曰「民營版公有制企業」。

由此可見,華為確實是家非常偉大的企業,洋人操控的阿里巴巴甚至難以望其項背。而阿
里巴巴的創始人、中國企業家領軍人物的馬雲,似乎或確實比不上低調的任正非,相比而
言,中國也許更需要任正非這樣的人才。而任正非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功
,或許又受他在部隊的生活的影響。

任正非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1974年為建設從法國引進的遼陽化纖總廠,應征入伍加
入承擔這項工程建設任務的基建工程兵,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曾
因作出重大貢獻而參加全國科學大會,1983年隨國家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而復員轉業
至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後來辭職創立了華為公司。任正非能有今日,可以說少不
了部隊的培養,他的管理思想也確實包括「毛澤東思想」、「軍事管理」等一系列與軍事
政治相關的管理思想。更引人注目的是,任正非的海外戰略便借鑒了中國革命「農村包圍
城市」的經驗,即先開辟經濟較落後的亞非拉地區的市場,果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任正非,這個體制內出來的退伍軍人,在現行體制下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這足以證明體
制並非萬惡之源,也證明我們的社會具有包容性,能夠容納華為這樣龐大的民營企業。在
此之前,我曾一度認為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絕大數多精英都集中在體制內,通過對曾經的
體制內人士任正非們的了解,我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

財富並不能代表一切,我相信在當今中國有許多任正非似的人物,更有許多馬雲似的人物
,不要以為中央各行各業的智謀團成員都是吃素的,他們個個都是世界頂尖人才。有的人
喜歡蔑視他們,不過是無知者無畏而已,你真以為在世界各國經濟普遍低迷的今天,中國
能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是靠運氣?沒有體制內的「任正非們」出謀劃策,你或許還在為填
飽肚子而勞碌奔波,哪還有時間與心情在網路上抹黑體制?因此,中國需要更多任正非似的人物,國企需要,民企也需要。國企需要更多具有「任正
非才華」的人,尤其民企,則需要更多像任正非那樣控股少,而將公司股份大多留給員工
的企業家。因為,在社會主義的中國,追求的是每個公民自由而富足的生活,追求的是全
社會的共同富裕,有肉一起吃,而不需要馬雲那樣的「亞洲首富」,因為那隻能證明我們
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得到進一步拉大。

㈢ 阿里巴巴和華為相比,誰的實力更強

其實本質上來說,兩者所重疊的部分並不多,幾乎算得上是沒有辦法進行比較,也就是我們傳統所謂的關公戰秦瓊。當然兩者可以從部分進行比較,比如說一些宏觀方面,包括品牌的影響力,核心技術的擁有程度等等。從規模上看,顯然是華為強大得多,但在發展勢頭上,阿里巴






98.6%的股份都是員工持有,都是骨幹持有,都是研發團隊的人才持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華為把大部分的利潤和分紅給了員工。這是阿里無法做到的

㈣ 華為股權結構好在哪裡

在華為(華為)深圳總部的一個密室里,有一個玻璃櫃,裡面放著10本藍色小冊子。這些小冊子有助於回答一個困擾美國政府的問題:中國這個大型電信設備企業的真正所有者是誰?這些幾厘米厚的小冊子記錄了大約8萬名員工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和其他個人信息。華為表示根據「員工股票期權計劃」,賬面上的員工持有公司約99%的股份。

在走訪華為深交所總部期間,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經華為江西盛董事長同意,查閱了這些賬簿,了解了華為的所有者員工以及華為創始人任的持股情況。華為員工通過「工會」持有股份。在翻閱數千頁的記錄時,記者發現,絕大多數員工持有數萬股,少數人持有數百萬股。

在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指出持有265萬股的記錄後,江西盛從隔壁房間轉來一份文件。那個房間是專門用來存放股份贈與合同的,從中可以知道華為。這是華為首次向外國記者展示持股賬簿的努力的一部分,旨在駁斥有關華為在股權問題上不夠透明的批評。

華為由退役軍官任於1987年創建。該公司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企業之一。但由於外界對其股權結構的質疑,華為在美國市場面臨嚴重障礙。2012年,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建議政府阻止任何涉及華為的M&A交易,因為「不可能確定華為不受外國政府影響」。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表示,「許多分析師認為,控制華為,不是普通股東,而是管理層的一些精英。」

華為承認任對公司的重大決策仍有否決權。但公司表示,工會成員每五年投票選舉51名代表,然後這些代表選舉公司董事會,不久前擴大到17人。

代表候選人名單由上屆離任代表選舉產生,但其他員工在投票時也可以在名單外寫姓名。華為全世界大約有400個投票站,員工在那裡填寫選票。

華為堅持認為其所有權模式不僅能為員工提供激勵,還能讓員工對公司有一定的控制權。一些批評家聲稱華為不是一家真正的員工持股公司,因為外國員工不能參與股權計劃。華為回應稱,根據中國國內法律,參與者必須同時是華為員工和中國公民。

㈤ 華為和阿里巴巴比,誰的實力更雄厚為什麼

華為和阿里巴巴都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在國際上阿里巴巴和華為都比較出名,從整體實力來說,阿里巴巴和華為擊鼓相當。兩者難分仲伯。但要從中選擇一個實力相對比較強的,我認為華為的綜合實力要比阿里巴巴要稍微強一點。

想要對比華為和阿里巴巴哪個實力更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討。

1、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經營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一個企業的營業收入越高,代表這企業實力相對越強。 根據阿里巴巴以及華為2018年的年報,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是2502.66億,華為的營業收入是6036億。

從營業收入上來看華為的實力要比阿里巴巴強。

2、凈利潤。

如果營業收入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規模,那凈利潤就是代表著這個企業賺錢能力,凈利潤越高股東的收益越高,員工待遇福利也會跟著越高。而且凈利潤高可以為企業後續的發展源源不斷的提供炮彈,提高未來的競爭力。

2017年阿里巴巴的凈利潤(不按美國通用會計准則計算)為是832.14 億元人民幣,而華為的凈利潤是475億。從利潤的角度來說,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要比華為強。 而華為凈利潤之所以這么低,有很大的原因是員工薪酬以及研發支出比較多。

3、資產規模。

資產規模可以反映一個企業的償債能力,資產規模越大,說明這個企業的後盾越強。從目前阿里巴巴以及華為公布的數據來看,華為的資產規模是5050億左右。


而華為目前暫時沒有上市,但是通過跟同類型企業,比如思科,蘋果,英特爾等同類企業進行對比,大概可以推出華為的市值在2000億美元左右。

所以從股市市值的角度來說,阿里巴巴要比華為強。而阿里巴巴的市值之所以能夠比華為多出很多,因為阿里巴巴屬於互聯網企業,而互聯網企業的估值一般是比較高的。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旗下還有螞蟻金服這個巨無霸,目前螞蟻金服的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間接持有螞蟻螞蟻金服33%的股權,是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按照這個執股比例,那阿里巴巴持有的螞蟻金服市值至少在500億美元以上。

所以從股市市值角度來說,阿里巴巴要比華為更強。

6、品牌價值。

在201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英國權威品牌價值咨詢公司brandfinance發布了《2019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年度報告》,在這個報告當中,華為的品牌價值排在第12位,品牌價值60022.78億美元。和阿里巴巴有關的淘寶排在第23位品牌,價值466.28億美元,天貓排在第30位品牌,價值364.3億美元。而阿里巴巴還有一個沒有上榜的品牌,那就是支付寶,目前支付寶的品牌價值至少在500億美元以上。

所以從整體來說,阿里巴巴集團的品牌價值應該要比華為強。

7、產業布局。

華為的產業布局相對比較簡單,目前產業主要集中在通信、手機、智能裝備以及晶元等高科技產業上。 而目前阿里巴巴的戰略布局就比較大,旗下的產業涉及電商、新零售、移動支付、雲服務、銀行、小貸、保險、生活、電影、音樂、外賣等多種領域,控股或者參股的企業更加多。

因此從產業布局上來看,目前阿里巴巴的戰略布局明顯要比華為要強,一旦未來阿里巴巴這些產業布局有所收獲,那阿里巴巴將會迎來一個質的飛躍,到時不排除阿里巴巴的綜合實力會領先華為。

結論

阿里巴巴和華為都是目前中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兩者在各自不同的領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都對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要說哪個企業實力更強,一時難以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但從整體來說,華為目前的實力要比阿里巴巴強一些,但是從發展潛力來說,阿里巴巴要比華為強一些。

㈥ 2019年華為任正非持股佔比是多少

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在華為,任正非已經成為其精神領袖,是企業的領導者,絕大多數人都認可他,崇拜他,其實我也是他的崇拜者之一。
他能左右企業的發展,除了他是企業的絕對領導者外,他也是最堅定的戰略執行者。華為本身已經不是任正非的華為,但其發展戰略確是任正非參與制定的,都是得到所有人認同的。在華為,所有人都必須聽從戰略指揮棒的指揮。這是制度的力量,也是所謂的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然王國的實踐。其實,任正非1%的股份控制華為已經成為一個偽問題,任正非已經不在控制華為,而是華為在控制自己。華為也已經不是任正非的華為,而是世界的華為,當然,華為是中國的。當一個人的境界達到這樣的程度就已經說不上控制和不控制了,因此華為的控制權在不在任正非手中已經都不重要,對他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華為能發展好!中小企業股份制要不到50%就很難有效管理,這是一個中國式的偽命題。如果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認同你企業的發展戰略,那麼你控不控制企業50%的股權有什麼區別呢?你需要擁有50%的股權才能控制這個企業那說明其他股東還沒有認同你的發展思路,因此你要以權壓人才能保證自己能控制企業。其實,如果其他人都認同你的話,你就算有30%的股權,他們也同樣跟你走的,你照樣能掌控企業。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方式泄露 發布:2025-08-27 08:47:55 瀏覽:59
新手買基金注意什麼 發布:2025-08-27 08:40:32 瀏覽:563
什麼炒股軟體有個股關聯報價 發布:2025-08-27 08:33:53 瀏覽:401
什麼炒股軟體模擬真實 發布:2025-08-27 08:28:25 瀏覽:244
股票退市企業怎麼辦 發布:2025-08-27 08:26:05 瀏覽:289
有多少人想學理財 發布:2025-08-27 08:13:33 瀏覽:831
支付寶買了基金怎麼退 發布:2025-08-27 08:04:48 瀏覽:588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中的股票股利 發布:2025-08-27 07:55:40 瀏覽:289
一千萬保息理財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8-27 07:53:24 瀏覽:651
三點之後的股票交易能成交嗎 發布:2025-08-27 07:50:46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