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李嘉誠為什麼不用炒股

李嘉誠為什麼不用炒股

發布時間: 2023-01-20 02:27:41

Ⅰ 機會和什麼有關——2019-3-3讀書筆記

2019-03-03《李嘉誠全傳》

第十五章 銳意進取 再購青泥控港燈 李嘉誠在部署收購和黃的同時,在市場悄悄吸納英資青洲英泥公司的股票。1979年,他所持的股份增購至40%,李嘉誠入主英資青洲英泥董事局。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是香港第二大電力集團,一直是獨立的公眾持股公司。面對置地大量購入港燈公司股份和以最高地價投得中環地王,開發「交易廣場」的浩大工程,李嘉誠以退為進,按兵不動,靜觀形勢,避免正面交鋒。最終置地以高出市價31%的條件,順利完成對港燈的收購。置地的急速擴張,使得自己負債高達160億港元。1983年地產全面崩潰,置地墜入空前危機。此時,李嘉誠和和黃二把手馬世民一致決定從置地手中奪得港燈。李嘉誠欲擒故縱,使得置地主動出售擁有專利權的企業——港燈來減債。這次收購,又一次轟動全港。

第十六章 地產大王 迂迴包抄賽置地 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時,李嘉誠提出趕超置地的遠大目標。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目標就實現了。1978年,港府開始推行「居者有其起屋」計劃,李嘉誠借機推行大型屋村計劃。20世紀80年代,長江先後完成或進行開發了黃埔花園、海怡半島、麗港城和嘉湖山莊四個大型屋村。李嘉誠也因此贏得「屋村大王」的稱號。其中兩大屋村預算耗資110億港元,又一次轟動港九。 除此之外,李嘉誠耐心等待,捕捉機遇,有智有謀,從長計議。他不斷通過官地拍賣與私地收購,為地產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土地資源,最終以量取勝置地。

第十七章 股市強人 潮起潮落穩行舟 李嘉誠在股市的作風,一如他在地產一樣,「人棄我取」「低進高出」。李嘉誠是股海的弄潮人,每次大進大出,幾乎都能准確地把握時機,預測股市未來的走勢。股市的興旺與衰微,大都與政治經濟因素有直接關系,大致有一定的規律性。李嘉誠時機掐的准,是他不時關注整個國際間時勢的結果。 李嘉誠之所以能成為股市強人,靠的是他的良好素質。他總能看好有潛質的股票作為長線投資,還會投資債券,並根據該公司業務情況決定是否交換股票,以求得最大收益。除了股市進取,李嘉誠還看好私有化公司有不受股東和證監會制約監督的優勢,先後決定把國際城市、青洲英泥和嘉宏國際進行了私有化。在私有化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但解決這些困難的宗旨就是保全大股東利益的同時,顧及小股東利益。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去看。 三點感悟:

一,機會與時代無關,與發現商機的眼光有關。

不管是做塑料大王還是最後成為地產大亨,及時包括這件,這個過程中也有地產危機的發生,那麼最後他還是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縱觀古今,都有英雄,也都有成功的商人出現,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尤其轉發,握住了各種不同的時代的機遇,來去獲取商業的成功,所以我們說,機會與時代並沒有最大的關系

二、機會有運氣無關,與厚積薄發的儲備有關。

李嘉誠在炒股方面為什麼能一直贏?還是運氣好?為什麼呢,有一些人,憑著運氣短進短出、長進長出。大家都說炒股是運氣,你會發現很多炒股的人。經常都會問別人那隻股票好?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其實這里邊大家都說炒股是預期,其實我們用李嘉誠的案例就會看出。他炒的每一隻股票,他都是用國際政治或者說時事政治,來取經。並非只靠好運氣。當下時代下的「抖音」,這些為什麼能夠紅?它,也不完全是運氣。它抓住了現下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以及喜好,大量被轉發,獲得了很多流量,取得了成功的機會。

三,機會與財富無關,與處世利益的著眼有關。

其實很多企業家之前努力奮斗下都很成功。然而在守業和在二次創業的時候失敗。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他在做的過程中,他忽視了很多相關者的利益,只關注了自身的利益。所謂的眾叛親離,針對相對的利益下,那麼他一定會被打擊的很慘。因此我們說在很多的情況下,其他人的利益我們也要關注。其他股東以及跟我們並肩作戰人員的利益也要維護。只有維護了所有人利益的時候,大家才能繼續一直跟著你一路向前沖,不斷的讓成功堅持下去。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機會與時代、運氣、財富都沒有關系的,都要需要我們用心用一個發展的眼光,包括用積極的心態,不斷的去學習,才能最終成功的。

Ⅱ 十大「股神」秘籍:其實並不神秘

股市起伏不定,讓無數股民為之瘋狂,而就有這么一些人,常常出奇制勝,這些被稱做“股神”在多數人看來都環繞著一層神秘的光環,但其實,他們的取勝秘籍也並不神秘,並非不可學。

“股神”大佬:巴菲特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

巴菲特曾給予投資者5項建議﹕

1.視股票為生意的一部分,問自己“若股市明日關閉,歷時3年,我將會有何感受?如果我在那情況下很樂意於擁有該只股票,這尤如我對自己的生意都感到欣慰。”這種理念對投資方面尤為重要;

2.市場在服務你,不是指示你。市場不會說給你聽你的投資決定是對,還是錯,但生意結果卻可決定到你是對還是錯。這都是從華爾街公認的證券分析之父Ben Graham(班傑明)偷師的;

3.當你無法精確知道一隻股票的價值時,那就應讓自己處於安全邊際。這樣你就只進入一種狀態,那就是你可以在某程度出錯,但又可很快脫險;

4.精明的人最經常以借來的錢去作孤注一擲的事;

5.股票不知你擁有它,你對它有感覺,它卻對你毫無感覺。股票亦不知你付出了甚麼。人們不應將情感投射於股票上。

金融大鱷“股神”:索羅斯

作為國際金融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是由於他憑借量子基金在90年代中所發動的幾次大規模貨幣狙擊戰。量子基金以其強大的財力和兇狠的作風,自90年代以來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興風作浪,常常對基礎薄弱的貨幣發起攻擊並屢屢得手。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索羅斯以年收11億美元名列逆市賺錢高手第四位。

香港首富:超人李嘉誠

李超人最常使用的詞彙是“保守”。或許也正因為保守,這個80歲老頭總是能夠比年輕人更敏銳地捕捉到風險的氣息。

比起在金融危機中栽了跟頭的華爾街行家們,李嘉誠的明智並不是來源於任何深奧的理論。恰恰相反,他用了一種過於樸素的語言來解釋自己對於金融危機爆發的認識:“這是可以從二元對立察看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燒水加溫,其沸騰程度是相應的,過熱的時候,自然出現大問題。”

亞洲“股神”:李兆基

做為香港富豪,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進入2008年以來對自己的炒股“評級”一路下調。2007年,信心滿滿的李兆基曾樂觀預期香港恆生指數將在年底前沖上33000點高峰;隨後指數的“一落千丈”讓這位“亞洲股神”略感尷尬,並在今年1月底的公開活動中自拆“股神”招牌,調侃自己是“冒牌股神”,並自爆“不會炒股”。

香港平民“股神”:曹仁超

一個只有中學文憑的窮小子,以5000港元入市,歷經40年股海浮沉,兩次一貧如洗,最終身家兩億,實現4萬倍投資增值。他的投資秘笈在於只有小量資本的散戶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機會賺大錢;挑選極具增長潛力的二線股,目光應放在3至6個月內;追漲不買跌,止蝕不止賺等。

80後民間“股神”:葉榮添

身為“80後”的他,因經常出現過激言論,被稱為股市“瘋狗”。自稱,人人願意做神,我寧願做鬼,所以把自己的投資技巧叫做魔鬼原則。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投資只看很乾凈的K線圖,從不看均線,所謂的什麼均線支撐,突破均線上攻等都沒用。

美女“股神”:王雅媛

1985年出生,屬牛、射手座的王雅媛,在2007年一次香港投資模擬大賽中一舉成名,現在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有一群鐵桿粉絲。

對於“美女股神”稱號,王雅媛顯得有點誠惶誠恐。她說,作為一個剛畢業、投資經歷不超過3年的大學生,還沒有經歷過牛熊洗禮,更談不上成熟獨特的投資理念,叫股神未免有點“言過其實”了。

她有著超強的工作耐力和勤奮勁頭,不僅在超過3個網站每日更新博客,而且在超過5份報章定期撰寫專欄,甚至網友們在博客上關於投資的留言,有時她也會很認真地答復。

談及投資理論,王雅媛以談戀愛作比,說愛情跟投資有相同之處,都需要用心全情投入,去發現有潛力的對象,但投資和愛情也有不同之處,愛情有時會讓人喪失理智,缺乏判斷,而投資需要很強的理性,並且要有很強的紀律性。

民間“股神”殷保華

殷保華有許多“獨門暗器”,他當過兵,性格豪爽,不藏不掖。他的炒股秘籍在於7種股票堅決不買:暴漲過的股票、放過天量的股票、大除權股票、大問題股票、長期盤整的股票、利好公開的股票和基金重倉股票。他認為規避風險才能賺大錢,這七不買經驗是在工作中總結出的,並非股市定律,且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可以參考。

這也驗證了股市中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更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以前筆者提過單純7條提綱般的條款,特別是對“基金重倉股堅決不買”的原則,

農民“股神”:謝賢清

1991年,懷揣6萬元,他殺奔深圳炒股,一年時間便成為百萬富翁,到1993年,他已是資產過千萬,名震A股市場。但他並不滿足。其後十餘年間,他涉足期貨、外匯等多個市場,賺了上千萬元,也虧掉了上千萬元,人生三起三落,跌宕起伏,比最精彩的小說更加精彩。

而為了尋找到股市真諦,謝賢清更是足跡踏遍祖國各地,遍尋良師。屢敗屢戰之後,他終於摸透股市的規律,成為真正的高手。目前,他投資股票、權證和期貨,擁有自己的公司,涉足於影樓、房產等產業。

資料顯示,胡立陽曾是美林證券副總裁兼矽谷分公司總經理,享有“華爾街神童”的盛名。然而,處於人生頂峰的他卻辭去高薪職位回到台灣,當起了“股市傳教士”,之後到大陸發展,至今已近十年。

Ⅲ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香港有這樣兩個大享,一個連續減持,一個卻還在一擲就是10個億地增持;一個反復示警,一個則堅定不移地堅持唱多。他們就是分別據有香港首富前兩把交椅的李嘉誠和李兆基。香港股市及其投資者陷入了不知該聽從誰的迷惘。於是,有人忽發奇想:誰賺得多就聽誰的,不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嗎?
盡管這並不是一場從同一個起跑線開始的比賽,要想知道誰賺得多也並不容易,不過,由於他們的言行反映了兩種殊途同歸的思路,探究一下怎麼賺錢至少可以讓人們更具體地理解什麼才是投資的硬道理。
對中國人壽的不同操作
單單就某一筆投資而言,誰比誰賺的錢多,本應該是可以算一算的。比如,當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認購過中國人壽,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過,李嘉誠就在5塊多錢的價位拋售手上一半的股份,賺了約3.7億,回報率為40%。李兆基則一直持股至今。按中國人壽今年11月末的收市價42.4元計算,4年回報超過10倍。不過,這里所計算的只是他們在中國人壽H股發行時所認購的份額,加上後來的變數,情況就復雜得多了。其實,李嘉誠還在2003年12月按每股場外均價3.625 港元購入中國人壽4.284億股,增倉數量是其後來所減持2.14億股的一倍。換言之,李嘉誠的減持,實際上不過用相當於其增量部分一半的減持就收回了全部的增持成本,而且還憑空比其原有存量多出了50%的股份。假如李兆基後來對中國人壽未有其他的動作,那麼,李嘉誠似乎要比李兆基多賺很多。但李兆基最近投入的10個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繼續增持中國人壽。此前是否有過什麼動作則從未告人。也就是說,他們在中國人壽上的賬還遠未到最後清算的時候呢!
一個減倉一個增倉
對某一階段行情的投資,如果等到行情收尾,也不難分出高下。就眼前而言,李嘉誠不僅一再說A股有泡沫,就是港股和H股他也認為風險已大。出於落袋為安的考慮,從今年8月以來,他與減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減持中資股的做法,並且一動手就是大手筆的連續減持,減持的重點分別為南航、中國遠洋、中集海運等H股。據截至12月12日的統計,其套現的資金總額達近88億港元之多。假如我們的討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去計較入市的先後和股票的異同,那麼,到此為止,吃了個魚身的李嘉誠賺得踏踏實實,應該是可以沒有任何的遺憾的了。
而李兆基則於11月22日還在動用10多億資金分段入市。李兆基雖然比李嘉誠可能還可以多吃一個魚頭,如果這個魚頭又尖又小,則非但食之無味,而且就怕嘴裡還有倒鉤。若非李兆基這樣膽大,一般的人還真不敢輕易下口。
哪種理念和原則適合自己?
李嘉誠和李兆基都並不是只投資了一個中國人壽,李嘉誠和李兆基的投資也都不是參加一個有起止時間限制的模擬炒股大獎賽,而且,無論是李嘉誠還是李兆基,他們的錢也不是都投在了股市這一個籃子。問題的實質顯然不在於算清楚誰比誰賺多或賺少,也不是唱空唱多的孰是孰非,而是他們的投資理念對於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而這種意義,對於經驗和思路並不相同的人們來說,也不見得都是相同的。
李嘉誠的原則其實就是以過去的坐標為參照的一定的盈利目標。對於已經發生的投資來說,長期投資和短線投資這兩種不同的方式,盡管有著時間長度上的區別,但在達到一定心理價位的時候就止贏,那是沒有什麼分別更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巴菲特拋售中國石油不就是對這種李嘉誠原則的一個最好的支持嗎?見好就收,落袋為安,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保持金剛不敗之身的最重要的秘訣。李嘉誠認為股價漲到一定程度會有風險的觀點,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
而李兆基的唱多和做多所基於的則是對未來的看好。他相信年底港股恆生指數會升至30000點的目標,明年農歷年間會升到33000點的水平。目前看來,李兆基似乎過於樂觀了一點,港股年內要達到他的目標已是難上加難,就連他自己本人最近也將上述兩個目標分別延至了明年的春季和秋季。不過,富貴險中求,也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理所當然的追求。如果港股照目前這樣的趨勢A股化下去,那麼,只要A股還有行情,港股和H股就不會沒有前景,誰又能說李兆基的未來不會是一個又大又肥的大魚頭呢?
其實,任何一種投資之道,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區別,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也不可能有什麼涇渭分明的比較。對於投資者來說,永遠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賺錢就是硬道理。

Ⅳ 李嘉誠擁有8500億資產,財富早已超過比爾蓋茨,為何要藏富呢

最近,有媒體透露,香港富豪李嘉誠家族擁有8500億資產,財富其實早已超過比爾·蓋茨。但是,李嘉誠為人卻非常低調,除了公開上市公司的這塊財富之外,其他非上市公司財產,李嘉誠家族卻從來沒有公布

因為,會被社會各界都惦記著,還不如隱蔽一些比較合適。再者,李嘉誠家族曾經歷過意外事件,夾著尾巴做人李嘉誠家族深喑此道。比如,李嘉誠的長子李澤矩曾遭到張子強綁架,最後李嘉誠花費了10.33億港元才解救出自己的長子。對此,李嘉誠除了加強自己身邊安保體系外,還要適當保持低調,因為高調了,很容易惹火燒身的。

Ⅳ 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眼光應該很高,他為什麼也不去做一些創新型的投資

儒家修身之道

對於國內許多人來說,香港富豪給予大家的印象除了豪奢的生活之外,多數是接二連三的與某女星傳出了緋聞,或者是多房妻女爭奪家產的新聞。但是,在諸多見諸媒體的信息中,更多講得是李嘉誠的勤奮自律以及為人處世的哲學和智慧。

李嘉誠在評價自身的人生時說,「有一些東西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動能選擇的,這一點很重要。這就是我的命運,我的人生。但是我在最艱難的被動選擇里,選擇了相對較好的結果,這是我的成功之處。」或許這句話可以看做是對這位富豪人生最中肯的評價。

Ⅵ 為什麼李嘉誠說買他們的股票下半輩子都吃不完呢(他兒子被綁票,付贖金的時候對歹徒這么說),這意味著

這個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李嘉誠的股票是免費給他們的,首先基礎就很多錢了。不說是李嘉誠的股票很多大公司的股票波動都不會很大的。原來不是有個人說過李嘉誠到香港買一個名包,最後錢還是回到他手上了,就是這個道理,商人嘛

Ⅶ 為什麼李嘉誠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總所周知,李嘉誠是曾經的中國首富,因其聰明的頭腦和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發展到如今的身家。李嘉誠是一個以實體事業為主的企業家,股票投資和炒樓盤都是屬於虛擬經濟,都不是實業,而且這兩種都極具風險性,不是一般人能夠把控和掌握的,因而李嘉誠會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對於股票來講,任何一個股票投資者都沒有百分百的把握,特別是中國的股票市場不像美國的股票市場,中國的股票市場到現在只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相比起美國的股票市場,時間要短得很多,所以中國股票市場體制和機制並不健全,而且交易還是T+0模式,這就導致了中國的股票都是有莊家和主力潛伏在裡面,股票的漲跌起伏,基本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很多投資者是很難在中國股市賺到錢的。中國股市對於投資者來講,不是簡單的看看k線,均線或者簡單地看看新聞就能知道如何把握一隻股票,需要懂得知識是特別多的,不是一般人能炒得好的。況且炒股還需要有正確的心態,要學會及時地止盈止損,而這一點是大多數炒股者最難達成的。

對於炒樓來講,那就更加無規律可循了,基本上都是有錢人通過金錢和強大的人脈關系,自己哄抬樓價而短時間內獲取暴利,這是極具風險的一種投資,況且從李嘉誠的角度去看,他是經歷過窮苦的人,知道樓價的爆升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況且作為一個企業家也應該具有一個企業家該有的社會責任。

所以,從李嘉誠的經歷,從事的事業和這兩種投資的類型去分析,就能知道為什麼李嘉誠會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Ⅷ 英國媒體:整個英國都快被他買下了,李嘉誠到底多有錢

李嘉誠非常有錢,到底有多少錢或許他都不知道。許多朋友仍然對李嘉誠印象深刻,認為他是一個工業家,有著很強的工業天賦,卻對他全能的股票投機傳奇知之甚少。

從李嘉誠的投資偏好來看,不難發現他特別喜歡基建板塊領域的股票。基建項目相對更加工業化,風險低,回報穩定,對精細管理的要求相對較低。

李嘉誠是一名實業家,喜歡房地產開發和房地產租賃等基礎設施項目。在這方面,大型財團長江實業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因此,他更喜歡擅長以長江基礎設施為平台,在中國內地、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開展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領域。

Ⅸ 李嘉誠,給100萬是買房還是炒股的最新相關信息

2015年6月,股市和樓市的發展備受關注,是買股票好還是買樓好?
李嘉誠被問到此問題時表示:「我不亂講,sorry。」李嘉誠表示,對於股市自己一向不講,不想害人,買樓如果用來自住,當然是買樓。
2016年3月17日年度業績記者會。對於內地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近期房價上漲的情況,李嘉誠表示以其做的地產業務情況來看,「我不覺得樓價漲得太厲害」,他認為深圳有一兩個地盤有價格漲幅很大的情況,「但普通一線城市漲了還不到10%」。
但是對於兩地股市去年大跌的問題,李嘉誠則強調「無論如何股票的風險都是大的」。他認為買股票的人首先應當看資產凈值,分析股價會否太高,第二要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能力,「我聽電台有小股東問主持人,說他們的股票跌了一半,我心真的很不忍」。他表示除了炒股風險大外,盡管他是做地產的,也一直都勸大家不要炒樓。
在發布會結束離開會場之時,李嘉誠頗具意味地說:「如果有100萬,買樓還是買股票?慢慢想吧。」

熱點內容
如何避免股市吃虧 發布:2025-08-28 17:49:41 瀏覽:255
港股市值大概多少 發布:2025-08-28 17:47:20 瀏覽:965
想炒期貨怎麼開戶0起步 發布:2025-08-28 17:40:32 瀏覽:589
java開發股票交易流程 發布:2025-08-28 17:30:52 瀏覽:916
股市賣手大單是指多少 發布:2025-08-28 17:29:41 瀏覽:987
單位成立基金會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8-28 16:46:15 瀏覽:588
興業證券股票交易歷史數據 發布:2025-08-28 16:44:28 瀏覽:125
怎麼把期貨的錢全轉出來 發布:2025-08-28 16:28:19 瀏覽:26
2018面股票交易日 發布:2025-08-28 16:23:45 瀏覽:203
基金經理怎麼聽懂 發布:2025-08-28 16:23:40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