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結構集中對公司有什麼好處
⑴ 什麼是雙層股權結構這種股權結構有哪些優勢
在當今兩權分離的背景下,作為處理兩權之間關系手段的雙重股權結構應運而生。雙重股權結構主要出現在家族企業及壟斷企業,集中體現在某些特定行業,如媒體類行業、新興科技類行業,是由少數人(主要是創始人)控制大部分表決權的一種股權架構。本文通過對雙重股權結構產生的原因進行論述,深入分析了該種股權架構的優缺點,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雙重股權結構的發展前景。
對於雙重股權結構,人們的態度可謂褒貶不一。投票權的集中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防止惡意收購,有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但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表決權由少數人掌握又會引發一系列的管理問題。主要的管理問題有以下三點:第一,投資者幾乎不能影響企業管理層及其決策,使得監督形同虛設,一旦公司運作出現問題,股東們除了拋售自己的股票別無選擇。而且經理層的在職消費問題在這一股權結構下也很峻,他們會利用職位便利浪費大量現金流,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股東利益最大化。
⑵ 股權結構會對公司的治理體制產生哪些影響
股權結構對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影響有:
1、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
2、公司股權過於集中,控股股東可以獨立決定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等重大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二條
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三條
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
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⑶ 如何理解股權集中度的治理作用
1.分散的股權集中度下的公司治理
分散的股權集中度意味著相對增加了外部融資,便於大型的收
購兼並重組。但由於沒有大的控制力度的股東對管理者進行監督,
股東與經營管理者之間利益;中突愈加凸顯,面臨經營管理者的代理
風險與道德風險,由此會產生內部控制人現象。投資需謹慎,不然就會被不良商家鑽空子,倒是可以考慮去騰訊眾創空間看看
2.集中的股權集中度下的公司治理
集中的股權集中度制約經營管理層代理風險與道德風險的有效
手段。大股東為了自身利益會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管。積極參與公司
治理。但是集中的股權集中度也存在一定問題,大量財富聚集不利
於投資風險的分散以及股權的流動性。
三、我國上市公司高度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1.高度股權集中度
在我國所有上市公司中,約有50%左右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上
市的,按照投資主體來劃分,這些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採用「國
有股」、「法人股。、。公眾股」和「外資股」四股並存的模式,
其中。國有股」和。法人股」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股權分置改革
前。政策上對「國有股」和「法人股」的自由流通有很大的限制。
其他民營股份上市公司大股東也佔有絕對控股地位。因此我國上市
公司股權結構具有股權高度集中的特點。
⑷ 股權設計對企業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首先,股權結構比例與公司管理、公司決策有著重要聯系,不是簡單的股權比例、表決權的問題,股權設計的目的應該是將創始人、合夥人、投資人、經理人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其次,通過股權設計對股東權利進行弱化或強化,不僅能將股權價值作為唯一的戰略坐標,更能建立競爭優勢,使企業實現不斷增長。
最後,良好的股權設計,建立優良的股權激勵模式。不僅能增強公司員工的使命感和歸屬感,更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依附性。
股權設計就是公司組織的頂層設計。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戰略和商業模式解決做什麼、怎麼做,而股權設計能夠解決誰投資、誰來做、誰收益、如何分的問題。只有股權設計,才能將創始人、合夥人、投資人、經理人的利益綁定在一起;只有股權設計,才能將互聯網組織變革中的合夥模式、創客模式、眾籌模式落地;只有股權設計,才能將股權價值作為唯一的戰略坐標,建立競爭優勢獲得指數級增長。有公司的歷史就是有股權的歷史,股權伴隨每個企業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工業化時代企業成功在於善用經理人,互聯網時代企業成功在於善用股權。
提出的股權設計理論,主要包括以下核心系統:
一、股權價值
計量不僅關系股東利益,而且還影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採用不同的方法計量股東權益,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根據資產價值屬性選擇恰當的方法計量股東權益價值尤為關鍵。
二、公司架構
股權架構就像設計大樓的架構,核心主體公司股權結構,項目子公司股權結構,關聯公司交易結構。沒有設計好大樓架構,工程隊再給力也不可能造出摩天大樓。
三、公司治理
從廣義角度理解,是研究企業權力安排的一門科學。從狹義角度上理解,是居於企業所有權層次,研究如何授權給職業經理人並針對職業經理人履行職務行為行使監管職能的科學。
四、股權激勵
設計高管股權激勵模式,主要有創客模式、持股模式、分紅模式。目前許多股權激勵技術或方案都是基於工業化思維,沒有考慮員工對企業已經沒有依附性,尤其是轉型升級時需要有創造力的牛人,他們想獨立創業,根本不屑於拿點股份;另一方面,工業化時代以利潤為坐標實施持股激勵的解決方案也是極端錯誤的。在互聯網時代,公司價值是持股激勵的重要坐標。
五、股權融資
設計股權融資額度、融資時間點、估值范圍、融資對象,既有資金持續經營,也保持經營相對獨立性。
六、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既可以吸納種子用戶,也解決了公司初期的資金瓶頸,籌錢、籌人、籌資源。在現實很多股權眾籌要麼讓投資人感覺被騙賠錢,要麼一味追求同股同權,100個股東每人1%股份,最後公司散夥。
七、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不是債權投資,要麼盆滿缽滿,要麼血本無歸。如何跨過投資中的坑,找到今天投資10萬元持有1%股份,未來可能市值100億元。
八、股權並購
設計並購和被並購方案。
九、新三板與上市
設計新三板掛牌計劃、創業板、主板上市計劃,公司不僅要有成長性,更重要的是必須符合掛牌、上市的規范性要求。
⑸ 控股的利弊有哪些
控股的利弊有哪些
控股的利弊有哪些, 在一些企業股權結構中,存在一種公司形式,它只是做為某些主體公司的控股股東而存在,其本身並沒有實際業務,這種控股股東為有限公司。那麼你知控股的利弊有哪些?
控股的利弊有哪些1
個人股東控股的利弊
(1)控股股東對股份有限公司改制重組時應確保分離社會職能、剝離非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機構、福利性機構及其設施不得進入股份有限公司。
(2)控股股東對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股東負有誠信義務。控股股東對其所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應嚴格依法行使出資人的權利,控股股東不得損害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謀取額外的利益。
(3)控股股東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監事候選人的提名,應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
(4)控股股東不得對股東大會人事選舉決議和董事會人事聘任決議履行任何批准手續;不得越過股東大會、董事會任免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5)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決策應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依法作出。控股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干預公司的決策及依法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的權益。
(6)控股股東與股份有限公司應實行人員、資產、財務、機構和業務分開、各自獨立核算、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
在公司實際運作中,有大量關聯關系存在,其中有些不規范的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所謂關聯關系,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如違反此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行為必須依法予以規范。例如,公司為公司股東(含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大會決議。在此種情況下,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控股的利弊有哪些2
成立投資控股公司好處
1、加強對大股東的控制 通常,如果一個實體公司有幾個股東,特別是當股份比例幾乎相同時,通常很難協調。因為不同的股東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股東越多,博弈關系就越復雜,很難統一意見。控股公司的設立有利於股東之間的`協調。
同時,私營企業的大多數股東都是家庭成員。當有分歧時,所有的問題都將在控股公司得到解決,外部的聲音將永遠保持。這不僅能保持股權結構的穩定,還能保證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對於主要公司來說,不受決策層意見分歧的不利影響是有益的。
2、有利於企業開展其他業務 控股公司是公司發展其他業務的良好平台。收益不僅可以再投資於主要公司,還可以再投資於為多元化發展奠定基礎的其他產業、公司。對於大多數具有多樣化意圖的企業來說成立投資控股公司好處的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3、從稅收的角度來看 控股公司成立後,從主公司取得的分紅所得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這部分收入可以直接用於投資或消費。例如一個自然人直接持有股份,他的分紅收入必須扣除,然後才能用於其他目的。
4、有利於小錢做大事 只要你控制了實體公司51%的股份,你就是控股股東。當然,如果你直接投資這個實體公司,你必須支付51%的錢。但是,如果許多朋友和投資者願意加入你的公司,通過設計多層控股關系,以控股公司的形式作為實體公司的股東,你的資金比例會變小,但你仍然可以控制這家公司。
成立投資控股公司弊端
1、品牌效應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集團公司的良好發展是各部門穩定運行和長期發展的結果。如果整個集團不能協調和合作,整體都會遭受損失。
2、管理方面 成立投資控股公司的管理會更復雜,管理架構也會更難構建,相比來說,單一公司管理可能更簡單、更有效。
3、金融風險 那些以融資為目的成立投資控股公司的人往往會悄悄地逃避金融機構的監管,一旦資金鏈條緊張,問題暴露,分分鍾就會介入。
控股的利弊有哪些3
股權布局中控股公司的作用及利弊分析
1、集中股權提高對公司的控制,有利於出小錢辦大事
如上圖,股東1對主體公司只有38.5%的所有權,卻實現了對主體公司超過50%的控制權,如果直接投資到主體公司實現控制權,則需要出資高於38.5%,但是假如你有社會資源、有朋友願意加入到你公司來,則通過設計多層的控股關系,以控股公司的形式作為主體公司的股東,雖然你出資的比例變小,但仍然可以控制這家公司。
簡單的說,通過控股公司的設計,把一些股東分散到不同層次的控股公司裡面,就有利於實際控制人的決策,比如把創始股東放在一家控股公司,把一些朋友和個人投資者放在一家非控股公司,然後再組成一家控股公司來控制主體公司,通過三層控股關系的設計,每一層只控制51%股權,則你只要出13.3%的錢就可以完全控制這家公司。
2、有利於節稅和新業務開展
通過控股公司的設置,其從主體公司獲得的分紅收益不用再繳企業所得稅,這部分收益可以直接用於投資或消費,如自然人直接持股,其分紅收益必須先扣除個人所得稅方能用作其他用途。通過控股公司其不僅僅可以再投資到主體公司,也可以投入到其他產業,為多元化發展打下基礎。
如上圖左邊和右邊,在節稅和新業務投資方面的差異有哪些?如果採用左邊的股權布局,自然人M准備用公司A的1000萬未分配利潤投資成立公司B,在不考慮公司公積金的情況下,公司A先交25%企業所得稅250萬,再交20%個人所得稅150萬,最後能投到公司B的只有600萬。如果採用右邊的股權布局會如何?可以避免個人所得稅,最後投資到公司B的有750萬。
3、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比如公司擁有一項專利技術,此項技術可能在不同領域有多種應用或多種產品,在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家控股公司,通過在不同領域與不同的投資者或行業人士合作,達到這項技術的普遍應用而產生最大可能的效益。
4、簡化決策流程、提高決策效率
通常,一個實體公司如果有幾個股東,特別是股份比例都差不多的時候,往往很難協調,因為不同的股東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訴求,股東越多,博奕關系越復雜,要意見統一相當困難,成立控股公司有利於股東之間的協調。
特別是對股份公司來說(擬IPO或已IPO),可以大大簡化決策流程,不用等到在股東大會上再進行決策。由於通過將自然人股東放在控股公司層面,在股份公司進行重大決策時,可以先在控股公司層面通過法定程序將不同意見排除,便於股份公司重大決策的進行。
比如在改制重組、IPO等會議時,若是持有控股公司小股權的股東不同意,那麼在控股公司層面通過公司法對有限公司的決策許可權的界定,可以形成最終的決定,保證股份公司的重大事項繼續進行。而若是股份公司層面,在改制重組、IPO等重大事項中哪怕有一個小股東不同意簽字,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導致該事項進展暫緩,解決完他們的訴求方能繼續。
5、便於對股權的管理
在控股公司層面股權調整較方便,也便於吸納資本。例如股權激勵,對管理層的股份進行調整,在主體公司尤其擬上市公司層面進行調整時,既需要考慮被調整對象是否同意,還要考慮調整的價格,且控股股東沒有優先購買權。若是放在控股公司那麼受到的約束就相對會少一些。
盡管採用控股公司結構對公司帶來一定好處,但也存在部分缺點,如股權轉讓的稅務增加;持股個人為了消費買賣股份自由度降低;分紅、買賣股份的收益必須通過控股公司分紅才能到實際控制人手中,時間變長;設立控股公司意味著需要增加管理成本等。因此,公司在設計股權布局時,應匹配公司戰略和業務發展模式靈活應對。
⑹ 三大股權結構模型以及優缺點
查看眾多股權結構案例,可以分為三種模型:第一種:高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第二種:適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第三種: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
第一:高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
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高度集中使來自股東的監督行動強,對公司不利事項不易發生,但是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可能不健全。可能使小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
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其中董事成員由大股東提名,董事會選擇經理,股東大會往往流於形式,達到決策權與控制權高度一致。
出於對控股權稀釋的介意,大規模融資時傾向於採用間接融資,由此,公司負債率通常較高。容易受金融市場中大波動事項影響。
第二:適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
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制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到50%之間。
這類公司中,不存在絕對控制股股東,表現為幾個大股東股份比例比較接近,其餘股份流動性較強。
股份地位接近使主要股東之間相互制約,對公司不利事項不易發生,主要股東之間相互協調、溝通能力至關重要。
這類公司內部治理通常較好,接管市場、產品市場、經理市場等經理人員壓力較大。
第三: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
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
高分散倒是來自股東的監督行動弱化,需要來自公司治理機制的約束、需要外部監督,美國公司正是通過相關監督完成保障的。
股東結構與公司治理確實存在關系,但不僅僅是線性關系,而是多維關系。
單一的因素不能肯定得出治理效果優劣,股權的各種安排是公司治理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以利用兼並與收購活動對公司股權結構作出安排,進而改進公司的治理效果。
更多資訊請訪問: http://www.qlceo.com/ 。
�
⑺ 股權集中的優缺點
1、股權分散
優點:
在股權分散的公司中,控制權由幾個大股東分享,達到大股東相互監督的股權安排模式,公司決策更加民主。
同時通過董事會內部牽制,可以使得任何一個大股東都無法單獨控制的決策,能有效抑制可能存在的大股東「以公謀私」的行為對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害。
缺點:
決策權的分散,會導致決策效率的下降,使公司無法對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反應,錯過發展時機。
同時,各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過少,公司與股東間的利益相關度降低,會打擊其參與公司事務的積極性,導致其對經理層監督監督力度下降,最終導致經理層對公司形成強大的控制力。
另外,董事會內部相互牽制的各大股東一旦產生矛盾,容易造成沖突,影響公司的穩定運行。
2、股權集中
優點:
在股權集中的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相對較大的股份,掌握著公司的決策,能大大提高決策的效率。
同時,其與公司利益相關度較大,公司的盈虧會對其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其參與公司事務的積極性較大,有利於公司的良好運轉。
缺點:
股權集中,大股東權力得不到牽制,決策過程缺乏民主,容易發生由於決策者的優柔寡斷導致的決策失誤,甚至出現大股東利用手中權力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7)股權結構集中對公司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一個合理的公司股權模式應該是「分散」和「集中」都要取,即其他大股東對第一股東形成牽制的同時,需保證第一股東的控股地位,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體的多個大股東制衡的股權結構的同時保證公司運行的動力。
具體而言,即在「一股獨大」的公司,應在保證第一股東控股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其降低過大的持股比例,或者將其部分股權轉讓給其他相對持股較多的大股東。在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應適當提高第一股東的股權以提高決策效率。
⑻ 為什麼適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是最好的股權結構
1、如果股權高度集中,中小股東持股比例會非常有限,難於實現公司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尤為重要的——股權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大股東絕對控股從而操縱董事人選,使董事會成為一個法規型的傀儡機構。
2、股權集中雖然使大股東有機會在較低的成本下進行掠奪,但股權的相對集中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其發生"殺雞取蛋"式的非理性行為,有利於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3、股權結構同樣不宜過度分散,股權結構過於分散也容易形成諸如內部人控制等問題。
可見,過於集中或過於分散的股權結構安排都會影響企業的治理績效,所以適度集中的股權結構是最好的。
⑼ 股權結構穩定有什麼好處
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影響著股市的穩定性。良好的股權結構易於形成相互制衡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利於實現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從而影響公司投資者的目的及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行為,最終表現為股票市場的穩定。一般地,投資者投資於資本市場中的公司股票,目的有三種。目的之一是通過對股票投資逐步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影響該公司的策略、經營與管理,或貫徹自己的戰略意圖;目的之二是通過對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以分享其不斷發展壯大所帶來的現實與潛在的收益;目的之三是在股票市場上博取差價收益(即通常意義上的「炒作」或理論意義上的「投機」)。
平衡股權結構,是指公司的大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相當接近,沒有其他小股東或者其他小股東的股權比例極低的情況。可能避免產生:(1)形成股東僵局;(2)公司控制權和利益索取權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