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匯永股權學院什麼意思

匯永股權學院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1-26 03:28:25

Ⅰ 什麼是股權代持

一、 關於代持協議(行為不認可,法律後果認可)
股權代持協議的問題
一、 股權代持的法律性質
股權代持又稱委託持股、隱名投資或假名出資,是指實際出資人與他人約定,以該他人名義代實際出資人履行股東權利義務的一種股權或股份處置方式。在此種情況下,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往往僅通過一紙協議確定存在代為持有股權或股份的事實。如果說股權代持還帶有一定模糊性的話,股權信託則是一個較早為人們所熟知並被很多信託投資公司應用的概念。股權信託是指委託人將其持有的某公司的股權移交給受託人,或委託人將其合法所有的資金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按照委託人的意願將該資金定向投資於某公司,受託人因持有某公司的股份而取得的收益,歸屬於委託人指定的受益人。雖然股權信託與股權代持都是委託人將股權委託給名義持有人持有,但股權代持相對於股權信託的概念外延要寬泛許多,如股權信託關注的是股權的收益,而股權代持則更多關注股權持有方式的隱蔽;股權信託注重信託人的具體管理運作,而股權代持多注重股權的歸屬;股權信託可操作的空間受到很多限制,目前信託投資公司也多用於職工持股中,而股權代持方式有多種多樣,操作更加靈活。股權信託在證監會的文件中多有涉及,也非本文重點,故在此不多贅述。
二、立法模式的價值判斷
在關於對股權代持的看法上面,理論界比較流行的觀點有形式說和實質說兩種。形式說認為,從保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應僅將名義出資人視為公司股東。因為如果對有限責任公司來講,其有非常濃厚的人合性質,我國公司法賦予公司股東在股權轉讓中的表決權及優先購買權即無非不是強調公司的穩定性。即使針對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因為經營者的誠信和經營狀況的透明度直接影響到股市信心和千百萬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披露程度不可謂不高,如果任由股東採取股權代持之方式,勢必造成證券市場的無序和混亂。而實質說則認為,從當事人意思自治角度出發,只要沒有觸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公共道德、公序良俗,交易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應盡量予以滿足和保護,而不能簡單地憑登記或公示片面的違背交易者的真實願望。
韓國商法第332條第2款規定:「經他人承諾而以其名義認購股份者,承擔與他人連帶繳納的責任。」該條款在明確名義股東出資義務的同時,也明確了實際出資人的相關責任,從理論上側重於實質說。 《香港公司條例》第2條、第28A條、第128條同時提及了「代名人」的概念,該條例第168條中對代名人持有股份進行了肯定:「由代名人代表受讓人公司持有或收購的股份;或(如受讓人公司是某個公司集團的成員)由同一公司集團的成員公司持有或收購的股份,或由代名人代表該成員公司持有或收購的股份,均須視為由受讓人公司所持有或收購。……」 由上可以看出,香港公司條例雖然沒有直接規定「代名人」與被代名人之間的法律責任界定問題,但在實質上確立了代名人的合法法律地位,在理論上傾向於實質說。
與其他法域相繼接受或規制「股權代持」這個概念相比,我國立法的空白仍是一個遺憾。通觀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乃至其他規范性文件,至今沒有有關股權代持的任何規定。唯一對該問題有所涉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下半年刊出的《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徵求意見稿)。其中第19條如此規定:「出資人與他人約定以該他人名義出資的,其約定不得對抗公司。但有限責任公司半數以上的其他股東明知實際出資人的出資,且公司已經認可以其以股東身份行使權利的,如無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節,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實際出資人對公司享有股權。」 該徵求意見稿中對股權代持所持有的觀點在立法上顯然已更接近於真意主義和實質說,對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傾注了更多關注,然而遺憾的是該規定至今尚未被正式頒布。
三、股權代持法律關系的構建

近代以來,法學者在關注個體和社會的基礎上將法律區分成公法和私法兩個部分。商法領域內,基於商業活動開展的自由性或在對交易安全的考慮過程中也漸漸區分出個人法和公共法兩個概念。我們在探求股權代持的性質以及在實務造作時,同樣面臨著區分不同種類的法律關系才能確定其最終的法律效力的問題。應該說,股權代持的效力在未分析其具備的具體法律關系前其效力是不確定的。
股權代持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法律關系,第一種是實際股東與名義股東之間的法律關系,第二種是實際股東、名義股東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第三種是實際股東、名義股東與公司外第三人之間的關系。第一種關系僅涉及兩個個體,屬於個人法范疇,所以如果兩者出現爭議,只要能證明兩者存在股權代持關系,則實際股東的出資至少應從債權角度上得到確認。但問題是,股權對實際股東來講往往比因代出資產生的債權更為重要。在實際股東要求確認股東身份的問題上,有人認為應視股權代持合同的約定,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實際股東為真正股東並享有股東權益、承擔相應股東義務和責任,則應應認定實際股東為真正股東。但筆者認為,雖然股權代持關系建立在實際股東和名義股東之間,但處於對公司穩定性的綜合考慮,第二種法律關系的考量變不可避免。所以,如果實際股東隱瞞身份,名義股東按照實際股東的意志出面行使股東權利,在公司和公司其他股東對實際股東對股權代持事項並不知情的情況下,為維系公司法律關系的穩定和保護其他股東的利益,不應鼓勵確認實際股東的股東身份。如果實際股東雖然通過名義股東隱名,但公司和公司其他股東知悉實際股東的存在,實際股東直接行使股東權利並承擔股東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獲其他股東因知情而喪失了為保護公司穩定性的抗辯理由,而且實際股東以其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的經營事務後,已不允許公司將實際股東的人格否定,而應同樣從維護公司穩定性角度承認實際股東為真正股東。由於我國尚未因入「代名人」或「股權代持」等相關概念,所以法院在處理類似糾紛中應要求公司變更實際股東為登記股東。在第三種法律關系中,保護真正權利人和保護善意第三人是一對矛盾。在這個信息紛繁蕪雜的世界,要求交易者探究公司登記之外的隱名股東幾乎不可能,也不利於保護交易安全,正是因此,近代民法理論才確立了善意取得、保護善意第三人、表見代理等民法基本原則。所以,當股權被名義股東擅自出讓,實際股東無權以名義股東未取得其同意為由進行抗辯,同樣,當名義股東因出資不實或其他原因被追討股東責任時,也無權以自己不是實際股東為由進行抗辯。另外,當第三人有正當理由不知曉工商登記的內容並視實際股東為股東,則實際股東不得以非登記股東為由進行抗辯。
誠然,倘若隱名的目的是為了規避法律,如有些是為了享受外資優惠政策而使外國公司或個人代持中國公司或個人的股權,有些是為了迴避法律的人數和行業限制,有些是為了取得稅收優惠。根據合同法的基本原理,違反法律規定的約定是無效的,因此隱名股東的資格不能得到法律的認可。2004年10月太平洋保險集團在與復旦大學合作成立復旦太平洋金融學院,其後太保集團收到保監會的整改通知,為此太保集團與北京實德投資有限公司做出了相關的代持股安排。但筆者認為,因為太保集團規避了保險法規定的「保險公司不得對非保險業進行投資」的相關規定,該代持股的安排很難得到合法確認。
在早期的《人民法院案例選》、《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中曾經刊出過上海市地方法院審理的涉及確認股東權的幾個案例,雖然實際股東因出資持有所謂的內部「股東憑證」,或是簽署了章程、參加了股東大會,但最終因為沒有履行工商登記手續或實質上沒有完成法律規定的其他股東認定手續,而最終在案件中敗訴。可見幾年前上海市地方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中更傾向登記主義和要式主義。2004年8月5日,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由高新技術研究引發的股東權糾紛案,中科院五名老專家將與之合作的北京市依斯機電技術研究所告上法庭,要求解除雙方之間的股權委託代持關系。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筆者認為,如果所投資公司的其他股東能提供證據認可五院士的真實股東身份,且五院士與被告間的合同在陳述真實股東和相關權利義務承擔上清楚明確,則在不違背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應認定五院士的真實股東身份。

股權代持作為一種股權處理方式無疑將繼續存在下去,即使其操作結果在現階段仍存在未知數,即使此類爭議和訴訟案件仍在繼續。有鑒於此,希望我國相關最高立法和司法機關盡快出台相關法律或司法解釋,為股權代持的規范運作提供權威性依據。

Ⅱ 聯想集團股權結構是什麼樣

聯想控股持有約46%的聯想股權,IBM持有近19%,公眾投資者持有35% 。聯想的前身是一家純粹的國有企業,前身是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除了為聯想提供大量的資金外,中科院還提供了大量的無形資產如人才、技術、設備使用權和保證商譽而不給予補償。聯想集團是一家中國企業,其母公司是聯想控股公司。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的持股情況是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6%的股份。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原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持股35%,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
拓展資料:
1、聯想是1984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中國出資設立的,注冊資金是130萬!也就是說這是一家國有企業,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1990年的時候,公司注冊資金減少為100萬,1984年,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柳傳志等11位研究人員創辦,從IT行業起步,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領先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創造了「戰略投資與金融投資」雙輪驅動的獨特商業模式。通過價值創造和價值發現,它獲得、建立和控制優秀和高潛力的投資組合,並促進公司價值的持續增長。
正是因為對於2022年的經濟以及企業的理解,聯想控股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以及管理體系,2022年已經在多規格領域內容建立了一批優秀企業,並且還充分發揮了人力資源,培養了很多的領軍人物,接下來看看聯想控股和聯想集團的區別:
2、不同規模:聯想集團是聯想控股的子公司。聯想控股還在中國擁有汽車租賃公司,在中國,擁有領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拉卡拉,在中國擁有最大的水果連鎖公司沃佳新榮茂
3、經營范圍不同:聯想集團專營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板、手機、一體機等商品。聯想控股的業務范圍還包括: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經貿咨詢、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Ⅲ Finance,economic,commerce有什麼區別,畢業了都是干嗎的

commerce是商業,涵蓋管理/金融/會計/貿易等方面,是偏基礎和理論的專業;而finance是金融,主要學習投資\會計\財務等實務課程,是偏應用和技能的專業.

然後
管理(商)學院中的經濟學科是怎樣的呢?以往美國的商學院以教學為主要任務,
但是最近二三十年來,較好的商學院對研究越來越重視了。一般商學院內設有多個
小組(group),如金融、會計、市場營銷、組織行為、管理、信息技術等。有的
商學院里也有經濟學小組(economics group),通常遠不如經濟系的師資力量強
,但個別的商學院中的經濟組特別強。需要注意的是,商學院中的經濟組與有些大
學設在商學院中的經濟系是不同的,前者面向MBA,後者面向本科生。商學院的某
個領域研究好不好,首先看它招不招博士生。商學院的首要任務是培養MBA。培養
博士是為教授研究教學提供輔助,優異畢業生則成為師資來源。商學院中的博士班
(所有小組累加起來)通常比經濟系的小。MBA需要學一些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主
要是微觀經濟學。因此,商學院中經濟學以微觀經濟學為主,教學注重實用。MBA
學生是不同的群體,他們交了很高的學費,是來學技能的。MBA學生聽不懂的話,
他們說你教的不好;而本科生或博士生聽不懂的話,他們說自己學的不好。因此,
對教授來說,教MBA學生要比教本科生、博士生花更多的時間。

比較國內和國外對經濟學科內的領域設置,需要特別澄清什麼是金融學的問
題。我發現國
內和國外對金融學(finance)這一領域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國內學生說他
是學金融的,到了國外會發現他學的在那裡不被稱為金融。相反,在國外是學的金
融,在國內又可能不叫金融。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需要仔細地分析。

首先,國內所說的金融是指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貨幣銀行學(money
and banking)。它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有,是當時的金融學的主要內容。人民銀行
說我們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貨幣銀行。第二 部分指的是國際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國際收支、匯率等問題。改革開放後,凡是
以「國際」打頭的專業招生分數都非常高的,更不要說加上金融二學了。這兩部分
合起來是國內所指的金融。為了避免混亂,我們且稱之為「宏觀金融」。有趣的是
,這兩部分在國外都不叫做finance(金融)。而國外稱為finance的包括以下兩部
分內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在計劃經濟下它被稱為公
司財務。一說公司財務,人們就會把它跟會計聯在一起,似乎只是做做表格。之所
以應把corporate finance譯成公司金融而不譯成公司財務,就是因為它的實際內
容遠遠超出財務,還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融資,包括股權/債權結構、收購合並
等,這在計劃經濟下是沒有的;二是公司治理問題,如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
等問題。第二部分是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它是對證券市場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價格的研究。這兩部分台
起來是國外所指finance,即金融。為了避免混亂,我們且稱之為「微觀金融」
根據這一分析,我們便清楚了。國內學生說自己是金融專業的,他們指的是宏觀金
融,但
是按國外的說法,這一部分不叫finance(金融),而是屬於宏觀經濟學、貨幣經
濟學和國際經濟學這些領域。國外說的finance(金融),一定指的是微觀金融。
在美國,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通常設在經濟系,而公司金融和資產定價通常設在管
理(商)學院。經濟系也會有一些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因為這一領域與微觀經濟
學,特別是產權和激勵理論,有密切關系。事實上,很多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都是
經濟系畢業的。北京五道口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學生,按照國內的說法當然是學金
融的。但是在美國,他們學的就不叫金融了。可見在金融這一領域,國內和國外的
理解存在很大差別。

Ⅳ 什麼是股權分置改革是什麼意思

股權分置,是指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股東所持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且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稱為流通股;而公開發行前股份暫不上市交易,稱為非流通股。這種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權分置狀況,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所獨有。

Ⅳ 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薛兆豐的經濟學讀書筆記之二

開課的第一講,講經濟學究竟有多大用處。

有一種很有代表性的觀點:經濟學的分析非常有道理,邏輯非常自洽,聽上去好像都無懈可擊了。但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畢竟是完善的市場經濟。

可是,我們中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所以解釋中國的現象,不能只用經濟學原理,得用一些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才能解釋。

每當聽到這種觀點的時候,薛老師就想給這些人推薦一篇文章《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The Economic Organisation of a P.O.W.Camp),這篇文章的作者R.A.Radford是一位經濟學者,二戰時被當作戰俘投到了德國的戰俘營,二戰結束後被釋放,然後就寫了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戰俘營的各種經濟現象,令人印象深刻。

戰俘營裡面,肯定不是市場經濟,但它裡面發生的事情,裡面的行為規律,跟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區別呢?裡面的世界是不是很特別呢?

通過對二戰德軍戰俘營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清晰的結論:

1、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剛到戰俘營,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相互關心、愛護與支持的。但是,他們馬上就會發現,只有愛心是不夠的,必須發展起市場交易才能夠相互幫助,也只有通過市場交易,才能夠公平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作者的原話是「事實上,一個戰俘物質享受水平的顯著提高,不是依靠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通過商品和服務交換得以實現的。」

這個話,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就算物質的總量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

戰俘營的交易,也是慢慢發展成熟的。比方說,有兩種不同的戰俘營,一種叫中轉營,因為只關3到5天,因為時間短,所以交易少,成交價格差異大。另外一種叫固定營。固定營的犯人長期在一起,互相認識交易頻繁,就發展了一些交易平台。固定的地方交易,還把交易價格寫在公告板上,這樣交易價格就逐漸縮小。

除了有商品交易,還有勞動服務的市場,有人開始給別人提供服務,比如說洗衣服、熨燙衣服、甚至是畫肖像等。

2、戰俘營中的價格與價格波動

有了市場就會有價格,有了價格就會有價格波動。

比如,戰俘營里的的麵包,是紅十字會提供的,一周兩次,周一和周四。

那麼,價格是怎麼變化的呢?周日和周三最貴,因為很多人把麵包吃光了。價格要多一根香煙。

3、戰俘營里的貨幣

有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

貨幣是香煙。

還有,同樣的,;劣幣驅逐良幣。

好煙捨不得,把好煙拆了,重新包裝,混一些別的東西,再卷得細一些。這樣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了。當然,太爛了的話,也會被拒絕交易。

4、戰俘營里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營房四周被空襲了,覺得人生苦短,明天是否還有命在,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就抽煙了。

這個香煙可是貨幣,第二天,煙少了,就是通貨緊縮了,賣不到以前的價格,因為貨幣少了。

通貨膨脹勒,有傳言說紅十字會馬上送一批香煙來的話,所有的東西就立即漲價。

5、戰俘營里的跨境貿易

這想起來很奇怪,英國人愛喝茶,德國人愛咖啡,英國的戰俘,把分配給他們的咖啡存起來,偷運出去,換外面的茶。

6、戰俘營里的戶籍制度

德國人對歐洲大陸人還算比較友善的,那些來自法國、俄羅斯、義大利等的戰俘,可以在不同的營房之間走動。而英國人和美國人就得賄賂才行。也就是說歐洲人做生意的機會大一些。這就類似於戶籍的區分了。

7、戰俘營里的輿論壓力

很有意思,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中,除了經濟組織和交易行為,還有輿論的壓力。

比如,有的人認為,不該有交易,因為交易帶來了欺詐,使得人 變壞。還有人認為不該和德國人交易。

還有的人認為,有的人為了抽煙把食物賣出去了,傷害身體,去住院反而消耗了更多的屬於大家都物資。

還有的人認為,物價的波動太大了,要實行指導價格,還真有過。

8、戰俘營里的仇富情節

首先是對中間商懷有敵意,因為中間商加價是自己不勞動巧取豪奪。

討厭有壟斷市場能力的中間商。

直到有一天,美軍進駐了,原來的經濟組織和交易,也就瞬間瓦解了。

以前,一直覺得了解經濟學,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在書店看到的經濟學的書,如曼昆的,都是大部頭,望而生畏。

並且,經濟學的名詞特別多,不好理解,似乎還得數學好才行。

從「得到」上接觸到了這門經濟學課,才知道經濟學也可以通俗易懂。

更讓我覺得驚奇的是,這門課的開始,是從戰俘營,這個特殊的場景講起的。戰俘營也有經濟學,還有人寫了書,確實覺得很奇怪的。

如果經濟學都能解釋這種特殊的地方,戰俘營的話,那麼一定能解釋外部世界。

有一種說法,市場經濟,只能存在於規范的,物質豐富的環境,對嗎?

有的托詞,說中國不是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所以有的規律,並不一定適用,對嗎?

在戰俘營這種特殊的地方,人身的自由受到限制,和我們所理解的正常的社會,差別極大。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都能自發形成了經濟組織和交易,個中原因,人性使然。這個規律,可以理解為經濟學的規律。

人的地方,就會有需求。

只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就會有不同的需求,就可能有交易;

有交易,就得有交易的等價物——貨幣,然後會有劣幣驅逐良幣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現象;

有交易,就會有信息不對稱,就會有中間商;

有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緒,就有輿論。

只要有人,有兩個以上的人,就會因需求不同而產生交易。這就是經濟學的發端。我把它理解為陌生人的社會規則。暫且。

那麼,可以這么理解:在經濟學的規律面前,並沒有那麼多的特殊性。社會生活中的現象,都可以從經濟學中得到解釋。

不斷提升自己的經濟學認知,有助於提高自己對復雜社會生活的理解。並對自己的行為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今天,繼續組織匯永股權學院的線下視頻直播課。這也是一種經濟活動,授課的內容,稅務籌劃類別,稅收,不也是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嗎。

所以,經濟學無處不在。

熱點內容
短線炒股應買什麼股票 發布:2025-08-30 00:45:27 瀏覽:88
股市裡跌了再入手叫什麼 發布:2025-08-30 00:37:37 瀏覽:998
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理財經理哪個好做 發布:2025-08-30 00:27:29 瀏覽:82
商品期貨高低點怎麼交易 發布:2025-08-30 00:21:06 瀏覽:685
股票交易明細怎麼列印 發布:2025-08-30 00:11:19 瀏覽:992
基金跌七個點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30 00:10:36 瀏覽:199
股市裡封板資金巨大說明什麼 發布:2025-08-30 00:05:08 瀏覽:363
股票交易員入門 發布:2025-08-30 00:02:04 瀏覽:708
最新基金持倉哪裡查詢 發布:2025-08-29 23:55:47 瀏覽:883
天鵝金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9 23:43:03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