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小股權大控制權怎麼弄

小股權大控制權怎麼弄

發布時間: 2023-02-03 12:11:01

1. 公司股權極度分散情況下,如何保證公司控制權

公司控制權最直接的保障形式,就是用實打實的股權比例保障。但如果遇到股權分散的情況,要始終確保創始人的控制權,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配合實現。

控制權

第一種方式,是表決權差異化安排。表決權差異化安排在融資平台設在境外的跨境架構的公司適用非常廣泛,但在目前的國內法律框架下,適用空間相對有限。

第二種方式,是一致行動協議或者表決權委託。

第三種方式,是通過董事會實現控制。

第四種方式,是對特定股東群體進行平台化管理。

除了上述主動保障控制權的方式外,還有一種方式屬於被控保障,即創始人的一票否決權。

如果創始人的股權比例已經被稀釋到了無法直接控制公司,並且表決權差異化安排、一致行動協議、表決權委託、控制董事會、對特定股東群體平台化管理等因各種原因無法落實,則創始人可嘗試爭取採用類似投資人的一票否決權安排,來確保自己至少在重大事項上能夠實現被動控制。

2. 股權控制權的五種方法

1.合夥人制度2.雙重股權製作3.一票否決權4.一致行動人5.委投票權信託

3. 小股東如何成為大股東是不是只要多買股票就行

不可以
1、A股公司50%以上的股票 其實還在高管手裡 剩下的散戶和機構都持有 你完全沒辦法收掉所有股票。
2、最關鍵的一點 A股不允許在2級市場通過買股吞並公司,一旦私下獨立持有某公司5%的股票,如果不是分散賬戶,就有可能被調查 一旦你大范圍收集股票。而且有吞並趨勢,就算違規,會沒收所有的股票並且嚴禁入市。
大股東 (Substantial Shareholder) 任何人士擁有股本的10﹪或以上的權益。 大股東是公司存在的基礎,是公司的核心要素;沒有股東,就不可能有公司。從一般意義上說,股東是指持有公司股份或向公司出資者。.

4. 公司有四位股東,股權比較分散,現在大股東想把控制權抓在手裡,應該怎樣辦呢

股權說起來情況就很復雜了,但是有幾個百分比指標是最重要的,很多書面的條款大家都理解起來很困難,我就用口語化地說明來說一下,希望能幫助到你。

股份佔比67%,叫絕對控股,換句話說,你可以不用召開董事會做任何決策。

股份佔比51%,叫相對控股,這個相對控制是相對於第二大股東的,如果第二大股東的股份少於34%,他沒有一票否決權,重大決策還是你說了算。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幾個股東共同提出一票否決,如果佔比超過34%,也是可以的。

股份佔比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這也是算是大股東了,不過這種情況會非常少見。

1%,代位訴訟權1%,亦稱派生訴訟權,可以間接的調查和起訴權(提起監事會或董事會調查),這個更少見,一般1%的股份,就是領領分紅什麼的了。

合夥公司,在中國,一般來說,自然人,也就是自己持有股份,最好在51%以上,如果實在不行,也要控制在34%以上,如果沒有在34%以上,基本就很難形成控制權了。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操作方法,就是用公司章程來約定高管在董事會之外對公司的管理權力,但是這個是比較間接的。不控制董事會,實際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為董事會可以罷免高管。

5. 公司控制權,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

關於公司控制權,很多朋友都知道萬科之爭事件吧?網紅公司ofo的否決之權之爭、賈躍亭與恆大的FF之爭,摩拜CEO不希望公司被收購但卻無力阻止…等,我們在「股權道」也分享過。

如果說ofo的創始人還沒畢業就創業所以沒有經驗;知名如萬科仍在公司控制權方面遭遇如此大的挑戰;與萬科之爭同一時間發生的,還有曾是建築玻璃排名第一的A股公司南玻,寶能系入主後,創始人和管理團隊已全部出局。

如果萬科等是因創立時間較早,以前沒這方面的意識或經驗,與萬科同一時期發生的還有平安入主汽車之家,創始團隊出局,李想說:汽車之家是泡泡網養大的,繼承了泡泡網的股權結構,而建立泡泡網股權結構時自己只有18歲,一心只想著把事情做好,讓企業可以先活下…

創業者說控制權

公司控制權,做好了並不能幫企業賺錢,甚至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做不好可能影響企業的生死存亡。正因為這樣,以前很多創始人並不重視控制權的設計吧?

在多家明星公司發生控制權爭奪戰後,越來越多創始人開始重視公司控制權問題,比如:

創立趕集網被合並後,又創立瓜子二手車和毛豆新車網的楊浩涌說,相關條款的妥協可能是致命的,帶來的傷害可能比漲5%-10%的估值更大,瓜子是少有的在私募階段做AB股制度的公司。

而滴滴程維曾說:每一次談判,每一個條款都可能決定公司的生死。不要心疼錢,要找好的中介。

在更早時候,三六零創始人周鴻禕曾說:我在雅虎的收獲就是領悟到了對於公司控制權的把握,尤其在互聯網領域里,大家都是圍剿式發展,絕對的話語權至關重要。在決定離職後曾對馬雲說,不能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而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為了保持公司控制權不惜放棄香港上市而改道美國;在螞蟻金服,馬雲更是能用1%的股份控制公司……

關於公司控制權,有大師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

在竹子寫的《公司控制權.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一書里有約50個案例,有知名公司案例也有經法院判決的不知名小公司案例,可以看到 有人持股 1% 就能控制公司,而有人持股90% 也無控制權,股權不是掌握公司控制權的唯一手段。

本書以案例分析為主,從以下方面通過案例說明公司控制權的內容。

第一部分,公司控制權的基礎

國內有兩種公司:

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大部分公司都是此類。

二種是股份有限公司,上A股、科創板、新三板的企業,以及少數沒上市的企業都是此類。

兩種公司的法律規則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盲目相信上市公司的案例哦,上市公司的做法在你的公司可能並不適用。

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則更寬松,設計公司控制權的空間更大。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規則更嚴格,設計公司控制權的空間更小。

有專家說,A股上市公司不能實行同股不同權,所以就無需做同股不同權設計了。

可是,假設公司從成立到上市共花5年時間,如果這5年創始人不能掌握控制權,也許公司早就易主了,能不能走到上市都是未知,就算能上市也和你沒關系了?比如摩拜?

在前期能保護控制權,才能按創始人的設想一步步往前走吧?如果象ofo那樣連早期都過去了,還有機會走到上市么?

關於控制權,並不是設計好就可以一成不變,每輪融資、每次有投資人進來可能都會面臨一輪調整,上市前也可能需要調整,如何在每次調整中能掌握控制權,也是創始人需要考慮問題吧。

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AB股,可賈躍亭的FF用了AB股仍被恆大牽制差點無路可走。在本書的案例可看到,AB股只是比較簡單的方式,除了AB股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方式。

在公司以外,經常用作員工持股平台的還有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一般作為目標企業的股東存在,不作用直接經營的企業實體。

一說到控制權,很多大師會說用有限合夥企業,可那隻是異想天開而已,投資人會讓你裝進合夥企業里么?也只有員工持股才可以裝進合夥企業吧。

大師們經常說的九條股權生命線,本書也會有介紹,但從書中多個經法院判決的案例可以看到,傳說最重要的股權生命線可能是假的,有些人持股70%、持股90%都沒有控制權。

第二部分,用小股份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

這部分以知名企業案例為主,主要案例在「股權道」微信公眾號發過,雖然本書以此命名,但這部分很多人已看過,不是最重要的,九種模式只相當於舉個例子,最重要的還在後面哦。

AB股模式早已廣為人知,但AB股並非萬能,比如賈躍亭的FF用了AB股不也差點被恆大牽制而走向末路么?所以阿里巴巴沒有用AB股而自創阿里合夥人模式吧?

巨人網路的超級AB股比一般的AB股更有效,只是知道的人少,就算我們發過文章關注的人也很少吧。很多時候,知名度和質量並沒什麼關系,比如好多雞湯文有上千萬的閱讀…

第三部分,從六個層面掌握公司的控制權

此部分是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從股權、股東會、董事會、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管理層六個層用案例說明公司控制權的設計。

比如AB股是通過股東會層面掌握控制權,而阿里合夥人制度則是通過董事會層面掌握控制權,完全不同的規則和操作模式哦。

六個層面,每一層面都有多個案例,大部分是經法院判決的靠譜案例,並非道聽途說。

比如有人投資0元成為大股東、有持股1%的小股東扳倒99%的大股東決定、有公司通過架空董事會而控制公司、有董事長因為拒絕主持會議被免職、有人為了爭董事長或法定代表人之位而進監獄…

更驚險的產聯電氣,創始股東用特權控制公司,並非一般公司用的AB股。

雖然曾某隻持股40%,另兩位股東合計持股60%,但曾某可行使股東特權申請撤銷經60%股東同意的決議,雙方為爭奪控制權打了10多場官司。

兩位共持股60%的股東打了多輪官司摸清規則後,無法改變規則就改變打法,換一種方式爭得控制權。

第四部分,用三種工具控制公司

三種工具主要包括股東協議、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和董事會會議。

股東協議部分以多家上市公司案例為主,公司章程和股東會議、董事會會議則多是經法院判決的案例。

有人將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混為一談,認為公司章程沒規定的股東協議規定就可以…

其實不然,在本書經法院判決的案例中看到,當股東協議與公司章程的規定不一時,股東協議並不能當然起到公司章程的作用。

有股東以為持股51%就有控制權了,卻不知簽了個喪失控制權的協議…

公司章程部分的案例可看到,有人在公司章程規定無表決權,有的公司章程無法在工商局備案,有的公司章程差幾個字導致喪失控制權,有的公司章程有假簽名,有的公司章程與股東協議矛盾…各種不同情況的公司章程,導致不一樣的後果。

就算設計好了股東協議、公司章程,如果不重視股東會會議、董事會會議的操作,也可能丟了控制權。

比如有的案例,經持股90%股東同意的決議因會議通知不當被撤銷,有持股99%大股東同意的決議因差30分鍾開會被否,也有人因沒按程序開會弄丟董事長之位…

整本書以案例為主,當小說看也是可以的。

第五部分,精華案例匯總

大師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這是在沒有設計的情況下才成立的。

書中有多個經法院判斷的案例可看到,只要在公司章程加上一句話,就能讓持股67%的股東沒有控制權。

比如中審公司,持股75%的股東沒有控制權;新雅樂房地產公司,持股90%的股東無控制權;保力公司,持股90%的股東無控制權;森林公園公司,持股70%的股東無控制權…

森林公園公司共有兩家股東,股權結構是7:3,就是大師說的最優股權結構。

可森林公園公司持股70%的股東也無控制權,最後兩家股東鬧翻無法解決,被法院判決解散公司。世上並不存在最優結構,如果有,就是那個最容易收智商稅的結構吧。

書中的部分精華案例匯總如下:

股權設計不是做0-9的簡單數量題,如果是,5歲小朋友就可以做了,哪還需要什麼大師呀?

而公司控制權的設計,更不只是幼兒園級數學題的簡單股權分配和AB股。

想做到用小股份控制公司,除了大家都知道的AB股、一致行動、委託投票這些簡單的模式以外,還可通過公司章程和股東協議創造出無限可能。

公司控制權設計的建議

創始人要吸引合夥人、要融資、要用股權激勵員工,一邊要分享股權,又一邊又要保障控制權,公司控制權問題困擾許多創業者,建議按以下原則考慮。

(1 )處理好三個比例的關系

與股權有關的因素包括:投入比例、財產利益分配比例、投票權或控制權比例。

三個比例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比如書中有案例可看到,有股東0元出資成為持股70%的大股東;也有持股40%的股東超越持股60%的股東而掌握公司控制權。

為解決分享股權和保留控制權的矛盾,竹子建議:

投入比例與財產利益分配比例保持同比例,就是:投入比例= 股權比例 =財產分配比例。

拋開股權比例另外做公司控制權的設計,就是 股權比例 ≠投票權比例。

也可以投入比例≠ 股權比例 ≠財產分配比例≠投票權比例,但一般公司不建議這么做,因為這樣過於復雜,如操作不當容易發生問題。

(2 )單層公司層面的設計

在單個公司層面設計公司控制權,就如書中第三、第四部分介紹的,用三種工具,從六個層面進行考慮和設計。

國內公司,可結合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設計,需要准確、深度理解法律後加以運營。

為什麼說有人持股1%也能控制公司?比如前面介紹過的巨人網路超級AB股模式,並不需要通過普通的AB股就能實現,無需華為的工會持股或螞蟻金服的合夥企業雙層架構,只在目標公司單層架構內就可實現。

因為公司法第42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 除外 。

就是這個「 除外 」,給同股不同權設計留下很大空間,就看你有沒能力和水平去運用哦。

為什麼大師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而書中經法院判決的案例卻看到有人持股90%也沒有控制權?

因為公司法第43條規定: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等的決議, 必須 經代表2/3 以上 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必須」、「以上」,就是可以多於、不可以少於。

法律上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字,一個詞,隱含豐富的含義,有多少人足夠准確理解並善於運用呢?

營銷高手也許能成功收智商稅而造富,但如發生控制權爭議去到法院未必有效哦。

管理求效率,合適就好,並無絕對標准;但法律求准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3 )多層企業架構設計

前面說的是從單個公司層面解決控制權問題,就是只需要用創始人直接持股的方式就能解決。

但有時受各種條件限制,單靠創始人直接持股不一定能解決控制權的問題,就需要通過多層企業架構來解決。

比如螞蟻金服,就是將員工持股裝入有限合夥企業平台,再由馬雲控制員工持股平台,從而間接控制公司。

比如華為,將員工持股裝入工會,既可通過控制工會持股而控制公司,也可通過同股不同權模式實現任正非對公司的控制。

比如三六零公司,將財務投資人的持股裝入上一層的有限責任公司,周鴻禕通過控制上一層的有限責任公司而間接控制上市公司。

這就是大師說的頂層設計吧,用高大尚的詞更容易收智商稅咯,但能不能真正掌握控制權另當別論哦,誰讓願意為智商稅付費的人遠高於為干貨付費的人呢?

買書的朋友,如果覺得有用可以在購買平台留言告訴後面的人;如果有其他意見,可以來「股權道」告訴我們哦。

6. 通過股權投資取得公司控制權的三大方式

通過股權投資取得公司控制權要能夠直接控制公司股東會。股權比例等於表決權比例的情況下,股權比例2/3以上股東對公司具有絕對控制。股權比例1/2以上的情況下,股東對公司相對控制,但對公司的形式變更、注冊資本增減、經營范圍變更章程修改、分立合並解散等公司法規定需要2/3以上表決權才能通過的公司重大事項,需要聯合其他股東,股權比例超過2/3以上才能實現股東意圖。股權比例1/3以上的情況下,股東對公司是安全控制,擁有一票否決權。及對於公司法或公司章程規定需要股東會1/2以上表決權的公司重要事項,若大股東想達到意圖,同樣需要聯合其他股東聯合其他股東。
股權比例與表決權比例不相等,此情形在有限責任公司被公司法所允許。而股份有限公司司法要求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以下7種方式對公司實現控制:1、通過章程特別約定通過章程約定實現對公司的控制。2、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3、某項重大事務或某些重大事務共進退類似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4、被授權委託代理全部或部分事務其他股東放棄表決/投票權,將其表決/投票權授權於有關股東。5、同股不同權或AB股方式例如,擁有1%的股權,可擁有34%甚至更高的表決權;例如AB股,AB股其實就是同股不同權。將股權分為A股和B股兩個層次,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B股只有1票投票。

7. 小股東如何制約大股東

其實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回答的,小股東天生難以對抗大股東,但是一旦有這方面意識的小股東,我們認為還是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嘗試,這種嘗試意味著在前期投入資金、投資、合夥前就應當有對抗和防範,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最後,就是當小股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怎麼辦呢?法律也賦予了小股東一些權利,比如「確認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無效」的權利,或者「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權利,或者訴請公司強制回購股份的權利等等。另外還有小股東的知情權、分紅權、投票權等等均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得到實現。

8. 小公司股權分配有什麼規定

法律分析:第一,要有一個老大,也就是有一個公司控制權的大股東。因此,在股權設計時一定要給創始人或者帶頭人公司的控制權。他的持股比例要到67%或者51%以上。如果不能單獨持股這么多,就需要通過一些協議來聯合持股達到這么多。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管理的通暢以及在後邊的融資過程中,公司創始人團隊始終保持公司的控制權。

第二,要有讓步,也就是說其他的小股東把管理權讓步給大股東。而大股東相應的把公司的分紅權,或者是經濟收益的權利讓步給小股東保持雙方之間的公平。這是一個公平原則的體現,也是股東之間互相信任的體現,更是股東之間相互制衡的體現。第三,要有進退機制。也就是說在公司的股權設計中,一定要對合夥人的進入和退出提前定有機制。這里包含合夥人資格的考評,合夥人進出的方式,合夥人退出的方式等等。因此,在股權分配的設計中,需要提前定有股東的退出和進入機制。第四,在股權分配設計中要有餘地。公司日後隨著發展可能需要給員工和其他管理團隊做股權激勵或者新股東的進入在股權上有提前的設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相對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9. 小公司股權怎麼分配

小公司股權怎麼分配一是確保企業家對公司的控制權;創始人最好有絕對控制權,最好有67%以上的股份。如果沒有,最好有50%以上的股份,因為公司需要一個能做決定的領導者,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公司的發展方向,激發團隊做大企業的信心和動力。二是實現股權價值最大化(吸引合作夥伴、融資和人才)。因為與固定薪酬相比,股權具有更大的長期投資價值。一般來說,隨著公司的發展,合夥人手中的股權可能會增加數倍,這與固定薪酬相差甚遠。企業家可以用它來說服和吸引人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熱點內容
金融銷售大部分是什麼銷售方式 發布:2025-08-28 13:08:46 瀏覽:223
股市量子糾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8 12:40:28 瀏覽:717
金融風險管理師相當於什麼學歷 發布:2025-08-28 12:16:08 瀏覽:867
貨幣是如何剝削 發布:2025-08-28 12:03:30 瀏覽:403
期貨什麼時候交易最便宜 發布:2025-08-28 11:44:30 瀏覽:458
股權生不增死不減如何理解 發布:2025-08-28 11:35:05 瀏覽:285
如何認識股市價值 發布:2025-08-28 11:34:29 瀏覽:987
中國指數期貨什麼時候開始的 發布:2025-08-28 11:34:22 瀏覽:649
那麼多理財課程哪個靠譜 發布:2025-08-28 11:27:09 瀏覽:702
天天基金高估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8 11:27:09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