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管理股權
㈠ 新公司的股權怎麼分配合理
新公司的股權怎麼分配合理,需要我們進行科學計劃,以下是新公司的股權怎麼分配合理:
1、我們可以先把30%原始股根據能力和職務一次性分配,建議CEO拿15%以上,其他成員根據資歷和能力分配。
2、30%期權池預留,由CEO統一代持(成立持股公司),每年根據新老員工的職位和業績分配剩餘期權的50%,這部分股份的投票權(決策權)屬於CEO,而且CEO也根據業績參與期權池內股份的分配。
3、20%的股份預留給內部投資人,從內部員工優先認購開始,理想情況是員工能認購20%,如果團隊太年輕沒有錢認購,也可以借錢入股。如果擔心風險不願意借錢入股的話,這部分就預留著,放在CEO名下。優秀的團隊不需要出一分錢就拿到天使投資的也比比皆是。
4、20%的股份預留給外部「合適」的投資人做聯合創始人。如果內部認購超過20%的話,可以適當降低外部投資人的額度,比如降到10%或者5%,甚至2%也行。
你想要想要知道新公司的股權怎麼分配合理,可以了解一下明德。北京明德天盛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明德天盛」)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股權投資管理機構,注冊地在北京,專注於通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收購兼並等方式幫助處於不同成長周期的優秀企業實現長足發展。
【如果你還有有關新公司分配股權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㈡ 如何合理分配股權問題
股權合理分配,無非三個標準的綜合:1、出資比例;2、能力和經驗;3、其他資源投入。
如果有以下三個情況,建議綜合考慮。可以將資金投入,作為一個盤子(例如,70%折算),其他情況具體協商。
1、市場資源,這個對一個公司起步和發展相對關鍵,如果有成熟的客情關系,或項目資源,或已經拿下項目,這個需要重新評估;
2、成熟的技術方案或產品。這個也需要重新評估,畢竟有了技術,一家公司的基礎就建立起來了;
3、非資金以外的其他資源投入。例如,某人有多年工作經驗,積累了很多同事和合作關系,可以協助公司很快運作起來。
當然,上述三個東西相對比較難折算成股份,需要協商或談判了。也可以列出具體項目,一年(或N年)實現了哪些折算成多大股份,簽個協議,後續再轉讓也可以。
關於更多股權分配問題我們推薦咨詢明德資本生態圈, 明德董事長張曉麗一解密24年的專業上市輔導團隊從1993年至今輔導30多家企業IPO上市,並先後投資了48家公司,退出46家,退出率96%。其中IPO上市退出32家,IPO上市退出率66%的奇跡二鏈接最有價值的投資與上市輔導機構,並改寫您企業的歷史,為您化解一切企業存在的困惑和需求!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權分配方面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㈢ 怎樣做好股權投資
怎樣做好股權投資?
這是個很寬泛的話題,這里主要分2塊分析:
第一,投行如何做好股權投資,這主要取決於管理團隊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項目篩選、行業分析、退出時機、對賭談判等等細節,對投行的資源和人脈已經協調能力、包括資金募集能力也是一個考驗,這是一個全流程的過程,從標的項目的篩選、條件談判、入股投資、管理、到最終退出!
第二,投資人如何做好股權投資?首先選擇專業的股權基金團隊,有很高的過往投資經歷,良好的教育背景、負責的投資責任、上下游良好的渠道和人脈。其次,選擇一個有前景的行業,投資是投資的未來,對於現在來說比如醫療、教育、高 科技 、生物醫葯等等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企業,最後,盡量分散投資,切記投資單一標的的股權項目,分散風險!
總之,股權投資需要專業的投資團隊和合格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風險,但同時也會有巨大的機會!
這個問題很大。
首先要看投資的公司處於什麼時期
然後做好投前調研,投中風控,投後管理。
最後要看投資目的了,如果僅從資本盈利的角度看的話,最好預判一下會不會有接盤俠。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也比較廣泛。對於做好股權投資,如果是投資人(含個人),那麼做好以下的工作,就能大致的做好股權投資了:
1.項目的篩選。做投資肯定第一是接觸項目,那麼對項目的篩選至關重要。要找出你感興趣的,投資風向正勁的,增長潛力可預期的,符合你投資標的的項目。
2.對項目的盡職調查。在你選擇了相對應的項目以後,接下來就是對項目做深入的盡調,涉及的范圍可能有:公司的團隊是否優秀,公司的財務是否健全,公司是否有自己核心的技術或獨特的商業模式,公司的股權架構是否合理,公司的市場競爭或佔有率分析及預測,公司的遠期發展戰略等等。
3.盡調完成後如果符合那麼可以簽訂投資合同及協助公司成長,如果不符合條件瑕疵太多就終止交易。如果你覺得都符合你的預期,那麼簽署協議後就要協助公司一起成長,讓它變得更有價值。例如:進駐公司日常監督,提供公司發展的相關資源,修正公司里出現的重大瑕疵等等。這部分是投後管理。
4.對退出方式的約定。這點也是及其重要的,一般會有幾種退出方式:大股東回購、被收購、自己IPO上市。
這就是股權投資的大概流程,但裡面涉及的細節是很多的,有些需要律所、會所的深度參與。特別是在投資協議簽署過程中的細節和條款。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來看我]
首先是要端正投資態度。股權投資如同與他人合夥做生意,追求的是本金的安全和持續、穩定的投資回報,不論投資的公司能否在證券市場上市,只要它能給投資人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即為理想的投資對象。股權投資由於公司上市能夠帶來股權價格的大幅上升,一些投資者急功近利的心態使其過於關注"企業上市"概念,以至於忽略了對企業本身的了解,這樣就放大了投資風險,也給一些騙子帶來了可乘之機。事實證明,很多以"海外上市"、暴利等為名義的投資誘惑,往往以騙局告終。畢竟,能上市的公司總是少數,尋找優質公司才是投資的正道。
其次是要了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要想投資成功,投資者一定要對自己的投資對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公司管理人的經營能力、品質以及能否為股東著想,公司的資產狀況、贏利水平、競爭優勢如何等信息。由於大部分投資人的信息搜集能力有限,因此,投資者最好投資本地的優質企業。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該企業或在銀行、稅務、工商部門工作的親朋好友對其經營情況進行跟蹤觀察,也可通過一些渠道與企業高管進行溝通。另外據了解,當前在河南省股權登記託管中心股權掛牌的企業均為我省本地企業,託管中心每年組織各企業高管與投資者召開"股東見面會",並在股東大會期間組織"公司直通車",由企業負責接送投資人參加股東大會並組織其對企業進行參觀考察。
再次是要知道控制投資成本。即使是優質公司,假如買入股權價格過高,也還是會導致投資回收期過長、投資回報率下降,算不得是一筆好的投資。因此,投資股權時一定要計算好按公司正常贏利水平收回投資成本的時間。通常情況下,時間要控制在10年之內。但有的投資者在買入股權時,總是拿股權上市後的價格與買入成本比較,很少考慮如果公司不能上市,何時才能收回成本,這種追求暴利的心態往往會使投資風險驟然加大。以在河南省股權登記託管中心股權掛牌的企業為例,其股權價格一般圍繞公司凈資產水平波動,這就為投資者控制投資成本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其有可能發掘到經營穩定、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的投資對象,分享企業成長中的收益。
㈣ 股權如何分配比較合理
股權按出資比例分配比較合理。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且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等重大決議,必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三條
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
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㈤ 如何合理分配股權
法律分析:股權分配的核心是公平公正,首先將股權分成資金股權部分和經營管理股權部分,股權分配時注意實現股權價值的最大化,保證創業者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股權是股東基於其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二)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三)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
(四)關聯關系,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
㈥ 開公司如何分配股權
可以參照出資比例、勞務支出比例來進行分配。
1.三人合夥企業的股份分配是由三人協商決定的,可以參照出資比例、勞務支出比例來進行分配。
2.分配方案可參考以下方法,股權分配把股權首先分成兩個類別:資金股權部分、經營管理股權部分。先把這兩個部分的股權分別確定清楚,至於經營股權部分,總的比例定好了之後,就可以考慮每個人在團隊中擔任的職責和能力來評估了。這個方面可能有爭持的地方,設立一些簡單的虛擬股權績效評價系統。就是說在創業過程中讓股東的股權隨著個人績效的變化有一定調整幅度的激勵制度。這個制度是中立的,因此經營股權的分配比例也是按照職責、崗位來分的,從而確定分配內容。
㈦ 公司股權如何分配才合理
公司股權如何分配,是一個動態思考的過程,富途ESOP建議企業需要在初創時期就考慮到後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做好頂層設計並貫徹執行,這是系統化的工程。具體而言:
1. 創始人之間,明確各自角色和職能:股權分配比例公平理性,而非機械平均;確定實際控制人和公司主要對外負責人;制定話語權規則,特別是在創始人之間出現分歧時以何種方式處理。
2. 員工問題上,盡早地規劃和制定統一的股權激勵制度,讓公司和激勵對象有規則可尋;避免員工普遍直接持股,保留創始人對激勵股權對應的表決權。
3. 預估未來融資計劃對股權的稀釋狀況,融資過程中與投資人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保持溝通,了解投資人的需求和想法;對每輪投資人的權利進行妥善設計,既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利和合理訴求,也確保公司可以高效運轉。
4. 隨著融資的深入,啟動適當機制保護創始人的控制權。
5. 隨著公司進入成熟期,創始人考慮對自身的股權採用更加專業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建立家族信託,達到稅務籌劃和財富傳承的目的。
6. 所有與股權相關的約定均簽署紙質文件並妥善保存。
7. 重視與股權、股東權利等相關的協議設計,及時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8. 涉及股權、股東權利的安排,注意嚴格保密。
㈧ 如何分配股權比較合理
可以把股權首先分成資金股權部分和經營管理股權部分。為保證創業者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創始人最好具有絕對控股權,能達到67%以上的股權最好,達不到這個比例,也得超過50%以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四十三條 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一、股權應該怎麼分配
1、股權按出資比例分配比較合理。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且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等重大決議,必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二、股權轉讓應該注意哪些情況
1、公司章程規定股東不得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的,而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此時股東股權轉讓不可能,是由公司收購,還是通過臨時決議同意股東轉讓股權,需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對這一條,本人認為對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權處分的股權不能限制轉讓,如有限制是無效的,但對於有限公司股權轉讓限制是可以的);
2、公司控制股東擬轉讓股權,為保護其他股東利益,公司最好進行審計、評估,以免大股東侵害其他股東情況發生,亦需董事會、股東大會對大股東進行定性、評價;
3、公司對外投資的股權欲轉讓的,須經董事會乃股東大會進行審議,作為公司大事項對待,應經審議作出決定。
㈨ 創業團隊如何做好股權分配
在一家公司當中,創始人掌控了整家公司的發展方向,股權的分配應該要保障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公司的合夥人凝聚了合夥人的整個團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合夥人的話語權和經營權;投資者可以促進投資者的增加,保障了投資人的優先權;公司中的核心員工可以激發公司員工的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核心員工的利益。
科學的股權架構應該是由公司創始人、公司合夥人、公司投資人以及公司核心員工四類人掌握,這四類人掌握了公司的發展方向、發展資金,在公司的管理和執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分配股權時必須照顧這四類人的利益。
1、股東有參與經營管理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增加股份,不參與經營的股東應適當減少股份分配。
2、出資的一方如果有投入技術的話也可以適當地增加那一方的股份分配。
3、如果存在其他影響股份分配的因素的,需要股東自行通過協議確定。
下面針對2人、3人、四人合夥股權佔比問題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1、兩個人的股權
避免:50%:50%(老大不明確,沒有真正決策人)
65%:35%(兩個股東博弈型)
98%:2%(創始人吃獨食,小股東沒有參與感)
合理:70%:30%
80%:20%(老大清,快速決策)
2、三個人的股權:
避免:33%:33%:33%(均分)
40%:40%:20%(小股東要挾)
49%:47%:4%(小股東綁架大股東)
合理:70%:20%:10%
60%:30%:10%(溝通效率高,老大快速決策)
3、四個人的股權
避免:25%:25%:25%:25%(均分)
95%:2%:2%:1%(創始人吃獨食)合理:70%:20%:5%:5%
67%(創始人):18%(合夥人):15%(員工股)51%(創始人):34%(合夥人):15%(員工股)34%:51%(合夥人30%:16%:5%):15%(員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