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長春如何設計創始人控股權

長春如何設計創始人控股權

發布時間: 2023-03-18 09:30:53

⑴ 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

我覺得公司股權架構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發展的,公司在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股權分配問題。比如:

1.合夥創業第一天,應當解決創始人之間的股權分配的問題;

2.公司早期要引入資金,會面臨天使投資人的股權分配的問題;

3.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要通過激勵手段激勵中高層管理與重要技術人員,就會面臨員工股權激勵的問題;

4.公司不斷發展,引入A輪、B輪、C輪融資,及新三板、創業板、主板掛牌上市時,需要重新定義股權架構,以保障核心團隊的控制權;
以上不同階段會出現的不同問題,要求創業沒清檔者們在公司的創立期就應當對股權架構有總體把握,提前布局,以戰略思維預設股權架構,並通過法律手段鎖定股權架構。

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我們可以到明德咨詢一下。明德天盛以「精準投資優質企業,讓企業成為行業領跑者」為使命,由投資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為企業提供戰略規劃、業務經營及IPO上市籌劃等全方位、全流程的一體化服務,與企業共創價值、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並成功上市。

【枯亂如果你還有正輪有關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⑵ 公司股權架構如何設計

我覺得公平,貢獻和股比要有正向相關。可以根據崗位職責重要性去區分。效率,根據個人的資源、做事效率去合理分配股權,資源互補、優劣互補,取長補短。需要有個老大能在任何事情上做出快速的決策。股權結構的搭建要遵循以下4個原則:

第一:控制權。核心創始人要擁有足夠控制公司的股權。如果核心創始人股份過少或稀釋過快,都會導致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第二:避免均等。避免55開,或者333之類的,這種結構看似很民主制衡,但到了一定時期,比如重大變革、接班人危機等等利益關頭,表面的和平非常容易被「瓦解」而「灰飛煙滅」。

第三:預留一部分股權。任何一個創業公司都需要大量人才,要人才只通過發工資,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很重的負擔,這個時候股權就是最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因為這部分股權可以用作股權激勵。

第四:有利於資本運作。這個主要涉及兩個層面:融資和掛牌,股權結構要清晰合理,不能留下過多法律隱患,比如股權代持問題。

公司股權架構更多的情況。我推薦到明德咨詢一下。明德天盛旗下的明德正源股權投資基金依託明德生態圈,已經投資及鎖定多個優質並高成長的項目,目前明德天盛正在計劃籌備新的基金,以滿足眾多優質項目的投資需求。

【如果你還有有關公司股權架構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⑶ 如何設計初創企業的股權架構;如何設計初創企業的股權架構

根據你的提問,經邦咨詢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很多創業公司的老闆,由於缺乏股權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在想要推行股權激勵,設計股權結構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或陷入一些誤區,導致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或是股權激勵推行不成功。
【股權結構設計】
在進行股權結構設計之前,應該清楚認識到股權結構不是簡單的股權比例或投資比例,應該以股東股權比例為基礎,通過對股東權利、股東會及董事會職權與表決程序等進行一系列調整後的股東權利結構體系。
一、股權比例、公司管理、公司決策
股權是一種基於投資而產生的所有權。公司管理權來源於股權或基於股權的授權。公司決策來源於股權,同時又影響公司管理的方向與規模。股東只要有投資,就會產生一定的決策權利,差別在於決策參與程度和影響力。
二、控股股東
取得決策權的股東是法律上的控股股東。取得控股股東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實際出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二是直接實際出資沒有達到百分之五十,但股權比例最大,再通過吸收關聯公司股東、密切朋友股東、近親屬股東等形式,以聯盟形式在公司形成控股局勢。
三、表決權的取得
沒能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如何對公司進行控股呢?這種情況下,需要在公司成立之初時,在公司章程的起草方面下功夫,以此擴大己方的表決權數。要實現這個股權設計的目的,一般情況下是己方有一定的市場優勢或技術優勢或管理優勢,通過這些優勢彌補投資資金上的不足,來換取換取表決權。
四、股權的弱化或強化
股權的弱化或強化是出於對實際投資人的利益的保護,以及對吸引優秀人才的考慮。常規的股權設計遵循的是同等出資同等權利,但遇有隱名股東,乾股等情況下,一旦有人訴求其完整股東權利或要求解散公司並要求分配剩餘資產時,就會將公司推向危險的境地。因此,在實踐中運用章程、股東合同等形式予以約束明確相關股東之間的權利取捨,才可以有效的避免今後產生糾紛。
五、表決程序
股東會與董事會是常見的公司重大事宜表決部門,但如何設計表決的形式及程序需要依據公司的實際情況而定。有些封閉式的公司規定股東對外轉讓股權時,要求全體股東2/3的表決權通過才可以;有些公司對股東死亡後其繼承人進入公司決策層及管理層的表決比例或時限作出特別限制。
總之,投資者應充分考慮自己的投資目的、投資額、投資所佔公司比例,結各項優勢對股權結構進行深入的分析考慮,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為公司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股權激勵設計】
股權結構設計主要是針對企業的投資人而言的,這自然也是他們應有的權利。在公司步入正軌,並一天天發展壯大的時候,人才是最迫切需要的資源。如何穩定員工、吸引優秀人才?導入股權激勵方案是常用方法。
(一) 設計要素
成功的股權激勵方案首先考慮企業的發展周期,選擇適合企業的方法,然後才開始設計方案,而方案的設計主要著眼於六個關鍵因素。
1、激勵對象
激勵對象也就是股權的受益者,一般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全員參與,這主要在初創期;第二種是大多數員工持有股份,這主要適用於高速成長期,留住更多的人才支持企業的發展;第三種是關鍵員工持有股份,受益者主要是管理人員和關鍵技能人員。對於激勵對象的選擇要有一定的原則,對於不符合條件的寧缺毋濫,不要把股權激勵變成股權福利、股權獎勵。
2、激勵方式
常用的中長期激勵方式有三類:股權類、期權類和利益分享類。每一種方法都有優缺點,以及具體適用的前提條件。無論採取哪一種方法,都要考慮到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有機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員工的積極性。
3、員工持股總額及分配
這主要解決的是股權激勵的總量、每位收益人的股權激勵數量、用於後期激勵的預留股票數量。如何確定,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大體上每位收益人的股權數量基本上是按照職位以及個人的價值能力來確定的。
4、股票來源
股票的分配上,上市公司的股票來源比較麻煩,要證監會審核,股東大會審批。股票來源一般為定向發行、股市回購、大股東出讓、庫存股票等。其中庫存股票是指一個公司將自己發行的股票從市場購回的部分,根據股票期權或其它長期激勵機制的需要,留存股票將在未來某時再次出售。
5、資金來源
購股方式也就是購買股票的資金來源,一般有員工現金出資、公司歷年累計公益金、福利基金、公司或大股東提供融資、員工用股權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幾種方式都好操作,有些方式會產生財務支出,要重復交稅。公司更多會採用員工出資購買的方式,直接從工資中按比例扣錢,有利於對員工的控制。
6、退出機制
退出機制對員工退出激勵方案的一些約定,包括以下三種情況下:第一種是正常離職,企業往往會按照合同繼續讓這些員工享受股權或者期權;第二種是非正常離職,如果員工的離職沒有給公司造成損失,不違反保密協議等,大部分公司還是能允許已經被授予的股權收益;第三種是開除,這種情況都是按照相關規定取消享受股權收益的權力的。

【執行八步曲】
一般而言,公司更願意在行業低迷期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因為這時候推出的考核指標更容易完成,效應也更加理想。股權激勵計劃的執行包括以下八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股權合作的內容:包含做什麼、公司的經營范圍等。
第二步,了解股權結構,股樹權分為三種含義:期權(只有分紅權、沒有注冊,民營企業亦稱之為分紅權);虛擬股(在完成一定的目標或時間的前提下有注冊,需以合同形式提前約定);注冊股(擁有法律章程保護的注冊權)。
第三步,科學規劃財務管理。
第四步,不斷吸納全體優秀員工的文化,構建良好的統一文化體系。
第五步,規定股份的贈予要點,例如兩年內為期權或虛擬股,兩年內離開無股份,兩年以上可以轉為注冊股,但離開按注冊資本的百分比進行賠償等。
第六步,權力規定,如財務權和戰略權歸集團董事會,核心幹部任免歸集團總裁辦,人員招聘與業績管理歸分子公司總經理。
第七步,薪酬分配做明細的規定。
第八步,制定商業保密協議。
在設計股權激勵時,對可能對公司造成的潛在的財務影響也應必要的估算,以幫助企業進行全面的判斷。同時,股權激勵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宏觀環境、政策環境變化中應做出恰當的調整。例如,華為在早年為了激勵員工和內部集資的需要,採用了給骨幹發虛擬受限股的形式,而如今這種分紅激勵的人群和骨幹開始逐漸錯位。因此,廣大中小公司在學習華為股票激勵模式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化調整。而無論是股權結構還是股權激勵,都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設計的時候更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謹慎地、科學地設置。
以上就是經邦咨詢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邦咨詢,17年專注股改一件事。

⑷ 創業必讀:創始股東的股權架構應如何設計

文/賴成龍 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師事務所無訟法務特約作者

創業維艱,因創業者在創業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在其中,團隊風險應是最大的一種。一個項目在商業邏輯可行的情況下,人是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因此在投資領域有一句話,「 投資就是投人 」。

我認為團隊風險最大的來源在於項目中各個創始人之間的投入和產出不相匹配產生的心理失衡。從法律角度來看,不相匹配就是創始人之間的投入與其持股比例不相匹配。有句古話「共患難易,同富貴難」。許多公司剛剛開始盈利,還未走上正軌,就因此而土崩瓦解。

而且在種子輪、天使輪等前期階段,若公司存在股權方面的重大風險,會阻礙專業投資者的進入。若事先未設計好相應的解決機制,創業者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因此,本文著眼於梳理專業投資者進場前創始股東之間的股權架構應如何設計。

問題一:不同創始人之間貢獻有很大的差異性,股權比例分配如何做?

制定股權分配計劃的第一步,是分析每個因素的貢獻;下一步是為每個因素分配權重,評估每位創始人在每個因素上的貢獻,最後得出結果。每個因素的權重分配依據的是各個因素在項目商業計劃中的重要性。以下為創始人股權分配表範例,供大家參考。

在各個創始人之間的股權比例確定後,各個創始人依其持股比例履行出資義務。在認繳制下,股東可遲延履行出資義務。各個股東可簽訂協議約定,若有股東未按比例履行相應出資義務,其僅享有其實繳部分的表決權及分紅權。

且在創立之時,公司會通過整體稀釋的方式,預留10%-20%的期權池以便後續吸納優秀的人才。期權池應由領頭創始人代持。

問題二:在初創期,傳統投資者應佔有公司多少股權比例?

在實踐中常見到,創始人內部股權比例確定後因沒有充足的初始資金,從而引入傳統投資者。但這些資金往往不是來源於天使投資人或機構投資者,而是傳統投資者。而且傳統投資者為進入項目,還會承諾其具備某些資源以供公司業務發展所需,由此導致傳統投資者與創始人按實際出資比例持有股權。

筆者認為,錢在創業初期不是決定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團隊才是。因此在傳統投資者需給予創始人一定的溢價。溢價的多少依據創始人的商業計劃書及創業團隊而定。最高院(2011)民提字第6號股權確認糾紛一案判決表明,股東內部可約定不按實際出資比例持有股權,這為此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依據。除此之外,債轉股的方式也可供選擇。但這種方式在中國較為少見,美國較常運用。

因此若創始人存在實物或技術出資,實物或技術評估後與創始人認繳的股權比例存在差額,差額為負的話,由實物出資的創始人補足差額或差額部分。差額為正的話,可參照傳統投資者的處理方式。

問題三:創業初期需要快速決策,若股權比例過於分散,如何解決?

在創業初期,存在團隊磨合,很多項目因為創始人之間存在意見分歧,錯過了好的發展機遇。因此投資人選擇項目時,希望創業團隊有個高效的決策機制。從法律角度上看,就是表決權歸於一人。依據不同的情況可採取不同的操作方式:

若創始人中存在未全情投入項目的人可採取股權代持,後續這個人退出時,程序也較為簡便;

若為傳統投資者可選擇表決權委託,並約定高額的違約金。因委託是可撤銷的,若沒有設定違約金,會存在較大的風險;

若創始團隊股權比較分散,可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約定當創始人意見產生分歧時,以帶頭創始人的意見為主。且如果引進投資人,在創始團隊股權不斷被稀釋的過程中,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也可以穩固創始團隊的控制權;

若創始團隊中除了創始團隊外,有較多的員工持股,可搭建持股平台持有目標公司股份,以防人員變動頻繁造成股權結構不穩。

P.S.:專業投資者投資目標公司時,為規范公司治理,會要求目標公司及其全部股東簽訂《股東合作協議》(或稱「合資經營協議」)。在早期融資中,協議會約定專業投資者對公司的某些重大事項享有一票否決權。在後期融資中,協議會約定董事會成為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專業投資者佔有其中的一個董事席位。有關公司的重大事項,都由董事會表決通過。通過設定這樣的條款規避公司之前存在的股權架構不穩的風險及保護投資人的權利。

問題四:各個創始人之間的貢獻與原先設定的股權比例不相適應,應如何調整?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朝著既定的軌道前進。無論一開始的股權分配設定的再詳盡,在實踐中總會有些不相適應的地方。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有的股東貢獻偏低,占其他股東的便宜。有的股東貢獻比原本預想的要高,出現心理失衡。

因此股權架構設計就需要有一定的彈性空間。除了預留的期權池之外,還可預留10%-20%的內部激勵池。創始團隊內部在衡量每個創始人的作用之後,應針對各個創始人設計出具體的量化指標。因市場情況錯綜復雜,為此可設定不同時間階段的量化指標。每個階段依據各個創始人實現指標的程度,從內部激勵池中拿出一部分的股權予以分配。

問題五:專業投資者進入前要求領頭創始人購買對公司無貢獻股東的股權,但往往代價過大,應如何規避?或聯合創始人中途欲退出,雙方無法談攏股權價格,陷入兩難境地,應如何調整。

在投融資界經常聽到的故事是,有的創始人中途撂挑子,但卻不放棄公司的股權,其他創始人又想繼續經營,陷入兩難境地。而專業投資者對目標公司盡調時,發現這種情況,會要求創始人購買該部分股權。而知曉這個消息之後無貢獻的股東往往會獅子大開口。相反有的創始人離開公司之後,願意將股權轉讓給其他創始人,但雙方卻對該部分的股權的價值無法達成一致,時間成本、溝通成本非常高。

因此,就需要設立相對明確的股權退出機制。其中需要考慮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年限和股權價格。因若中途退出,在退出之前,該創始人對公司有貢獻,退出之後,該創始人對公司沒有貢獻。基於此,出現了股權分期成熟的制度安排,網上流傳的真格基金的一頁紙termsheet也有該項要求。期限一般以四年或五年為期。

若公司整體存在虧損,其他創始人又想繼續經營,股權價格以公司凈資產為標准來進行確定。

若公司整體存在盈利,筆者認為應當對退出前後兩個階段的股權價格進行區分。後一個階段的股權價格以股東對應出資部分的本金及年化利率6%-10%的標准確定。前一個階段的股權價格結合工作年限、公司的盈利狀況及預計項目估值,在其對應投資額1.2倍至2.5倍的區間中確定。因為早期的專業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一般在5倍至10倍之間。

企業法律問題,找無訟法務。「無訟法務」,企業可依賴的雲端法務部,點擊下方鏈接進入 http://www.wusong.com/

⑸ 公司創始人如何做好股權頂層設計

給你說說我前兩天在睿融的G·SSC聽課的一些結論:公司要發展壯大,開放股權是必然的趨勢,這是時代的潮流。開放股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思維僵化。開放股權,關鍵是要有頂層思維,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
創始人想要在不控股的情況下實現對企業的控制,駕馭資本而非被資本駕馭,首先在引入資本或股權激勵之前,需要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做好企業股權的頂層設計(控制權設計)。通常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小股掌大權」:
1、股份比例和表決權比例分離
《公司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也就是說,有限責任公司可以通過公司章程約定「同股不同權」,創始人可以要求投資者或者股權激勵對象讓渡其所持股份的全部或者部分表決權,實現表決權和分紅權分離,從而既滿足資本逐利本性,又能夠繼續實現創始人對企業的控制,從而通過較少的股份爭取獲得更大的投票權。
2、通過一致行動人計劃提高創始人的控制能力
「一致行動人」即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就特定事項投票表決採取一致行動。意見不一致時,某些股東跟隨一致行動人投票。比如,創始股東之間、創始股東和投資人可以通過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加大創始股東的投票權權重。
3、有限合夥持股平台的引入(杠桿持股,以小搏大)
有限合夥通過讓核心創始人擔任普通合夥人,從而控制整個有限合夥公司,然後通過有限合夥公司控制公司股權。其他股東只能是有限合夥的有限合夥人,不參與有限合夥管理,也就不能通過有限合夥控制公司。
4、AB股(牛卡計劃)
所謂AB股,即將企業股票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創始股東與投資人持有不同類型的股票。比如,我們將創始股東持有的股票稱為「B類股票」,投資人持有的為「A類股票」。A類股票與B類股票的基本權利一致,但在以下三方面有區別:
(1)持有主體:A類股票主要由投資人與公眾股東持有,B類股票主要由創業團隊持有。
(2)投票權:設定不同的投票權。比如,每股A類股票可以設定為1個投票權,每股B類股票設定為10個投票權(1:10的投票權比例是美股比較常見的)
(3)轉換權:A類股票無法轉換為B類股票。B類股票一經轉讓即自動轉換成A類股票。
通過上述制度安排,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出讓股權對接利用外部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兩級分化的投票權設計,實現創業者對公司實行有效控制,亦可以防止惡意收購。
以上是我在睿融的G·SSC頂層設計培訓課堂上面學到的一些東西,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公司創始人如何設計公司的股權結構

"如果是單獨創始人的話,建議創始人股權比例要大於51%,其他投資人出資但不參與經營,適合民企,可以控制較多事項。
如果是聯合創始人,那麼也要有一個核心創始人,占股60%,其他合夥人佔小的比例:20%×2,或10%×4或5%×8,便於形成大股東核心,合夥人文化,便於公司發展。——華揚資本"

⑺ 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


具體操作中,請遵循以下原則:
1.初創時期的公司前景不明朗,風險比較大,員工對股權激勵的需求不強。這一階段,如果要實施股權激勵,其對象應僅限於公司的核心人員;
2.初創公司在設計預留股權比例時,應確保未來股權釋放時,不應影響公司的控制權和穩定性。確定預留的總量時,需要根據創始股東的意願、公司薪酬水平、公司規模和發展階段、同行業情況等而定。在裁量釋放給個人的個量時,要兼顧公平與效率,肯定價值貢獻,做到留人留心;
3.股權激勵的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實股」,也可以是「虛股」,其中,實股指激勵對象可獲得真實股權、取得股東身份;虛股指激勵對象不能取得真實股權,不能取得股東身份,但可享受股東的相關財產權利。具體採用何種形式,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確定。
因素三:如何將蛋糕賣個好價錢問題(股權融資問題)
初創公司的融資需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創始人套現需求,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實現;二是初創公司自身發展的需求,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實現。
初創公司的股權設計中,可以根據戰略目標預留股權融資份額,具體比例及操作應把握以下核心底線:
1.控制權底線,創始團隊應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注意保留控制權的幾個重要數字,如67%、51%、34%等;
2.對賭底線,股權融資時,投資者可能會要求創業者與其簽訂《對賭協議》。對賭條件成就時,調整雙方股權比例或進行現金補償。創業者一定要評估好對賭事件發生的概率和自身的負擔能力;
3.回購底線,投資者與創業者約定了具體的回購條款,創業股東應當注意控制好回購的成本及責任范圍。創業股東最好不要以個人資產為回購義務提供連帶擔保,一般做法是以其所持的公司股權為限承擔責任。
二、微觀實施層面,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
從微觀實施層面講,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需要做好這四件事:「搭班子」、「帶隊伍」、「分蛋糕」、「談退股」。
1.搭班子,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
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至關重要,選擇了合適的創業夥伴等於創業成功一半。投資行業有句話,投資=投人=投股權結構,可見「人」是投資時最看重的因素,由「人」主導構成的「股權結構」則是投資行為落地的核心規則。創業夥伴是否合適,可以從個人品性、責任心、能力、協同力等維度進行評價及選定。
2.帶隊伍,打造所向披靡的戰隊
初創公司可以利用股權融資、股權激勵等方式,融資融智,打造一支目標一致、勇於擔當、充滿激情和自信、保持誠實與正直、保持積極溝通、不輕易放棄、相互尊重、團結互助的鋼鐵戰隊,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3.分蛋糕,做好股權分配
初創企業分配股權時需要考慮這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股權架構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力;二是通過股權分配幫助公司獲得更多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等。
無論何種形式的資本,決定股權架構中股權比例的核心要素,應當是以對公司的價值貢獻度。歸納起來,一個總的原則,主要創始人佔大比例股權,聯合創始人佔小比例股權,員工通過股權激勵分享剩餘的股權。
4.談退股,提前安排好股權退出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受到磨合期多種因素的影響,創業夥伴退出是正常的,為了避免糾紛以及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應提前約定好退出情形、退出方式、退出價格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一條上市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或者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總額百分之三十的,應當由股東大會作出決議,並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⑻ 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

一、宏觀戰略層面,股權架構設計的考量因素。

讓我們藉助「蛋糕」的故事,幫助諸位理解宏觀層面股權架構設計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誰切(分)蛋糕問題(公司控制權問題)

因素二:如何將蛋糕做大問題(股權激勵問題)

因素三:如何將蛋糕賣個好價錢問題(股權融資問題)

接下來,我們一點一點來講。

因素一:誰切(分)蛋糕問題(公司控制權問題)

切(分)蛋糕問題,其實就是指公司的控制權問題。公司控制權關乎表決權控制、董事人選選任、對股東會決議的影響、對公司管理運營的掌控等。

近年來,媒體報道的「真功夫控制權糾紛」、「雷士照明吳長江的控制權爭奪案」、「萬科控制權之爭」等事件,教訓慘痛,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重視公司控制權問題。

創業者要想實現對公司的控制,股權架構應作何種設計呢?

創業者可以直接依靠股權進行控制,包括絕對控制權、相對控制權、消極控制權。

1.絕對控制權,持股67%以上,對公司重大事項(增資、減資、合並、分立、結算、變更公司組織形式、修改章程)及其他事項享有絕對的控制權;

2.相對控制權,持股51%以上、67%以下,擁有除公司重大事項外的公司普通事項的控制權;

3.消極控制權,持股34%以上、51%以下,雖不能對公司重要事項作出決策,但可以就某些事項進行否決,通過行使否決權,從而消極控制公司。

利用股權對公司實施控制,具體操作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公司設立之初,務必確立一位「掌門人」,打造一個「單極穩定」的控制局面,這種絕對控制權或相對控制權的設計成本是最小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2.盡量避免均衡型的股權架構模式,容易導致公司僵局;

3.一旦股權架構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糾偏,通過部分認購增資、存量股股權轉讓等方式,打破不科學的股權架構;

4.除了通過股權實施控制外,還可以通過投票權委託、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股權代持、擁有類別股份的表決權(AB股)、設立有限合夥並擔任GP、運營控制(如控制公章、營業執照、與陪頃團隊建立同盟等)等方式實施控制。

因素二:如何將蛋糕做大問題(股權激勵問題)

「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

培養人才並能夠留住人才,是企業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初創公司通過股權激勵,使激勵對象「像老闆一樣思考和工作」,以圖實現聚集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進而實現將公司蛋糕做大的目的。

從股權架構設計角度來講,創業者在作股權設計時,需要考慮是否預留「股權池」,以備用於股權激勵。預留的比例太大,可能影響公司的控制權;預留的比例太小,可能起不到激勵人才的目的。

具體操作中,請遵循以下原則:

1.初創時期的公司前景不明朗,風險比較大,員工對股權激勵的需求不強。這一階段,如果要實施股權激勵,其對象應僅限於公司的核心人員;

2.初創公司在設計預留股權比例時,應確蘆尺陸保未來股權釋放時,不應影響公司的控制權和穩定性。確定預留的總量時,需要根據創始股東的意願、公司薪酬水平、公司規模和發展階段、同行業情況等而定。在裁量釋放給個人的個量時,要兼顧公平與效率,肯定價值貢獻,做到留人留心;

3.股權激勵的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實股」,也可以是「虛股」困行,其中,實股指激勵對象可獲得真實股權、取得股東身份;虛股指激勵對象不能取得真實股權,不能取得股東身份,但可享受股東的相關財產權利。具體採用何種形式,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確定。

因素三:如何將蛋糕賣個好價錢問題(股權融資問題)

初創公司的融資需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創始人套現需求,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實現;二是初創公司自身發展的需求,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實現。

初創公司的股權設計中,可以根據戰略目標預留股權融資份額,具體比例及操作應把握以下核心底線:

1.控制權底線,創始團隊應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注意保留控制權的幾個重要數字,如67%、51%、34%等;

2.對賭底線,股權融資時,投資者可能會要求創業者與其簽訂《對賭協議》。對賭條件成就時,調整雙方股權比例或進行現金補償。創業者一定要評估好對賭事件發生的概率和自身的負擔能力;

3.回購底線,投資者與創業者約定了具體的回購條款,創業股東應當注意控制好回購的成本及責任范圍。創業股東最好不要以個人資產為回購義務提供連帶擔保,一般做法是以其所持的公司股權為限承擔責任。

二、微觀實施層面,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

從微觀實施層面講,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需要做好這四件事:「搭班子」、「帶隊伍」、「分蛋糕」、「談退股」。

1.搭班子,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

選擇合適的創業夥伴至關重要,選擇了合適的創業夥伴等於創業成功一半。投資行業有句話,投資=投人=投股權結構,可見「人」是投資時最看重的因素,由「人」主導構成的「股權結構」則是投資行為落地的核心規則。創業夥伴是否合適,可以從個人品性、責任心、能力、協同力等維度進行評價及選定。

2.帶隊伍,打造所向披靡的戰隊

初創公司可以利用股權融資、股權激勵等方式,融資融智,打造一支目標一致、勇於擔當、充滿激情和自信、保持誠實與正直、保持積極溝通、不輕易放棄、相互尊重、團結互助的鋼鐵戰隊,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3.分蛋糕,做好股權分配

初創企業分配股權時需要考慮這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股權架構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力;二是通過股權分配幫助公司獲得更多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等。

無論何種形式的資本,決定股權架構中股權比例的核心要素,應當是以對公司的價值貢獻度。歸納起來,一個總的原則,主要創始人佔大比例股權,聯合創始人佔小比例股權,員工通過股權激勵分享剩餘的股權。

4.談退股,提前安排好股權退出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受到磨合期多種因素的影響,創業夥伴退出是正常的,為了避免糾紛以及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應提前約定好退出情形、退出方式、退出價格等。

⑼ 創始人股權分配技巧

具體的股權分配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而定,但我們的核心考慮的點一定是要以最利於公司發展的分配方式進行分配,
設置投資人最喜歡的股權架構對初創互聯網公司來說非常有利,在公司本身發展順利的情況下進行一輪接一輪的融資快速的佔領市場,同時又能保證創業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
67%創始人有完全控制權、51%創始人有相對控制權、34%創始人有一票否決、20%界定同業競爭權、10%可以申請解散公司權,這些最基礎知識創始人也需要了解一下。
我們一直強調,用最接近商業本質的邏輯去看待商業,那麼對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股權設計來說,有三個本質邏輯需要遵循。

拓展資料:
股權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益的一種綜合性權利。即股權是股東基於其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
股權是股東在初創公司中的投資份額,即股權比例,股權比例的大小,直接影響股東對公司的話語權和控制權,也是股東分紅比例的依據。
股權即股東的權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股權,泛指股東得以向公司主張的各種權利; 狹義的股權,則僅指股東基於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
股權就是指:投資人由於向公民合夥和向企業法人投資而享有的權利。
向合夥組織投資,股東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向法人投資,股東承擔的是有限責任。所以二者雖然都是股權,但兩者之間仍有區別。
向法人投資者股權的內容主要有:股東有隻以投資額為限承擔民事責任的權利;股東有參與制定和修改法人章程的權利;股東有自己出任法人管理者或決定法人管理者人選的權利;有參與股東大會,決定法人重大事宜的權利;有從企業法人那裡分取紅利的權利;股東有依法轉讓股權的權利;有在法人終止後收回剩餘財產等權利。而這些權利都是源於股東向法人投資而享有的權利。
向合夥組織投資者的股權,除不享有上述股權中的第一項外,其他相應的權利完全相同。
股權和法人財產權和合夥組織財產權,均來源於投資財產的所有權。投資人向被投資人投資的目的是營利,是將財產交給被投資人經營和承擔民事責任,而不是將財產拱手送給了被投資人。
所以法人財產權和合夥組織的財產權是有限授權性質的權利。授予出的權利是被投資人財產權,沒有授出的,保留在自己手中的權利和由此派生出的權利就是股權。兩者都是不完整的所有權。被投資人的財產權主要體現投資財產所有權的外在形式,股權則主要代表投資財產所有權的核心內容。

熱點內容
股票投資的門檻 發布:2025-08-22 17:44:33 瀏覽:337
股票投資的優缺點有哪些 發布:2025-08-22 17:34:16 瀏覽:700
美原油期貨負油價怎麼解決 發布:2025-08-22 17:27:56 瀏覽:74
怎麼買香港股市股票 發布:2025-08-22 17:16:48 瀏覽:824
期貨開平倉萬分之三怎麼算 發布:2025-08-22 16:56:57 瀏覽:679
歐美國家股市收益要交多少稅 發布:2025-08-22 16:52:42 瀏覽:891
礦山環境恢復基金怎麼算 發布:2025-08-22 16:46:04 瀏覽:493
股市高手怎麼取名字 發布:2025-08-22 16:44:32 瀏覽:849
股市地圖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2 16:10:43 瀏覽:856
炒棉花期貨怎麼開戶 發布:2025-08-22 16:04:39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