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期貨成交量為什麼那麼少
Ⅰ 現在期貨成交量陡降是什麼原因
成交量主要靠散戶和大散戶成交,成交量減少主要原因是散戶
減少,原因其實很簡單,開夜盤。我原來也是抄單,現在基本做的很少,因為夜盤熬不住的。
早上9點到11點30分,下午1點30到3點,晚上9點到11點,哪個散戶熬得住?
要錢不要命了?2014年開了夜盤,基本2016年都做不動了,身體吃不消。
這些交易所開夜盤的就是腦子有病。
Ⅱ 哪些因素能影響小麥期貨價格
小麥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需求量
不同的小麥類別的需求量也不同,現在市面上主要有硬冬白小麥、優質強筋小麥等。
1、硬冬白小麥需求量
全國硬冬白小麥產量約2900萬噸,硬冬白小麥中達到中筋小麥標準的是需求量最大的,年消費量大約在2500萬噸左右。
2、優質強筋小麥需求量
優質小麥需求量呈剛性增長,2000年食品加工小麥需求總量為1800萬噸,比1999年增加80萬噸,占當年小麥需求總量的據估算,2002年全國加工麵包一年需要高強筋小麥360萬噸,加工餃子粉和方便麵配麥需用強筋小麥1150萬噸,加工餅乾和糕點需用弱筋小麥600萬噸,三項共計2110萬噸,此外還有其它各種用途的專用粉未計算在內。
因素二:天氣與質量
小麥是天然作物,產量受天氣影響非常大。比如,時節好小麥收成就好,產量高,反之產量低。
天氣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非常大,美國的期貨投資家們除了關注農業部的供需報告外,最熱衷的莫過於天氣因素了。我國冬小麥種植時間為10月上旬(寒露後)至下旬,小麥生育期為230天,收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冬小麥生長期大約在8個月左右;春小麥播種期為3月底(4月初),收獲期為8月底(9月初)。在此期間氣候因素、生長情況、收獲進度都會影響小麥產量,進而影響小麥價格。因此,可以說天氣決定產量,天氣決定價格。
相對於硬冬白小麥來說,優質強筋小麥的品質受氣候影響更大。優質強筋小麥品質在不同區域和年度間差異主要是氣候條件不同引起,從而影響達標產量。
因素三:庫存
我國小麥庫存比較龐大,最高時達到1億多噸。近幾年由於小麥連續減產,生產與消費出現缺口,庫存量消耗比較大,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國產優質強筋小麥年度庫存量較少,90年代中期進口的國儲小麥(加麥和美麥等)相對較多,且以優質強筋小麥為主。由於存放時間較長,陳化和質量下降,國儲進口小麥價格也較低,價格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從近年情況來看,國家每年拋售的國儲進口小麥對我國優質強筋小麥價格影響較大。
期末庫存量是分析期貨價格變化趨勢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當年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就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影響需求的因素還有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變動、商品結構變化及其它非價格因素等。從季節因素來說,優質強筋小麥季節性價格波動有一定規律性。每年的雙節和季節末是價格較高時期。
因素四:國家政策
我國糧食政策的變化對小麥價格具有潛在的影響。
隨著小麥價格市場化程度和國際化程度提高,小麥價格主要由市場調節,政策對小麥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小。影響優質小麥價格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國家對進口小麥儲備的增減或拋售方面。
因素五:機構投資者的參與
在期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方向會對價格行情產生較大的影響,小麥市場也同樣存在,投資者在進行小麥期貨交易過程中,同樣應該注意機構投資者的方向。因為機構投資者往往會長時間、大單量參與某一個品種,而且他們往往關注所參與品種的中、長期趨勢,投資者在分析價格走勢時應予注意。
Ⅲ 強麥期貨為什麼沒有成交量
沒有行情,吸引不了投資者,從上市以來就一直沒什麼成交量。
Ⅳ 強麥期貨為啥沒有人交易
優質強勁小麥期貨又稱為強麥期貨是鄭商所在2003年推出的一個農產品期貨不過透過交易所相關數據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持倉量和交易量並不大意味著做的人多這是為什麼呢?一行情波動不大,優質強勁,小麥行情一直在比較穩定,沒有什麼活動啊,沒有活動的時候形成的差價自然就會比較小投資中賺不到什麼錢做的人自然不多了需求指數不夠優質強筋小麥屬於農產品期貨農產品期貨中的郁悶才活采一采二蘋果的都是非常活躍的品種,這些品種已經足夠投資者選擇了,所以強賣的需求指數就會越來越低,造成做的人越來越少,做的人不多,不是因為手續費高也不是因為投資成本高而是另有其因
Ⅳ 影響普麥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1、供求因素
供求因素是決定小麥價格的根本因素。總的來說,小麥主要用於食用,其需求總量基本穩定,需求因素對小麥價格的影響是緩慢的;供給的變化會引起小麥價格快速變動。
供給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前期庫存量、當期生產量、商品的進口量。
需求方面。通常有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及期未商品結存量三部分組成:國內消費量、出口量、期末商品結存量。
2、天氣、病蟲害
氣候對小麥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小麥在種植期和生長期需要相適應的生長環境。如果出現異常天氣將對小麥產量、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由此對小麥價格產生重大影響,並經常形成小麥交易中的「天氣市」。
病蟲害也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小麥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3、播種面積和單產
小麥播種面積是產量的基礎決定因素。可以說,小麥播種面積和播種生長期的天氣直接決定強麥的產量和質量,成為期貨價格炒作的重要題材。單產的高低也會影響產量,從而影響供應,進而對價格產生影響。
4、小麥質量及倉單數量
小麥質量如何、是否能達到交割標准、臨近交割月時申報入庫及注冊的倉單數量等因素對小麥期貨行情有一定影響。
5、國家政策
小麥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政府經常對小麥出台宏觀調控政策,以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供給,防止通貨膨脹。自2006年開始實行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和拍賣政策對穩定小麥價格起了很大作用,進出口及稅收政策也是小麥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相對於普通小麥而言,強筋小麥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品種,受政策干預較小,是較好的期貨品種。如自2006年開始施行的托市收購是針對普通小麥、白麥、紅麥等,而非優質強筋小麥。不過強麥雖不直接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但作為小麥中的一個品種,這些活動對強麥期貨價格有很大影響。
6、國際市場聯動性
一般情況下中國小麥基本供求平衡,其價格主要由國內因素決定。隨著國際一體化進程的發展,世界上主要小麥期貨市場價格的相互影響在日益增加。鄭州小麥期貨價格定期由路透社發布,現已納入世界小麥報價體系,世界小麥產量及庫存對中國小麥價格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小麥價格波動逐步顯現聯動振盪趨勢。
鄭商所強麥期貨標的為符合規定的優質強筋小麥,這些強麥內在品質好,與進口麥品質接近,已在相當程度上替代進口,相對於硬白小麥及普通小麥來說,強麥價格更易受到進口小麥的影響,與國際小麥價格聯動性更強。
7、小麥生產周期性和季節性
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小麥從播種到收獲要有長達8個月的周期。這種相對固定的周期,制約了生產規模的伸縮性。
從長期來看,糧食生產具有小周期和大周期的變化規律。以往糧食生產小周期一般為4-5年,大體表現為兩欠一平二豐收。在1995年後,經過連續幾年的糧食豐收,供給相對過剩,庫存增加,但這只是把周期拉長。另外,我國糧食生產還存在大周期,建國以來糧食生產經歷了短缺-緊張平衡-平衡有餘幾個階段。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信號即周期變化規律分析判斷價格走勢。2011/12年度出現了小麥生產上少有的八連增,這是極其少見的。
小麥期貨價格走勢有很強的規律性,一般來說,小麥的長期走勢(三至五年)由宏觀經濟形勢及糧食總供求關系決定;中期走勢(一至兩年)主要受年度產量預期、庫存量變化以及相關農業政策、進出口政策的影響;短期走勢(三至五個月)受季節性波動周期的影響比較大。
小麥價格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一般來說,每年冬麥上市後的七月份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最低。從九月份開始,小麥消費進入旺季,現貨價格穩步上升,春節左右,小麥消費進入高峰期,小麥價格也抵至年內高點。春節過後價格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黃不接時,價格會略有反彈,隨後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價區,如此循環往復。當然,受其它因素影響,這一規律也會有所變化,比如近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與拍賣等政府調控活動等,對小麥價格走勢有較大影響,普麥價格一般從6月份收購期開始上漲一直到收購結束,然後價格在拍賣期(當年10月到次年5月)進行震盪調整或下跌,
8、交通運輸
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小麥現貨價格都是由期貨價格和基差形成。所以對於進口小麥來說,進口合同一旦簽訂,船期和運費是影響到岸價格的不確定因素。2003年以來海運費波動很大,是進口小麥價格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2007年以來國際海運費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對小麥價格走高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國由於運力有限,交通運輸在一定時期對國內小麥流通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約,從而對小麥價格產生相應影響,運費在糧食價格構成中占據了相當比例。
9、市場投機因素和心理因素在一定期間也會對期貨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期貨市場是一個資本市場,隨著市場的發展,表現出越來越強的金融屬性。進入2007年以來,資本流動性及市場投機因素對強麥價格的影響愈來愈不可忽視。如美國的次貸危機不僅影響股票市場,而且對商品期貨市場也有很大影響。
10、其他因素
相關產品替代(如小麥與玉米使用上的替代)、小麥其他用途的拓展、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偏好、人口變動會影響小麥的需求;種植習慣、生產投入、推廣等也會影響小麥供給。
整體宏觀經濟形勢、通貨膨脹、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包括股票、黃金等的變化)、突發事件等,都會對小麥價格的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