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戰爭對輪船類股票有影響嗎

戰爭對輪船類股票有影響嗎

發布時間: 2025-05-04 23:45:33

① 「甲午戰爭」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甲午戰爭賠款日本是怎麼花的



今天的社論為您介紹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對日本的影響。希望這能幫到你。


你在抗日戰爭中「賺」了多少錢?


在說《馬關條約》如何改變日本之前,我們先來算算日本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賺」了多少錢。


1894年甲午戰爭後,清朝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根據條約,中國應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此外,經過三次干預,日本又勒索白銀3000萬兩,以「贖回遼朝的開支」。這兩樣東西的總金額是2.3億兩白銀。


2.3億兩白銀只是紙面上的數字。事實上,清政府支付的遠遠不止這個數額。


在實際的賠償過程中,日本要求清政府的「苦石印」質量不足。所謂庫平銀,是清政府收支的標准貨幣單位。按照康熙時期的標准,1兩白銀相當於35.292克,但日本要求1兩白銀相當於37.31256克。不足一定要補,這叫苦平充足。這樣,清政府多交了1352萬銀元。


清代元寶


當時清政府年收入只有8000萬左右,無力支付巨額賠款。為此,清政府先後三次舉借外債:1895年7月6日向俄法借4億法郎,1896年3月14日向英德借1600萬英鎊,1898年2月19日向英德借1600萬英鎊。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這筆錢的絕大部分在倫敦以英鎊的形式分期支付給了日本。


隨著英鎊的升值和白銀的貶值,清政府支付給日本的英鎊總額是固定的,但英鎊價格的上漲意味著清政府需要高價購買英鎊,低價支付給日本。就這樣,日本輕松獲得了1494.2萬英鎊。


此外,日軍佔領威海三年後,清政府向駐威海部隊支付了152萬元。


以上是清政府支付的賠款總額,以下是賠款以外的部分。


據中日學者統計,日軍在戰爭中繳獲的船隻、武器、彈葯等軍用物資,以及日軍在中國平民中掠奪的財富,共計約8000萬兩。


甲午戰爭:威海與劉公島的激戰


總而言之,日本實際獲得的戰爭賠款2.6億兩,搶劫財富8000萬兩,共計3.4億兩,相當於5.1億日元,是當時日本財政收入的6.4倍。其中,日本在戰爭中的軍費支出沒有超過1.5億日元,因此1894年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得了3.6億日元。


日本是怎麼花錢的?


戰爭的巨大回報讓整個日本欣喜若狂。當時日本財政界元老井上伯爵的話,可以代表當時絕大多數日本人的心態。「在獲得賠償之前,日本財務省從來不談上億的龐大數字,而國庫收入只有8000萬元。因此,3.5億元巨款流入了中國,而北方的反對派卻認為這是一筆無窮無盡的財富,可以在所有領域大大擴張,無論是國有還是私營。」


1895年5月《馬關條約》日一簽訂,日本財務省就開始研究動用中國戰爭賠款的具體方案。三個月後,大西藏的松本正芳向內閣提交了一份「財政未來計劃建議書」。該文件為「日清戰後行動」設定了高達2億日元的里程碑式預算,並被內閣和帝國議會順利通過。


宋芳司法


所謂「戰後經營」,是日本政府以擴軍為重點,爭取產業、教育、金融、交通共同發展的國策。這項國策


是日本「戰後行動」的綱領性文件。在這份文件中,日本確立了「軍事經濟平行發展論」: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軍事准備;另一方面,為支持擴軍備戰,提高武器裝備自給率,不僅要發展各種與軍事相關的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冶金、交通、通信等,還要加強各種軟實力,如金融、教育等。


軍備擴張


軍備擴張分為兩部分,一是武器裝備的采購,二是軍事工業的發展。


三重干預後不久,日本啟動了雄心勃勃的軍事擴張計劃。陸軍方面,7個常設師擴編為13個師,每個師的兵力從9000人增加到18000人。此外,還增加和升級了兩個騎兵旅和兩個重炮旅。這樣一來,日本的常備軍從7萬人增加到20萬人,裝備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日本軍工生產能力落後,其火炮裝備的火炮和彈葯全部從歐洲進口,性能優良。


1900年,北京德勝門外的日本士兵


海軍是日本軍事擴張的重點,是黃金猛獸。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雖然日本海軍打敗了北洋海軍,但與歐洲列強的海軍相比,日本海軍根本不在談判桌上。以日本的假想敵俄羅斯為例。1894年,俄國軍艦總噸位為38萬噸,日本為5.7萬噸,俄國是日本的6.6倍。為了打敗如此強大的對手,日本必須把整個國家的精力都投入到海軍上。


當時日本只能生產小型戰艦,而主力艦只需要從外國購買。從1896年到1903年,日本向外國訂購了33艘軍艦,其中萬噸級軍艦6艘,9000噸級巡洋艦6艘,7000噸級以下巡洋艦5艘,驅逐艦15艘,炮艦1艘。這些軍艦在相關裝備上花費1.432億元,陸軍在武器彈葯上花費3550萬元,共計1.7825億日元,占日本當時最大的戰爭賠款支出的51%。


日本在購買武器裝備的同時,也沒有放棄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1893年,日本的重工業投資只有260萬日元。到1903年,其對重工業的投資已達1460萬元。從1894年到1903年,日本政府對以軍火工業為中心的國有企業共投資2344萬日元。大量的資金刺激了日本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快速發展。


向日本訂購「天皇」號軍艦。


軍工的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規模擴張和技術創新。從1894年到1904年,海軍和陸軍兵工廠的發動機馬力分別增加了5.7倍和20倍,員工人數分別增加了5.1倍和3.6倍。新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原有工廠擴大規模,舊機器設備大規模更新換代,技術革新取得長足進步。以日本最大的哈番鐵廠為例。1987年,日本投資1920萬日元,從德國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解決了鋼鐵生產落後的問題,開始興建鋼廠。巴基斯坦產鐵,所以以中國湖北省大冶鐵礦的礦石為原料。投產時,其鋼產量占日本鋼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技術上,1897年,日本開始製造炸葯和120毫米速射炮。1903年,日本能夠製造自己的鋼槍。從1896年到1903年,日本海軍建造了4艘三級巡洋艦、4艘驅逐艦、2艘通信艇、1艘炮艇和數十艘魚雷艇。造船技術突飛猛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經過十年的擴軍備戰,日本的軍事實力在變得空虛之前已經得到了提升。海軍軍艦76艘,魚雷艇76艘,總噸位30.3萬噸。雖然其總噸位低於歐洲列強,但在遠東已經具有本土優勢。部隊人數大大增加,武器齊全,裝備統一,性能先進,遠在遠東。這些是日本防禦的基礎


大規模擴軍肯定會刺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大量資本的突然湧入也會引發一波投資熱潮。兩者的結合促成了日本的「第二次企業繁榮」。


日本的崛起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不謀而合。這種大規模工業化需要巨大的資本積累。日本的積累不足導致了80年代中期——的資金瓶頸,如無法進口原材料和機器設備,市場狹窄,也限制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外貿順差,連續幾年逆差,金融危機日益嚴重。


189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獲得巨額賠償,打開了中國和朝鮮的市場,解決了發展中的最大問題。甲午戰爭前,日本銀行——日本銀行的存款只有1300萬日元。1896年日本政府存入中日賠款後,存款飆升至1.51億日元。日本銀行在持有大量資金後,實力倍增,實行了增錢放鬆貸款的政策。利率持續下降,借貸成本持續下降。這反過來又導致股票價格上漲,從而進一步刺激了私人投資。兩者結合,共同催生了一波企業。與1893年相比,1903年日本企業總數從2844家增加到8895家,投資額從2.45億日元增加到9.31億日元。


20世紀初,輪船和游輪停靠橫濱港口和碼頭。


這些增長主要體現在銀行業、運輸業和紡織業。不用說,經濟越發展,銀行的日子就會越好過。交通運輸業關繫到軍事運輸和經濟命脈,因此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1896年,日本政府頒布《財政未來計劃建議書》大力發展造船工業。投入3000多萬日元後,日本船舶總噸位從1893年的11萬噸猛增至1904年的65.6萬噸。此外,還投資9000多萬日元將鐵路從1894年的3402公里增加到7539公里。


經濟是一個整體。而銀行業和運輸業的發展,一定會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其他行業的發展,反過來又會促進銀行業和運輸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作為帝國主義的後起之秀,日本的工業品在全國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唯一能賣的就是棉織品。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日本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其棉紡織產品可以質優價廉暢銷國際市場,這也是日本創匯的主要途徑之一。從1893年到1903年,日本紡織業的資本從1127萬日元增加到3746萬日元。棉紗出口增長31倍,占日本出口總額的近20%。


日本絲廠的女工


經過十年的工業發展,日本的工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戰前,日本的工業以紡織業等輕工業為主。戰後形成了機械、冶金、造船、化工、紡織、航運、采礦等工業全面發展的格局。這樣,日本在工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建立金本位制度


19世紀80年代,所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採用金本位制。由於黃金儲備不足,日本只能實行銀本位制。當時國際市場黃金價格持續上漲,而金銀價格持續下跌。日本受黃金價值低、黃金外流、價格上漲、銀行信貸下降、投機蔓延影響嚴重。


銀本位難以為繼,金本位無米之炊難制磚。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賬目中記錄了大量賠款。除了把一部分賠款返還給日本,剩下的存入英國銀行或者購買英國證券作為外匯儲備。1897年,日本改革貨幣制度,將部分賠款作為基金。它發出了《船舶工業補貼法》和《貨幣法》。此後,日本發行了


金本位制的建立是日本近代經濟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事件。一方面使日本融入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享有與外國列強平等的金融地位。從此,日本可以在國際上發行債券,吸引外國投資,為大規模工業化籌集資金。另一方面,穩定了日本的貨幣金融體系,提高了日本貨幣和銀行業的信用,為對外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發展教育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非常重視教育。老大哥岩倉具視認為「帝國的未來在於教育,這是最偉大的事情」。高曾說:「提高普通人的知識水平,學習各國的文明規則,逐步振興全國各地的學校,廣泛普及教育,是今天的當務之急。」在日本政府的強力領導下,日本在亞洲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並於1886年開始實施四年制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師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在穩步發展。


雖然教育經費逐年增加,但由於財政緊張,日本教育經費短缺的現象長期存在。1899年,日本政府頒布《紙幣條例修正法》和《教育基金特別會計法》,從中日賠款中撥出1000萬日元及其利息作為發展普通教育的經費。


日本小學生上課的場景


相對於擴軍上億元的支出,1000萬日元看似微不足道,但相對於1900年日本7560萬日元的稅收,這個數額相當於一筆巨款。這筆錢尤其影響了日本教育的發展。目前缺乏相關數據。但我們舉個例子可以看到,1899年,日本政府規定,教齡超過15年的教師,在60歲時有權領取養老金,而其家屬在去世後,在一定情況下有權領取津貼。顯然,這是教育經費充足的體現。


1983年日本適齡兒童入學率為58.7%,1900年上升到81.5%,1912年上升到98.2%,基本掃除了文盲。就大學教育而言,1910年日本每萬人有9.7名大學生,已經趕上法國,超過英國和義大利,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種種數據表明,此時的日本已經是一個教育大國。這一切顯然離不開甲午戰爭賠款的助推作用。


日本作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正在利用自己的落後,同時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然而,資本積累是工業革命的先決條件。日本國土狹小,人口密集,國力弱小,發展缺乏資本和耐力。它必須通過戰爭和殖民來奪取資本,以爭奪市場和原材料產地。甲午戰爭中的賠款是日本「養」發展資本的產物。有了這筆巨額賠款,日本不僅解決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也為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② 股市的由來

股市的由來: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最早的股市產生於1602年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

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2)戰爭對輪船類股票有影響嗎擴展閱讀:

通過股票的發行,大量的資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發行股票的企業,促進了資本的集中,提高了企業資本的有機構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股票的流通,使小額的資金匯集了起來,又加快了資本的集中與積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為股票的流通轉讓提供了基本的場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們購買股票的慾望,為一級股票市場的發行提供保證。同時由於股市的交易價格能比較客觀的反映出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市也能為一級市場股票的發行提供價格及數量等方面的參考依據。股票市場的職能反映了股票市場的性質。

③ 打仗對石油的影響

戰爭影響原油是非常明顯的。因為現代戰爭,坦克,飛機,輪船,汽車,幾乎樣樣都是燒油的,打仗就意味著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去讓這些機械化的東西跑起來,直接拉動了原油的需求大增。
拓展資料
油價受什麼影響
理論上講,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七個方面:OPEC國家的石油產量、非OPEC國家隊產量、生產成本、世界經濟發展和世界石油消費水平、石油庫存、節能、替代能源,但在實際操作中,影響油價的因素絕不止這七個,石油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從歷史來看,石油價格經歷過多次變動,劇烈波動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經濟形勢變化引發全球需求變化,如金融危機或者中國經濟騰飛;供應端變化比如以沙特為主的OPEC國家決定增產或者減產;以及政治危機造成的石油市場恐慌,如海灣戰爭、伊朗核危機等。
本輪國際石油熊市始於2014年中,當時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進入2016年1月,價格已經下跌到不足30美元。那麼這次油價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各種數據顯示,當前的石油市場確實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時期,供求失衡是油價下跌的關鍵因素。
美元加息火上澆油
美聯儲按照計劃加息的舉動推動美元走強,客觀上導致油價繼續下跌。一直以來,強勢美元都被視為原油和其他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疲軟背後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美元升值會使得它們在使用其他貨幣的人面前顯得更加昂貴。
此外,商品並不能創造任何收益,這就意味著,在利率上漲的環境當中,商品作為投資選擇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20世紀70年代,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並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
從此,美元的強弱始終影響著國際油價的走勢。作為石油的定價貨幣,美元升值意味著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貶值意味著石油越來越昂貴。

④ 發生戰爭什麼股票會漲

直接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原油。原油價格從90年6月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開始上漲,然後基本在正式開戰時達到最高點。充分體現了金融市場買預期、賣現實的特點。但由於只有伊拉克一國的石油產量受損,油價的上漲未能持續,基本在第二年又回到了戰爭開始前的狀態。
除此之外,黃金和油也保持著同步的漲幅,表明避險需求只能是脈沖式需求,長期的上漲仍然需要不斷地通脹預期才能實現。銅基本也和原油同步上漲,體現的是成本推動。
拓展資料:
原油是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兩種元素,還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鉀、鈉、鈣、鎂、鎳、鐵、釩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點-50~24℃。
原油成分
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幾種元素或化合物組成:
碳——84%
氫——14%
硫——1~3%(硫化氫、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單質硫)
氮——低於1%(帶胺基的鹼性化合物)
氧——低於1%(存在於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機化合物中)
金屬——低於1%(鎳、鐵、釩、銅、砷)
原油分類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發熱量、熒光性、旋光性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組分組成和雜質含量等。
原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其中,各種燃料產量最大,接近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
原油產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廣泛的作用與功能。
原油產品是能源的主要供應者
原油產品,主要指原油煉制生產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氣,是當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應者。原油產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車、拖拉機、飛機、輪船、鍋爐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開戶多久能買 發布:2025-05-05 02:22:49 瀏覽:265
北京有多少基金會可以全免稅 發布:2025-05-05 02:21:56 瀏覽:145
期貨中空換多換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05 01:59:46 瀏覽:972
股市大跌a股怎麼辦 發布:2025-05-05 01:57:43 瀏覽:366
基金凈認購怎麼算 發布:2025-05-05 01:47:31 瀏覽:277
影響恆生指數的股票 發布:2025-05-05 01:01:05 瀏覽:737
退市股票還值得留著嗎 發布:2025-05-05 00:30:49 瀏覽:491
怎麼看待股市的回報 發布:2025-05-05 00:28:47 瀏覽:179
寶雞市醫療基金流轉情況怎麼寫 發布:2025-05-05 00:15:53 瀏覽:311
極米科技高管股票 發布:2025-05-05 00:15:41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