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事故能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
㈠ 愛爾眼科跌11.41%,通策醫療跌停,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愛爾眼科出現了很多起醫療事故,因為這些醫療事故導致消費者對於愛爾眼科不再信任了。眼睛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眼科醫院如果不能夠為消費者的話,肯定會被拋棄。希望所有的專科醫院都能夠為消費者負責,不要拿消費的生命和健康去做賭注。愛爾眼科的股價已經跌了11.41%,通策醫療的股價已經跌停了。關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醫院不應該拿消費者的生命和健康做賭注
醫院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讓消費者的健康狀況變得更好。如果消費者去醫院治病的時候,健康狀況變得更差了,那麼這個醫院肯定是需要負一定的責任的。希望所有的醫院都不要拿消費者的生命和健康做賭注,也希望所有的醫院都非常的專業,能夠讓消費者恢復健康。
那麼你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
㈡ 愛爾眼科股票怎麼跌那麼多
一、為何愛爾眼科會出現猛跌
1、估值太高是根本原因。要說這波愛爾眼科深跌40%市值從3755億跌至2235億的根本原因,金哥認為就是估值太高造成的。近些年,愛爾眼科的平均估值波動區間在60倍-90倍,而前高2月18日最高價格時的估值高達221倍,比平均估值區間上沿位置都高一倍多。高估值的背景下,自然也就有殺估值的需求,而這,就是愛爾眼科階段大跌的根本原因。
2、「抱團股」殺估值場景,對愛爾眼科有氛圍面影響。市場2月下旬至3月份的一波猛跌,並不單單愛爾眼科一家上市公司出現深跌,當時整個「抱團股」都在下跌,而「抱團股」集體殺估值的場景,對愛爾眼科存在殺跌氛圍面的影響。比如,那個時候歐普康視估值高達210倍、恆瑞醫葯估值高達100倍、我武生物估值高達170倍等。整個「抱團股」方向均遠超近些年的平均估值波動區間,存在殺估值的場景。在愛爾眼科估值不低的狀態下,自然也就受殺估值場景影響了。
二、愛爾眼科,市場怎麼看
1、從歷年情況的角度分析。愛爾眼科之所以能成為28家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之一,除了曾經的「獨角獸」屬性以外,這些年的成長也是極其樂觀,2007年-2020年間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沒有一年出現過負增長,常年保持在20%以上
2、市場對愛爾眼科的看法。雖然近期愛爾眼科股價的表現並不是很好,可市場對這家上市公司未來業績成長預測還是樂觀的,普遍認為2021年、2022年能繼續保持穩定成長,預測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在35%左右,預測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在30%左右。
三、估值分析。
經過一波深跌以後,愛爾眼科的估值有明顯回落。以現在的股票價格計算估值,約150倍,雖然還是高於60倍-90倍的估值區間,但較221倍的估值已經緩解太多了。當然,現在時至2021年,要是再以2020年作為基礎計算是不合理的,以2021年的情況參照現在的股票價格計算,估值約110倍,對比60倍-90倍估值區間,算是趨近合理區間。
為什麼近期愛爾眼科開始止跌?金哥認為這與估值趨近合理區間有關。
㈢ ai龍頭股票有哪些
萬興科技:AIGC龍頭股 2月6日,萬興科技開盤405元,收盤42190元,上漲576%。 今年漲幅2735%,總市值548億元。 公司首款AI繪畫軟體「萬興AI繪畫」正式開啟公測
中科金彩:AIGC龍頭股。 中科金彩(002657)2月6日報1799元。至15: 00,該股報18430元,漲088%,成交571億元,換手率1051%。
科創板龍頭股票有哪些
科技股股票龍頭有恆瑞醫葯、工業富聯、海康威視、邁瑞醫療、寧德時代等。
科技類屬性的龍頭上市公司合計128家,截至最新收盤日,這些上市公司A股市值合計606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07%。13家科技龍頭公司A股市值超過千億元,包括恆瑞醫葯、工業富聯、海康威視、邁瑞醫療、寧德時代等。
(3)愛爾事故能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擴展閱讀:
科技股的走勢:
在2020年科技浪潮席捲A股的同時,機構抱團現象也成為熱議話題,而科技龍頭正是機構的重倉目標之一。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述128家科技龍頭公司被QFII、保險公司、基金或券商、社保基金等五大機構合計持倉市值3320億元。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三年凈利潤預測增幅均超過30%的公司,共計20家,包括電源管理類晶元龍頭韋爾股份、射頻前端晶元龍頭卓勝微、智能語音龍頭科大訊飛、眼科醫療龍頭愛爾眼科、智能醫療龍頭衛寧健康等。
三年內凈利潤增幅均值最高的是長電科技,平均預測增速高達22557%,該公司是公司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
㈣ 抗議醫生失明的背後,愛爾眼科醫療事故頻發,其他醫療事故是如何解決的
在這一次的時間當中,可以說已經鬧到了全國皆知的地步,但是愛爾眼科醫院對於這件事情並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其實在這件醫療事故的背後還發生過很多這樣的事情。那麼這些是醫療事故到底是如何解決的呢?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愛爾眼科的一些醫療事故做法。
如何看待這一次的事件發展?
很明顯,這一次的事件已經遠遠超過了醫院的想像。在他們表示手術是非常沖動,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當天他們的口味就直接報貼股票,直接下降了8.9%,相當於虧損了兩百多億元。我非常好奇,為什麼直到現在醫院也不願意為自己的醫療事故而負責。希望這件事情發展到最後能夠有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