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利率市場化對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是否有影響

利率市場化對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是否有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20 01:07:48

㈠ 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有什麼關系

中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相生相剋的辯證關系,因為兩者分別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代錶行業,每當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谷時資金就會湧入股票市場,反之亦然。目前中國股市沉寂了多年,而房市價格卻節節上漲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政府、企業和民眾必須在彼此利益博弈中尋求平衡,否則就會引發泡沫破裂崩盤的危機。不過作為一個以資源換發展的農業國家,在世界競爭中沒有高端優勢行業支持的情況下,必然選擇持續大規模的城市化道路不斷激化內部市場需求,以拉動經濟增長。所以長遠看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然會是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只是經常會有間歇式的調整以期平衡矛盾化解社會危機。

㈡ 利率市場化與房地產市場是何關系房價到底該不該降

看你有分 我就和你嘮嗑下吧 市場利率化 對房地產其實沒多大影響 市場利率化對整個市場的資金流動是相當利好的 中國之所以走到如今這個地步 銀行危機漸漸顯現 就是因為市場不利率化所導致 房地產這幾年的火紅走勢 不得不說是國家搞成這樣的 他們賣納稅人的地 把納稅人的存款借貸給開發商 在納稅人的地上蓋起房子 再賣給納稅人 銀行坐在著幾個環節上睡著也可以掙到不少利息錢 然而國家已經過分投資 以前每年4萬億的鈔票應刷量 這四萬億也就是通脹上 從我們身上無形的收去的稅 因為國家財政沒有這么多錢 印刷鈔票造成的通脹率也就是一個隱形的稅率 在美國 要印刷鈔票不是銀行說的算的 這是國家大事 因為印刷會導致通脹影響人民生活水平 從稅務上來說 印刷鈔票等於變相收稅 所以在美國想印刷鈔票得痛過國會 然而再中國整是因為市場沒有自我調節能力 銀行利率不跟著市場利率走 再加上通脹的壓力 做實業難上加難 人們為了保值 就大量購買房子 中國銀行利率現在7粒以上 外國大多不會超過1.5粒 我們要承擔別人4倍的借貸風險和繁重的稅務和隱形稅率 應該的說我們平均有承擔大概美國人三倍風險去做實業投資 也就是活 在美國4個人做實業3個能混走 1個混死 然而現在的中國4個人做實業3個混死 1人混走 這樣的風險誰還敢去投資 最嚴重的就是成本劇增 使之很多有錢的人不敢做實業 大量滯留資金本該進入資本市場 但因為高風險 不敢進入 但放著有通脹 造成貨幣貶值 所以只能進入房地產保值 房價到底該不該降 我認為是該降的 中國這么多剛性需求 真正需求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要怎麼遏制 這種買很多房子自己不住的顯像 不是政策能解決的 國家應該放手利率市場 讓市場利率化 降低少干預市場 讓市場風險降低 增加投資 讓市場活起來 炒房熱錢流入資本市場 退出炒房市場 房子價格自動冷卻 你想我買房子只能保值 我做實業能掙到錢 我還買房子做什麼 都去做實業了買房子的錢也就流走了 國家出台輔助政策 限制每人幾平方 超過後 沒評方每年上多少稅 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抑制炒房 還可以促進社會公平 因為你要更多的房子 可以 那麼你就得交更多的稅 有錢的人也有義務交更多的稅 因為你佔有了社會極多的資源 那麼你也得付出跟多的稅 也就是說 你要買100套都不管你 但是一年你要交99套的佔有稅 總之銀行利率和房產沒什麼直接的關系 你看看原來銀行借貸7粒 開發商還不是幾千萬的貸款建房 購房者也貸款蜂擁而上 那個都是因為開發商 和買房子的人的錢都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了 只能去買房子 如果做生意 干實業能掙到錢 自己有住的 我幹嘛買那麼多房子放著 吃飽了撐著的也不一定會這么干 現在為什麼開發商死很多 購房熱情很低落 因為銀行現在不在借貸給開發商搞刺激政策 因為現在政府意識到搞刺激會把銀行搞死 因為現在政府和開發商都還不上錢 早晚拖死銀行 還有就是現在炒房周期變長 因為以前是即買即賣 現在買了後想再賣 沒5年你得上一大筆交易轉讓稅 也就是說炒房周期變成了5年 其次因為製造業已經開始衰落 如果製造業死了 整個中國都得死 因為在所有資本市場里 只有製造業能創造財富 對外輸出 賣得出東西 你才能創造財富 其他都不可以 所以現在銀行不過分刺激市場 讓市場回歸正常利率 所以才出現上海自貿區 出台正常不貸款給開發商 停止大量暗接業務 才導致現在房產開始蕭條 目前來看 政府已經感覺到資本市場的衰落 所以不得不放棄房地產了 永遠打強心劑刺激的市場只會在一陣爆發滅亡掉 要真正的富有強大 製造業才是王道 德國 美國 日本 韓國 那個不是因為製造業才富有 你有聽到過那個國家是房地產干起來的不是製造業呢 ?謝謝 如果可以請給分 寫得我手軟。

㈢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調節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資金價格)的形成機制,使之成為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准確價格信號。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資產的分配,並通過這種控制加強銀行體系的安全,並促進經濟增長。利率市場化是各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盡管部分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還遠未結束。其影響如下:
(1)利率水平升高的風險。從一般規律看,利率市場化的結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對於我國這樣的資金短缺型國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帶來兩方面的消極作用:一是企業和政府籌資成本增加,降低企業投資積極性,也導致政府投資規模減小,使經濟增長減緩;二是利率過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資流入,造成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不穩定。

(2)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利率市場化就是要銀行根據風險加成的原則,對貸款利率實行合理定價。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主要原因是銀行覺得風險太大,與利益不對稱。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選擇問題更加嚴重。因為高利率無形中會抑制穩定、低回報項目的投資,積極尋找貸款的卻是回報高風險大的投資者,這當然不是銀行希望看到的。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解決的辦法就是銀行在發放貸款前應該多了解借款者的相關資信。

(3)銀行和企業風險。利率市場化使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銀行有了利率自主權,可能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這樣利差縮小,銀行的利潤相應減少;另一方面,利率風險卻增大,經營不善的銀行會出現虧損甚至倒閉。如美國在1986年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後的幾年內,平均每年有約200家銀行倒閉。銀行的倒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甚至引發銀行危機。

對於一部分效益低下的國有企業,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利率上揚將是對他們的嚴峻考驗,也給銀行出了難題:如果繼續放款,它們可能連利息都不能支付;如果不繼續給它們資金支持,它們可能破產,銀行原來的貸款就不能收回,壞賬增加。而且有的企業關系國計民生,它們的倒閉會給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沖擊。

㈣ 分析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

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價格圍繞著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從長期來看,市場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的平衡與不平衡,調節著生產要素的流入或流出。

其次,短期的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著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的方向和程度。一般來說,市場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往往高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市場供過於求,市場價格往往低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

不僅如此,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決定著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的程度大小。最後,長期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形成的條件,進而影響市場價值。一般來說,長期供過於求很少出現,而供不應求是長期供求關系的主要形式。

(4)利率市場化對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是否有影響擴展閱讀:

房產利率新規頒布促進房地產市場合理平衡:

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宜公告稱,自今年10月8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

其中,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二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

此次房產利率新規的亮點,在於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基準,由原來設定的固定市場利率,轉變為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貸款利率的市場報價利率。而且,住房利率還可以由雙方協商根據當時最近一個月的LPR進行重定價。

有關新規的頒布,預示著我國房地產調控,,將由以短期性、強制性行政成交量干預為主,轉變為以長期性的利率干預為主。

畢竟,僅僅通過國家強制手段,借「限售」「限價」等限制條款對住房交易進行調整,並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住房市場的供需關系。

借制度等因素強行使價格偏離供需平衡點,只會造成「黑市」等市場亂象。而長期性的個人貸款利率調控,則能夠從需求端深層影響房地產市場。

㈤ 利率市場化在我國能實現嗎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所謂利率市場化,從字面上來講,就是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讓金融市場在競爭中產生合理的利率水平。而中國利率市場化也確實沿著這個方向在穩步推進。目前,除存貸款基準利率還受政府管制之外,國內其它利率都已由市場生成。而就算是存貸款利率,商業銀行也可以圍繞基準利率在一個相當大的區間內自由浮動。近年來銀行理財品發展迅速。這些利率浮動產品分流了不少銀行存款,進一步降低了基準利率管制的影響。如此看來,似乎只要再放開對存貸款基準利率的管制,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就可大功告成。不過,這種認識過於狹隘,並未真正反映出利率市場化的內涵。正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說過的,「利率作為非常重要的資金價格,應該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過程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實現資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斷優化 。」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不僅僅是放開利率管制那麼簡單,而是要充分發揮利率的價格信號作用,建立一個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機制,以提高資源的運用效率。換言之,利率市場化就是金融市場化。對中國來說,就是改變過去那種金融資源配置嚴重受到政府行政干預、持續向低效率企業輸血的格局,讓資金能夠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流向那些高回報的企業和項目,從而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甚至政府宏觀調控理念的重大轉變。在沒有做好准備時,貿然推進非但不會真正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反而會在金融系統中增加新的扭曲,引發新的風險。金融改革與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主線。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加大,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以及影子銀行的興起等,都是利率市場化的具體表現。毫不誇張地說,利率市場化如果繼續推進下去,將極大改變中國現有金融系統的格局和運行方式。金融市場的各種利率,乃至其定價方式都會變得與以前大不相同。而與之相伴的,是新形式金融風險的浮現,以及金融監管方式的調整與轉變。要在這場巨變之中發掘投資機會、規避風險,投資者的當務之急是理解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並不是取消利率管制那麼簡單,而是一項牽涉到金融機構改革、金融市場建設以及金融理念轉變的系統工程。中國目前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條件還未完全具備。在這種局面下,利率市場化的強行推進會給中國金融系統帶來新的扭曲。近期各方所熱議的影子銀行風險就是這方面的一個表現。不可否認,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為利率市場化推進創造了積極條件。例如,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讓這些銀行甩掉了一些歷史包袱,使其預算約束得以大幅硬化,保證了它們能夠以市場化主體的身份參與市場競爭。又如,中國的債券市場已完全市場化,各種債券收益率已經由市場生成。再如,近年來銀行理財等業務的推進,也逐漸讓普通民眾接受了利率市場化的觀念。然而,直到現在,中國仍然沒有建立起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也沒有真正理順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缺乏這兩個關鍵前提條件,中國利率市場化難以達成理想的結果。最近影子銀行暴露出來的種種風險就與此相關。因此,嚴格來說,中國還沒有完全做好利率市場化的准備工作。條件利率市場化關鍵條件之一:顯性存款保險價格應該由市場競爭來形成。沒有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就談不上市場化的利率。但競爭也意味著風險。如果風險得不到控制,即使是金融機構正常的優勝劣汰也有可能嚴重沖擊整個金融系統。因此,為金融市場內的競爭設好保護網,防止其引發系統性危機,才能為利率市場化搭好舞台。在這張保護網中,存款保險制度居於中心位置。銀行是金融系統的核心。但銀行日常只保留其存款的一小部分作為備付金。一旦儲戶大規模提取存款,銀行就將陷入困境。不僅如此,一家銀行倒閉令儲戶存款遭受損失,還可能引發儲戶對整個銀行系統的不信任,進而引發銀行擠兌風潮的連鎖反應。這是銀行系統的固有缺陷,單靠銀行本身無法化解。因此,發達國家都出台了明確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來確保存款不會因為銀行的倒閉而受損失,從而打消儲戶擠兌銀行的動機 。從這個角度來說,存款保險給銀行間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提供了基礎,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前提。中國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沒有存款保險制度,而是我們的存款保險所覆蓋的范圍太大,邊界太模糊。在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金融系統不過是財政的出納,除了依照行政命令完成資金調撥以外,基本沒有自主配置資源的能力。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後的許多年裡,銀行系統仍然為國家所壟斷。這樣的發展路徑讓中國民眾相信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存款是由國家擔保的。過去的金融發展也在不斷強化民眾的這一認知。所以,中國事實上是有存款保險的。只不過這種保險是隱性的,既沒有明文規定,也沒有具體對應的機構。隱性存款保險雖然也能保護銀行存款的安全,避免銀行擠兌的發生,但出於以下兩點原因,它與利率市場化並不相容。第一,隱性存款保險不存在清晰的邊界。存款保險是保證金融市場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非對金融風險的大包大攬。所以,存款保險的覆蓋范圍應該是有限的,邊界應該是清晰的。只有那些對金融系統穩定有重大影響的資產(如大量存在的小額銀行存款)才應在其保護范圍之內。在存款保險之外的資產,風險應該由投資者自行承擔。但是,中國的隱性存款保險不存在清晰邊界,在操作中往往會自動延伸到那些不應該擔保的資產上,形成對金融風險的過度覆蓋。而這又會改變投資者對資產風險屬性的認知,扭曲金融價格。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理論上,銀行理財品是一種有風險的資產,可能帶來的損失應該由投資者自行承擔。但在實踐中,儲戶不自覺的就把銀行理財品理解為另一種形式的銀行存款,並不認為它有什麼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儲戶在並不完全清楚理財品是什麼的情況下就敢大量購買,更是理財品規模在短短幾年內就超過7萬億的重要原因。這種狀況已經將中國政府置於兩難的境地。如果政府明確告訴儲戶,銀行理財品不在隱性存款保險的覆蓋范圍之內,風險需要儲戶自擔,就可能引發資金從理財品中大規模撤出,形成對理財品的擠兌風潮,嚴重沖擊金融系統。但如果繼續維持隱性存款擔保對理財品的覆蓋,又會讓政府承擔越來越多本不應該承擔的風險。同時,政府隱性擔保的存在讓理財品這種風險資產搖身一變,成了無風險資產,其較高的收益率相應變成了無風險收益率,令金融市場的資金價格體系紊亂 。第二,隱性存款保險機制下無法對金融機構進行事前差別化監管。像所有保險一樣,存款保險也會帶來道德風險的問題,會降低銀行自身控制風險的動力。所以,在顯性存款保險制度之下,監管者會對金融機構進行事前監督,並依照不同機構的風險程度收取費率不同的存款保險保費。這些事前監管可以抑制金融機構過分追尋風險的行為,還可以累積起足夠規模的資金池,以應付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成本。但隱性存款擔保缺乏這種事前監管的機制,更無法在不同機構之間形成差異化,導致金融機構有動力通過過度承擔風險來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在這樣的格局下競爭,那些激進的、對風險控制不審慎的金融機構反而更容易勝出,既達不到優勝劣汰的目的,還會放大金融風險。所以,隱性存款保險制度的顯化是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之一。當這個條件尚不具備時,強行推進利率市場化很可能惡化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放大金融風險、並扭曲金融價格體系。利率市場化關鍵條件之二:政府放權除了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還面臨一個更深層次的障礙——市場力量和政府意志之間的矛盾。利率市場化意味著資金配置由市場決定,自然會讓政府對金融資源的掌控力下降。如果政府不能主動放棄自己的支配力,市場力量就難有發揮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利率市場化實際上是對政府放權的倒逼。然而目前中國政府似乎還未意識到利率市場化與其傳統調控方式之間的矛盾,更沒有下定決心要向市場讓渡出對金融資源的支配權。一個例子是政府對房地產的信貸管控。按道理,房地產行業因為有較高的回報率,會吸引資金流入。但政府卻出於調控房價的考慮,通過行政性的命令來阻礙資金流向房地產行業,人為阻礙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又比如,政府由於需要用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就通過給相關項目賦予的隱性擔保,幫助它們來從市場上獲得融資,人為扭曲市場的運行。因此,利率市場化更需要的是,政府向市場讓渡出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權。如果政府不能夠尊重市場,而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導」資金的運行,必然會帶來為對市場運行的阻礙和扭曲。這樣,即使放開了對利率的管制,也算不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中國真的准備好了嗎?
由於缺乏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市場的價格體系正在因為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而紊亂。隨著監管的放鬆,包括銀行理財、銀信合作等規避利率管制的金融工具被大量創設出來,事實上起到了繞開利率管制、信貸控制的作用。不過,這些產品分享了來自國家的隱性擔保,其風險也轉嫁給了政府,在投資者眼中成為了無風險資產。這些高收益「無風險」資產的大量涌現,造成了金融定價體系的紊亂,反而讓那些正常項目越來越難以獲得融資,加劇了金融資源的錯配。更為深層次的,利率市場化雖然是金融系統的改革,但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金融系統之外方方面面的配合。但從利率市場化過去幾年的推進歷程來看,除了央行的積極推動之外,其它部委並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似乎國務院內部對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意義都沒能形成共識。因此,雖然利率市場化已經寫入了中共十八大報告,但在同一份報告更醒目的地方還指出要「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全然沒有注意到這兩個目標之間其實有相矛盾之處。因此,如果利率市場化真的影響到了國企的資金供給,決策層要麼會延緩改革的進程,要麼會創造新的扭曲方式來給國企輸血。無論哪一種,都意味著對市場機制的偏離。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在條件尚未成熟的現在,貿然推進利率市場化非但不會真正建立起資金的市場化配置機制,反而會在金融系統中引入更多扭曲,令問題更加復雜。還以近期爆發出來的影子銀行問題為例。在不久以前,這些影子銀行業務還被認為是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功臣,得到監管層的鼓勵。但現在,影子銀行風險過大,需要加強監管已取得了大范圍的共識,並引出了相關政策的收緊。雖然促成這種轉變的,有影子銀行業務操作不規范等技術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利率市場化令資金流向脫離了監管者的掌控。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正在醞釀的影子銀行監管風暴其實是監管者自己對利率市場化的一種否定。投資者該怎樣做?在利率市場化正在積極推進的當下,探討其條件是否具備似乎沒什麼意義。但是,前面的分析提供的思路和視角,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其發展邏輯,從而在其中規避風險,發現機會。投資者首先需要認識到,中國目前推進的利率市場化相當獨特。這源於金融定價的一個關鍵因素——風險——受政府的干擾而被扭曲,被模糊。由於中國的隱性存款保險沒有清晰邊界,導致其不恰當地在金融市場內部蔓延,將一些本應由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轉移給了政府。另外,政府對資金流動的干預仍然存在,只不過以政府隱性信用擔保這種更加隱蔽的形式發生。無論是隱性存款保險,還是政府隱性擔保,都存在相當大的模糊性,讓風險在投資者和政府之間的分布出現很多灰色地帶。在這樣的市場中,通用的高風險對應高收益的金融分析方法並不足夠。除了就資產談資產的微觀金融分析之外,還必須把政府的態度、政府對市場的扭曲這些宏觀因素考慮進來,才能夠對資產的投資價值做出合乎實際的評價。城投債就是一個例子。由於城投債募集的資金大都投向回報率較低的基建項目,因此其發債主體——城投公司——的利潤率很有限。根據估算,城投公司的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僅約3%,遠遠低於城投債6-7%的票息率。這意味著單看城投公司自身經營狀況,城投債的還款能力很低,風險很大。但如果注意到基建投資項目是政府穩增長的重要(有時甚至是唯一)抓手時,就可以知道城投債這條資金鏈不能斷,就能看到城投債背後政府信用的身影。把這個宏觀因素考慮進來,城投債的投資價值就大大上升。正是基於這樣的投資邏輯,近年來城投債確實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追捧 。在這種獨特而扭曲的利率市場化中,投資者可以依據以下兩條邏輯主線發掘投資機會。第一、市場力量對政府行政掌控力的侵蝕。就算有政府的阻擾,利率市場化仍然意味著資金更加依靠市場來配置。那些之前受到行政管控的資金流向將在這一過程中受益。其中最明顯的應該是房地產市場。出於調控房價的考慮,監管者人為對信貸資金向房地產的流動設置了很多障礙。而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房地產市場因為具有較高的資金回報率,可以在金融創新中繞開政府的行政管制,獲取資金。創設這些資金通路的機構,以及房地產商都是這個游戲中的贏家。這種情況有點類似過去中國價格雙軌制時期,將資源從計劃軌騰挪到市場軌所帶來的豐厚回報。近些年來獲利頗豐的銀信合作、銀行理財,就是那些行為在金融市場內的翻版。當然,政府不會完全坐視市場力量對其行政管控的削弱,因此會不時的打壓或者叫停。但這些壓力往往又會成為「金融創新」的動力,促使市場創造更多的資金通路來繞開政府的干預。第二、金融價格體系的扭曲。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會讓資金價格反映對應項目的回報與風險。但在中國政府對金融干預程度甚深,隱性存款擔保普遍存在的狀況下,與政府關系的密切程度是決定資金價格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諸如城投債這樣的投資標的,如果依據市場化的評估體系,會認為其不具太大的投資價值。但如果將政府因素納入考量,可以發現其真實風險其實很小,反而是個機會。這種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市場定價錯覺,和資金流向的政府主導實質之間的落差,就是投資機會所在。簡而言之,利率市場化進程其實就是金融資源的市場和政府兩種配置方式的此消彼長。在利率市場化成功推進的前提條件沒有完全滿足的情況下,這對矛盾是金融市場的主導因素。跟隨矛盾的雙方,結合微觀層面的金融分析和宏觀層面的政策判斷,就能從中國獨特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發掘到有時甚至出乎意料的投資機會。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徐高

㈥ 分析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

第一種觀點,利率與房產價格呈負相關關系,這是目前大家比較偏向的觀點,也就是利率與房產價格反方向變化。國內外的學者對此有比較廣泛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早有國外的研究者Kau和Keenan(1980)指出利率上升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兩者呈反比關系,投資價格和住宅。

Harris(1989) 在研究了名義利率對房地產價格的作用效果之後,通過計量檢驗得出,名義抵押貸款利率與房地產價格呈反向關系,即價格會因為利率的升高而同時降低。周京奎(2006)構建模型對我國12個城市房地產價格與利率關系進行實證研究表明,利率與房地產價格呈負向關系。宋勃和高波(2006)在考慮通脹情況下,短期而言利率對房價存在負向影響。

第二種觀點,利率與房產價格呈正相關關系。國外學者Goodman(1995)和Kenny(1999)發現利率與住宅需求之間的確存在著正相關聯系。Adrian Cooper(2004)以英國房地產市場為例,通過建立OEF模型發現英國抵押貸款利率與長期利率相關使得房地產價格波動幅度減弱。國內研究者李雅靜、楊毅(2005)指出,利率在短期對房地產投資量產生正向的影響,長期也是如此,但效果並不明顯。

第三種觀點,利率與房產價格無相關關系,這是少數人持有的一種觀點。國外研究者Ho Wong 和Tse(2003)指出,就長期而言,利率對房價沒有任何作用。而國內學者車峰(2006)的研究表明,在中國市場,我國利率對房價的影響並不顯著,但在美國影響效果卻很明顯。

㈦ 利率市場化的利與弊

看香港財經類報紙的廣告,第一感覺就是香港人好幸福,這邊廂為了吸儲,銀行在存款利率上大比拼,利息一家比一家高;那邊廂,為了放貸,銀行又在貸款利息上鬥法,不但一家比一家低,還有額外的現金贈送。銀行越戰越勇,老百姓不免偷著樂。這是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和市場化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而在內地,老百姓就沒有這種福氣。一方面,在收益上,由於利率沒有市場化,無論是存款利息,還是貸款利息,普天下一個水平,銀行不用費什麼勁,就可以從受保護的存貸利差上獲取高額利潤,老百姓沒利可得,也沒有貨比三家的沖動;另一方面,在服務上,由於資格老網路大的中資銀行不必擔心客戶會流失,樂於坐在老大的位置上,坐享老客戶帶來的收成,店大欺客。

「狼」終於要來了,而且是沒有任何障礙地闖進來。根據12月11日起將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外資銀行在華分行只要轉變一下身份,在本地注冊成法人銀行,就可以向中國公民全面辦理人民幣業務,完全站在同一平台上,和中資銀行同台競技。雖然目前外資銀行在網路和客戶上還存在軟肋,但他們長期在開放的市場中拼打,無論是資本運營還是服務,都有比較成熟的經驗。中資銀行雖然店多網大,如果不早做准備應招,恐怕也有被冷落的一天,現在的銀行理財市場就已經顯露出客戶搬家的苗頭。

雖然短期內利率還無法市場化,我們無法期盼存貸利差會因銀行的競爭而馬上縮小,但為了爭奪人民幣業務的客戶,外資銀行勢必首先捲起一輪服務戰。

銀行業鬥法,老百姓就受益。我們應該可以期盼,不久後上銀行辦事無需坐冷板凳了,否則也不妨來個貨比三家,存款搬家

㈧ 市場利率調整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詳細一點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在資源有效配置的機制中將起著核心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率市場化形式上是將利率的決定由強制管制交還回市場,由資金的供求雙方根據市場平等競爭的原則,共同加以決定,其本質是將利率作為一個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價格信號,發揮其作為優化和有效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可以預見,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全面推進,它將對我國所有的以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行業產生全面深遠的影響。對於主要以資金為運作對象的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以及更多依賴金融服務的房地產業和汽車製造業,這種影響尤為突出和重大,需要密切關注。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投資者投資於股票的機會成本就會增加,買股票還是以存款的形式進行投資就要看此時機會成本的大小了。另一方面,由於貸款利率同時上升,上市公司的成本將會加大,利潤下降,投資者投資於股票的紅利也會相應減少。這樣,投資者將會拋出股票,導致股票價格下跌,也即利率與股票價格是呈負相關關系的。但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在實際經濟運行中,股票價格與股票紅利之間相關性並不強,收益率對公司股價的影響並不象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證券市場上那樣明顯,這也是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證券市場的主要特點之一。

同學握手!!!!!!!!!

㈨ 銀行利率市場化對股市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會使股市和國際金融 經濟走勢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要單說漲跌很難,只能說是長期上是看漲的。利率市場後會更有利於國際之間的資金流動。相信就目前的國際金融行式來看,更多的是國外的錢跑到中國來。

㈩ 央行加息會對房地產和股市產生哪些影響

對於投資者來說因為存款利息的上升,那麼他的投資回報的期望也會上升,原來看起來還算合算的投資可能因為利息的上升而變得不合算,那麼他會考慮將錢存入銀行,這時股市要想保持吸引力股價就必須下跌。

對於企業來說,銀行貸款利息上升每年需要還給銀行的錢變多了,那麼企業的利潤必然下降,從而導致其股票價格下跌。

同時,存貸款利息的上升會吸引更多的款,而貸款會減少,那麼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會變少,這時候貨幣就相當於升值了,那麼股價當然也必須下跌才行。

房地產道理一樣

當然最終房價股價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

熱點內容
怎麼樣看近期股市大漲 發布:2024-05-09 04:34:37 瀏覽:633
蘋果股票歷史走勢圖 發布:2024-05-09 04:10:47 瀏覽:960
怎麼在股市裡找熱點 發布:2024-05-09 04:03:24 瀏覽:870
基金定投最低風險多少 發布:2024-05-09 03:58:13 瀏覽:759
歐元貨幣m代表什麼意思 發布:2024-05-09 03:53:58 瀏覽:494
股權融資合同如何設置 發布:2024-05-09 03:52:26 瀏覽:66
基金賣出時按哪個成本價 發布:2024-05-09 03:47:50 瀏覽:775
保險公司拿多少買基金 發布:2024-05-09 03:45:30 瀏覽:29
貨幣超發股票怎麼處理 發布:2024-05-09 03:26:20 瀏覽:141
大連重工股票為啥漲停 發布:2024-05-09 03:17:04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