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中印貿易影響股票

中印貿易影響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6-20 08:57:17

❶ 中印高鐵大單簽訂哪些股票收益

600169 太原重工
002282 博深工具
000920 南方匯通
601002 晉億實業
600495 晉西車軸
002296 輝煌科技
002248 華東數控
600528 中鐵二局
600967 北方創業
300150 世紀瑞爾
002480 新築股份
300011 鼎漢技術
600100 同方股份
300082 奧克股份
300001 特銳德
600580 卧龍電氣
000708 大冶特鋼
601390 中國中鐵
600808 馬鋼股份
300044 賽為智能
601766 中國南車
300213 佳訊飛鴻
601390 中國中鐵
600458 時代新
300041 回天膠業
601186 中國鐵建
000887 中鼎股份
002161 遠望谷
600973 寶勝股份
002376 新北洋
002152 廣電運通
002271 東方雨虹

❷ 中印邊境對峙 軍工概念股受益股有哪些

軍工概念股中可重點關注中國重工(601989)、中航動力(600893)、中直股份(600038)、光電股份(600184)、四川九洲(000801)、海特高新(002023)、四創電子(600990)、常發股份(002413)等。

軍工板塊正值短期發酵。單一事件的輿論發酵雖然並不能真正的構成對軍工板塊的長期支撐,但當前中印對峙、南海、朝鮮核問題等驅動事件的持續發酵,會刺激軍工板塊迎來短期上行行情。

裝備升級疊加改革影響利好長期基本面。受市場風險偏好轉變影響,軍工板塊在2018年9月估值處於2014年以來歷史最低位。受益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引領的裝備需求放量疊加軍隊、軍工企業改革影響,軍工板長期基本面向好。

高端製造和電子信息等重點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優勢民參軍企業具有較高配置價值。

(2)中印貿易影響股票擴展閱讀:

軍工概念股一覽:

中國衛星(600118):星研製、應用。其中軍用60%,民用40%。航天五院,衛星及航天器研製及應用,其中軍用近50%。

航天電子(600879):軍品75%,連接器、感測器等。民品25%,電纜、鑽井測斜儀等航天時代電子,軍用及民用電子產品,軍隊及宇航佔2/3。

航天長峰(600855):軍品為軍用計算機等,佔25%。民品為醫療機械、機床等,目前正在注入安防產品。航天二院,戰略導彈為主。民品信息產品,數控系統,特種器件等。

航天通信(600677):軍品為便攜導彈,通信產品等,佔35%,民品包括紡織、商品流通等。航天科工集團,主業導彈武器,民品超過50%,包括信息產品、電力及石油設備等。

中航黑豹(600750):專用車佔40%以上,其餘為農用車、商品車及部件。金城集團,航空及民用機電液壓產品。

中兵光電(600435):包括火箭炮、無人機無人車等佔60%以上,其餘為能源化工產品。中兵導航控制科技集團,主營武器裝備、機電、激光等。


❸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是多少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接近400億美元,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

報道稱,根據印度商務部的臨時數據,中印之間的雙邊貿易額2020年達到777億美元。盡管這一數字低於2019年的貿易額——855億美元,但這足以使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商業夥伴。疫情暴發後,由於對商品的需求低迷,印度與美國2020年雙邊貿易額為759億美元。

印度自中國的進口總額為587億美元,超過其從美國和阿聯酋進口的總和,兩國分別是印度第二大和第三大貿易夥伴。

(3)中印貿易影響股票擴展閱讀

印度開始放開對於中國投資的審批

近日,印度方面似乎開始放開對於中國投資的審批。英國路透社2月22日獨家爆料稱,印度政府和行業消息人士透露,隨著中印邊境緊張局勢趨緩,印度將批准來自中國的45項投資提案,其中可能包括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的投資提案。

2月20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對前期班公湖地區一線兵力實現脫離接觸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重要進展,為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提供了基礎。雙方就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繼續保持溝通對話,穩控現地局勢,穩步有序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❹ 中印戰爭對股票和黃金石油的影響

戰爭爆發會使得不穩定性增強 這個時候黃金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等價物必定價格上揚 包括紙黃金和實物

❺ 如果中印開展 股票 黃金應注意什麼

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如果有戰爭黃金作為避險貨幣應該是會漲的。而股票就得看這家企業做什麼的了,不過大盤總體來說應該會跌吧,畢竟戰爭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

❻ 中印戰爭打起來對中國股市會產生什麼影響

周邊局勢的變動,預期不會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由於中美在一些問題上都相互呼應保持克制。美國自身都難保,不會再有找纏。故此,預期股指的回調,不會因為周邊局勢變動而影響。反而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各國開始減緩經濟援救措施,必定影響剛剛有些轉變的行業。股指也會收到影響。

望採納!

❼ 中印對峙會影響股市嗎

上兵伐謀,次之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伐兵了,10月前如果不能解決,就只能採取下下策:最下攻城。
10月前必須解決,你就等消息吧。

❽ 中印發生戰爭對什麼股票有利

重大利空,在股票市場中屬於原子彈級別的利空

❾ 促進中印貿易開速發展的因素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如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印度」舊譯名為「天竺」,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得名於印度河,意思是「月亮」,人類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就是誕生於此。由印度河與恆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富饒的土地,其一半以上的國土面積是農田,生產穀物、茶葉、蔗糖和蔬菜。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將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隔開,但卻與中國擁有全長約2000公里的邊界。

印度的歷史是從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明誕生開始的,317年的孔雀王朝經歷了多次的統一分裂,在16世紀莫卧兒王朝統一了北部和中部,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繁榮時期。 但是,1600年由於英國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更趁1858年的動亂,將印度置於直接統治之下。以馬哈多瑪·甘地為首的國民會議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逐漸羽翼豐滿,在1947年宣布印度獨立,1950年成立共和國。

從地理位置上說,中印是重要鄰國,淵源頗深,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經,去的就是古印度。但是在近代,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出現領土爭議,涉及大約33 000平方公里疆域。中印交流一度停滯。

冷戰結束後,雙方關系出現緩和。2003年,中印政府簽署《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迎來了中印關系的新時代。畢竟當今世界,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已成為外交戰略的一個明智選擇。

進入21世紀,中國和平崛起,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印度在高科技領域增長迅速,帶動國內經濟復甦,其鋼鐵、計算機軟體、外包服務、電影等行業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中的亮點。在2005年,印度僅軟體出口一項就超過了100億美元。

於是,經濟學家喜歡將中國和印度相提並論,它們通常被看作是消除貧困、邁向繁榮的成功典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兩國宏觀經濟環境穩定,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持續穩步上升。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收入幾乎增長了三倍;而自1991年實行經濟自由化以來,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近一倍。

然而,經濟騰飛似乎並不是這兩位「亞洲巨人」引起世人關注的唯一因素。標准普爾信用評級機構認為兩國能否成功實現經濟現代化將給全球經濟的振興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雖然中國和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只佔據全球的4%和2%,但其人口總和卻佔全球的1/3。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一個如果不能實現現代化,經濟的全球化就將大打折扣。

相對於印度而言,中國極有可能率先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印度。在過去10年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平均超過8%,而印度只有6%。根據官方統計,中國近年來吸收了約5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引入國。即使考慮到統計上的偏差,這個數字也遙遙領先於印度40億美元的水平。盡管在未來10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可能會略有提升,而中國的勢頭有可能會放緩,但中國較低的人口增長率會確保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繼續保持略高於印度的態勢。

中印兩國主權評級的差距進一步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繁榮,財政實力的雄厚。標准普爾對中國長期外幣的評級為「BBB+」,並預測中國經濟前景看好。相比而言,印度被評為「BB」級,經濟前景同樣被看好。中國的評級為投資級,而印度的評級並未達到投資級。中國雄厚的財政實力以及較低的債務負擔將兩國間評級的差距拉大。印度政府的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其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高於 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資金的有效利用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其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比印度高出一倍多。雖然兩國的總要素生產率都有所增長,但中國比印度要高出50%。

兩國在貧困程度、教育水平和人均壽命方面也存在明顯差距。近年來,有超過兩億的中國人已經脫離了貧困,這堪稱有史以來最令人矚目的成就。雖然印度的貧困程度也顯著降低,貧困人口所佔比例從1993—1994年的36%降低到2000年的26%,但這個數字依然高於中國。此外,中國人受教育程度更高,平均壽命比印度多10年,嬰兒死亡率也比印度低一半,同時人均收入也要高於印度。

時至今日,中國改革開放已有20多年,印度改革也經歷了十多年,這兩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及領導核心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正是因為這點,兩國政府在經濟改革過程中都成功避免了採用休克療法。大刀闊斧地採用休克療法能很快抑制通貨膨脹,並改變人們的預期,而在尚未建立健全現代市場經濟各種制度的情況下,採用循序漸進和切合實際的做法可以使改革更加持久和深入。

沒人能預料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中國能否繼續保持目前領先於印度的優勢。的確,中國近幾十年來在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這一矛盾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印度也建立了能夠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穩定的民主體制。中國和印度的對外清償能力都很強,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商品和服務的出口增長很快。未來一段時間內,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改革和國家信用進行評級還要取決於諸多因素,其中也包括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因素。

如何綜合評價這兩個國家改革所取得的經驗?這需要我們對「成功」的內涵外延進行界定,其中不僅要確立一個時間范圍,而且還需要認定經濟目標和政治目標孰輕孰重。這樣一種分析將有助於外國投資者更好地在全球經濟環境下了解中國。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正以更開放的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改革,並正迅速與全球經濟接軌。

中印的聯絡

雙方關系緩和後,印度的跨國軟體公司開始在中國的上海、北京投資實體,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至今方興未艾。更多的印度人對中國經濟產生濃厚的興趣,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投資者似乎對印度仍然了解不夠。的確,中國的許多指標領先於印度(見附表),比如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尤為出色,中國的發電量為印度的2.7倍,公路貨運量是印度的4.5倍,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是印度的16倍,空運量大約是印度的10倍;過去3年,中國每年出口的增量超過了印度出口的總量;即便在印度見長的服務業出口方面,中國也強於印度;中國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近年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紡織服裝佔中國出口的比重已經從十幾年前的1/4降到了15%,而科技機電產品的比重則上升到了1/4,而印度的出口商品中,紡織服裝的比重遠大於科技產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可能的解釋包括中國的基礎較好、改革開始較早(中國始於1978年,而印度始於1992年)、改革更為深入、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管理的能力,等等。但是許多人陶醉在這些數據之中,對印度的發展模式不屑一顧。事實上,印度的增長模式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項目(單位) 中 國 印 度

貨物出口(十億美元) 593.0 80.3

服務業出口(十億美元) 62.4 51.3

出口佔全球比重(%) 6.8 0.9

進口佔全球比重(%) 6.1 0.9

紡織服裝占本國出口比重(%) 15.0 22.0

科技產品占本國出口比重(%) 23.0 5.0

貿易佔GDP比(%) 70.0 23.0

加權平均關稅(%) 6.0 28.0

FDI流人(十億美元) 60.6 5.5

外匯儲備(十億美元) 614.5 135.2

銀行業資產回報率(%) 0.2 0.8

不良貸款率(%) 14.0 6.0

印度的起飛,加強了全球經濟的穩定和韌性。十年多來,全球的經濟增長基本依賴於中國和美國這兩台發動機,可是現在美國的經濟開始減速,中美的經濟增長模式導致了嚴重的全球貿易與資本流動失衡。相比中國,印度的增長更多地依靠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因此,印度這第三台引擎將有助於全球經濟的平衡運行。由於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處在起飛階段,未來十年中,印度對資源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支撐全球的原材料價格
過去15年裡,中印雙邊貿易平均每年增長50%,從1990年的5000萬美元左右上升至2005年的180億美元,也僅僅相當於美國與加拿大邊境上一周的貿易量。目前,中印雙方正在探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因此中印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將會有驚人的增長潛力。不用多久,就會在新德里、孟買和班各勞出現不少中國投資者的面孔。

直奔市場差異導致的不同結果

中印在經濟領域重要的差別之一,是印度的資本市場不像中國那樣過多地受到政府的干預。在中國的體制下,政府和大型國企能夠比較容易地募集資金,用於投資基礎設施和資本密集型項目,而大量的民營企業卻難以融資,在資本市場上明顯苦樂不均。印度的經濟中雖然仍存在過多的繁文縟節,但其資本市場卻相當自由和獨立,比如哪一家公司可以上市,完全由投資行和交易所把關,而不是由證監會和其他政府部門審批挑選。印度的20多家交易所基本上都是獨立經營,彼此之間競爭激烈。印度的銀行貸款也較少受到政府的指導。相對中國而言,印度中小企業從銀行借貸到上市都有良好的環境和渠道。

中國的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國直接投資的產物,這有效地彌補了其國內私營企業實力不足的現實。在過去20年裡,中國經濟已經騰飛,但中國的私營企業卻沒有隨之騰飛,中國迄今還沒有出現能夠與大型跨國公司一決高下的世界級私營公司。

印度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額遠遠落後於中國。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差距反映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印度的自由市場改革承諾的懷疑。但印中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方面的差距僅僅是因為海外僑民力量的巨大差距。中國富裕的海外僑民長期以來希望幫助祖國,他們的資金也受到熱烈歡迎。相反的是,至少到最近,印度的海外僑民卻由於他們的成功而遭到怨恨,他們也不願意向國內投資。新德里對海外印度人和外國投資總體上持懷疑態度,轉而從本國內部尋求發展經濟的動力。

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目前能夠與歐美最好的公司展開國際競爭的公司。這些公司中許多是屬於最尖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行業,如軟體方面的信息系統公司(Infosys)和維普羅公司(Wipro),制葯和生物技術方面的蘭巴克西公司(Ranbaxy)和雷迪博士實驗室,等等。2002年,《福布斯》雜志對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進行年度排名,印度就有13家上榜,而中國僅有4家,並且都在香港。

印度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比中國略微領先,但資本賬戶仍然沒有完全開放。目前有700多家外國投資者在印度注冊,但是這些海外機構投資者可以從事的交易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對沖基金要投資印度股市的話,只能在境外從高盛、美林這樣的QFII手裡買賣與印度股市掛鉤的衍生產品。事實上,目前印度股市上一半的海外投資都是對沖基金通過這個渠道流入境內的。海外資金對於近年印度股市的欣欣向榮功不可沒。

中印資本市場的差異直接導致以下三個後果。第一是中國經濟過多地依賴資本和資源密集型的投資,而這個依賴度近年還有所加劇,比如生產每單位GDP,中國消耗的資源為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印度的3倍。這個差距也可以用資本產出率(ICOR)來衡量。在1994—2004的10年間,中國的ICOR為4.2,即為了比前一年多生產1元GDP,中國需要追加4.2元的投資。過去5年,這個指標上升至4.8。而印度的ICOR指標則只有3.7。中國的ICOR指標也遠遠高出其他一些地區在經濟起飛時的水平,比如日本的ICOR在1960年代為3.2、韓國和中國台灣在1980年的這個指標分別為3.2和2.7。同時,中國的成功企業更依賴於電力、公路港口這些基礎設施,或稱為硬資產。印度的成功企業則依賴於知識產權這樣的軟資產。這解釋了為什麼印度在軟體和制葯行業擁有強勢,很多人也由此認為印度企業在自主創新能力上要強於中國企業
第二個後果便是印度的投資回報率遠遠高出中國。在中國,對於能夠借到資金的政府和企業,其資金成本往往低於影子價格,從而容易造成投資的浪費。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就無可非議,但同時也不可否認,中國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也為數不少。

第三,當投資回報的差異反映到金融業,便是金融產業效率的差異。比如,根據IMF統計的2002年數據,印度銀行的資產回報率(ROA)為0.8%,而中國卻只有0.2%。印度的不良貸款率在2004年大約為6%,中國卻高達14%。過去5年,中國股市跌掉了一半的市值,而印度的股指卻幾乎翻番。

中國和印度都是全球的大國,它們也提供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中國目前處於更快的發展軌道上,從國內生產總值和其他重要的經濟發展數據來看,印度仍然很難與中國相提並論。然而,這些統計數據僅僅體現了兩國經濟的部分狀況,即宏觀經濟的狀況。而在兩國經濟的微觀層面,情況卻大不相同。印度藉助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正在更加充分地利用其資源,並已選擇了一條有可能比中國依靠外國直接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印度的經濟發展日益依靠私營公司推動,而中國仍然追求一種自上而下的經濟發展模式,反映出它們的政治體制的不同。但印中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也有其歷史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就根除了所有的私營經濟,雖然它目前已經推行了20多年的市場經濟改革,但其私營企業的力量仍然不夠強大。而印度從建國伊始就推行「費邊社會主義」,其目的不是摧毀資本主義,而是減少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印度的私營部門在非國家壟斷行業表現出勃勃生機。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在對外改革開放方面要大膽得多,但對本土的私營企業卻從法律和規章上實施了實質性的限制。事實上,僅僅在幾年前,中國國內的私營公司才最終獲得了外國企業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就一直享受的相同待遇。根據國際金融公司提供的數據,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仍然禁止本土的私營公司進入20多個行業,其中包括一些最重要和最賺錢的部門,如銀行、電信、公路和鐵路。這些限制措施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中國的私營企業家避免與外國人競爭,而是為了阻止國內的私營企業挑戰中國的國有企業。

❿ 中印對外貿易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熱點內容
基金金鑫股票是負數怎麼買 發布:2025-08-05 19:29:30 瀏覽:601
如何從事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發布:2025-08-05 19:28:32 瀏覽:417
京東金融的餐補一天補貼多少錢 發布:2025-08-05 19:21:49 瀏覽:293
基金平均凈值怎麼算 發布:2025-08-05 19:21:05 瀏覽:741
發展消費金融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5-08-05 19:17:45 瀏覽:368
股市現在傭金多少 發布:2025-08-05 19:13:31 瀏覽:88
如何引導客戶做金融方案 發布:2025-08-05 19:12:06 瀏覽:715
拉薩金融企業包括哪些 發布:2025-08-05 19:12:04 瀏覽:621
江南農商行的新高理財是什麼產品 發布:2025-08-05 19:10:40 瀏覽:221
戀愛炒股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05 18:53:44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