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股票對個人有影響嗎
⑴ 股票模式買賣對個人有沒有什麼影響
股票模式買賣對個人有沒有什麼影響?
~~~~~~~~~~~~~~~~~~~~~~~~~
股市也許對炒股投資者缺少的也就是執行力!!如果有鐵定的執行力!
模式化操作不會使操作者掙很多錢!但可以讓操作者不賠太多錢!!
當然如果碰到閃跌板塊那就另當別論!
⑵ 炒股票也會對身體有影響的嗎
大學生炒股弊大於利
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目前內地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A、B股及基金開戶總數已超過1億戶,一舉超過美國7600萬戶的股民數量,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10萬戶以上的速度增長。這也讓很多人都驚呼全民炒股時代即將來臨。
不經意間,資本市場迸發出的激情也照耀到了象牙塔下的莘莘學子們。不知何時,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象牙塔下學子們的身影也頻現其中。對於他們的參與,各界褒貶不一,稱「不務正業」的有之,稱「培養金融意識」的亦有之。這不禁讓人們想起10年前計算機剛剛流行的時候,大學生攢機打游戲一度被人們指責。然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卻大多拜計算機所賜。
學費也拿來炒股,學生炒股青春沒有底稿
「別理我,我炒股呢!」在某知名大學自習室里,文科類大三學生小張一語驚四座。
「這沒什麼使人驚訝的,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一部能打出去的電話,我就可以實現我的致富夢了。」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小張話里話外全是「致富夢想」。
無論從實際年齡還是股齡來看,小張都處於不太成熟的年齡。但是,如果你坐在他邊上和他一起看某隻股票的線圖,你會驚訝地發現他連這只股票有沒有莊家、莊家什麼時候會出貨都知道。
當被記者問到他目前正在關注哪幾只股票時,小張反問記者:「你知道水皮、巴菲特看好哪幾只股票嗎?對了,他們從來不說。因為怕他們的觀點造成市場的某些傾向,我向來自詡『少年巴菲特』,所以我不能向媒體透露我的倉里都有什麼『寶貝』。」
小張頗為自豪地透露了他炒股的業績:18歲開始炒股,「第一桶金」是父母給的大一整個學期的學費4200元人民幣;19歲趕上了熊市的「尾巴」,將一年積累下來的6000元「燒」到400元;20歲時由於追趕藍籌股,在「二八效應」作用下成功賺出大三、大四兩個學年的學費;21歲時(也就是目前),正在為畢業後的自主創業積累更多的「物質基礎」。
「炒股是證明自己是否有投資頭腦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小張表示:「我鄙視讀死書的同輩,當然,我更鄙視失敗後站不起來的股民。」
大學生股民數量日益增多
中國有1400萬在校大學生。這其中到底有多少人屬於1億股民的隊伍呢?雖然沒人能給出精確答案,但保守估計,大學生股民大軍的隊伍有數十萬之多。但是,和校園外的氣氛一樣,炒股熱席捲了大江南北的高校。南到海南,北到內蒙古,東到黑龍江,西到西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資本熱地,炒股似乎已經成為如今大學生的又一門必修課。
「大學生炒股需要想明白目的是什麼,是想在這行業里發展,還是想賺一筆就跑?我不建議大學生炒股的理想只是賺點錢。畢竟這點錢和之後畢業後中長期賺的錢比一下能有多少呢?現在學到的東西對未來的益處,和花費很多時間去賺點錢是沒法比的,不要因小失大。」吳國平表示。
他建議大學生炒股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畢竟股市的水很深。「股市是很復雜的,大學生應該多看這方面的書籍。知識畢竟是前提,然後結合實踐才能得到最多收獲。」
「不要在股市上花太多時間,最好做中長線,可以研究技術圖,但要結合自身對未來的設計考慮。」
「同時大學生炒股應該有風險意識。」吳國平說,「有人拿學費去炒股,這就像貸款炒股一樣是一個賭博。畢竟大學生經濟來源於父母,炒股不要太盲目。需要用中性的心態去對待它,不要過度沉迷。」
吳國平曾經在學生時代幫助過同學炒股,但他坦言這樣壓力和風險太大。「出了社會才是關鍵,學生時代炒股只是牛刀小試。」他最後總結道。
同學魚與熊掌怎樣兼得
「炒股的男生好像都很邋遢!」在某大學校園里,記者隨機采訪到了一名正在讀財經專業大一的女生。她表示,雖然剛剛進入校門不久,但是班上已經有兩三個男同學開始炒股了。
「開始時我們都很驚訝,他們也都對自己的獲利誇誇其談。後來他們好像就不愛和別的同學說話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說一些很專業的術語,說的時候表情都挺『酷』的。別看他們邋遢,還挺招女孩子喜歡的。」女生這樣告訴記者。但當記者問到有沒有女同學加入炒股的行列時,女生這樣表述:「你很難看見女生拆裝電腦,同樣,你也很難看到女生愛上炒股。」
為了採納更多人的觀點,記者對一個藏在學校語音室里苦背英語的眼鏡男進行了暗訪。「我不懂股票,我們班裡也沒人炒股,聽說別的系有人炒。我的理想是讀研,眼下的目標是英語通級。我建議那些正在『不務正業』的同學先確保自己有順利取得大學文憑的能力,才考慮怎樣發財,否則既對不起父母的錢,又對不起自己的青春。」眼鏡男頗為誠懇地告訴記者。
家長孩子炒股票 由他去吧
「大學生炒股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現在好多高中生都炒股票,我覺得讓孩子炒炒股票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讓孩子早點接觸也能夠早點掌握本領。」一個大學生股民的爸爸這樣評價孩子炒股,「不過他媽媽反對,她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不過我認為,孩子炒炒股票還是利大於弊。」
這是一個比較開通的家長,開通的原因可能是爸爸本身也是股民,他能夠體會到投資理財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他也明白炒股需要時間和金錢的積累,要不斷地用時間和金錢來換取經驗,所以,他支持孩子炒股。
也有堅決反對的,有一個學生家長是搞科研工作的,他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從事技術工作,他認為炒股票並不能創造價值,屬於賭博的一種形式。但是,在我們的調查中,這樣的家長比例很低。
更多的家長知道投資股市是合法的,學校也沒有禁止大學生投資股市,但他們也不知道到底讓孩子炒股票好不好,他們的態度是不幹涉不鼓動,孩子炒股票,由他去吧。
其實,相當多的家長都不明白炒股票到底是不是好事,中國台灣、香港人人都炒股,大家都挺好,美國人基本都不炒股,大家也都挺好。
學生炒股現在被公開化,可是早在10年前,便有初中生炒股的真實故事出現。記者的一個朋友老高便是從高中開始炒股,那時候通訊技術還很不發達,沒有互聯網看行情,也沒有網上交易,最先進的設備就是股票機,每天都要買份報紙看最新信息。不管是看報紙,還是看股票機,都要躲開老師的檢查,但這一切卻不用避諱同學,因為同學往往投來羨慕的目光。
看行情倒也無所謂,交易就很麻煩了,當時技術條件落後,不能進行網上交易,最先進的就是電話委託,而學生又沒有手機,校園里也很少有IC卡電話,賣冰棍老太太的公用電話成為了老高惟一的交易工具。
說到老太太的公用電話,老高還有一段故事,老高去冰棍攤打電話下單,老太太就奇怪:「你怎麼光撥號不說話呀,你打的是什麼電話呀,不會是信息台吧。」老高趕緊解釋:「不是,是電話委託,買賣股票的。」老太太一聽,蒙了,什麼是股票呀!趕緊轟老高:「你別打了,這個電話我也不收你錢了,以後你也別打這種莫名其妙的電話了,我這是小本生意,你別坑我。」老高沒轍,還是給錢走了。
再後來老高只能打電話給他爸爸,讓他爸爸給下單,直到後來學校里有了2部投幣電話,從那時起,老高就開始收集5角的硬幣,僅僅電話費的消耗就不是小數。老高回憶:「現在學生炒股票的環境簡直太優越了,不去試試實在可惜。」
大學生不妨先虛擬炒股
除了用真金白銀去股市拼搏的大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用上了更保險的方法:虛擬炒股。
「只要在網上注冊個財富賬戶就行了。交易的時間、規則,以及分紅送配全部和真實股市一樣。」北方工業大學某專業2003級學生王代芹告訴記者。由於自身經濟條件限制,在學校里很多和他一樣同學參加的就是虛擬炒股。據了解,國內已經有一些大學將炒股定為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有的學校還定期舉辦「炒股大賽」。不少學校都有專門的模擬機房。股票、期貨的看盤、操作都可以進行。
據記者了解,像王代芹一樣模擬炒股熱身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據記者了解,去年由世華財訊主辦的「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就吸引了全國各省市200多所大學近兩萬名學生報名參加比賽。
「此次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為各高校的金融教學和實踐提供了一個專業的平台,也為參賽選手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禮卿稱。
「通過實踐教學將教材、課堂學習內容與證券投資結合在一起,增強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既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配套實物教學方法,也為金融專業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虛擬實踐環境,從而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世華財訊總經理鄭志宏稱。
在全國各地,由高校社團或者共青團牽頭,聯手證券公司舉辦模擬比賽的比比皆是。如北京的「國泰君安杯」、天津「渤海證券杯」、大連「華泰杯」、廣東「廣證杯」等等。
專家觀點:大學生炒股行為顯然是弊大於利,高校和家長不應該支持。
大學生處在學習階段,應當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專業學習上,而一旦投資炒股,便難免佔用學習時間,這樣肯定會影響到學業。此外,炒股還需要雄厚的資金和良好的心態,「大學生自身並沒有經濟收入,日常生活開支都是靠家裡的生活費,不具備炒股的經濟條件。」同時,大學生都很年輕,思想也不成熟,炒股一旦失敗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將很難承受這一結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學生得到鍛煉,但畢竟是一項風險較大的投資。一些大學生認為炒股可以增長社會實踐能力,而選擇勤工儉學、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求職等方法進行社會實踐則更有意義。再者,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於利益驅動,想通過炒股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正因為炒股具有投機性質,大學生即使能夠在炒股中獲得一定經濟利益,也將不利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塑造。
⑶ 炒股開戶後而又沒進行炒股會對身份證的信譽度有影響嗎
長時間(當然是以年度為時間單位)不進行任何操作或交易的賬戶,可能會被所開戶的券商凍結為停滯賬戶,以後再次使用需帶上身份證件辦理賬戶激活手續。但不會對個人信譽度有任何影響。
個人A股新開戶:
攜帶材料:身份證、銀行卡(銀行卡去銀行連三方用,沒有銀行卡可去銀行辦三方時新開);
開戶費:上海40元、深圳50元;
流程:本人至營業部開立賬戶→攜帶營業部出具的表單至銀行開立三方存管(有些銀行可不去銀行櫃面辦理,券商端可直接辦理具體可咨詢工作人員)→軟體下載。
備註:上海證券開戶第二個交易日可用,深圳證券開戶當日可用。
⑷ 別人用我的身份證開股票帳戶對我有影響嗎
具體影響如下:
1、借用身份證開了證券帳戶,那麼自己以後再沒機會用個人的身份證再開證券帳戶了,一個身份證只能開一個戶頭。
2、如果用身份證件如果在農行開了帳戶,那麼,只要不出現惡意透支或者欠帳,那麼對信譽不影響,如果有貸款或者透支的行為發生,那麼自然會記錄在開戶人頭上。
3、如果你想監控,憑自己的身份證件去證券公司申請,但這不會實現的,因為這一切雖然是用自己身份證,但所有權不屬於你。監控不了。
⑸ 下載不同的軟體對股票交易費有影響嗎
軟體沒有影響,但費率要和券商談好,券商會給你相應的費率。不過應該都是自己開戶券商提供的軟體,那些費率,在你登記賬戶時,他們的後台會給自動計算。
⑹ 「股票對人的影響」上熱搜,股票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
股票對於大眾的影響有很多,不僅是生理上的,還有精神上的,一般參加炒股的市民中午不會休息,晚上會非常晚睡,每天關注股市,並且總是總結當天全球股市的情況。
一般炒股的人都會全身心的投入在股市的起伏上,並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工作當中。
同時一個長期炒股的人,會容易形成焦躁的心情和性格,因為一般炒股的人對於自己的錢財都會非常的在意,所以股市經常有變化 而人的心情也彷彿像過山車一樣,大部分炒股的人會選擇付之一炬,畢竟投入的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輸贏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經常會關注股市的起伏,從而使得自己的心情變化,而股市的變化是變化莫測的,並不會長期的保留在上漲或者下降的階段,所以他們全身心都在股市當中。
這樣也會導致他們無法參加任何正常的工作 中午不休,晚上晚睡,平時也需要花時間關注,不是這樣長期高強度的工作會使得他們身體吃不消,從而得不償失。
⑺ 炒股對一個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炒股多年嘗試了各種玩法,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帳戶金額翻倍又翻倍,世界觀已變。新手的話個人先推薦二本重點書,一個是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丁聖元老師的那本。這本書對趨勢的講解非常到位。二個是約翰邁吉的股市心理博弈,這個是心法,寫得相當細膩。老手就不推薦了,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再說到了老手階段,與自己對話比與書本對話更重要。我覺得老外寫的書比中國人寫的好太多了。對於我來說,炒股賺多少錢是一點,但是在思維方式上得到提升,這個收獲是巨大的。
第一,平衡思維
通過炒股,你會或多或少地有這種思考習慣。新手怕跌,老手怕漲,我以前討厭空頭,現在害怕多頭,尤其是那種狂拉的票。更進一步,盈虧同源,你是怎麼賺來的以後就會怎麼虧回去。所以在這點上說,無所謂高手,別人操作只不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十五年前用過指南星,那上面有很多公式,玩久了就會發現公式越有效,那麼離它無效就越近了。在社會上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人類發現了一種非常穩定的規律來獲利的話,上帝會破壞這種規律,打出第二張牌:概率,來製造新的平衡。為什麼股市是七虧二平一賺,因為這樣的結構才是平衡的。
第二,概率思維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中大獎的機會是99%,你高興嗎?其實沒有什麼高興的,雖然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但若那百分之一發生在你身上,對於你來說也是百分之百。華爾通說過,炒股倉位控制非常重要,也就是做人要保守。感覺炒股越久,膽子越小,滿倉這種事極少。以前剛玩的時候都是全倉進出。這點創業的朋友們多注意,千萬別動不動就梭哈,陰溝里翻船的事多了去了。
第三,大局觀
個股再好,板塊不行也是假的,板塊再好,大盤不好也沒有持久性。所以呢,你本身很牛叉,還不如呆個好公司,公司牛叉,還不如選個好行業。
第四,周期思維
漲跌牛熊根本不要去找原因,順勢就好,漲久了必然要跌,跌久了必然要漲。炒股的知道,熊起來的話就三個板塊好,吃葯喝酒拿刀。一個人一生不過七十幾根年K線而己,我希望老死的那年K線創新高,呵呵。
第五,知行合一
最後一個,知行合一。這個就不多說了。
以上所說都是掏心窩的話。借用一句名言,也許我沒有把全部都告訴你,但我告訴你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炒股是一種修行,賺錢也痛苦虧錢也痛苦,套牢的焦慮,踏空的懊惱,我也都經歷過,希望大家早日脫離苦海,踏上復利之路。
⑻ 我剛下載了炒股軟體 就有人給我打電話,有什麼壞的後果。
你透露了你的電話號碼。沒事,不理他!
⑼ 炒股票對身體有影響嗎
肯定是有影響的,特別是性格暴躁了不可以做票的!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