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跌對大宗商品有什麼影響
『壹』 大宗商品對股市有何影響
大宗商品目前主要是以期貨合約的形式在交易,期貨交割價格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市場對一類大宗商品的需求以及趨勢的反應,股市中很多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與這些大宗商品是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的,相應的股價會有影響!
例如:白糖期貨一直看漲(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巴西等地的甘蔗減產,導致白糖製品價格上漲),那相應的國內企業如南寧糖業的股票會是一個利好!
『貳』 大宗商品下挫對相關股票會有什麼影響
那就要看怎麼相關了,如果是生產大宗商品的企業,下挫會影響股票下挫,但是如果是原材料相關,使用的原材料便宜,一般情況是利好(除非企業高價庫存了大宗商品的原材料)
『叄』 大宗交易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大宗交易,又稱為大宗買賣,顧名思義,大宗交易是一筆數額比較龐大的證券買賣(A股單筆買賣申報數量數量在50萬股(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3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B股(上海)單筆買賣申報數量在50萬股(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30萬美元(含)以上;B股(深圳)單筆交易數量不低於5萬股,或者交易金額不低於30萬元港幣)。上海證券交易所接受大宗交易的時間為每個交易日9:30-11:30、13:00-15:30;每個交易日的15:00-15:30,交易所對大宗交易買賣雙方的成交申報進行確認。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及買賣雙方於收盤後單獨公布最後還須了解的是大宗交易是不納入指數計算的,因此對於當天的指數無影響。
但對於個人或機構投資者而言,某隻股票在大宗交易平台進行了大數額的買賣,這意味著什麼呢?投資者需要了解清楚,因為股票的價格漲跌是和量的大小密切相關的!
大股東交易股數越大,買入跡象明顯會使股票漲起來。反之如果大股東在大宗交易平台大量拋售股票可能就預示著對該股票不看好後勢等情況!
對股票後面的走勢是好還是壞:很多人認為應是壞事,因為大宗交易基本上是大股東在拋。但事實上很多出現大宗交易的股票,在接下來的幾天漲勢卻比較好,出現了漲多跌少的情況!不過經過大宗交易拋售的股票,雖然短時間內上漲的比較多,但長期來看還是以陰跌為主的!所以可能是一些大宗交易的炒家為了通過大宗交易打折買股票,先炒高了再出貨,這種可能也是有的!投資者還是要當心的!
量升價增是最好的股票趨勢,但是如果不顧股票的高點而一味的跟進,只能導致更大的風險!
『肆』 股市崩盤對期貨有影響嗎
一般情況下股市和期貨市場是大致同步的.
股票與期貨的主要區別如下:
A、期市的交易品種較少,基本面資料相對也少,而且均可以在公開的媒體上查閱;股市的股票數量較多,且每隻股票的資料均需要研究,還要配合綜合指數,常出現「賺了指數賠了錢」的情況。
B、以整體價格波動幅度看,波動較小,即最高價僅是最低價的2-3倍,期貨價格的高低和現貨息息相關;而股票由於個股質地和投資者喜好不同,成熟市場股票價格低的僅有0.01元,高的有上百元甚至更高,而且,價格高低難以有一個統一的衡量基準。
C、期貨市場的交易費用低,一次買賣的費用為交易額的千分之一左右,且期貨盈利暫不收取所得稅;股票市場的交易費用高,一次買賣的費用為交易額的千分之七左右。
D、期貨市場的操作可以當天進出買賣,即T+0交易,發現操作失誤可以馬上平倉離場;股票市場的操作是當天買進,第二天才可以賣出,即T+1交易,盤中即使發現操作失誤也只能眼巴巴的看到收盤,而無能為力。
E、期貨市場的交易結果是「零和搏弈」(交易費用除外),從參與者的虧損面來看,不考慮手續費因素,期貨市場始終是一半人賺錢,一半人虧損;股票市場的交易結果是「共贏同賠」,且股市的系統性風險目前無法規避。
F、以單日價格波動幅度看;期貨一般僅為3%;股票目前是10%,而且,隨著市場的成熟,股票的漲跌幅限制將會取消。
G、從風險監控角度看,期貨市場交易的品種多是大宗農產品或工業原料,事關國計民生,價格的波動受到交易所、證監會乃至國務院有關部委的監控;而股票由於上市公司眾多,目前已經1400多家,股票價格的形成受多種因素支配,對價格的合理波動范圍認定十分困難,難以實施有效的監管,市場上價格操縱現象屢禁不止。
H、從定價基礎和價格秩序看,期貨市場商品的價格以價值為基礎,隨供求關系而波動,還有現貨作參考,而且相對來說,多空雙方可控制的資源都是無限的,多空雙方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敢脫離現貨價格胡作非為,並且市場操作公開、透明,每日成交、持倉情況均對外公布,內幕交易少,大戶操縱較難;而股票市場操作的詳細資料很難獲取,內幕交易多。由於股票的可流通股份是相對有限的,股票的「莊家」可通過自己的信息、資金優勢提前暗地介入,收集大部分籌碼,可以相對掌握股價的「定價權」,坐莊者和跟庄者地位嚴重不平等,往往出現價格和價值嚴重脫節,跟庄者、後來者一般難以撼動。
I、期市是開放的市場,影響因素多,知識面需求廣,股票市場則相對封閉,需要更及時了解微觀經濟主體的情況。
J、期貨市場的保證金交易制度使投資者可以「以小搏大」,只要操作得當,就可以獲取高額回報;但如果操作失誤,損失也就更大,而且資金不足時還需追加保證金,所以期市更強調資金管理;股票市場是全額保證金買賣,無追加保證金之虞。
Q、期貨市場的操作是「雙程道」,可以先買後賣,也可以先賣後買;股票市場的操作是「單程道」,只能是「先買後賣」。
R、期貨市場的操作需要注意時間因素,現有期貨合約的「壽命」均在一年半之內,到期必須平倉或者實物交割;股票市場操作的時間性不強,除非上市公司倒閉清算,否則可以長期持有。
S、期貨市場中的持倉總量是變動的,資金流入,持倉總量增加;資金流出,持倉總量減少;股票市場的單只股票的可流通股本是固定的,但總的份額不會變化。
T、期貨市場交易手段豐富,既可以單純買賣交易,也可以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跨品種套利等;股票市場交易手段單一。
U、期貨市場的研究重點在於期貨品種的供求關系、經濟波動周期、政府政策、季節性因素等;股票市場的研究重點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個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伍』 股價下跌,對該股的企業有什麼影響呢如題 謝謝了
大盤跳空低開,繼續探底。大家不要盲目進入,擇機進入,暫時觀望 四大因素困擾市場 金百靈投資:眾所周知的是,近期A股市場調整的源動力主要在於以下四點: 一是經濟增速放緩所帶來的動態估值預期的壓力。因為如果單純以目前不足20倍的2008年市盈率的估值水平來說,A股市場已無多大調整壓力。但可惜的是,證券市場強調的是未來預期,不少業內人士擔心2009年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或將大幅放緩,前期就有知名券商研究所對鋼鐵股、銀行股的2009年業績作出了大幅向下調整的信息,在此影響下,機構資金不敢輕易持有2009年業績下滑趨勢明朗的個股,也就有了近期持續不斷的拋壓潮流。 二是資金面的壓力。這一壓力預期其實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原先的存量資金在證券市場持續熊市的打擊下漸有退出市場之意願,從而使得市場存量資金漸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籌碼供應量的增加,不僅僅在於IPO、再融資,而且還在於大小非以及新老劃斷後的限售股解禁的壓力。另外,央行票據的發行、以企業債券為代表的債券市場的火爆均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股市場本已捉襟見肘的資金,從而使得市場有限的資金迎接持續膨脹的籌碼供應,在此影響下,市場的預期就不佳,股價重心只得不斷下移。 三是國際大宗商品牛去熊來所帶來的做空能量。有觀點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有利於PPI的回落,從而有利於A股市場。但畢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對有色金屬股,尤其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個股的股價也會帶來極大的壓力,而這些品種又是A股市場的人氣股或權重股,所以,市場的壓力仍然存在。而且,國際大宗商品期貨牛去熊來也意味著全球經濟減速,畢竟只有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市場需求下滑,才使得國際商品期貨牛市土崩瓦解。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出口導向型的上市公司業績或將面臨著出口放緩所帶來的壓力,這自然不利於A股市場的企穩 四是近期關於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回落信息、汽車銷售量增速創近年新低的信息均從一個側面說明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放緩預期已變得相當明朗。因為房地產、汽車等已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所以,隨著這些行業景氣的回落,也就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這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自然帶來較大的壓力。而證券市場核心投資理論之一就是未來業績增長,所以,隨著未來業績增長預期的不佳,那麼,A股市場的短中期走勢的預期就不佳,故近期A股市場在基本面未出現相對樂觀信息之前,難有真正止跌企穩的走勢出現。 衰極而盛 反彈時機漸成熟 北京首證:兩市上周略高開後均縮量整理並收長下影陰線,大盤雖受制於周均線或再現「雙低」現象,但周線卻又一次出現七連陰,既說明目前尚處於弱勢格局中,也預示重大轉機極可能已近在眼前。 一、兩度周七陰,含義各不同。 毋庸諱言,目前市場仍處於弱勢運行狀態中,滬市周內還天天創新低,大盤再創新低的可能因此就無法排除,2000點一線能否構築堅實的底部自然便成為萬眾矚目的一個焦點。作為整數和心理大關,2000點得失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客觀的講,任何一個具體點位都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或者說,大家所說的不過是一個極端低點問題,而不是底部區域。從發展的角度看,近年來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而不少個股則從來沒有2000點以下的經歷,總市值排名前20位的也有半數或以上都是如此,可它們卻參與了大盤下調,如中國石油、中國神華、中國太保等超級航母,計入股指後的最大跌幅依次約為73%、71%和68%,而大盤同期則分別為61%、64%和62%,股指跌幅因此也就更大一些,甚至超過了2135點這一百分比調整的極限(深市未觸及)。 上周兩市繼續下調並同時收出第七根陰線,這既是年內第三次長時間連續下調,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但「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換言之,市場轉機很可能就出現在最近一兩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事不過三的道理。回顧歷史可發現,深市1991年曾連續15周收陰(深綜指2002年12連陰),滬市周線連陰紀錄為1992年的10根,即這些紀錄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而本世紀則共有七次七周或以上連陰,最早的一次發生在2001年12月至次年1月中旬,最長的一次是今年初的八連陰(實為七周半)。此前六次之後,市場雖然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回升,可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前兩次的反彈力度呈遞減態勢,而滬市年內三次(深市只有年初和最近這兩次)的最大跌幅則都在30%上下,近階段的跌勢之慘無疑就是空前的了。盡管如此,但市場調整至今也更加充分,而連續收陰則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市場的極弱狀態,一是預示中期反彈極可能將在近期逐漸展開,而由其它情況判斷,最近很可能也是年內最好時間段,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機會。 總體來看,這次反彈初期很可能會表現得猶猶豫豫,短期反復也會不斷出現,但中期升勢形成的標志卻依然是大盤上破較重要的周均線,如5周,即下周大盤至少收於2271點和7576點,而上破4周均線,則需要收在2227點和7401點;否則,反彈行情在技術方面就難以確立。 二、縮量近極致,放量可期待。 無論是日成交額,還是日(周)均成交量,目前都處於不斷萎縮的過程中,去年以來的地量紀錄由此也再次被刷新,但絕對成交水平已經達到築底的要求,而近兩周的日均成交縮減幅度則保持在10%左右,這與此前5周也就大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日均成交僅相當於歷史最高紀錄的1/10,這很可能將成為反彈即將展開的一個重要徵兆,而至今的周成交額則已連續三周逐漸縮減,這也是持續縮量的一道坎或曰極限,最近兩周再次出現放量的可能性因此也就相當大。 需要提醒的是,本周只有四個交易日,成交總額是否放大固然存在較大的疑問,但日(周)均成交額卻完全有可能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大盤試圖上破重要的周均線即確認反彈形成的情況下。 東方證券:上周股指繼續換檔下跌,周末盤初創2064點的新低,將本輪的累積跌幅擴展至66.3%,滬市周成交金額繼續縮減至1320億元。9月剛至中旬,但月跌幅已達到13%,空方依然呈現完勝的態勢,下跌已成為慣性。 從上一周的交易來看,多方唯一一次較為主動的反抽是在周三早上。當8月份的CPI公布為4.9%接近下限、PPI公布為10.1%接近中限時,部分逢低買盤有主動性入場的跡象。而在最後兩個交易日中,美股中的金融股大跌、港股大幅震盪,均波及至A股。招商銀行在莫須有傳聞的影響下,帶領高價銀行股快速下跌,並傳導至部分地產股;石化雙雄無法企穩,部分帶有H股的中高價A股大跌;同時,財政部和證監會聯手遏制利潤操縱將出台2號解釋說明,使得「T」類個股和部分重組權重股全線下挫。 但在股指快跌的過程中,醫葯板塊、券商板塊、滬市本地股、電力股、航天軍工概念股等在短線資金的支持下還是有所表現。與此同時,部分低價的帶有H股的A股走勢穩健,如北人股份、華能國際、中國南車等均未隨指數創新低,反而走出了獨立行情。 從指數上來看,上周已是連續的第七周陰線,股指在管理層維穩之後依然下跌了近30%。雖然在此期間,管理層也推出了一系列治市性的制度化建設文件,但離股民的真正需求還是很遙遠。但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放棄。雖然很難去預測還有多少下跌空間,但有一點應該是肯定的:正是因為前面已經出現66.3%的累積跌幅,所以大部分的風險應該已經釋放得較為徹底了,未來的機會將越來越大。向下的幅度目前已經遠遠小於未來向上的幅度,故更應該堅持和忍耐。
『陸』 大宗商品下跌利好什麼類股
大宗商品下跌,可以降低化纖、化工的生產成本,同時對於汽車股是利好。不過大宗商品下跌會拖累股市,大盤一跌,系統風險不可避免,應該盡量不要去逆市操作
『柒』 股價下跌,對該股的企業有什麼影響呢
大盤跳空低開,繼續探底。大家不要盲目進入,擇機進入,暫時觀望
四大因素困擾市場
金百靈投資:眾所周知的是,近期A股市場調整的源動力主要在於以下四點:
一是經濟增速放緩所帶來的動態估值預期的壓力。因為如果單純以目前不足20倍的2008年市盈率的估值水平來說,A股市場已無多大調整壓力。但可惜的是,證券市場強調的是未來預期,不少業內人士擔心2009年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或將大幅放緩,前期就有知名券商研究所對鋼鐵股、銀行股的2009年業績作出了大幅向下調整的信息,在此影響下,機構資金不敢輕易持有2009年業績下滑趨勢明朗的個股,也就有了近期持續不斷的拋壓潮流。
二是資金面的壓力。這一壓力預期其實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原先的存量資金在證券市場持續熊市的打擊下漸有退出市場之意願,從而使得市場存量資金漸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籌碼供應量的增加,不僅僅在於IPO、再融資,而且還在於大小非以及新老劃斷後的限售股解禁的壓力。另外,央行票據的發行、以企業債券為代表的債券市場的火爆均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股市場本已捉襟見肘的資金,從而使得市場有限的資金迎接持續膨脹的籌碼供應,在此影響下,市場的預期就不佳,股價重心只得不斷下移。
三是國際大宗商品牛去熊來所帶來的做空能量。有觀點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有利於PPI的回落,從而有利於A股市場。但畢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對有色金屬股,尤其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個股的股價也會帶來極大的壓力,而這些品種又是A股市場的人氣股或權重股,所以,市場的壓力仍然存在。而且,國際大宗商品期貨牛去熊來也意味著全球經濟減速,畢竟只有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市場需求下滑,才使得國際商品期貨牛市土崩瓦解。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出口導向型的上市公司業績或將面臨著出口放緩所帶來的壓力,這自然不利於A股市場的企穩
四是近期關於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回落信息、汽車銷售量增速創近年新低的信息均從一個側面說明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放緩預期已變得相當明朗。因為房地產、汽車等已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所以,隨著這些行業景氣的回落,也就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這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自然帶來較大的壓力。而證券市場核心投資理論之一就是未來業績增長,所以,隨著未來業績增長預期的不佳,那麼,A股市場的短中期走勢的預期就不佳,故近期A股市場在基本面未出現相對樂觀信息之前,難有真正止跌企穩的走勢出現。
衰極而盛 反彈時機漸成熟
北京首證:兩市上周略高開後均縮量整理並收長下影陰線,大盤雖受制於周均線或再現「雙低」現象,但周線卻又一次出現七連陰,既說明目前尚處於弱勢格局中,也預示重大轉機極可能已近在眼前。
一、兩度周七陰,含義各不同。
毋庸諱言,目前市場仍處於弱勢運行狀態中,滬市周內還天天創新低,大盤再創新低的可能因此就無法排除,2000點一線能否構築堅實的底部自然便成為萬眾矚目的一個焦點。作為整數和心理大關,2000點得失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客觀的講,任何一個具體點位都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或者說,大家所說的不過是一個極端低點問題,而不是底部區域。從發展的角度看,近年來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而不少個股則從來沒有2000點以下的經歷,總市值排名前20位的也有半數或以上都是如此,可它們卻參與了大盤下調,如中國石油、中國神華、中國太保等超級航母,計入股指後的最大跌幅依次約為73%、71%和68%,而大盤同期則分別為61%、64%和62%,股指跌幅因此也就更大一些,甚至超過了2135點這一百分比調整的極限(深市未觸及)。
上周兩市繼續下調並同時收出第七根陰線,這既是年內第三次長時間連續下調,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但「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換言之,市場轉機很可能就出現在最近一兩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事不過三的道理。回顧歷史可發現,深市1991年曾連續15周收陰(深綜指2002年12連陰),滬市周線連陰紀錄為1992年的10根,即這些紀錄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而本世紀則共有七次七周或以上連陰,最早的一次發生在2001年12月至次年1月中旬,最長的一次是今年初的八連陰(實為七周半)。此前六次之後,市場雖然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回升,可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前兩次的反彈力度呈遞減態勢,而滬市年內三次(深市只有年初和最近這兩次)的最大跌幅則都在30%上下,近階段的跌勢之慘無疑就是空前的了。盡管如此,但市場調整至今也更加充分,而連續收陰則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市場的極弱狀態,一是預示中期反彈極可能將在近期逐漸展開,而由其它情況判斷,最近很可能也是年內最好時間段,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機會。
總體來看,這次反彈初期很可能會表現得猶猶豫豫,短期反復也會不斷出現,但中期升勢形成的標志卻依然是大盤上破較重要的周均線,如5周,即下周大盤至少收於2271點和7576點,而上破4周均線,則需要收在2227點和7401點;否則,反彈行情在技術方面就難以確立。
二、縮量近極致,放量可期待。
無論是日成交額,還是日(周)均成交量,目前都處於不斷萎縮的過程中,去年以來的地量紀錄由此也再次被刷新,但絕對成交水平已經達到築底的要求,而近兩周的日均成交縮減幅度則保持在10%左右,這與此前5周也就大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日均成交僅相當於歷史最高紀錄的1/10,這很可能將成為反彈即將展開的一個重要徵兆,而至今的周成交額則已連續三周逐漸縮減,這也是持續縮量的一道坎或曰極限,最近兩周再次出現放量的可能性因此也就相當大。
需要提醒的是,本周只有四個交易日,成交總額是否放大固然存在較大的疑問,但日(周)均成交額卻完全有可能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大盤試圖上破重要的周均線即確認反彈形成的情況下。
東方證券:上周股指繼續換檔下跌,周末盤初創2064點的新低,將本輪的累積跌幅擴展至66.3%,滬市周成交金額繼續縮減至1320億元。9月剛至中旬,但月跌幅已達到13%,空方依然呈現完勝的態勢,下跌已成為慣性。
從上一周的交易來看,多方唯一一次較為主動的反抽是在周三早上。當8月份的CPI公布為4.9%接近下限、PPI公布為10.1%接近中限時,部分逢低買盤有主動性入場的跡象。而在最後兩個交易日中,美股中的金融股大跌、港股大幅震盪,均波及至A股。招商銀行在莫須有傳聞的影響下,帶領高價銀行股快速下跌,並傳導至部分地產股;石化雙雄無法企穩,部分帶有H股的中高價A股大跌;同時,財政部和證監會聯手遏制利潤操縱將出台2號解釋說明,使得「T」類個股和部分重組權重股全線下挫。
但在股指快跌的過程中,醫葯板塊、券商板塊、滬市本地股、電力股、航天軍工概念股等在短線資金的支持下還是有所表現。與此同時,部分低價的帶有H股的A股走勢穩健,如北人股份、華能國際、中國南車等均未隨指數創新低,反而走出了獨立行情。
從指數上來看,上周已是連續的第七周陰線,股指在管理層維穩之後依然下跌了近30%。雖然在此期間,管理層也推出了一系列治市性的制度化建設文件,但離股民的真正需求還是很遙遠。但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放棄。雖然很難去預測還有多少下跌空間,但有一點應該是肯定的:正是因為前面已經出現66.3%的累積跌幅,所以大部分的風險應該已經釋放得較為徹底了,未來的機會將越來越大。向下的幅度目前已經遠遠小於未來向上的幅度,故更應該堅持和忍耐。
『捌』 我國股票大跌會產生什麼影響
原因分析
全球疲軟 獲利回吐 上行乏力
分析師稱近期持續大跌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昨天,上海天相投資咨詢公司策略分析師徐煒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A股市場出現的這一波快速下跌,是由海外和國內環境多重不明朗因素的「共振」所導致的。
天相投顧首席策略分析師仇彥英認為,大盤進入新的調整階段,盤中一度形成恐慌性下跌,近期持續大跌的原因大致歸為三個方面。一是受到全球股市疲軟的影響。在美林和花旗四季報巨虧後,次貸危機進一步升溫,引發了全球市場對金融、地產類股票的拋售,帶動內地金融、地產、石油、石化的快速下跌。
二是滬深累計的獲利盤存在獲利回吐的短期壓力。上證指數從4800點反彈到5500點,雖然指數的漲幅僅為15%,但有相當一批個股的漲幅超過50%,創出歷史新高,短期出現獲利回吐在情理之中。
三是存款准備金率的再次上調,增加了市場的短期波動。從當前市場來看,海外和國內的各種因素並不明朗,同時市場也缺乏明確驅動的熱點板塊,因此短期內震盪格局將會持續。
中信金通證券首席分析師錢向勁指出,昨天股市在海外市場大跌及中國平安出台超過1600億元的再融資計劃的合力誘使下大跌。他認為,下跌主要由金融股放量殺跌引發,大量個股隨後跟隨性殺跌。 本報記者 周炯
後市展望
輕大盤重個股 慢牛格局可期
中信金通證券首席分析師錢向勁建議,目前投資者應該輕大盤重個股,把握市場熱點切換的節奏。這幾天的下跌是大盤上升途中的調整,是市場熱點輪動過程中的一個發展階段,也為未來行情發展奠定了基礎。
萬國測評首席金融工程師王榮奎觀察,機構目前倉位上現金比例仍在大幅度提高,做空籌碼過快的釋放將引發反彈,而盤中很多沽值壓力較小個股卻在出現增倉現象,創投熱點以及重組與資產注入預期的航天軍工板塊,還有農業股與化工股,都已整體跌回前期機構買入區附近。王榮奎認為,大跌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些股票出現的都是恐慌籌碼,現在已經出現大量誤傷的股票,投資機會較多。春節前還是看好市場。
天相投顧首席策略分析師仇彥英則認為,近期股市將持續慢牛格局,值得留意的十大投資主題分別為北京奧運、軍工、醫改、節能減排、3G、央企整合、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創投增值、股指期貨。本報記者周炯
歐洲入熊市 亞太跌聲一片
綜合新華社電 由於布希政府的經濟刺激方案未能使投資者重拾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昨日亞太地區股市紛紛下跌,其中日本東京股市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於兩年多來的最低點。
美國總統布希18日提出了金額為1400億到150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以刺激美國經濟增長。但這一經濟刺激計劃未能減輕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18日紐約股市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
昨日收盤時,東京股市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於13325.94點,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535.35點,跌幅為3.86%,為2005年10月以來的最低收盤點位。
韓國首爾股市綜合指數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51.16點,收於1683.56點,跌幅為2.95%.
澳大利亞悉尼股市主要股指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166.9點,收於5580.4點,跌幅為2.9%.
紐西蘭股市NZX-50指數下跌17.45點,收於3646.91點,跌幅為0.48%.
菲律賓馬尼拉股市主要股指下跌16點,收於3152.30點,跌幅為0.5%.
中國台北股市加權指數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74.45點,收於8110.20點,跌幅為0.91%.
又訊 截至昨晚10時,歐洲主要市場普遍跌4%至5.89%,有分析認為,歐洲股市已進入熊市。
巴西聖保羅股市初段跌6%;多倫多股市早段跌3.75%;印度早前曾跌至停板,收市跌7.41%;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收市跌6.03%.
恆指狂瀉1383點
香港財爺稱主要是受外圍因素影響,呼籲小股民量力而行
本報訊 受上周五美股下跌影響,昨日香港恆生指數一開市就低開700多點,並反復向下。到下午收市時,恆指報收23818點,暴跌1383點,下跌幅度達5.49%.
分析人士稱,市場對美國總統布希提出的刺激經濟措施失望,香港股市昨日跟隨下挫,港股下午跌幅擴大,眾多主要股票跌破重要關口,尾市時24000點失守,最低跌至23770.13,按比例計,昨日是美國「9・11」事件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國企指數更大挫7.07%.
昨日,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出席預算案公眾咨詢活動時,有數十位市民向他詢問股市暴跌原因。曾俊華表示,他也注意到昨日恆指的波動幅度相當大。「我以前也曾提到最近股市會有類似的波動。」曾俊華感嘆道,昨日的跌幅相當大,主要是一些外圍因素。他同時又表示,目前香港的基調仍然非常良好,可以處理這樣的波動。不過,對一些小股民來說,希望大家量力而為,小心、審慎一些,作出適當的風險預算。
渣打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也給香港股市打氣,稱香港經濟基調良好、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企業盈利健康,因此,預計香港今年經濟增長可達4.5%到5%,遠比過去十年好。
新聞鏈接
美聯社:美經濟衰退亞洲能承受
據新華社電 美聯社昨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由於亞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不斷上升,亞洲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較以前大為降低,亞洲因此能夠經受得住美國經濟衰退。
報道說,盡管美國經濟的嚴重下滑將降低對亞洲產品的需求,從而一定程度上拖累亞洲經濟,但亞洲快速壯大的中產階級將對本地區產品形成強勁需求。此外,亞洲新興經濟體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使其對大宗商品需求旺盛,有助於亞洲地區承受美國經濟衰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漢斯・蒂默說:「美國經濟不再那麼重要。」根據雷曼兄弟公司的統計,不包括日本,亞洲43%的出口走向仍在亞洲本地區內,較1995年的37%上升很多。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預測,2008年,亞洲地區38個發展中經濟體總體將增長7.8%,略低於2007年的8.3%.
此前,世界銀行發布的《2008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力將抵消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速的不利影響,預計今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從去年的3.6%減緩至3.3%.
不過,報道援引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拉吉夫・馬利克的話說,工業國家的需求對亞洲仍然十分重要,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亞洲經濟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玖』 上證大跌對大宗商品有什麼影響
您說的大宗商品是指期貨嗎?如果是指期貨的話,那麼如果上證大跌的話,說明國家的經濟預期確實不太好,股市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也體現在此。目前我們相關企業有出現的產能過剩的情況,所以上證的大跌對期貨確實是一定的下行沖擊!
如果您說的大宗商品是指現貨投資行業的話,我個人認為上證和商品現貨市場是相對的。原因是上證暴跌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種心裡的恐慌,也同時會造成資金的出逃,此時出逃的資金會選擇新的投資方向,而商品現貨的t+0雙邊模式不失為很好的投資方向,這樣以來對商品現貨市場的沖擊在於資金的充溢、行情的活躍,對於商品現貨投資者來說活躍的市場更加提供了更多的投資獲利機會。個人觀點,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