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企業選擇發行股票並購產生的影響

企業選擇發行股票並購產生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7-13 20:44:02

⑴ 一個企業為什麼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可以並購其他企業

從本質上說,並購企業,就是購買其股東的出資,或者說股權,這和購買一部手機一樣,也是一種購買,也是一種交換。你可以花現金來交換,也可以用其它有價值的東西來交換,只要對方接受。

購買者(一家企業)自身的股票是有價值的,特別是購買者如果已是上市公司,則其股票的流通性已經得到認可,價值也得到公眾投資人認可(表現為有活躍的市場交易,有確定的交易價格),因此更容易作為現金的替代物,用於支付。

簡單的操作思路是:一家企業向「購買對象」的股東發行股票,用這些新股交換股東手裡的「購買對象」的股權,這就是以股份並購,也稱為換股並購。並購完成後,購買對象變成了購買者的子公司,購買對象的股東變成了購買者的股東。

至於發行債券的並購,其實是先要借債,借到錢以後,用現金來收購,倒比較簡單。

⑵ 什麼是企業並購效應並購協同效應的來源有哪些謝謝哦謝謝~

1並購的效應動因

在並購動因的一般理論基礎上,提出許多具體的並購效應動因。主要有:

(1) 韋斯頓協同效應 該理論認為並購會帶來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最明顯的作用表現為規模經濟效益的取得,常稱為1+1〉2的效應。

(2) 市場份額效應 通過並購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制能力,通過橫向並購,達到由行業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規模,改善了行業結構、提高了行業的集中程度,使行業內的企業保持較高的利潤率水平;而縱向並購是通過對原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競爭對手的活動;混合並購對市場勢力的影響是以間接的方式實現,並購後企業的絕對規模和充足的財力對其相關領域中的企業形成較大的競爭威脅。

(3) 經驗成本曲線效應 其中的經驗包括企業在技術、市場、專利、產品、管理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特長,由於經驗無法復制,通過並購可以分享目標企業的經驗,減少企業為積累經驗所付出的學習成本,節約企業發展費用,在一些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的企業,經驗往往是一種有效的進入壁壘。

(4) 財務協同效應 並購會給企業在財務方面帶來效益,這種效益的取得是由於稅法、會計處理慣例及證券交易內在規定的作用而產生的貨幣效益,主要有稅收效應,即通過並購可以實現合理避稅,股價預期效應,即並購使股票市場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股票價格,並購方企業可以選擇市盈率和價格收益比較低,但是有較高每股收益的企業作為並購目標[12]。

2企業並購的一般動因

企業並購的直接動因有兩個:一是最大化現有股東持有股權的市場價值;二是最大化現有管理者的財富。而增加企業價值是實現這兩個目的的根本,企業並購的一般動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獲取戰略機會 並購者的動因之一是要購買未來的發展機會,當一個企業決定擴大其在某一特定行業的經營時,一個重要戰略是並購那個行業中的現有企業,而不是依靠自身內部發展。原因在於:第一,直接獲得正在經營的發展研究部門,獲得時間優勢,避免了工廠建設延誤的時間;減少一個競爭者,並直接獲得其在行業中的位置。企業並購的另一戰略動因是市場力的運用,兩個企業採用統一價格政策,可以使他們得到的收益高於競爭時的收益,大量信息資源可能用於披露戰略機會,財會信息可能起到關鍵作用,如會計收益數據可能用於評價行業內各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被用於評價行業盈利能力的變化等,這對企業並購十分有意義。

(2) 發揮協同效應 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領域:在生產領域,可產生規模經濟性,可接受新技術,可減少供給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產能力;在市場及分配領域,同樣可產生規模經濟性,是進入新市場的途徑,擴展現存分布網,增加產品市場控制力;在財務領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稅收利益,開發未使用的債務能力;在人事領域,吸收關鍵的管理技能,使多種研究與開發部門融合。

(3) 提高管理效率 其一是企業現在的管理者以非標准方式經營,當其被更有效率的企業收購後,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當管理者自身利益與現有股東的利益更好地協調時,則可提高管理效率,如採用杠桿購買,現有的管理者的財富構成取決於企業的財務成功,這時管理者集中精力於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13]。此外,如果一個企業兼並另一企業,然後出售部分資產收回全部購買價值,結果以零成本取得剩餘資產,使企業從資本市場獲益。

(4) 獲得規模效益 企業的規模經濟是由生產規模經濟和管理規模經濟兩個層次組成的,生產規模經濟主要包括:企業通過並購對生產資本進行補充和調整,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在保持整體產品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在各子公司實行專業化生產。管理規模經濟主要表現在:由於管理費用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分攤,使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大大減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於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

(5) 買殼上市 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的審批較嚴格,上市資格也是一種資源,某些並購不是為獲得目標企業本身而是為獲得目標企業的上市資格,通過到國外買殼上市,企業可以在國外籌集資金進入外國市場。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在海外已多次成功買殼上市控股了香港中遠太平洋和中遠國際。中遠集團(上海)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耗資1.45億元,以協議方式一次性購買上海眾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占股份28.7%的發起人法人股,達到控股目的,成功進入國內資本運作市場。

此外,並購降低進入新行業、新市場的障礙。例如,為在上海拓展業務,佔領市場,恆通通過協議以較低價格購買上海棱光實業國有股份,達到控股目的而使自己的業務成功的在上海開展;還可以利用被並購方的資源,包括設備、人員和目標企業享有的優惠政策;出於市場競爭壓力,企業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競爭力,開拓新業務領域,降低經營風險。

企業並購作為其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的表現形式,它的作用主要在於:企業的總體效益超過並購前兩個獨立企業效益之和的經營協同效應;由於稅法和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等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純貨幣收支上的財務協同效應;可實現企業的主營業務轉移等發展戰略。成功的企業並購可以搞活一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有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素質和擴大證券市場對全體企業和整體經濟的輻射力;企業並購能強化政府和企業家的市場意識,明確雙方責任和發揮其能動性,真正實現政企分開;企業並購為投資者創造盈利機會,活躍證券市場;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在並購決策時,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有:並購目的上的主次分明的原則;並購後行為主體的企業化原則;實施方案的科學論證原則;並購機理上的資產核心原則;並購行業選擇上的產業政策導向原則;並購容量的整合顯著有效原則;並購進程上的漸進原則;並購重組與生產經營有機結合原則等[17]。這里的所謂整合,就是並購方所擁有的與調整包括被並購企業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要素與環節的能力;所謂的以資產為核心,是指集團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與其他企業建立起緊密的資產聯系,並購雙方的資產可否建立一種有助於提高整體效益的關系,並購方的地位取決於凈資產的多少和整體資產的獲利能力。總之,以上述原則為依據,保持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⑶ 企業並購對上市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並購分很多種,有國內的同行業並購,不同行業的並購,又有跨國的並購,跨國並購在國際上有70%是並購後對並購的雙方都不好!而國內的並購一般表面都是利好的,至少可以減少財務成本和經營成本,短期內可以刺激股價做好,但長期來看,是中性的,必需要看並購後公司的運營實際情況,每年財報的收益是否因並購而增長,這才是實質上的利好與否!

⑷ 請問為什麼發行股票,也能進行吸收合並企業通俗舉例子解釋下。

首先需要了解資本市場上最常用的兩種收購方式就是現金收購和股權收購。
現金收購簡單明了,就不說了。股權收購主要又有增發新股和換股兩種手段。看一個國內比較著名的平安收購深發展案例就可以大致明白
2010年前,平安集團持有深發展4.68%股份
2010年5月,平安集團向當時的深發展大股東新橋定向增發約3億股,新橋以其所持有的約5.2億股深發展股份作為支付對價,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持有深發展21.4%股份
2010年7月,深發展向平安人壽定向增發約3.8億股,平安人壽出資約70億認購。由於平安人壽是平安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共持有深發展29.99%股份
2010年9月,平安集團宣布,以平安銀行90.75%的股權以及26.9億現金交換深發展16.39億股份。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擁有深發展52.38%股份,深發展成為其控股子公司。而深發展擁有原平安銀行90.75%股份,成為平安銀行母公司。即,平安集團控股深發展,深發展控股平安銀行。
這次經典的收購案例中有現金收購、有被收購方發行股票,有收購方發行股票,有股權交換,最終都是為完成收購目的服務的

⑸ 股票發行公司被收購對股票有什麼樣的影響

任何公司如果被收購,那麼市場上流通籌碼會減少,股價上漲。

⑹ 收購本企業發行的股票,會影響資產和權益變動嗎,會計處理是怎樣的呢

收購本企業發行的股票,不會影響資產和權益變動的,會計處理一般增加實收資本--公司股份,減少實收資本--XXX股份.

⑺ 如何選擇企業的並購方式

⑻ 通過企業並購能夠達到的作用有哪些

1.通過企業並購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通過企業兼並,優勢企業並購劣勢企業,朝陽產業的企業並購夕陽產業的企業,淘汰一些效益差、管理落後、從事長線產品生產的企業,發展一些效益好、管理先進、從事短線產品和新興產品生產、有技術、有市場前景的企業,促使資金從衰落的行業流入新興的行業,使生產要素得到了充分流動,加快了資本退出傳統產業的步伐,加速了資本的積累過程,增強了優勢企業的實力,促進了規模經濟的形成;同時,在客觀上促進了行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2.通過企業並購促進資產流動、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企業並購是將企業作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的綜合體推向市場,這些資源基本屬於存量資產的范圍,這些存量資產一旦推向市場,在全社會乃至世界范圍內優化組合,沉澱的資產就會煥發活力。通常情況下,兩家企業經過並購後的總體效益大於兩個獨立企業的經濟效益之和。同一行業的兩家企業並購可以減少管理人員從而減少單位產品的成本;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因為一個企業可以利用另一個企業的研究成果,以節省研究工作費用;在市場營銷上,還可以節省廣告和推銷費用;可以大宗采購,節省采購費用;另外,還可以降低資本成本,降低發行股票的成本等。不同行業的兩家企業並購能增加企業生產的產品種類,實現經營多樣化,從而有可能減少企業的風險。另外,小企業常常資金短缺,容易破產,但企業並購後,由於兩家企業的資金可以互相融通,發生財務困難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
3.通過企業並購實現資本和生產的集中,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並購的過程就是生產要素及經濟資源的重組過程,一方面能夠促進經濟資源向更高效益的領域轉移,實現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另一方面能夠使並購後的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增強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優勢,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獲利能力,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從而成倍壯大企業實力,快速發展成為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在行業產值、銷售額中所佔的比重。從宏觀上,有利於提高產業集中度,發揮大企業在行業中的先導地位,集中優勢開發新產品,從而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
4.通過企業並購推動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體,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大多數領域中發揮著主要影響力。我國的國有經濟存在著分布廣,行業、地域分布不合理等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資產存量不合理、使用低效、大量閑置及流轉不暢等問題。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利用並購完成部分國有企業的退出和重新進入過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活力,實現傳統產業收縮與新興產業擴張同步、國有經濟有目的地進入與退出同步,加速國有企業改革。
5.通過企業並購促進文化融合與管理理念的提升
企業並購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對並購企業和被並購企業的生產要素、管理要素和文化要素進行一體化改組。具體包括:將並購以後的資產實行統一決策、統一調度、統一使用,將被並購企業的文化傳統加以轉型改組使之納入並購企業的文化傳統中,將並購以後企業的管理方式、組織結構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重新組合,對並購企業實行統一的監督、控制、激勵、約束,使並購後的企業成為一個運作協調、利益相關的共同體。

熱點內容
炒股用什麼軟體做記錄 發布:2025-08-23 18:49:28 瀏覽:633
為什麼過多的發行貨幣 發布:2025-08-23 18:38:23 瀏覽:931
基金經理浮虧怎麼解決 發布:2025-08-23 18:33:52 瀏覽:314
上海a股警示股票交易許可權 發布:2025-08-23 18:28:24 瀏覽:727
手機炒股年收益25算什麼水平 發布:2025-08-23 18:24:36 瀏覽:280
中央銀行如何影響貨幣市場 發布:2025-08-23 18:20:35 瀏覽:540
在華澳洲公司用什麼貨幣結算 發布:2025-08-23 18:08:59 瀏覽:947
股市成交量紅色的2b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3 17:55:06 瀏覽:418
多少錢買股票影響股價 發布:2025-08-23 17:45:04 瀏覽:157
股權轉讓與股票交易的區別 發布:2025-08-23 17:32:43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