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和股票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壹』 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因素
1. 因變數
首先,定義產業結構。採用行業增加值份額va_share,衡量該行業在國民經濟整體中的相對大小,表示產業結構。行業增加值份額,由該行業增加值除以當年所有行業增加值總額再乘以100計算得到。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行業分類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劃分,分類沒有重復,也沒有遺漏,所以所有行業增加值的總額即是當年全國GDP。採用增加值而不是總產出作為衡量產業結構指標的原因是:總產出中不僅包括增加值,還包括中間產品投入部分;增加值指的是該行業新增產值部分,能更好地體現本行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程度。
本文分別選取供給和需求兩大方面的因素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解釋因素。供給方面的因素包括生產率、資本勞動比、上游度和進口份額,需求方面的因素包括消費份額、出口份額和資本形成份額。以下逐一解釋說明每個變數的選取理由和含義。
2 供給方面的解釋變數
生產率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因素。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生產率越高的行業,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和中間產品投入,能產出更多產品。所以,資源會向生產率增長快的行業流動。生產率增加越快的行業,產出規模增速也越快。行業的生產率增長率與行業的增加值份額變化速度之間應當存在正相關關系。本文採用全要素生產率作為生產率的衡量,同時採用勞動生產率作為穩健性檢驗。
文獻中有幾種常見的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做法:索洛殘差法、增長核演算法、隨機前沿分析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等(段文斌和尹向飛,2009)。本文採用索洛殘差法(Solow,1957)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索洛殘差法假設希克斯中性和規模報酬不變的生產函數,經濟增長中不能由資本和勞動等要素投入所解釋的部分,稱為技術進步,也被稱為全要素生產率。與郭慶旺和賈俊雪(2005)的做法類似,假設資本、勞動和中間投入三種投入要素,用實際增加值表示產出,採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計算全要素生產率。
其中Y表示實際增加值,K表示實際資本存量,L表示就業人員人數,I表示中間投入。而且,我們假設α1+α2+α3=1。通過估計方程,我們可以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對數值:
除了生產率之外,資本勞動比代表了行業的生產要素的組合比例,也是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因素。資本勞動比由實際資本存量除以就業人員人數得到。資本勞動比數值較大的行業為資本密集型行業,數值較小的行業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國際貿易中的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認為一國的要素稟賦決定一國的比較優勢。新結構經濟學強調一國的產業結構應該與本國的要素稟賦相適應(林毅夫和陳斌開,2013)。Ju et al.(2013)建立產業動態模型,認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驅動力來自於要素稟賦的改變。給定一個行業,資本和勞動力的組合比例反映行業的技術特點。如果一個行業的資本勞動比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升,說明這個行業在生產要素投入中用資本替代了勞動,可能意味著技術進步。
此外,上游度指標表示一個產業和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表示一個產業在國民經濟產業分工中的位置。本文把上游度作為控制變數加入模型中。依照Antràs et al.(2012)提出的方法計算得到上游度ups,並對上游度取對數。上游度數值越大,表示這個產業的產出中被其他產業使用的比例越大,離最終消費者越遠。上游度的對數值的最小值為0,例如,水利、環境和公共管理業、住宿和餐飲業等服務行業在某些年份不使用任何其他行業的中間投入,離消費終端最近。
『貳』 決定和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有哪些
內部:
產業內部要素的有無,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服務業等。
產業內部要素經濟總量的多少。
產業內部要素的相互關系正常還是緊張。
產業內部要素分布是否合理,是否科學。
外部:新增要素對整體影響消極還是積極。
『叄』 產業結構對經濟循環的影響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升級對於經濟增長乃至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狀態及優化升級能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十二五規劃綱要》又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於促進我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設定及數據說明
1、模型設定
通過對數據觀察,根據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統計數據,建立模型。其模型表達式為:
Yt=α+β1X1+β2X2+β3X3+µi (i=1,2,3)
其中:Y表示國生產總值(GDP)的年增長率,X1、X2、X3分別表示第一、二、三產業的年增長率,α表示在不變情況下,經濟固有增長率。可近似認為,表明國生產總值增長為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的加權和,而βi分別表示各產業部門在經濟增長中的權數;βi Xi則表示各產業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µi表示隨機誤差項。
通過上式,我們可以了解到,各產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國生產總值(GDP)會如何變化。從而進行經濟預測,為產業政策調整提供依據與參考。
『肆』 簡述產業政策對產業結構及消費結構影響
1).產業政策是國家為了實現一定的國民經濟目標而干預資源在產業間配置和產業組織成長的政策。
2).通過產業政策對產業結構施加影響,扶植或抑制某些產業,導致產業結構變化。
3).產業政策實施所形成的產業結構,在一定時期內對消費結構有所制約,但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發展不會長期滯後於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的發展。尤其是產業結構的發展經過重化工業階段後,消費結構的變化對產業結構的引導作用變得相對突出。
『伍』 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有( )。
【答案】A、B、D、E
【答案解析】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有消費結構資源結構、投資結構、科學技術進步、勞動力素質和數量對、產業間關聯方式,故選擇ABDE。
『陸』 產業結構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經濟的良性發展作用十分巨大。國家根據輕重緩急,進行產業的戰略性調整,是國家國民經濟的重大決策。這種影響是戰略性的。也是百年大計。
『柒』 為什麼投資影響和決定著產業結構
因為投資是構成現實最終需求、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和實現產業擴張的重要條件。因此投資結構,即資金投向不同產業方向所形成的投資配置量比例,是改變原有產業結構的直接原因。因此,政府為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就常常通過制定或修訂投資政策,變動投資結構來貫徹調節意圖。
『捌』 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正>
傳統的新古典學派觀點認為,產品和要素市場總是能夠保持均衡的,無論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資源都存在著長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優狀態)。因此,勞動和資本在不同產業部門的邊際收益是不變的,部門間勞動和資本的轉移(即產業結構變動)不會對總
【作者單位】:中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胡振華);中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周永文)
【分類號】:F061.2
【DOI】:cnki:ISSN:1000-3894.0.1997-04-005
【正文快照】:
傳統的新古典學派觀點認為,產品和要素市場總是能夠保持均衡的,無論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資源都存在著長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優狀態)。因此,勞動和資本在不同產業部門的邊際收益是不變的,部門間勞動和資本的轉移(即產業結構變動)不會對總產出產生任何影響,資源的重新
請到知網下載
『玖』 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
從社會來說,投資結構決定了,資金向哪些行業傾斜,哪些行業就得到優先發展,從而影響了產業結構及產業布局;
從企業來說,投資結構組成決定了誰更有話語權,影響了企業產業方向的調整,從而影響企業發展方向.
『拾』 對產業結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