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電影會影響股票嗎
❶ 春節多檔電影上線,影院市場的股票會不會大漲比如萬達,節前買點可以么
其實若是我的話,我會選擇不考慮這樣的票,為何這樣說,最為淺顯的一個數據,每年的一個凈利潤出現增長,但是股價卻在走走下跌的路線,說明數據有問題,或者炒作太厲害,這個你懂了嘛,你可以做短線是可以的啊,價投還是算了吧
❷ 《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對新東方是否會有影響有影響的話,有哪方面的影響例如股價
《中國合夥人》持續熱映後,肯定會對新東方有一定影響。
上市之後的影響,肯定是有的,電影的熱播,體現在生活中,應當有著不小的有良性影響。
❸ 影院復工後全國單日票房首破四億,對影視股價是否有影響
疫情過後,似乎不管是觀眾還是股民都在變的更加理智。
2020年七夕宣布定檔後,影視股就開始有所回暖,七夕前夕雖然八佰排片已經降至一半,但依然有不錯的票房,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已經突破10億。無疑八佰的票房和熱映也算是給各大影視都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到底能否改善自家由於疫情影響不斷跌停的股市行情,國慶之時便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時候了。我猜測經過疫情影響,股民和觀眾雖然依舊熱切期盼傳媒行業的上漲,但自身的經濟狀況也開始一直讓他們保持理性判斷,股市自然會回漲,但能否猛漲我對此情緒並不高。
❹ 如何看待此次賀歲檔電影票房分賬比例調整,對電影市場有什麼影響
引進分賬片促使國產影片實行分賬制,隨著製片成本急劇上升,製片分賬比例十年增加10個百分點,導致制發放分賬比例矛盾紛爭不斷,發行、院線公司夾在中間盈利有限,影院終端因片源溫飽不均盈虧無常,期待制定符合國情的分賬比例規則,理順制發放三者關系,促進中國電影產業健康有序持續高速發展。
2011年國產片賀歲檔,《金陵十三釵》出品人、新畫面董事長張偉平要求與院線的分賬比例,從原定的43%提高到45%,因而引發八大院線聯合抵制的風波。經電影局相關領導出面調解後,製片方與院線「靈活商議」的分賬比例:即《金陵十三釵》製片方(含聯合發行方中影、華夏公司)與院線公司的分賬比例,在取得的票房收入中,前5億元按45:55分賬,超過5億元部分按41:59分賬。從調解協商結果看,至少在5億元票房內,可以說是基本實現張偉平的目標;而5億元之後的院線、影院所得比例比原定慣例57%提高到59%,從表面上看是向院線、影院讓利兩個百分點,但目的是調動院線、影院多排場次的積極性。然而分賬比例多少可由製片、發行、院線、影院協商解決,而票房收入只能讓市場說話——觀眾用錢包投票。最終《金陵十三釵》在國內並未能達到收10億元票房目標,在首輪城市主流院線市場只收6億元左右;在國外已上映的國家和地區,票房收入也難超《英雄》,至於全球票房能否達到10億元人民幣,也要待到五月份全球公映結束才能有結論。面對這一成績,不僅喊出「10億元」票房目標的製片方不滿意,不少電影專業人士更是痛惜2011年年底的賀歲檔 「不給力」。事實上制發放分賬比例矛盾紛爭不斷,早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理順電影市場上製作、發行、放映三方的關系,一直是中國電影體制改革的頭等問題。
製片分賬比例不斷提高
難抵急劇上升製片成本
1949年至改革開放初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產影片長期實行由中影公司統購統銷,按行政區域劃分從中央到省、市、縣(區),再到影院的發行放映網路,既談不上市場競爭,也難合理分配利潤。在20世紀80年代改為按拷貝結算分配:即70%上繳中影,30%留給省級發行公司;省公司將所得利潤的20%上繳地方財政,80%用於發行放映的再建設,簡稱「二八政策」;國產影片仍由中影公司按90萬元/1部統一收購,發行好壞與製片廠無關,盡管後來統購價有所上浮,但仍難抵消急劇上升的製片成本。
1993年1月,廣電部(現為廣電總局)頒發《關於當前深化電影發行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旨在打破由中影公司統購統銷的市場格局。1994年8月,廣電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通知》決定,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國際通行的分賬發行的方式進口10部 「進口分賬片」,入世後增加到20部,按照製片、發行、放映三方35:17:48的比例分賬。這個比例與美國的分賬比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美國拷貝製作費用和用於發行的宣傳費是由發行方承擔,而在中國這些費用全由製片方負責。引進分賬片,使中國電影界及整個電影市場彷彿在一夜間被喚醒,一場變革浪潮席捲而至,對中國電影市場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更多的是在於中國電影人對電影觀念的改變:促使國產影片實行分賬制,實現電影制發放市場化運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中國電影分賬制規定: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激5%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和3.3%的營業稅,剩餘部分制、發、放三方再進行按比例分賬。
1995年,《紅櫻桃》參照美國進口分賬片的比例標准實行分賬之後,大多數國產影片都以分賬方式發行放映。為鼓勵多放國產影片,當時製片方所得的票房收入只佔33%,甚至有些製片方為能讓影片進入市場,自願降低到30%以下的都有。隨著製片成本的加大和票房回收難度加劇,製片方亟需提高分賬比以減輕投資壓力,致使分成比例也不斷增加。20世紀90年代,製片方從最初的35%提高到37%,這一比例還要返回兩個百分點給影院作為宣傳費用,所以實際上製片方最後拿到的比例是33%-35%。
2002年,國產大片《英雄》樹立了一座「國產片分賬史」里程碑。按當時行情製片方的分賬比例平均為35%,《英雄》製片方史無前例地向院線爭取到40%的分賬比例,此後一般國產影片的分賬比例提高到37%左右。到《十面埋伏》將分成比例提高至41%,《滿城盡戴黃金甲》再將分賬比例提高到42%……《金陵十三釵》又在一般國產大片原則上不低於43%的基礎上提高到45%。新畫面老總張偉平借張藝謀導演的品牌價值,鑄造了一個分賬比例神話——從35%到45%,十年間製片方分賬所得提高了10個百分點,從而一次次改寫了分賬比例行業規則。不過能拿到41%以上比例的只有極少數國產商業大片,大部分國產影片分賬比例都在38%-40%之間浮動,有些為進入市場的中低成本影片甚至低於36%的都有。
❺ 電影節和股票的關系
炒股票炒的是預期,任何時候投資者要從新聞資訊內容中了解預期,選擇預期。電影節必然就是關聯有關電影類的股票。如果電影節某些電影有好的票房,自然對應有上市公司,那這個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就是利好嗎?不就是預期嗎?
這不就是炒股票炒的是預期嗎?
強烈建議你網路 NEW星星 老師網易博客,學習他寫的股票實戰技巧文章,我在網路中看了這么多文章,從來沒有發現過一位老師能像他寫的股票這么實用的,很容易接受和學習。不會寫的天花亂墜,看不懂。這位老師對大盤判斷還超級准確,炒股可以參考。
❻ 電影節會對股市影響嗎
電影節一定是利好上市公司的電影相關行業
❼ 賀歲片概念股票有哪些
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中南傳媒,中國電影,萬家文化,奧飛動漫,萬達院線
❽ 為什麼今年(2021)賀歲電影票這么貴
眾多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的疫情導致了眾多院線的巨額虧損,所以在疫情過去社會活動全面開放的今年,院線的人肯定要隨之漲價一波來讓去年的巨額虧損回一波血。
從之前的疫情開始,國內的電影院基本上全部關閉了,雖然說疫情第一波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為了國家衛生安全的穩定,隨後的大半年時間里,國內的電影院依舊不被允許開放,要從成本的角度上去考慮,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不營業的情況下,電影院的虧損情況有多嚴重就不言而喻了。
同時21年過年的時候,眾多地方響應國家號召就近過年,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沒有外出返鄉,大批的滯留人員為這些電影院帶去了巨大的客流量,隨著客流量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電影院的需求被提高了,當需求提高,價格的提高也就無可厚非了。
❾ 春節檔電影概念股可關注哪些股票
每年春節的時候,公路、鐵路、航空都會迎來高峰,今年也不例外。中國人過年總要准備些禮品,酒是送禮的首選,其他如家電、服裝等往往也會迎來一波采購浪潮。商場這時可能是一年中人氣最旺的時候。同時,出境游雖然不斷升溫,但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境內游還是首選,旅行社生意將會不錯。
基於上述分析,春節概念股有一定的投資機會。春節概念板塊主要包括:1、運輸業,包括機場(如上海機場)、公路(如華北高速)等;2、酒類(如五糧液);3、商場(如王府井);4、旅遊,包括景點(如華僑城);5、旅行社(如青旅控股、國旅聯合、首旅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