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醫保談判壓價會影響醫葯股票

醫保談判壓價會影響醫葯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8-17 02:42:26

⑴ 一分一厘必爭的靈魂砍價讓醫保談判出圈,這背後難度有多大

我國一直在致力於完善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並且也能夠讓我們的人民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因為醫療保障制度作用是很大的,而且也有很多功能能夠保障我們人民的基本生活,並且也能夠讓我們的人民老有所依,住有所養。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讓我們的醫療保險有一個比較好的保障,這樣的話就能夠讓我們的人民在遭遇一些事故的時候能夠去利用這些保險,並且也能夠讓我們減輕負擔,因為這樣做是能夠讓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壓力的,減輕的。

我們的醫保會經歷多次談判,這樣的話就能夠讓我們用更少的價錢去買到更好的葯,並且也能夠用更少的價錢去有一個更好的質量。這是我們很多專家在談判的時候的目標,而且也是很多專家都想要達成的目標,這樣的話就能夠讓我們的人民也有一個比較好的保障。醫保是會要定價的,因為這樣的話就能夠讓我們的醫保有一個更好的完善,從而促進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發展。一分一厘必爭的靈魂砍價讓醫保談判出圈,這背後難度有多大?其實難度是十分大的。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醫保談判考驗雙方的耐力。

其實談判本身就是一種十分考驗雙方的活動,而且也可能會讓雙方有一個很艱難的行為。因為有時候我們不知道對方到底是有一個什麼底線,這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在談判的過程中去試探對方的底線。醫保談判也是一樣的,在談判的過程中,雙方都需要考驗對方的耐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優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⑵ 葯品降價64%,銷售額卻漲了!啥因素能決定葯品是否能進醫保

葯品降價64%,但是銷售額卻比以前漲了好多這個葯品進了醫保的范圍它的價格就會被砍下來,因為普通的消費者不清楚這個葯品它的成本構成到底是什麼樣的,但是進了醫保范圍就會有專門的機構調查這個東西。

最終這個葯品能不能進醫保與上方的談判有關系,也就是國家相關部門與醫葯行業公司的這些代表們,另一方面也是看市場上的需求,消費者患者真正需要哪些葯物使用的頻率比較高,迫切需要,然後價格又比較高,自然就會進行這方面的談判,考慮更多民眾的需求,這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⑶ 2020醫保目錄談判現場,有哪些「靈魂」名場面

12月28日,國家醫保目錄新聞發布會在江蘇大廈如約召開。此次談判成功的葯物共119種,其中96種在目錄內,23種在目錄外。這次談判現場,可是出現了很多砍價名場面呢。

這次談判陸續上演了“靈魂砍價”,也是我國持續深化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起了一些新機制。網友對此也紛紛表示點贊。有評論說“東北鐵子們就是耿直”,也有特別溫暖的評論說,“談下來的每一塊錢,暖的是所有患者的心",更有網友稱,如果醫保局讓李佳琦去談判,又會是什麼場景。不得不說,這些砍價名場面真的讓人又想笑又感動。非常感謝!

⑷ 醫保談判再現靈魂砍價,談判雙方分別都是誰代表什麼利益

醫保是人民進行醫學治療的一個保障,醫保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一個問題,在2020年12月2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披露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2020年)》的通知。這份通知中,備受矚目的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等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葯品被調入目錄,意味著最新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葯品已被全部納入醫保范圍。

⑸ 醫保談判定價的優點

醫保談判定價的優點是可以大批的采購,價格會降低很多。

⑹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⑺ 國家醫保局為什麼要對引入醫保目錄的新葯談判價格保密

因為如果價格太公開的話,很多葯廠都會拼降低價錢,然後反過來生產出來的葯品質量就不是很好。

⑻ 中美談判推遲對股市算是利好嗎

不算利好,也不算利空。中美貿易談判是個雙刃劍,其實談妥的前提是我們花了大價錢去買美國的東西,降低貿易順差,這個不能單獨看是利好還是利空,此次行情收益於相對寬松的信貸政策和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等大基建的建設投入。

股市的大漲也不完全是因為中美貿易談判,其實經過幾輪的毛衣談判市場能夠受到的影響已經在不斷減弱了,上漲其實還是因為政策變暖跟大盤已經跌了這么多,資金有抄底的需求。



(8)醫保談判壓價會影響醫葯股票擴展閱讀:

企業或個人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對外投資取得的股利,轉讓、出售股票取得款項高於股票賬面實際成本的差額,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資本利得和公積金轉增收益。

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

⑼ 醫保砍價現場,「靈魂砍價」這技能,醫保談判專家是如何練成的

醫保談判專家們,應該是經過很多場談判才練成的。首先,醫保談判專家肯定是有著很豐富的經驗。經過很多場的談判,才能夠有現在的這個能力!其次,醫保談判專家,他們背後是國家。他們是為人民去砍價的,所以他們也是有著很大的底氣的!所以他們才可以這么厲害的去砍價!談判專家的這種技能是非常厲害的,也是我們覺得非常好的。因為他們是為,我們很多很多患病的人去謀的福利。

所以也能很強勢的將價格,砍到那些患病的人能夠買得起的地步!向醫保談判專家,他們肯定是在年輕的時候跟著老一輩的醫保談判專家去進行談判。多聽多看,並且自己總結一些經驗,從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為我們砍價的時候,他們也能發揮出自己的專業水平。然後將醫葯的價格,給他砍到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吃得起的狀態。所以對於醫保談判專家,他們如何煉成的這個問題。我們也有所了解!他們這樣技能,是在造福那些患病吃不起葯的人。

熱點內容
投資基金與投資股票的風險 發布:2025-08-05 06:16:55 瀏覽:579
股票交易所得稅費怎麼算 發布:2025-08-05 06:11:16 瀏覽:569
聯想市值低為什麼還是世界五百強 發布:2025-08-05 06:11:15 瀏覽:305
期貨莊家為什麼要資料庫 發布:2025-08-05 06:09:35 瀏覽:970
高位報團基金主要有哪些 發布:2025-08-05 05:36:09 瀏覽:256
期貨橡膠回落怎麼做 發布:2025-08-05 05:33:56 瀏覽:67
子公司的股權激勵按什麼計算 發布:2025-08-05 05:31:44 瀏覽:848
理財產品標識指的是什麼 發布:2025-08-05 05:13:58 瀏覽:968
中國金融投資管理股票行情分析 發布:2025-08-05 04:33:46 瀏覽:795
什麼是股權的基本概念 發布:2025-08-05 04:12:04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