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金門通橋影響股票
A. 廈門到金門跨海大橋開通了嗎
早著呢,幾年以後的事。
廈門去金門可以乘船,行程一個小時,方便。
B. 金門大橋的廈門考察
2010-8-9日下午,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於偉國,會見了來廈參加第二屆廈金橫渡活動的金門縣長李沃士一行。於偉國表示,廈金橫渡活動很有意義,除了可以促進健身鍛煉之外,更重要的是增進廈金兩地情誼交往。
於偉國在會見中提到,今年上半年經「小三通」往來兩岸的人數比去年同比增加10多萬人次,廈金兩地的關系日益密切。「廈金旅遊、海峽旅遊,要像辦廈金橫渡一樣,共同把它辦火起來。」
李沃士提議,希望未來擴大廈金泳渡的活動規模,讓更多國際友人也可以加入,以此擴大廈金兩地的國際知名度。他建議:一是在金門與廈門的區域建設中,為更有效率地推動建設工作,能否由廈門市政府與金門縣政府共同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即時了解對方規劃,共創雙贏成果。二是今年8月1日在金門成立的金門大學,希望能與廈門大學、台灣成功大學兩所高校加強合作,打造成兩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平台。對於這些提議,於偉國都給予肯定的答復。
李沃士坦言,此次來廈門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考察廈門的橋梁建設。「廈門市有這么豐富的建橋、建隧道經驗,金門要好好借鑒學習。」金門縣議長王再生也表示,年底就要動工的金門———烈嶼「金門大橋」若能有廈門建橋經驗的支持,肯定能在投資成本、建造時間上大大節約。李沃士還表示,金門大橋建設工程要對外發包,很期待大陸的企業能參與招標。
C. 金門廈門間建設大橋,是否真的能實現呢
金廈大橋有望興建,金門民眾開心期待
2008年06月21日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盛志耘、樂艷艷台北報道: 據台灣媒體報道,金門民眾爭取多年的金廈大橋終於有望。台當局行政機構19日通過將金廈大橋列為金門中長期經濟建設計劃,讓金門民眾相當開心期待。
報道稱,金門與廈門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隻要40分鍾航程左右就可抵達。金廈大橋又名金嶝大橋,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陸共同合作,從廈門大嶝島或是小嶝島建立跨海大橋直通金門。大橋一旦興建,可以帶動雙方交流,那時金門就不是孤島,不但減少戰爭發生可能,還可解決金門水電問題,金門就可建設成「廈門的後花園」。
金門縣長李炷烽也表示說,金廈大橋如果興建,可以讓兩島相連,對金廈共同發展建立生活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D. 當年炮轟金門起於幾幾年目的何在
1958.8.23,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炮擊金門戰役.數萬發炮彈不但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軍隊,也徹底粉碎了美國妄圖分裂中國的陰謀,在「台獨」勢力在台灣愈發猖獗的今天,回顧這段往事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也是對台灣分裂勢力敲響警鍾。中國的統一是任何勢力也無法阻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經歸還中國。然而,在反人民的內戰中,全面潰退的國民黨撤到台灣後,由於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的插手,使台灣再次與祖國大陸分離。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起,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猛轟金門,震驚了全世界。這是否拉開解放台灣的序幕?美蔣慌了手腳。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武力介入台灣海峽。1954年12月,美台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復雜化,也使毛澤東深思熟慮:從戰略高度判斷台灣海峽的局勢,首先是「美蔣協防」保台灣,要准備美國空軍、海軍捲入。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將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台灣。1955年3月,美國和蔣介石簽訂的所謂《共同防禦條約》生效。在美國的支持下,台灣當局年年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騷擾大陸。 1958年7月1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武裝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內政,中東燃起戰火。台灣當局伺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1958年夏,國際形勢驟然緊張。美國在黎巴嫩登陸,扼殺黎巴嫩人民起義;英國出兵約旦,威脅伊拉克民族革命。在遠東,美國重申不承認中國,並支持台灣當局在台灣海峽進行戰爭挑釁。在這一背景下,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以牽動全球戰略格局,震懾美蔣頑固勢力。他說道,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進來把你吃掉。我們不怕鬼,所以炮擊金門、馬祖。 7月18日晚,毛主席召集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海、空軍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作出炮擊金門的指示: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7月19日,葉飛率福州軍區前線指揮部疾馳廈門。兵力部署如下:以17具炮兵營組成蓮河地區炮兵群,以15個炮兵營組成廈門地區炮兵群,分別負責打擊小金門和大金門的國民黨軍;以6個海岸炮兵連配置在圍頭、蓮河、廈門前沿陣地,打擊大金門料羅灣的國民黨軍艦。7月20日,中央軍委批准組成以葉飛為首的福州軍區前線指揮所。 工程兵夜以繼日構築90個連的野戰炮兵掩蓋陣地,95個連的露天陣地,搶修道路150餘公里,橋梁500餘米,保障炮兵部隊急速進入陣地。航空兵部隊神速轉場至閩、粵、贛三省幾個機場。在廈門、蓮河地區組成1個高炮群,保障對空安全。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含魚雷快艇)水陸兼程,隱蔽地迅速進入相關海域。 8月20日,毛澤東決定:立即集中力量,對金門國民黨軍突然猛烈打擊(不打馬祖),把它封鎖起來。8月21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召開會議,作出8月23日17時30分發起炮擊金門的決定。 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僅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金門炮聲,天下驚聞。摸不著頭腦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趕緊跑到北卡羅來納山中地下深處的防彈掩蔽所,向總統艾森豪威爾匯報了金門的消息。艾森豪威爾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搞懂其中的玄機。於是他那豐富的想像力開始發揮作用:金門、馬祖失守,台灣也就保不住了,這將威脅「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甚至沖繩未來的安全……因而將使美國的根本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急忙忙回到華盛頓,下令從部署中東的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加入第7艦隊。美國人終於隨著毛澤東的指揮棒動作起來。 金門守軍海上補給線被截後,美台海軍組成了聯合艦隊進行護航。福建前線部隊請示打不打美台聯合艦隊?毛澤東命令照打,以試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效力到底有多大,美軍在台灣海峽的介入到底有多深。結果,解放軍一通大炮,美艦頓時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丟下台艦及運輸船隻,掉頭遁去,急得蔣艦大罵「美國人混蛋」。事情再明白不過了,美國是不會冒同人民解放軍發生直接沖突的危險的。
E. 廈門海底隧道通往台灣的那條隧道打通了沒
沒有聽到過這個消息(只是有從五緣灣福建建設到金門的),廈門目前還沒建設從廈門往台灣的海底隧道,呵呵,廈門目前進島的方式(橋梁)已經打通的有,廈門大橋、廈門海堤、行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而已,其餘橋梁(隧道)目前還正在建設中。呵呵
希望能夠幫到你
F. 金門大橋為什麼有名
一、金門大橋是美國舊金山的地標
金門大橋是美國舊金山的地標。它跨越聯接舊金山灣和太平洋的金門海峽,南端連接舊金山的北端,北端接通加州的馬林縣。
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大橋之一,被譽為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跡。金門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橋雄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
二、金門大橋建築難度大
金門大橋的橋墩跨距長1280.2米,建成時曾是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懸索橋,寬度27.5米,雙向共6條行車線,橋身呈褐紅色,金門大橋擁有世界第四高的橋塔,高達227.4米,全橋總長度是2737.4米,每根鋼索重6412公噸,由27000根鋼絲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車。
三、金門大橋被國際橋梁工程界廣泛認為是美的典範
金門大橋橋身的顏色為國際橘,因建築師艾爾文·莫羅認為此色既和周邊環境協調,又可使大橋在金門海峽常見的大霧中顯得更醒目。由於這座大橋新穎的結構和超凡脫俗的外觀,所以它被國際橋梁工程界廣泛認為是美的典範,更被美國建築工程師協會評為現代的世界奇跡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上鏡的大橋之一。
(6)廈門金門通橋影響股票擴展閱讀
金門大橋是1937年開通的,全長約2.7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被視為舊金山的象徵。在淘金熱的時候,這座橋如同是通往金礦的一扇大門,因此被命名為「金門大橋」。 金門橋在橋梁建築學上也是一個創舉。
它只有兩大支柱,因此它不是利用橋墩支撐橋身,而是利用橋兩側的弧形吊帶產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橋身高高吊起。金門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對美國做出的貢獻。
如今,金門大橋是世界上無數橋梁中最繁忙的橋梁之一,每天都約有10萬輛汽車從橋上駛過。
G. 大陸有沒有建通往台灣金門的跨海大橋
我知道福建廈門到台灣金門的跨海大橋正在商談綢繆中,估計很快會動工
H. 金門為什麼成為全台灣最富饒的地區
「八二三炮戰」就承受五十萬發炮彈,金門成為兩岸關系天秤上的砝碼;由小三通打開「和解之門」、「和平之門」,金門又牽系著兩岸關系的轉變。如今,從炮火連天到漁舟唱晚,正在規劃建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金門,要演繹走向繁榮,更要試探兩岸走向和平融合的新路向。馬英九率領國民黨重返台灣執政舞台,兩岸融合的呼聲越益高漲。二零零八年,台灣兩岸的專家學者們就提出整合優勢,建立金廈經濟特區的構想,以探索兩岸經濟合作模式。隨著兩岸和平環境穩固,經濟融合越走越近,探索兩岸經濟合作模式成為期待。大陸福建省也相繼提出建立平潭綜合實驗區,釋出兩岸攜手「先試先行,共建共管」的訊息。就連綠營智庫「台灣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日前也完成了一份政策評析報告,建議政府參考港澳模式,將金門、馬祖建設為兩岸樞紐「黃金之門」,讓兩岸在金馬達成雙元貨幣並行、交通工具互駛等事務。 與大陸相距最近的金門不甘落後,提出要落實融入金廈生活圈,構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構想。國民黨中常委、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早前在國民黨中常會提案,借鏡韓國濟州島經驗,在金門優先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提供優惠政策吸引跨國企業投資,帶動離島經濟,徹底落實「貿易自由化」。馬英九曾對亞洲周刊表示,未來三年多任期要推動的兩岸政策,第一項就是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邱復生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經濟正快步邁入自由開放的時代,而兩岸政府十一月份簽服務貿易協議,明年六月簽商品貿易協議,意味著大陸商品可以到台灣,台灣商品可以進大陸,台灣生產的商品明年六月兩岸就可以通了。 邱復生不僅提出構想,並投資興建首期三萬多平方米的風獅爺購物中心,並提出「跨足亞太,迎向自由貿易新藍海」。要免稅集精品購物、展覽展銷、國際貿易、旅遊休閑等為一體,將金門構建成東南亞的自由貿易中心,「是台灣的『香港』、台灣的『杜拜』、台灣的『濟州島』、金門的『一零一』」。邱復生講這番話時滿懷自信,他更認為,打開金色之門,擁抱大陸腹地,開啟的就是兩岸和平、融合發展的大門。金門設想,廈門每年有三千五百萬旅遊人口,其中一成延到金門,每年就為金門帶來三百多萬的旅遊者,而他們不需要去台北,就能選購價廉物美的精品。 即使在台北辦公室都能遙距看到金門工地進展情況,但每個月邱復生都要去金門視察幾次。他說,到明年底,廈門過來的大陸客人不僅觀光金門的小島風情、戰地風光,還可以享受到國際購物的樂趣,金門人的生活也得到改善,看電影、唱卡拉OK就不需要到台灣本島了,「我們正努力,也希望香港的名店入場,香港有商譽不會有假貨。 台海兩岸分離,金門是被炮擊打出國際知名度的。一九四九年國軍上島,最多時駐軍有兩個兵團四個軍,達十萬官兵之多。而當地戶籍居民有九萬多,實際居住僅五萬人。炮擊時期,對岸累計向金門島砸下上百萬發炮彈。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炮戰更歷時四十多天,島上掉下了四十八萬發炮彈,這些炮彈後來成為金門鋼刀的材料,揚名島內外。 金門那時的經濟就是「軍需」經濟,地方發展、老百姓的收入既受制戰事,又得益十萬軍人的貢獻及需求。島上百姓的生活和軍人有直接關系,老百姓提供物資,收入來源靠的是駐軍的需求,不過,一九九二年始,軍人逐漸撤離,剩下二千士兵,金門經濟的熱度也隨之減退了。 而這一年,對岸廈門開始起步,經濟高速發展,高樓大廈林立,舊貌換了新顏。踏上金門,雖然綠意盎然,鳥語花香,卻看不到現代建築、現代產業,四處可尋的還只是傳統民居的「金門古厝」、造型、神態各異的風獅爺、戰爭年代的地下坑道及炮戰痕跡等歷史的記憶。 當年,金門扮演的是軍事角色,自然而然是邊陲,是守護台灣的門戶。兩岸有了互動交流,金門的角色轉變了,成為與大陸最接近的地域。兩岸「小三通」始於此,是誓不兩立的兩岸五十年之後重新擁抱最接近的地方。二零零一年一月一日兩岸開啟「小三通」,金門和廈門直接通航,打開的大門讓往日寂靜的金門島開始有了生氣。去年經金門來往大陸的出入境人次創下一百五十萬曆史新高。大陸遊客通過金門這條路線進入台灣觀光旅遊的就有四十萬人。 金門成為台灣與大陸接觸最親密無間的地方,角色是在互動中轉變的。據悉,金門與廈門的中間有個島嶼叫檳榔嶼,早年金門士兵將國民黨旗插在島上,廈門人看不順眼,就劃著小船,將旗子扳倒,插上五星紅旗。第二天,發現五星紅旗被換掉了,於是又劃著小船過去……。多次後,雙方都疲憊了,小島上也就不再出現旗子。再後來,大陸與金門百姓常將小船停靠在那個島嶼上交換物品,小小的島嶼成了兩地民間聯系交流的橋梁。金門角色轉變後,是因為外在環境變化的催化,帶來了發展的機會。金門縣長李沃士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我們很認真的思考金門未來的路,站在自身優勢角度,不能開發工業,也不大規模開發新城。經過民眾的聆訊和中央的意見,定位國際觀光休閑島嶼為發展主軸。 金門可以觀賞的很多,李沃士說,到金門來看,主要是小區的生活,他們有很多一個姓氏一個聚落,裡面的人文、生活變成現在大家追求的休閑旅遊及信息。閩南文化是金門的一大特色。今日金門的傳統民居、風獅信仰、宗祠廟宇及民俗活動等,均可見其保留的閩南文化特色。金門傳統民居,一般人稱為「金門古厝」,其屋脊的營建方式,有燕尾式的「翹脊」和馬背式的「圓脊」;以營建的形制來分,有一落、二落、三落及護龍、突歸、迴向等。李沃士指出:「金門每一個村落都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包括村莊人物,很有價值,我們一直在整理,准備作為申報世界歷史遺產。 金門是僑鄉,估計在東南亞有六十至七十萬金門人,台灣本島大約有三四十萬人。金門人飄洋過海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汶萊就有五六萬人是金門人,據說中東的帆船酒店的大投資者主要是金門人。這些華人華僑近十年來與金門關系越來越密切,金門大學三個學院由海外捐款,都掛上海外金門人的名字,包括馬來西亞企業家楊忠禮、新加坡銀行家黃祖耀等。 這里,許多的非物質文化比台灣本島、大陸閩南保留的都完整。加上金門沒有太多外來人口,受影響較小,這個村落基本上與五六十年前沒多大變化。對大陸遊客來說,這個被解放軍大炮千錘百煉的金門更有一些神秘和好奇,金門的坑道、軍事陣地,就好像馬奇諾防線。 散步在金門海邊,你可以接受到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移動的電訊信號,在廈門的海灘,來自台灣的電訊非常強烈。屬金門管轄的大膽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讓對岸清晰可見。廈門環島路正對著金門,「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遙遙相望。台灣提出兩岸是「一國兩區」,這兩區,有很多地方互相覆蓋著。 一般估計,金門人在廈門購房超過二萬套,以金門現在的住戶數,平均每戶在廈門都有一套房。每個月的房租合算超過一億人民幣(約一千六百萬美元)。金門立法委員楊應雄在廈門就不止有一套房。他表示,九七年時,廈門的商鋪也就八千多人民幣一平方米,住房二三千人民幣一平方米,他購房出租,每月都有租金收。經常有廈門的朋友招呼,就過去廈門吃飯,住一晚,第二天回金門。 金門人周末去廈門度假,順便收房租,還有的隨手帶金門高粱去,一轉手把來回船票都賺回來了。這樣的生活方式,金門人很習慣。台灣競爭力論壇調查顯示,金門是台灣生活最幸福的地區。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分析金門「奪冠」的原因,自然有金門得天獨厚的戰地觀光資源、金門酒廠的豐富收益,但重要的是金門有繁華的廈門作為腹地增加的旅遊財政收入,並令生活豐富多彩。 台灣競爭力論壇一直關注金廈合作事宜,謝明輝說,零八年提出金廈特區概念是馬英九重新執政後,人們認為有機會讓金廈特區的一小步,邁出兩岸發展的一大步。「要構成金廈生活圈,勢必要將兩者連接在一起。廈門代表了大陸,金門代表了台灣,兩地的政治份量是相同的,邱復生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案的意義很大,可以解決金門觀光容量問題。金廈間建兩座橋,環型的公路網可以將金廈連接。 楊應雄正在立法會提出要求給予廈門人免簽證,「起碼應該給予手續簡便,讓廈門人如金門人一樣可以來去方便。加上金門的海鮮便宜,等兩地的跨海大橋蓋好,金廈往來比京津來往都方便。到時,廈門人到金門辦酒席也不是夢,我們希望廈門也能成為中國大陸最幸福的城市」。金門縣長李沃士正設想讓金門的簽證官到廈門辦公,可以省去公文來往的時間。 多次去過金門的廈門市欣華豐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華主要代理名酒名煙,每年的營業額有數億人民幣。聽說金門有意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認為這有助他拓展東南亞市場。但他表示,現時廈門人赴金門,每次去,每次都需要申請,而且需要時日,不利商業活動,他對開放免簽或一簽多次表示歡迎。 金門在兩個制度、兩種環境下發展,將來可以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模式對金門發展有利。李沃士表示,金門作了大量研究,「我們認為,金門可以在兩岸融合交流發展過程中起先試先行的角色作用。在行政院長陳沖來時,我們報告提出,金門定位兩岸經濟發展先試先行的經濟示範等區,需要國家政策支持」。 就邱復生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經建會表示,要由金門地方提出計劃,李沃士指,金門已委託學術部門研究,站在國家的高度思考金門,目前已進入評審階段。「整個海西發展用平台吸引台資加入,台灣當然也可以拿一個區域作為吸引陸資的實驗。」 事實上,金廈兩門的政府與政府之間、官員與官員之間已經有很多爭取雙贏的互動。李沃士透露,這幾年與廈門、泉州、漳州政府的交流已經很頻密。「我們縣政府官員習慣每半年要與廈門的官員共同探討彼此發展的議題,包括未來的發展、城市間的合作分工。如未來橋梁銜接,機場的共同合作開發,如水資源的互助利用等,兩地政府間建構了很好的互動合作,作了相關的准備,就等待中央政府最後決定。」 去年七月中下旬,李沃士率團和廈門市旅遊局一起前往南昌、長沙、武漢、重慶等地,推廣「來廈暫住人員赴金游」,讓遊客到廈門眼望金門變為送往金門。兩岸城市密切合作招商,金門可謂絕無僅有。 金門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毫無疑問首先就是兩岸商品交易中心。李沃士相信,因為方便,兩年內,到金門的大陸客人一定會超過到台灣本島的人數。「金門可以成為台灣的經濟櫥窗、最好的商品文化的集聚地,故宮的文物、台灣的藝術表演、太陽餅、菠蘿香酥都不會缺。」金門已經發出五張免稅牌照,明年開始,風獅爺購物中心建成營業,容納的量就很大了,號稱是華南最大,還有其他的免稅店會開張,會帶來購物的熱潮。李沃士說,香港被稱為購物天堂,接下來,金門要追上來了,因為,金門的鋪租便宜,用很低的權利金取得商場,競爭力很強。金門免關稅、煙酒稅、貨物稅、營業所得稅、健康捐等總共是五稅全免,對整個大陸地區觀光遊客有很大的吸引力,估計最少比大陸購物有三成的價差。發揮免稅優勢,金門估計營業額將從現在的三十億台幣(約一億美元)增長到每年百億新台幣。 金廈兩門合作,將讓從戰爭到和平再創造繁榮具有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正在打樁建造的大金門連接小金門的金門大橋,政府二次招標都因為成本過高而無奈流標。政府放寬政策,允許承標廠商可以承租大陸的施工機械及器具,就施工機械不用從台灣本島過來一項,就省了二三十億,招標成功了。李沃士指出:金門享受兩岸間的優勢互補,未來金門大橋直接連接廈門,完成金廈大橋不是夢。 正在廈門市翔安區大嶝島與小嶝島之間填海建造廈門國際新機場,預計明年開工,設計有四條跑道。雙方設想,廈門國際機場可以與金門合用,到金門的客人下飛機不入廈門關,而是出金門關,通過小嶝經過角嶼到馬山的大橋輕軌回到金門。李沃士說:「金門有這個構想,而且已經與廈門之間展開前期意向交流。現在開始與廈門的投資公司展開商討,這些問題都會水到渠成。這對金門以至兩岸都是大膽而且科學的設想。」金廈海底電纜接通 金門和廈門的合作,不再糾纏在「特區」、「模式」的概念之間,而是以務實態度先做了再說,包括水、電等都在商談,形成合作方案,只等上面政策松綁一切順勢而行。最近從廈門到金門的兩條兩岸海底電纜接通了。金門水資源匱乏,地下水是金門高粱的儲備資源,水如何從廈門來,管路怎麼分布,只等上面表態啟動,由企業操作購水。金門用電量不大,沒有必要搞大型電廠,但金門風力資源豐富,就把風發電送大陸,到廈門穩壓,再將穩定的電送回金門。李沃士強調:「合作對雙方都產生正面效應。這些構想談的都很具體,就等政策和兩岸大融合。」 金門的人口規模比台北一個里還小,但金門得到批准正在蓋一所投資十二億新台幣的區域級的醫院。政府考慮,金門的醫療要服務金門的鄉親,還考慮到福建有交了健保的二十萬台商,他們不必山長水遠跑去台北看病。另外還考慮,台灣的基礎醫療比大陸更可信賴,如果開放,相信大陸有民眾願意享受台灣的醫療服務。 近年來,兩岸政黨的重量級人物都紛紛登金門島。馬英九是金門的常客,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未請自到;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了,時任海基會會長江丙坤也到了。金門受了兩岸的高度重視,大陸交通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部的副部長去過了,台灣高官登島的就更多了。凡到過金門都對這座尚未打開的「金門」贊不絕口。走過幾十年戰爭坎坷之路,金門在和平中將走向繁榮富強。
I. 從福建到台灣的跨海大橋什麼時候可以成為現實
那是金門縣政府的構想
有意規劃興建連接金門與福建省廈門市的跨海大橋
評估好幾年了
目前還是未知數
並非是福建到台灣的跨海大橋
J. 金門大橋為何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橋
金門大橋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橋,是因為自殺率太高。
金門大橋通車以來,成為一些自殺者的首選地。據金門大橋管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至2017年為止,已有超過1500人從大橋跳入水中喪命。
2016年,共有223人試圖從大橋跳下,184人被巡邏隊成功阻攔,另有39人不幸喪生。
金門大橋自殺者越來越趨於年輕化。自2000年以來,25歲以下的自殺者從9人增加至43人。大橋的巡邏人員目前為22人。
金門大橋,它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的金門海峽上,始建於1933年,歷時4年才建成,耗資達35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橋身長1900多米,北段連接加利福尼亞,南段連接舊金山半島,是世界上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吊橋之一。
金門大橋不僅非常牢固,還有著非常美麗的景色,大橋北側的觀景點是欣賞美景的最佳地方。在這里,你能看到舊金山灣的壯闊水景,也能看到夕陽灑落下來,把紅色的金門大橋和海峽融合在一起。
(10)廈門金門通橋影響股票擴展閱讀:
金門大橋經常出現在外國的各種電影中,而且經常在電影中被摧毀,比如《末日崩塌》《終結者》《X戰警》等種,就能看到這座紅色的大橋轟然倒塌,可謂是災難片的躺槍專業戶,至今已經在電影中崩塌了30年!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悲慘」的大橋了。
除此之外,金門大橋還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周圍產生的濃霧,濃霧是這座鋼鐵大橋的最大敵人,會導致橋上的鋼索不斷生銹,因此它的500條懸吊鋼索會不間斷更新。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自殺防護網2017年4月13日正式動工,當局目標是將自殺人數從去年的39人降為零。施工人員將於夜間准備初始工作,5月初開始在橋面以下約6.09米處安裝不銹鋼的防護網,並向外延伸6.09米,總長2.72公里,兩側均有,2018年中期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