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影響哪些股票
㈠ 美國稅改對美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紐約股市一感冒,全球股市打噴嚏
影響在心理層面上比較多,必竟兩國情況有本質上的區別。
㈡ 脫歐主要影響那些股票影響那些板塊。
主要是大趨勢 認為歐盟變弱 世界經濟可能不穩定 更多都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㈢ 哪些政策可能影響股市
銀行加利息。
股票加稅收。
人民幣升值。
以上3點直接影響股市成交量。
影響股市的政策多多,有關股市的政策每一條都影響股市。
近期影響股市的政策有財稅改革與新會計制度/銀行利率和准備金率的調控/央企整合/創業板/QDII和港股通/股指期貨/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與國債發行/節能減排/房地產調控等。
㈣ 中國政策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更多資料參看我的空間
1、利率:可以這么想,社會的游資數目是一定的,當利率升高時,將錢存入銀行的吸引力
增 加,這將使原先可能進入股市的資金流進銀行。同時,利率的升高使公司的借貸成本增
加, 結果盈利減少
2、稅收:企業稅增加,企業盈利中的稅務支出增加,使得實際盈利減少,股價將往下調
整。
3、匯率:當匯率上調,本國貨幣升值,增加出口困難,營業額降低,其結果對股價的影響
主要是負面的。匯率屬國際金融的范疇,它對股價影響的機制極其復雜,通常是國際政治
經濟 角力的結果。到底匯率的變動怎樣影響股價,誰也說不清,就這一課題有許許多多篇
博士論 文
4、銀根松緊:銀根松時,市場游資增多,對股票的影響是正面的。銀根緊時正好相反
。
6、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很難估量,通常政府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會調高
利息, 對股價的影響主要是負面的。
8、產業政策:如果政府鼓勵某些行業,給予扶持,如在稅收上給予減免,融資
上給予 方便,企業各方面的要求都給予協助,結果自然對股價有正面影響。
㈤ 提高關稅對哪些股票有影響
出口型企業,有色金屬,鋼鐵等。
㈥ 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對股票種類的利好或者利空影響分別有哪些
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對股票種類的利好:降低印花稅、降息、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經濟增長加速等等;
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對股票種類的利空:緊縮調控、新股密集發行、通脹壓力、經濟增速放緩、貿易糾紛等等。
正常這些利空利好不改變股市趨勢,股市有自己運行趨勢。
個人愚見,供您參考。
㈦ 加征關稅哪些股票影響
如果僅僅脫離貿易戰本身對市場的影響去分析的話,加關稅自然是對那些有著被加關稅出口產品的上市公司有影響,因為首先關稅影響了利潤,其次,關稅會影響到業務量,當然歸結到底還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問題,最後,進出口是不是這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等等。具體的市場幾千隻股票,一隻只去找自然是不好找的,要列一個全表出來,建議去各大財經網站去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名單。但是這裡面的邏輯弄清楚就可以了
㈧ 印花稅的調整對股票和債券有什麼影響
上調印花稅這條消息的出台看似來的突然,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因為早有徵兆和傳言的,甚至媒體上周就請業內人士對「可能出台的上調印花稅」進行了評述,但是財政部官員對此予以否認。拋開當前市場有無泡沫的爭論,單從換手情況來看已顯示出當前市場投機氣氛的過度膨脹,我國股市市值只有日本的一半,但近期交易量已數倍於包括日本在內的主要亞洲經濟體交易量的總和,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上調印花稅可以抑制一下成交量,降低換手,給股市降降溫,改變炒作之風盛行的局面,增加交易成本。通過調高印花稅提高市場交易成本,市場頻繁的換手必然降低,相對持股時間會稍長,這有利於引導市場投資者繼續向價值化投資理念轉變,更有利於市場的長期發展。試問,如果大家都秉承價值投資理念,拿著好股票一直持有,「死了都不賣」,沒人去做短線投機,管理層也不用費心來搞什麼風險教育了。不過券商就有點慘了,好不容易藉助大牛市咸魚翻身了,要是沒人頻繁的買賣股票,那還有什麼手續費收入啊。
另外,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兩天權證市場顯得不是很活躍,認購權證明顯沒有正股走的好,體現出滯漲局面,這會不會與印花稅上調有關聯呢?要知道權證是不收印花稅的,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考慮,權證市場會有火爆行情的。當然,大家也要留意管理層會不會繼續使出組合拳,對權證也徵收印花稅,關於這也早有傳聞在商討中。 總之,上調印花稅的政策,從長期角度來說,對於股市未來的繁榮穩定無疑產生重要作用,但從短期來看,股指會受一定打壓,但後市震盪上升的格局應該不會改變,震盪幅度應不會太大。畢竟目前股票短期的交易差價一般都非常可觀,印花稅可能提高0.2個百分點的成本上升與之相比很有限。從這個角度來說,政策發出的信號作用相對實際影響要更明顯一些。盡管如此,歷史上歷次印花稅相應調高後大盤的走勢值得注意。 相關新聞:歷次印花稅相應調整後股指的走勢
1992年6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和原國家體改委聯合發文明確按3%。的稅率繳納印花稅,雖然當天指數並沒有反應劇烈,但隨後指數在盤整一個月後即掉頭向下,一路從1100多點跌到300多點,跌幅超過70%。
而1997年5月12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由3%。提高到5%,更是在當天就形成大牛市的頂峰,此後股指下跌500點,跌幅達到30%多。
令人回味的是,與之相對應,印花稅的每一次下調,都伴隨著大盤的波段走牛。
1991年10月為了刺激低迷的股市,深市將印花稅率調整到3%。。大牛市行情從這里啟動,半年後上證指數從180點飆升至1992年5月的1429點,升幅高達694%。
1999年6月1日為了活躍B股市場,國家稅務總局再次將B股交易稅率降低為3%。,上證B指一個月內從38點拉升至62.5點,漲幅高達50%多。B股至此步入牛市行情中。
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稅率再度調低至2%。,股市產生一波100多點的波段行情,11月16日這天正是這輪波段行情的啟動點。
證券交易印花稅歷次變動情況
1990年6月28日, 深圳市頒布《關於對股權轉讓和個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稅的暫行規定》,首先開征股票交易印花稅,由賣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額的6‰交納。
1990年11月23日,深圳市對股票買方也開征6‰的印花稅。
1991年10月, 為了刺激低迷的股市,深圳市將印花稅率調整到3‰, 1991年10月1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開始對股票買賣雙方實行雙向徵收,稅率為3‰。
1992年6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體改委聯合發布《關於股份制試點企業有關稅收問題的暫行規定》文件,明確規定股票交易雙方按3‰的稅率繳納印花稅。
1997年5月12日, 針對當時證券市場過度投機的傾向,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從3‰提高到5‰。
1998年6月12日, 為了使證券市場能持續穩定向前發展,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稅務總局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從5‰下調至4‰。
1999年6月1日,為了活躍B股市場,國家稅務總局再次將B股交易稅率降低為3‰。
2001年11月16日,財政部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交易印花稅率從4‰調整為2‰。對買賣、繼承、贈予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按0.2%的稅率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2005年1月23日, 為進一步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5年1月24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2‰調整為1‰。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 A股、 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按1‰的稅率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㈨ 提高稅收對股市會有什麼影響
稅收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並且快於GDP的增速,數字顯示,上半年證券交易印花稅共完成837億元,同比增長34.2%;而上半年股市跌5成 ,2008年4月24日: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3‰下調為1‰2007年5月30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上調為3‰,因而在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和成交金額都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印花稅收入卻出現了較大的上升。據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A、B股合計成交11371.81億股,同比減少了48.6%;成交金額169405.46億元,同比減少了28.6%。而同期印花稅收入卻同比上升30.5%。中國股市世界跌幅最大,印花稅增長幅度最高在。股民已經虧損的沒多少錢了,還談收了800多億印花稅,應該減稅直到取消,國家的稅負太高了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它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稅制的設置可以調節和制約企業的稅負水平,還可以根據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不同對象設置稅種或在同一稅種中實行差別稅率,以控制社會需求數量和調節經濟供求結構。
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而對證券交易者的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則直接影響著交易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或抑制交易的作用。比如,對於股息所得,我國徵收所得稅;對於證券交易,我國實行印花稅;對於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買賣基金的差價收入,我國徵收營業稅等。在股市低迷或高漲的時候,通過調整或減少這些稅收的科目和比例,就能增加或減少市場交易的成本,刺激股市上揚或導致股市下跌,使交易者看清政府的調控意圖。我國歷年來多次提高或減少印花稅,就是專門針對股市的一種財政政策。
此外,對於企業而言,需要繳納的稅賦越多,企業的稅後利潤就會越少,用於發放股利的盈餘資金就更少。當所有的股票股息均低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息時,股票就失去了長期投資的價值,證券市場就會喪失投資的本源。可見,高稅率會對股市發展產生消極影響,而低稅率或適當的減免稅,則可以擴大企業生產能力,增加個人的投資和消費水平,從而刺激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
還有,國家降低或減免部分稅賦,等於就是替企業節餘利潤和現金,這將直接導致流通市場和資本市場里的貨幣增加,刺激股市上揚,當然也可能會提升通貨膨脹率;反之,則將導致流通市場和資本市場里的貨幣減少,限制股市上漲,抑制已有的通貨膨脹率。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予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
運用稅收杠桿可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調節。對證券投資者之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持或抑制的作用。一般來說,企業從事證券投資所得收益的稅率應高於個人證券投資收益的稅率,這樣可以促使企業進行實際投資即生產性投資。稅收對股票種類選擇也有影響。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客戶,納稅級別高的投資者願意持有較多的收益率低的股票,而納稅級別低和免稅的投資者則願意持有較多的收益率高的股票。
一般來講,稅徵得越多,企業用於發展生產和發放股利的盈餘資金越少,投資者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也越少,因而高稅率會對股票投資產生消極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也會下降。他們常會這么想,「與其掙的錢讓國家拿走,還不如不掙」。相反,低稅率或適當的減免稅則可以擴大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水平,從而刺激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