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石油危機對股票的影響
1. 什麼是石油危機,石油危機對國家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
什麼是石油危機:
20世紀50年代起,石油成為美國的主要能源,進口石油日增。從中東進口大量石油價格長期在每桶2元以下,廉價的石油成為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中東產油國早就對低廉的油價不滿。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實行禁運,同時大幅度提高油價。沉重打擊了美國的經濟,也影響到美國人民的生活。
影響:
沉重打擊了大量依賴進口石油的美國經濟,也影響到美國人民的生活。此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節能措施,並開始研究太陽能等新能源。
2. 中東戰爭對中國油價上漲的影響
從2004年開始,國際石油價格就一路上漲,兩年裡價格翻了一番,且漲勢未停。眼看著油價小步勤挪、鈍刀割肉,西方大國嘴上著急,實則內心鎮靜。因為石油小刀割下去,它們疼得有限。
危機是最好的老師,歐美日諸國已經被教訓了三次,如今早已有備而來。現在輪到我們來反思我們的能源政策、發展模式了。
與前三次石油危機相比,本次油價波動原因不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不明朗。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皆源於戰爭,油價突然飆升,對經濟殺傷力強大。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4年)的起因是中東戰爭,油價上漲4倍,觸發了二戰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1980年)的起因是兩伊戰爭,價格猛漲3倍,讓美國GDP下降了3%,並引發拉美債務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是因為海灣戰爭,油價上漲3倍,拖累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
而本次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一些地區沖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未來幾年將會繼續增長,換句話說,中國正遭遇著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陣痛:能源短缺加石油依賴。增加戰略儲備是我們可以從西方國家借鑒的應對之策,例如,美國政府從1977年正式開始儲備戰略石油,預計以後將逐步增加到10億桶。而日本政府擁有的戰略石油儲備量可供全國使用92天,民間儲備可使用79天,加上流通領域的庫存,日本的石油儲備量足夠全國使用半年以上。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高油價有助亞洲推進經濟自由化」的文章,作者認為目前的高油價將迫使中國、印度、泰國和印尼等發展中國家調整自己的能源政策,包括取消補貼和價格管制,把石油定價權交給市場。文章認為,政府對石油價格實行補貼和管制,消費者面對的不是真實價格,導致石油依賴。這種觀點有其道理,中國的石油政策是從生產到價格的全程壟斷,久為各方詬病,結果是價格漲跌都有人叫喚。
高油價還可以激發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創新。自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以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便開始調整產業政策,把能耗高、污染重的產業向海外轉移,重點發展低能耗的產業、開發低耗能的產品。以美國為例,在2000年,信息技術產業佔美國GDP的比重已上升至30%。當年的石油危機甚至造就了現在日本小排量汽車的風靡世界,直接導致了豐田的如日中天,通用、福特的日薄西山。而中國作為傳統製造業的輸入國,多年來過於注重外資數量,且缺乏高油價逼出來的創新,因此使能源消耗量暴增,能源利用率低下,污染嚴重。
對於替代能源的開發,客觀地說我們動手太晚了。也許是大家都沒意識到中國的經濟能發展這么快,沒想到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增長這么快,多年來,能源多元化政策更多地流於口號。亡羊補牢,畢竟好於什麼都不做。從最近一兩年來中國去海外找油的行動中,從最近提出的一系列核電、水電開發計劃里,我們還是看到了希望。希望石油不會成為卡住中國經濟發展脖子的黑手,希望未來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的時候,中國不再成為操弄市場的石油大鱷們的提款機,我們也能像歐美國家一樣,有備無患,輕松應對
3. 主要產油國發生戰事,石油股會漲還是跌
戰爭和油價變動將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種:速戰速決,油價沖高回落,對世界經濟影響較小
如果戰爭順利推進,在3個月以內美國取得勝利,那雖然短期內海灣緊張局勢會導致國際原油市場上的恐慌心理,國際油價(WTI)將會沖高至每桶40-45美元左右,但維持時間不會太長。由於國際石油市場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供過於求的基本格局,隨著戰局明朗和戰爭結束,國際油價將迅速回落至每桶20美元左右,各國消費者、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企業開始擴大投資,股匯市將呈回升態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戰爭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相對較小,世界經濟仍可保持溫和復甦的趨勢。
由於美伊雙方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對比懸殊,而且美國經過長時間充分的戰爭准備,因此出現速戰速決結局的概率最大。
第二種:戰爭延長化,油價高位徘徊,世界經濟復甦延緩
如果戰爭的推進速度超過美國預期,戰爭延長到6個月左右美國才取得勝利。那麼只要戰爭局限在伊拉克境內,世界原油供應就不會出現大問題,發生石油危機的可能性不大。這種情況下國際油價在短期內有可能沖高至每桶45美元,此後將在每桶35-40美元左右的相對高位徘徊,直至戰局完全明朗。
但戰爭延長化將會延緩世界經濟復甦的進程。國際上一般研究結論是,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並維持一年的話,世界經濟的年增長率會減少0.5個百分點,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年增長率則會減少0.75個百分點。
考慮到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歷經中東戰爭、兩伊戰爭以及1991年海灣戰爭,具有極其豐富的戰爭經驗,加之美國發動這場戰爭不像上次海灣戰爭那樣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戰爭存在延長化的可能,但概率小於前一種可能。
第三種:戰爭擴大化,油價失控,世界經濟嚴重衰退
如果伊拉克抱著「魚死網破」的態度,不僅炸壞本國的油田,而且向以色列等美國的盟國發動襲擊,戰火蔓延到伊拉克周邊國家,導致一些海灣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動盪,引起阿拉伯世界聯合反美,形成美國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沖突。那麼可能出現油價失控,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維持較長時間,導致世界經濟出現嚴重衰退。
考慮到伊拉克遭受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封鎖,軍事經濟實力大不如前,加之美國及其盟國進行戰略協防,伊拉克恐怕無力將戰爭引向鄰國。因此,這種可能性發生的概率很小。
4. 中東石油危機的行業影響
石油危機對塑料行業的影響
塑料行業作為一個高度依附於石油的行業,它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來源於由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粒子,所以石油危機對於塑料包裝行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它將迅速導致原材料上漲,對塑料包裝行業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
5. 中東石油危機的升級對中石油股價的影響
可以考慮,但也要謹慎~前段時間美國打敘利亞就未成形(以下整理自中證網)
第一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機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年-1980年),又稱作1979年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年至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原油價格從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漲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機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因海灣戰爭而爆發,原油價格增加了近一倍。
6. 中東石油危機
明天聽老師講吧。
7. 中東局勢緊張是如何影響世界各國股市的請求簡單說明,400字以內……謝謝
中東是石油主要出產國,一旦緊張石油危機的可能就會蔓延。
另一方面蘇伊士運河是航運重要的必經之路,一旦緊張就會封鎖航道。
這樣一來所有商品成本就會上漲。
三方面中東是歷史問題,這個解決很難,一旦打起來戰略物資會漲價。
世界股市下跌也就是個預期,但是期貨會是利好!
8. 中東石油危機的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
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
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
漲到超過13美元。1970-2007年國際原油價
格與全球經濟GDP的關系如右圖。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因海灣戰爭而爆發,原油價格增加了近一倍。
9. 為什麼天災,石油危機,物價上漲會影響到股票的漲跌
呵呵 不是說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么
對經濟的負面消息當然會影響股市啊
天災,石油危機,物價上漲對於經濟發展都是一個負面沖擊
比如這次地震,直接影響GDP下來0.5%
物價上升會吃掉經濟發展成果,也是個不利因素
石油危機促進了物價上升,對經濟也是個危害
別的大道理我就不講了。
上面我覺得是最簡單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