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品降價影響股票嗎
㈠ 利好還是利空
該公司從事各種葯用玻璃包裝產品的製造、銷售。和降低葯價沒有直接關系,沒有影響
㈡ 抗癌葯零關稅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關於進口抗癌葯,各國關稅稅率都不同,據了解,抗癌類葯物的美國進口稅率為4%,印度進口稅率為2.8%,中國目前進口葯實際關稅稅率約5%至6%。別看只高了一兩個百分點,要知道中國抗腫瘤葯市場規模約1400億元,其中進口約佔三分之一,約400億元,零關稅後可以減少中國腫瘤患者20億元的開銷。
進口抗癌葯實施零關稅對國內創新葯市場短期影響有限,長期看會倒逼國內加速創新,利於國產創新葯的發展。
㈢ 醫改對醫葯板塊的影響
2006年,由於政策面因素影響,我國醫葯行業陷入低谷。與此相對應,在股市上,醫葯板塊的表現也是乏善可陳;2007年,經歷了陣痛的醫葯行業,其經營情況開始逐步好轉。資本市場上,醫葯板塊在上半年也出現了一輪補漲行情。近期以來,隨著新一輪醫改大幕的徐徐拉開,醫葯板塊再次成為資金追捧的目標,新一輪行情蓄勢待發。
利空出盡是利好
2006年,醫葯行業經歷了政策寒流的侵襲,如反對醫葯購銷賄賂、葯品多次降價、嚴格新葯審批、整頓葯品市場秩序、掛網招標采購等等,政策出台的力度和頻度遠遠大於往年。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制葯業步入了十年來歷史增長的最低點、成本壓力加大、企業虧損面上升、虧損額加大。
所謂利空出盡是利好。從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醫葯行業整體的收入和凈利潤得到了強勁的反彈,醫葯行業景氣度開始走上上升通道。根據WIND預測,醫葯行業2006年至2008年的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3.4%,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四,遠高於整體A股市場39.6%的增長速度。
近期公布的中報,顯示了醫葯板塊經營情況不斷走強:受益於原料葯價格快速上漲,鑫富葯業(14.00,-0.53,-3.65%)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1472%、廣濟葯業(14.89,-0.21,-1.39%)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98%;雙鷺葯業(22.45,-1.35,-5.67%)、國葯股份(26.62,-0.48,-1.77%)、金陵葯業(5.63,-0.05,-0.88%)、白雲山等公司的凈利潤漲幅超過50%。
平安證券分析師倪文昊指出,由於醫葯板塊去年跑輸大盤,成為估值窪地,有補漲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17日),生物醫葯類板塊的走勢非常強勁,整體漲幅為157.74%,在23個大行業中排名第11,漲幅強於大盤。
三四月份,醫葯行業跑贏大盤,領漲個股主要有如下幾類:一為券商概念股,吉林敖東(31.07,-1.72,-5.25%)等;二為季報業績大幅度超過市場預期的,如麗珠集團(15.30,-0.84,-5.20%)、馬應龍(18.64,-0.46,-2.41%)、華邦制葯(10.90,-0.39,-3.45%)等;三為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短期業績預期暴增的,鑫富葯業、廣濟葯業等;還有一類為研發產品臨床推進或獲得批文的,長春高新、岳陽興長等。
「5·30」之後補漲慾望強烈
「5·30」之後,醫葯板塊整體進入調整狀態,醫葯板塊整體估值壓力加大,出現選股困難的現象。7月底以來,股市高歌猛進,股指不斷創出新高,但醫葯板塊並沒有在這輪行情中有何突出表現。
平安證券分析師倪文昊指出,雞犬升天和泥沙俱下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從「5·30」以後,大盤調整了近兩個月,前期那些有故事的題材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這兩個月,醫葯板塊跑輸大盤。
由於醫葯板塊本輪牛市走勢相對滯後於大盤,補漲慾望強烈。兩個月的調整,也為醫葯板塊的上攻積蓄了能量。而近期眾多醫葯企業中報紛紛亮相,不少公司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進一步增強了醫葯板塊的上行動力。
進入8月中旬以來,隨著大盤藍籌股行情暫時告一段落,「二八」現象得到了扭轉,個股又開始活躍起來,此前落後於大盤的醫葯板塊開始躍躍欲試。到8月16日,浙江醫葯(20.33,-0.38,-1.83%)連續3天漲停,康緣葯業(19.57,0.01,0.05%)、達安基因(7.67,-0.20,-2.54%)、東北制葯(14.46,-0.54,-3.60%)、白雲山A(8.88,-0.06,-0.67%)、天葯股份(7.39,-0.46,-5.86%)、上實醫葯等醫葯股都開始發力上行。
不過,從相對估值來看,目前整個生物醫葯行業的PE(市盈率)在所有行業中排第7(算術法計算),達到50-60倍,很多公司2008年的市盈率高達40-45倍,相對估值已經不便宜,相對於其它行業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醫改孕育大行情
近期醫葯板塊開始抬頭,固然有補漲之需求,但更大的動力,顯然是來自政策層面。
來自多個渠道的信息顯示,新一輪醫改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醫改的啟動,對醫葯行業是個巨大的利好,在5到10年內對醫葯行業都將起著積極重要的影響。
從城鎮看,今年7月23日至24日,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決定,從2007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中選擇2到3個城市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2008年擴大試點,爭取2009年試點城市達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國全面推開,逐步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
從農村看,國家在《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的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
《綱要》指出,醫改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強化政府責任,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此舉意味著政府將加大公共衛生支出。
隨著醫療衛生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不斷完善,被壓抑的醫療需求將逐步得到釋放。醫改對醫葯行業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使葯品的有效需求長期增長,可能在未來的5-10年內促進中國醫葯行業的增長。
倪文昊表示,「若醫改政策出台,醫改方向明朗,相關的上市公司將從中大大受益,尤其是醫葯行業的龍頭企業將在醫改中受益匪淺,醫葯板塊短期的走勢可能會領先大盤。不管怎麼樣,醫葯行業2007年拐點的信號已經基本確立。」
近期牛股
浙江醫葯:
因公司與瑞士諾華公司簽訂了關於瑞士諾華公司購買浙江醫葯本芴醇產品的重大合同,合同總金額達2966.1萬美元,產品交付期為2007年9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08年12月的苯芴醇供應合同尚在商談中。7月12日,浙江醫葯以7.02元開盤,收於7.62元,接近漲停。此後一個月時間,浙江醫葯暫停交易,到8月15日恢復交易,以8.35元封於漲停板,16日又以9.19元封於漲停位置。連著三個漲停板,使得浙江醫葯的股價上升了32%。
鑫富葯業:
鑫富葯業全球第一的D-泛酸鈣廠商,其核心技術「微生物酶法制備D-泛解酸內酯」已獲得發明專利。2007年半年報顯示,營業總收入為33429.22萬元,同比增長92.68%;實現凈利潤8803.01萬元,同比增長1325.90%,每股收益0.92元。受益於原料葯價格快速上漲,在7月份醫葯板塊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形勢下,鑫富葯業卻大肆上攻,從6月29日的42元收盤價,一直上漲到8月22日以90元高價收盤。一個月時間,股價上漲近一倍,成為醫葯板塊最耀眼的明星。
廣濟葯業:
廣濟葯業的核黃素產量由世界第三做到世界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約45%,把巴斯夫、羅氏葯廠等強勁對手打敗後,前幾個月公司大幅提價四成,業績從第一季度的0.018元/股開始突飛猛進,,2007年中報顯示廣濟葯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64007億元,同比增長35.96%,凈利潤為2.8240億元,同比增長298.28%。廣濟葯業股價從年初到8月上旬已經漲了11倍,從年初開盤的3.33元,漲到8月22日的41.8元的高位。
操作建議
醫葯板塊今後的大行情,必然與醫改密切相關,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醫改動向,來選擇自己的投資方向。我國新醫改的主要定位是「低水平、廣覆蓋」,希望實現「全民醫保」,基層醫療的需求和供給都將十分龐大,這將導致醫療機構對器械和診斷試劑的需求增加。與此同時,國家對傳染病防治的力度加大,患者對疫苗的需求將出現大幅增長。因此在操作上對於與基層醫療相關的醫療器械、診斷試劑企業以及疫苗企業可予以重點關注。
此外,由於國家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將對以出口為主的化學原料葯企業構成沖擊,建議暫時規避化學原料葯企業,投資行業龍頭公司或者品牌中葯。
重點推薦
平安證券分析師倪文昊
建議關注未來可能受益醫改的公司:
(1)產品以基礎用葯(如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主,具有品牌,價格相對便宜,產品市場份額大的企業。如華北制葯(7.15,0.09,1.27%)、白雲山A、雙鶴葯業(25.94,-0.41,-1.56%)、魯抗醫葯(4.36,0.05,1.16%)、S三九(16.75,0.14,0.84%)、麗珠集團、哈葯集團等。這類企業的產品在全民醫保的發展趨勢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2)產品獨特,在市場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企業。如華東醫葯(11.91,-0.29,-2.38%)。
(3)國家采購可能涉及的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公司。如萬東醫療(5.13,-0.02,-0.39%)、新華醫療(7.14,-0.17,-2.33%)、科華生物(22.69,0.49,2.21%)、山東葯玻(7.40,-0.10,-1.33%)等。之所以要關注這類企業,也是因為隨著醫改進程的加快,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有著巨大需求。
(4)醫葯商業的龍頭公司。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國葯股份、上海醫葯(6.51,-0.22,-3.27%)等。
(5)同時品牌中葯如東阿阿膠、同仁堂(18.88,-1.03,-5.17%)、雲南白葯(26.97,-0.12,-0.44%)、片仔癀(24.09,0.22,0.92%)、千金葯業(18.05,-0.08,-0.44%)、康緣葯業等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㈣ 醫葯行業的股票這段大跌以來為何沒有表現出以前的防禦性
一 前期漲幅過大,調整是正常的,
二 大環境變了,不利醫葯股的業績成長,比如去年到今年連續幾次全國葯品調價讓醫葯公司很受傷,
三 市場主力機構追逐的熱點,和愛好 變了,大家都在拋出。
就是你看到的這種結果拉。
㈤ 1醫葯沒有受到政策影響的個股 2有哪些上市公司是穩增長的 3在弱市之中應該怎樣找到好的股票了,求解幫助
送給每一位在產業中拼搏的企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過去二十年,中國醫葯市場低基數、高成長、粗放式發展:1990-2011 年中國衛生費用復合增長率17.6%,略高於名義GDP 復合增速16.6%,實現了低基數上的持續快速增長。從供給端看,企業粗放式發展,內資葯企收入佔比73%,國產仿製葯發展到極致,低質高價仿製葯成為產 業鏈灰色地帶的受益者,多數企業低層次競爭,沒有創新,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即便如此,仍成長出一批有遠見的葯企,化學葯中的恆瑞醫葯,中葯里的雲南白 葯、康美葯業、東阿阿膠和天士力都是醫葯板塊過去十年漲幅居前十的股票。
當前發展模式積累了深層次矛盾:醫葯產品患者認知壁壘高、醫療服務定價過低和支付方監管缺位,醫院運行成為一個黑箱,醫葯產業鏈形成了一條灰色 利益鏈,導致上游製造業無法集中;渠道分銷商無法以物流服務和增值服務參與競爭,無法集中;醫生定價過低,醫患矛盾急劇上升,挫傷了醫生從業前景;醫院依 賴葯品、器
械和耗材盈利,醫保資金難以長期維系。
大變革的帷幕正在徐徐拉開:變革的核心是醫院市場化,打破醫院運行黑箱,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還醫生自由之身、探索醫葯分開,以真正切斷和上游渠 道的利益鏈;以此同時,行業監管多管齊下,圍繞生產方的質量和環保、渠道方的葯品差價管理正在推進中,支付方的市場化運營也在探索中,大變革已是大勢所 趨。
大轉型勢在必行:在這場變革中,企業必須順勢而為,謀求轉型。生產企業將從無序競爭走向創新+差異化,或低成本+規模化。渠道方面,底價代理模 式必須轉型,底價代理商或向上游延伸進入製造業;或轉型為專業銷售商;或徹底退出行業;醫葯流通商在變革中從價差盈利模式轉向服務盈利模式。醫院從"以葯 養醫"、"以械養醫"轉型為"以醫養醫"。醫保從後付費轉向預付費,從按項目付費轉向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轉型將會帶來更加持續和豐富的投資機會,流 通行業加速集中;制葯企業差異化經營;醫院門診葯房剝離,零售葯房取而代之;單體醫院走向醫院管理集團;隨著時間推移,電子商務、集中采購、健康保險和第 三方檢測等服務
組織將獲得蓬勃發展。
下一個十年,最具投資潛力的行業:未來十年,中國醫保從"廣覆蓋"走向"高保障";中國人口加速老齡化,但因為尚在老齡化初期,衛生費用支出壓 力不會很大;在這場大變革和大轉型中,醫院端的誘導消費轉向剛性消費。我們預計未來十年衛生費用復合增速13.6%,葯品市場復合增速13.5%,高於名 義GDP 復合增速10.3%,醫葯板塊相對市場溢價將維持;由於未來十年是資源加速向大企業集中的十年,優勢企業相對過去十年不會減速,其相對板塊溢價也將維持。 回顧美國和日本市場,衛生保健是市場漲幅第一和第二的行業,其後得益於制葯業增速長期高於其他製造業,美國衛生保健在兩個階段獲得了超額收 益,1981-1991 年衛生保健指數大幅跑贏
市場,制葯個股均大幅上漲,1994-2002 年衛生保健指數小幅跑贏市場,醫葯個股分化,表現出強者恆強特徵,而生物制葯和醫療器械作為新型業務生力軍帶動小公司股價上漲;日本衛生保健在 1975-1986 年和1990-1998年獲得超額收益,體現在強者恆強。反觀A 股市場,2009 年醫葯板塊才開始跑贏市場,我們認為醫葯板塊的上漲之旅還會持續很長,第一個五年,大變革和大轉型,醫葯消費模式漸進變化中,大企業冒頭,小企業仍有跟風 機會;第二個五年,分化急劇加速,盈利模式徹底改變,投資機會將集中在強者恆強或新型業務模式。
最有投資機會的領域:醫葯流通行業:十年的行業,5-6 年內先看流通環節控價帶來的分銷集中,我們預計有3-5 倍成長空間;第5-10 年再看醫葯分開給零售葯房帶來的機會。處方葯:創新將是大機會,仿製仍有空間。
葯用消費品:不受醫保限制,能獲得顯著增長。而小企業的機會:將會集中在中高端醫療器械,其進口替代處於葯品90 年代初;同時獨辟蹊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進行盈利模式創新的小企業,也有望獲得成長。
投資策略:大變革和大轉型背景下的大機會。在這場變革和轉型中,我們該買什麼?我們當然應該買市場空間、買定價能力、買中國特色。中國市場已經 誕生了很大的單產品,2011 年諾和諾德胰島素銷售規模超過60 億人民幣,那麼未來的市場空間在哪裡?葯用消費品、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精神類、麻醉類等等。我們的定價能力在哪裡?品牌產品和專利葯。中國特色又是 哪些?中醫葯在未病、在消費有巨大成長空間;中國原料葯的優勢會持續,其制劑走向國際市場,在全球制葯產業鏈不可分割的地位,同樣具有投資機會,只是需要 我們更好地去把握其業務波動規律。
投資組合:中長期標的
強者恆強:市值過千億,有市場空間、有定價能力
創新:恆瑞醫葯,從仿製到仿創再到創新,在腫瘤領域繼續鍛造優勢
創新:天士力,心腦血管領域的獨家品種
葯用消費品:雲南白葯,中國特色的日化
葯用消費品:康美葯業,發揮中葯材在未病領域的優勢
葯用消費品:東阿阿膠,中國特色的保健品
醫葯流通:國葯控股(A 股就是國葯股份),在中國葯品分銷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第二梯隊的領軍企業將從這些公司中產生
處方葯:海正葯業、人福醫葯、華東醫葯
葯用消費品:廣州葯業、同仁堂、片仔癀為代表的傳統中葯企業,但要做大,企業還需進一步改變機制;華潤三九、江中葯業、仁和葯業為代表的現代中葯企業。
醫葯流通:上海醫葯、九州通,前者是解決管理問題,後者是要不斷抓住產業變革的機會。
醫療器械:魚躍醫療,期待公司管理上台階。
投資組合:下半年漸進投資
短期買入:康美葯業、東富龍、國葯一致、仁和葯業、華潤三九,估值偏低
股價回落,就應增配:恆瑞醫葯、天士力、雲南白葯、國葯股份、人福醫葯、華海葯業
下半年戰略性買入:東阿阿膠、海正葯業、江中葯業,明年投資機會很大
大型普葯企業仍會有階段性投資機會:華潤雙鶴、科倫葯業。
㈥ 國家政策是怎麼影響股票的漲跌
這種例子太多了,比如說:降低印花稅、將來改為T+0交易了,這些正面消息都會使股價上漲。
但任何利好或利空消息都是會對股價有影響的,但這種影響只是短期的,我把它理解為對股價走勢的一種修正,而不能長期影響股價走勢的。價格走勢就如花開花落(人為只能延長花開期,但不能使花開不敗)、四季交替,是無法人為改變的。
與股價有關的一切消息都已經反映在走勢圖上,包括該股的所有利好與利空因素。萬千的盈利預測或公司發展的前景,在股價走勢圖面前都一覽無余。(這需要一定的看圖水平)。
當你看懂價格走勢變化之後,你就不會在意消息對價格的影響了,因為你從K線圖中已經看出了股價即將下跌或上漲了,你還會在意消息嗎?且股價即將下跌或上漲的雛形出現,也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人對股價走勢的一種反應。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㈦ 影響股票市場的有哪幾種情況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 看來你是新手吧。
我可以告訴你 股票市場是按照自己本身的自然規律運行的 也許你不信。但是沒辦法。你可以慢慢悟。 我可以提示你 在任何外力的情況下(例如 消息面、加息或者降息 業績提高 或者下降) 技術面 (例如 暴跌洗盤,甚至看似破位)
其實 都是股市在按照自己的規律走。只不過它會把這些小外力 包含在它的大一級別的浪下。
但是你記住,股市是人在裡面做游戲。所以股市本身的規律就是人的規律。 而人是上天創造的,所以人必須遵守自然法則。。。所以人在外力干擾股市的時候 也是無形當中和股市的自身規律相重合的。
你明白么
如果想本質的看清股市漲跌 最好的辦法就是 找規律,,歷史都是重復的 記住。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規律等待人類的發現,也許你會發現屬於你的技術(規律)
㈧ 醫葯板塊走勢較強是受什麼影響呢
受到周邊市場不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昨日A股市場出現跳水。但盤口顯示,醫葯板塊出現了較為強硬的走勢,恆瑞醫葯、華蘭生物、國葯股份、華北制葯、雙鶴醫葯等品種逆勢飄紅,似乎表明有機構資金利用大盤急挫的契機積極配置醫葯板塊。
股票板塊指的是這樣一些股票組成的群體,這些股票因為有某一共同特徵而被人為地歸類在一起,而這一特徵往往是被所謂股市莊家用來進行炒作的題材。
股票板塊的特徵有的可能是地理上的,例如「江蘇板塊」、「浦東板塊」;有的可能是業績上的,如「績優板塊」;有的可能是上市公司經營行為方面的,如「購並板塊」;還有的是行業分類方面的,如「鋼鐵板塊」、「科技板塊」、「金融板塊」、「房地產板塊」等,不一而足。總之,幾乎什麼都可以冠以板塊的名稱,只要這一名稱能成為股市炒作的題材。
㈨ 股票受什麼影響
歸根結底是受資金影響,股價上升都是資金堆出來的,下跌都是資金砸出來的
但影響資金的流向還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國家的政策
㈩ 發改委: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 .為什麼說醫葯股票不行了
沒有說醫葯股票不行吧,長期的看,醫改都是政府的長期性工作,所以長期看都有行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作為國務院的職能機構,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是國家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