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結構對股票回報的影響
A. 資本結構影響資本成本的三種基本理論
1、凈收益理論:
凈收入理論認為,負債可以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負債程度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這是因為債務利息和權益資本的成本均不受財務杠桿影響,無論負債程度多高,企業的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都不會變化。
因此,只要債務成本低於權益成本,那麼負債越多,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就越低,企業價值就越大。當負債比率為100%時,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將達到最大值。
2、凈經營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不論財務杠桿如何變化,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公司的總價值也是固定不變的。這是因為公司利用財務杠桿增加負債比例時,雖然負債資本成本較之於股本成本低,但由於負債加大了權益資本的風險,使得權益成本上升,於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不會因負債比率的提高而降低,而是維持不變。
因此,公司無法利用財務杠桿改變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也無法通過改變資本結構提高公司價值;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決定公司價值的應是其營業收益。
3、優序融資理論:
優序融資理論放寬MM理論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對稱信息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權益融資會傳遞企業經營的負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資要多支付各種成本,因而企業融資一般會遵循內源融資、債務融資、權益融資這樣的先後順序。
(1)資本結構對股票回報的影響擴展閱讀
優序融資理論的特點
1、優序融資理論於1984年,美國金融學家邁爾斯與智利學者邁勒夫提出。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
2、該理論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當公司發行債券融資時,投資者往往認為債券被高估,因此不會選擇購買債券,從而造成債券價格下降,融資成本上升。類似問題也會出現在公司發行股票時。
3、因此公司為新項目融資時,將優先考慮使用內部的盈餘,其次採用穩健的債券融資,最後才考慮股權融資。即遵循內部融資、外部債權融資、外部股權融資的順序。
B. 解釋公司的資本結構對企業股票價格和風險的影響
資產減去負債等於凈資產,凈資產對股價和風險有直接較大的影響。一.股價在凈資產三倍之內較為安全;二.凈資產收益率高的較好;三.每股凈資產金額大的有望次年能高配送;四.凈資產多負債自然就少.負債率低,抵抗金融風暴的能力會比較強,也不容易倒閉,風險當然也小。但是,炒股是風險投資,風險大的股價會大漲,風險小的漲的也少,這就是求穩的結果。
C. 分析企業資本結構與收益關系,需要分析哪些數據
所有者權益收益率=利潤總額/所有者權益
考察企業一定時期內每1元自有資本實現利潤情況
資本金利潤增長率=報告期資本金利潤率/基期資本金利潤率-1
考察企業一定時期資本金利潤率變動情況
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總額
又稱資本收益率,反映資本金的盈利能力
資產報酬(收益)率(生產率比率)=(凈收益+利息費用+所得稅)/ 資產平均總額
考察企業運用全部資本的收益率,衡量資產運用效率的高低
投資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營運資產+長期資產)
=息稅前利潤/(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反映企業長期資本的收益能力,便於和企業項目投資的利潤率比較。
D. 資本結構在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從購買生產要素開始,到投入生產過程,生產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再進入銷售過程,最後取得銷售收入和利潤;然後進行質或量的擴張,進入下一個再生產過程。這是一個資本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也就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過程。資本是企業財務活動的基本要素,企業財務活動的基礎是資本的運動。資本的運動過程及內容,決定了企業財務活動的內容。而企業財務活動的內容,就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
根據企業財務活動的內容,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產管理、收入與分配管理。財務管理實際上是一種決策,財務管理決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決策。決定企業是否應該購買長期資產,企業將投資於哪些資產,是否進行新項目投資等。企業長期投資的計劃與管理過程,稱為資本預算(Capital Budgeting),即對未來現金流的大小、時間和風險的評估。
2.融資決策。決定如何獲得企業所需要的資金,融資成本有多大,如何安排企業長期債權與股權的比例結構才能使公司的價值最大,如何使融資成本最小等。
3.營運資本管理決策。企業的營運資本管理是一項日常活動,以保證企業持續經營、避免生產中斷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損失。營運資本管理決策包括企業應該持有多少現金和存貨,是否應向顧客提供信用銷售,如何獲得必要的短期融資等內容。
4.收入與分配決策。即決定公司採取什麼樣的股利政策,在公司股利分配與留存收益之間如何進行選擇,並分析公司股利政策對企業資本結構、公司價值、股票價格的影響等。
除了上述四項決策以外,財務管理決策還包括企業的並購、重組、破產清算、跨國經營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與財務計劃等內容,它們一起構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完整內容。
三、財務管理的特徵
現代財務管理以企業價值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以企業資本運動為對象,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以投資、融資、營運資本管理為主要內容,貫穿企業管理的全過程。財務管理利用資本、成本、收益、利潤等價值指標,來組織、使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要素,以便形成、實現和分配企業的價值,體現「理財」的特徵。因此,財務管理實際上是一種關於價值的管理和決策,是對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運動所進行的管理。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具有如下特徵:
1.涉及面廣。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都與財務管理密切相聯系。企業生產要素的購買、生產的組織、營銷的開展、資產的管理、技術的開發、人事與行政的管理、分配的進行等活動,無不伴隨著企業資金或資本的運動。每個部門或環節在如何使用資金,成本的大小及如何實現收入等方面,都受到財務管理制度的制約。從有效利用資源的角度看,財務管理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方面。
2.綜合性強。財務管理能以價值形式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的效果、財務信息和財務指標,能綜合地反映出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成本與收益大小、資源利用效率等,進而反映出企業的管理水平、競爭力及市場價值。通過財務信息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影響等全面、綜合地反映出來,進而有效地促進企業各方面管理效率的提高,是財務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此外,在進行財務分析和決策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現代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和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決策具有知識綜合性的特點。
3.企業管理的核心。現代企業管理,包括生產管理、技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資產管理、戰略管理等許多內容,其核心是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錢從哪裡來?往哪裡花?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如何少花錢多辦事?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如何有效地激勵管理人員和員工?如何考核、度量企業的經營績效?如何分享企業的經營成果等,這些都是企業管理者必然關注的問題。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的一切方面,最終都歸結為財務管理的基本問題,都要通過財務指標來反映。再好的企業,如果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就不能說是一個好的企業;再好的管理,如果不能實現公司的價值目標,不能使股東財富或企業價值增加,就不能說是一個有效的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
4.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在現實世界中,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由於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對稱,以及委託代理關系的普遍存在,使得現代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決策時,將受到眾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例如,商品及要素價格的變化、利率及匯率的變化、決策者偏好、競爭對手策略、市場結構與市場需求的變化、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波動、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技術創新與變革、制度變化等,都將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和財務管理決策產生重要影響。這些變數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或不可預知性,使得企業財務管理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財務管理決策就變得更加復雜。
E. 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企業資本結構的因素:1.企業籌資的靈活性;2.企業的風險狀況;3.企業的控制權;4.企業的資產結構;5.企業的盈利能力;6.企業的成長率。
F. 資本成本如何影響資本結構
資本成本是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資金籌集費用和資金佔用費用。前者在籌資時一次性發生,而後者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通常情況下,在籌資總額的相關范圍內,籌資費用相對固定,而使用費用則是變動的。
作用
①對於企業籌資來講,資金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確定籌資方案的重要依據,企業要選擇資金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②對於企業投資來講,資金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決定投資取捨的重要標准。投資項目只有在其投資收益率高於資金成本時才是可接受的。③資金成本還可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尺度,即經營利潤率應高於資金成本,否則表明業績欠佳。
決定資本成本高低的因素
總體經濟環境、證券市場條件、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項目融資規模等。
資本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財務管理中所說的資本結構是後一種,即長期資金中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各佔多大的比例。
資本結構理論
由於對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看法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資本結構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1.凈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負債越高,企業價值越高。2.凈營運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價值不隨資本結構的變化而變化。3.傳統理論,該理論介於凈收入理論與凈營運收入理論之間,認為在一定范圍內企業價值會隨負債的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范圍企業的加權平均成本會隨負債的增加而增加,導致企業價值的下降。4.權衡理論(MM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價值最初隨負債比率的增加而增加,在最佳資本結構時,達到最大,之後隨負債比率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資本結構決策
1.合理資本結構決策——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判斷資本結構合理與否,其一般方法是以分析每股收益的變化來衡量。即: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夠合理。採用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方法是利用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所謂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進行的,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分析判斷在什麼樣的銷售水平下適於採用何種資本結構。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銷售額;VC——變動成本;F——固定成本;I——債券利息;T——所得稅率;EBIT——息稅前利潤。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無論採用負債融資,還是採用權益融資,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若以
代表負債融資,
代表權益融資,有:
能使上述條件公式成立的銷售額(S)即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銷售額。(1)若預計銷售額等於無差別點銷售額,兩種融資方式任選其一;(2)若預計銷售額大於無差別點銷售額,採用負債融資;(3)若預計銷售額小於無差別點銷售額,採用權益融資;2.最佳資本結構決策——企業價值分析若考慮風險因素和財務管理目標,從根本上講,公司最佳資本結構應當是可使公司的總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同時,在公司總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下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也是最低的。公司的市場總價值V應該說等於其股票的總價值S加上債券的價值B,即:V=S+B其中,債券的市場價值用其面值代替,股票的市場價值通過下式計算:
,式中:EBIT——息稅前利潤;I——年利息額;T——所得稅率;
——權益的資本成本採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式計算:
公司的資本成本,應採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表示,即:
,式中:
——稅前債務成本;
——債務所佔比重;
——股本所佔比重。
G. 為什麼資本結構會影響投資者對股票的供求關系呢
很簡單,因為假如一個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不恰當、不能做到最佳的資本結構。就會對企業的財務結構造成不穩定,那直接就影響到企業的價值。比如資產負債比率是不是很高啊,如果是企業的償還能力就有問題。所以企業一個合理有效的資本結構是很重要的。通過合理的資本結構使企業成本最小化,價值最大話。如上所述,簡而言之就是資本結構的好與壞直接影響企業的價值。所以當然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股票的供求關系。價值高投資者就願意買,反之買的投資者就相對不多。
全手打,採納吧!!!
H. 資本結構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所謂資本結構,狹義地說,是指企業長期負債和權益資本的比例關系.廣義上則指企業各種要素的組合結構.資本結構是企業融資的結果,它決定了企業的產權歸屬,也規定了不同投資主體的權益以及所承受的風險。
一是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有利於提高企業價值。債務融資能夠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收益和節稅收益,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大於債務成本率時,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可以獲得財務杠桿收益,提高企業價值;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可以帶來節稅收益,提高企業價值。但隨著債務融資的增長,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就會增大,進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及破產。
二是通過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以及投資決策來影響企業價值,資本結構向外部投資者傳遞了有關企業價值的信息,影響外部投資決策,從而影響企業價值,管理者持股和主動回購股權被投資者看做是企業前景良好的一個信號,這是因為管理者承擔了風險。
三是通過影響企業治理結構來影響企業價值;債務融資能夠促使企業經營者努力工作,選擇正確的行為,向市場傳遞企業經營業績信號,有助於外部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經營狀態做出正確判斷。
I. 運用資金成本法計算最佳資本結構如果股票價格發生變化,在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有影響嗎
真幽默了......
股價和股權不一樣.股價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股權在一定時期內是相對固定的...公司沒擴股,增發之類的話股權是不會變的.
換句話說.
100塊錢一股的股票,假如總股本是10萬股,持有一萬股的話股權就在十分之一.
即使股價變成10塊錢了,總股本沒變持有一萬股股權還是在十分之一...
如果擴股,增發變成20萬股了,那你股權就得到了稀釋,需要再購買1萬股才能保證和之前同等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