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對股票的影響
❶ 股票資產重組,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對散戶有什麼影響,發行股票之後,流通股數是否增加
對股價的影響,要看買什麼資產,買的價格是多少了。發行之後暫時不流通,最終還是要流通的,比如幾年以後。
❷ 融資新規對重組股票有什麼影響
1、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這條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繞過借殼約束(受上市公司重大重組管理規定)的做法——這兩年很多公司採用先轉讓上市大股東的持股,同時對新股東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變相的買殼,以至於證監會忍無可忍,多次直接發文追問上市公司實質上是否是賣殼。
新規之後,想通過定向增發想要進行大規模的資產注入已經再也不可能了。市場對市值在30億元以下可的追捧或許因此有所降溫。但另一方面,這一條會讓上市公司大搞高送轉行情媽?畢竟只有做大股本、炒高股價,才能在日後融到更多的錢。但是,以後資本運作的時間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到令人絕望。
2、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包括首發、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但對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按照18個月往前倒推,考慮再融資普遍4-6個月的在會審核期,也就是說上司公司股權融資,隔2年才能做一次。就目前看,16年曾經融資的上市公司,不論是新股還是定向增發,2017年基本沒戲!
按照媒體統計,2016年共有767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金額高達7628.76億元。也就是說,大概有40%左右的上市公司,在2017年沒資格在融資。
問題是,對於股民來說,不融資的公司是利好還是利空呢?不融資,就沒有擴容壓力,但是,成為題材股的可能性也小了!
不過,18日晚證監會網站又發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的最新解釋:本次政策調整後,並購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部分的定價不變。配套融資的定價按照新修訂的《實施細則》執行,即按照發行期首日定價。也就是說,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行為屬於《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規范范疇,借殼上市,實際上是不受本次再融資新規影響的。
3、「明確定價基準日只能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的首日」,取消了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作為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基準日的規定。
這點是大家討論最多的,新規改成市價發行,假如參與定增的機構還想低價拿籌碼,只能在定增實行前打壓股價。
整體來看,如果《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並沒有影響到並購重組,只是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減少那些不差錢的融資行為,應該視為利好。
❸ 請問資產重組,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對散戶有什麼影響嗎股票流通數量
其實是稀釋了股票,股價會有影響
❹ 增發股票購買資產利好還是利空啊
增發收購其實和買東西沒有什麼區別,一看東西好不好,二看買的貴不貴。具體就看增發一共融資多少,就相當於花了多少錢,二看收購資產的前景與盈利水平,自己衡量值不值。還有個可參考的維度是公司目前的總市值和盈利水平,如果收購資產的性價比高於目前資產,可以視為利好,當然利好是否已經反映在股價中又要自己判斷了。
❺ 現金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對股價的影響
你說的是融資的問題,我個人認為
短期來說對股價的影響是負面的
第一,發行股份會攤薄當前每股收益,每股收益低了對老股東不利,短期股價會跌
第二,現金的意思你指的是發行債券嗎?如果是的話短期對股價不利,因為發債券證明公司資金短期比較短缺,證明公司經營不是很好,所以短期股價會跌
長期來說影響正面:
第一,發行股份募集了資金,公司資金比較充裕可以進行經營,長期可以增加利潤
第二,發債券,可以幫企業度過難關,以後企業不倒閉,經營改善了長遠來說股價就提升了
具體的還要看該公司管理能力
❻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對二級市場是利好還是利空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對二級市場是利好還是利空,優先股是另一種形式的股權。普通股(通常只稱股票或股票)提供諸如投票給所有者等權利,優先股股東放棄投票權以換取其他利益。優先股最重要的好處是股息權利。是想要抽煙了。當你在之後看到你的同事在
❼ 停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是利好還是利空
哪家公司,購買什麼資產,什麼價格,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先要弄清。即使是在合適的價位,購買的優質資產,人們的看法仍然不一致。有人認為是利好,因為公司可以籌到一大筆現金,用以解決當前的一些問題,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強。也有人認為是利空,因為增發後股票變多了,價格就得下跌。
❽ 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與股票持有者有什麼關系
首先理解一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概念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是指:上市公司發行股份給大股東或者其他公司購買其資產,完成後,上市公司擁有這些資產,大股東或者其他公司不再擁有這些資產,只獲得上市公司的股票;
也就是說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最終結果 就是大股東或者對應的籌劃的其他公司手中持有股票,成為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