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對養殖業股票的影響
『壹』 禽流感現在的形勢,以及對中國養殖業的沖擊
打擊應該不是很大,拿北京為例,到目前為止,禽、蛋的銷售並為受到太大的影響。
打擊最大的,對養殖者來說,疫苗費用可能是最大的負擔
『貳』 發生禽流感,大量撲殺雞鴨,對雞蛋期貨是偏利多還是利空,或者哪一方面會更多,影響會更深遠
一般期貨的上漲是一種預期的現實反應,如果大家都覺得 雞少了,蛋也會少,然後正好碰到 春節等消費旺季,則預期雞蛋就會漲。
『叄』 如果發生禽流感,股票會不會跌
不會
『肆』 H7N9流感對養土雞業有什麼影響
我們很欣慰的看到在目前國內H7N9流感病毒事件中,政府、媒體對待事件高度的重視,第一時間報道全國各地的疫情情況,各級政府部門及時做出很多有效的防治手段,對於疫情的控制和提高公眾自身安全意識方面值得鼓勵和贊許。
但是,在這次事件中,廣大的媒體記者們的一些不太嚴謹的措辭,以及問題擴大化的做法卻對一個龐大的群體造成了巨大的負面沖擊作用:家禽養殖戶。首當其沖的就是全國約百萬戶左右的蛋雞養殖戶。
在此,我有幾個問題對全國的媒體朋友提出:
第一、關於人是否是因為接觸家禽以及相關產品,就會被傳染H7N9流感?
我想請全國的媒體記者們去了解下先截止到今天,全中國有沒有一位養雞戶得了H7N9流感?這些每天都接觸活禽、死禽、禽蛋的普通公眾,他們有沒有出現一個病例?截止目前為止,我本人以及不下數千名養雞戶均沒有聽說有養雞行業及相關人員得病。我也引用目前一些權威的聲音: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哈特爾4月5日說,目前在中國確診的所有H7N9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中,沒有人的H7N9病毒檢測呈陽性,且沒有跡象表明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聯系,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該病毒可以「持續人際傳播」。
第二、簡單把H7N9流感稱為禽流感是否科學?
我引用目前業內專家的一次公開發言:「中國畜牧業協會家禽分會會長溫志芬近日公開稱:簡單把H7N9流感稱為禽流感並不科學,呼籲業界改名。溫志芬認為需要正名的理由如下:其一,此次流感到底是由禽傳給人還是由人傳給禽,尚無確切證據;其二,稱禽流感對家禽產業的影響巨大,家禽市場不樂觀,對農民是不公平的。其三,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時候說成禽流感,有可能導致檢測走入誤區,因為這病毒同樣會出現在猴子等動物身上。叫禽流感,也容易把焦點放到了禽身上,忽略了其他研究方向;其四,人患病,說成禽流感,人感染了禽病致死,對死者是不尊重;其五,社會上曾經有把甲型H1N1流感誤稱為豬流感的先例,對生豬業造成巨大損失。」
這次出現的流感事件,讓我們自然聯想到最近的一次事件: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發,最初被稱為豬流感,社會上一片恐慌,對養豬業打擊甚大。當時的情況是,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然而只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只是因為H1N1病毒最先在豬身上發病,因此最開始人們稱這次流感為人感染豬流感。但最後卻沒有證據表明那一次的流感病毒會在豬之間傳播,衛生部將豬流感更名為甲型H1N1流感,才逐步消除了對豬的偏見,但對養豬業造成的損失,已無法挽回。
是誰最初把H7N9流感稱為禽流感的,追查這個問題目前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希望媒體記者們從今天起能夠更加嚴謹的去對待此事件,不要再重復甲流初期對弱勢的養殖戶造成的傷害。
第三、媒體記者、政府部門對於此次事件有沒有對養殖戶實際走訪?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媒體報道里,看到的都是在城市批發市場的抽檢,以及城市疫情情況。那麼,我想問,有沒有相關人員去發病區的養雞場看看,去了解下情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國的普通公眾,我們都應該有知情權,養雞戶也不例外。中國有約100萬的人直接從事養殖,有超過1000萬的間接生產工作者。如果非得用腳來投票,那麼這個事情也許是另外一番情況。
今天、肉雞市場的雛雞苗已經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只要給錢就賣,肉雞毛雞的收購價格已經到了3元左右,個別地區到了2.6元每斤。當養殖戶的養殖成本在4元左右。蛋雞市場已經逐步停止收購禽蛋,淘汰雞價格更是一落千丈,照此下去僅一個月的時間,養殖戶不死也會陷入家庭癱瘓,引發社會矛盾。一句話公共衛生不應該有社會最底層的人買單,不公平、也不合理。
以上三個問題,希望媒體能夠客觀、公正、全面的報道此次事件,還公眾、養雞戶一個說法。同時,也呼籲媒體、政府,能夠更加關注生活在中國的弱勢群體,養殖戶。不要一出食品安全,疫情等公共安全情況,下意識的第一責任人都是養殖戶這些從事農業的生產者。他們是我們社會、國家穩定和諧發展最重要的生產因素。 TAG:土雞苗,土雞養殖,土雞銷售,土雞價格,養雞技術
『伍』 禽流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什麼
禽流感對我國經濟影響有限
禽流感疫情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遠低於非典
2004年初禽流感席捲美國和亞洲部分國家,中國、日本、越南等國相繼爆發了禽流感,造成上百萬家禽染病死亡,10多人可能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去世。目前禽流感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許多國家、地區實行「封關政策」,明令禁止從疫區進口禽及禽製品,市場上活雞、雞製品及其他禽類製品銷售狀況明顯不如往昔,養雞場、禽類生產加工企業及以禽產品為原料的餐飲業、相關上下游產業效益下滑明顯,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企業甚至面臨倒閉風險,相關從業人員則面臨收入下降及失業的威脅,但與上半年的非典疫情比較,其影響僅僅局限在非常有限的特定行業及特定地區,並且由於雞及禽製品作為食品之一,具有較廣泛的可替代性,人們普遍心態平穩,工作、生活秩序及飲食習慣未受較大影響。在禽流感病毒無進一步變種的情況下,禽流感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將遠遠低於非典,影響我國GDP總體增長速度不會超過0.1個百分點。
禽流感對家禽業造成一定的沖擊
由於擔心禽流感的傳染和進一步蔓延,許多地區對可能染病的雞、鴨及其他禽類實行「撲殺」,某些地區家禽市場暫時關閉,活禽交易和屠宰也暫時停止。如上海市發現疑似禽流感病例後,當地組織力量對疑似病例發現點附近的3.5萬羽染疫禽進行全部撲殺。工商部門在全市所有市場內張貼了市政府通告,要求立即停止活禽交易及屠宰。由於擔心食用雞、鴨等禽肉會染上病毒,消費者紛紛減少食用這類食物,造成市場上雞及禽製品銷售滑坡、價格下跌。據調查,南昌一些肉禽市場交易波動較大,大多數禽類經營者銷售額都下降過半,有的甚至下降了2/3。但情況也有例外,某些家禽進口量大、本地又無疫情的地區,由於突然停止從疫區輸入禽類及限制本地養殖場雞上市交易,在市場消費需求尚未大幅萎縮情況下,造成市場上雞、鴨等禽類產品供應緊張、價格上揚,比較典型的有香港地區,雞只的批發價由平日每斤約7元急升到最高每斤約12元,價格上升3成,未來數天零售價有可能上升至每斤50-760港元。
禁止進口禁令所帶來的損失額遠遠超過捕殺禽類所帶來的損失
我國部分省份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來,一些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禽類及其產品實施禁止和限制進口措施,1月27日收到中國政府的關於在中國發生禽流感通知後,日本農林水產省隨即宣布於當天停止進口中國產雞肉(含內臟),此前,中國的鴨肉已被禁。此後,東亞及東南亞發生禽流感的各國之間紛紛「封關」。截至2月5日,已有日本、韓國、歐盟等41個國家和地區(含歐盟15國)採取此類措施。同時民眾出於對禽流感疫情的恐懼心理紛紛排斥此類食品,使得禽類生產、加工及流通企業損失慘重,相關從業人員收入下降甚至面臨失業威脅。實際上,捕殺可能染疫禽類的實際損失額並不大,對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目前我國疫區捕殺的雞只是20~30萬只,以每隻雞價值50元計算,統共損失也就1000~1500萬元,而國內一家中等規模的禽類加工企業實際和預期損失額就超過這一數字。以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為例,該公司未來兩個月出口和內銷上損失將高達4~5億元,而且部分以養雞為業的農民將暫時失去收入來源,該公司的放養量樂觀的估計也會比正常減少50%。
為降低「禽流感」所造成的損失,中國出台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公布消息稱,為保持和促進家禽業持續穩定發展,盡量降低「禽流感」疫情所造成的損失,國家稅務總局發出緊急通知,對家禽行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通知稱,自2004年2月1日至2004年7月31日,對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家禽加工企業和冷藏冷凍企業加工銷售禽肉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並減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對家禽養殖業(包括種禽養殖)、加工和冷藏冷凍企業進行家禽養殖(包括種禽養殖)、加工和冷藏冷凍所取得的所得免徵2004年度企業所得稅。對企業或個人由於禽類撲殺所取得的財政專項補助,免徵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對企業由於禽類撲殺所造成的凈損失,允許其在所得稅前全額列支。通知要求,對禽類加工產品出口應退稅款實行及時足額退稅,對已於去年出口但未能在規定的出口備案截止日期(今年1月15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的部分,應在企業抓緊備案的基礎上給與退稅。此外,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或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對家禽行業適當減免其他一些相應稅收。
下面這篇文章更能表述它的危害
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17096.pdf
『陸』 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每次嚴重的禽流感爆發都給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你這問題好像在修辭上有錯誤,這題連貫的是發生疫情後的基本處理步驟
『柒』 財務管理中如何正確理解禽流感疫情與股票市場個股價格變動之間的關系
主要還是對農副食品的股票有一些影響的
『捌』 這段時間的禽流感給股市帶來的影響
答:強烈看好60300人民網。可以看我的同花順模擬炒股:只炒人民網。
『玖』 大家怎麼看禽流感對雞蛋期貨的影響,下跌的主因是禽流感還是炒作
80%炒作,禽流感對雞蛋現貨的影響毋庸置疑,人願意吃雞蛋的肯定減少,但是期貨下跌,尤其是遠期期貨下跌那就絕對是炒作了,假如現在禽流感爆發那麼雞蛋15年1月份的當前主力合約就會大跌(1501),但是誰能說明年1月份禽流感還在繼續?而且由於現在禽流感爆發養雞場虧損,導致大量蛋雞被殺,那麼明年1月份如果沒有禽流感,豈不是蛋雞欄數不足,那雞蛋還不是大漲?所以現貨突然事件對遠期影響是一種市場解讀。絕大部分都可以理解為炒作,因為所有人都覺得禽流感來了雞蛋不行了,就都賣空,大資金也樂於如此,套保賬戶更是願意參與。如果到時候雞蛋價格很低,那麼直接交割獲利,如果到時候情流感過去了,他們投機獲利。左右都不吃虧。
當然這里談論的是期貨主力合約,並不是近月合約。近月合約則很大一部分是根據現貨原因。而主力合約一般相對較遠
『拾』 禽流感對旅遊股票的影響,現階段是否可以介入
1:禽流感利好疫苗生產企業,和下游原料供應商。
2:旅遊股的定位比較模糊,一方面屬於地方資源股,另一方面屬於文化商業股,屬於周期性較強的股票,一般旺季提前炒作。
3:禽流感目前國內沒有爆發跡象,而且H7N9人與人之間不傳染,只通過接觸家禽才會受到感染,因此要正確認識它的危害性。所以對旅遊股沖擊有一定影響,但不能算大。
4:買入與否要看自己對於風險的控制能力和盈利預期,原則上,是可以適當參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