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A. 一個國家的外貿政策是如何影響股票市場的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從有形貿易到無形貿易,從資金流到信息流,無不說明這一趨勢的增強,尤其是在以信息技術為特徵的只是經濟興起的背景下,通信成本乃至整個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各國包括金融市場在內的各種市場紛紛對外開放,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發展得異常迅速,因此,一國國內經濟受國外經濟影響已十分明顯,而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故事,同樣也會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重大影響。
B. 請問貿易逆差會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逆差就是賣的少,買的多,就是給得多賺得少,就是企業/公司等等的產品賣的少了,就是利潤減少,就是業績不好,就是基本面差,就是大家不看好然後就不買了~~~~後面你知道了
C. 目前的股市波動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市場嗎
股市波動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不是太大,反過來是出口市場影響股市波動。目前對中國出口市場影響最大的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嚴重打擊了中國的出口;其次影響中國的出口的是歐美的信用債券和消費模式、經濟增長。
D. 進出口值對股市的影響
基本面上看,出口(順差)是利好,進口(逆差)是利空。
對於個股來說,要看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了
E. 外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入世後各項開放政策的制定及實施正逐步推動國內證券市場開放格局的形成,2003年國內股市對外開放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在證券經營機構向外資開放、外資並購國內上市公司、外資企業的發行上市以及外資以QFII的身份介入二級市場等方面開放的力度將會加大。外資對國內證券市場的全方位介入將給國內證券市場帶來深刻的變革。市場結構不斷完善,價值投資理念不斷強化,投資者將以國際化的角度來審視國內股市的發展,市場價值體系的結構性調整將繼續深化。此種結構性調整主要表現為股票市場價格分布的調整以及理順個股市值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匹配關系等。同時由於中國股市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國內證券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將會經歷比較復雜和較長期的過程。開放的市場格局也給各個市場主體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何適應開放的市場格局構建新的盈利模式是投資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F. 股票市場如何影響經濟
按正常的角度說,宏觀經濟與股市的關系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宏觀經濟直接影響著股市,原因是它影響著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業績的預期;股市行情變化對宏觀經濟只有間接反作用,沒有直接影響———企業的機器設備不會因為股價下跌而少掉一個零件,宏觀經濟更不可能因為一個電子符號的變化而突然轉向。
股市對宏觀經濟間接關系的第一項是融資。融資規模的大小,影響著生產或服務領域的投資量,由此影響著宏觀經濟數據。但在不同時期,它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經濟過熱時期,本來就要適度限制投資規模,股市融資額減少並不是什麼壞事。 還有國家股票影響國家經濟,國家經濟受影響,就影響到貨幣的價值,貨幣價值影響到匯率,匯率影響進出口貿易值,要是影響大就會出現貨幣膨脹,導致物價上漲,這就影響老百姓了。
G. 什麼是出口退稅,它的降低對股市有什麼影響,為什麼
與此前歷次調整相比,本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力度和范圍都是空前的,被列入調整「大名單」的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這對於A股市場及其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群體,都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劍指流動性過剩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但當前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外貿順差過大、投資增速繼續在高位運行、流動性過剩等問題依然突出。外貿順差增長過快,不僅加劇
貿易
摩擦,而且加大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此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面臨三方面的宏觀背景:第一、內外經濟失衡,導致順差過大,流動性過剩十分突出;第二、經濟結構失衡,主要表現為三大產業的比重失衡和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失衡;第三、內外失衡所導致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嚴重。
因此,為了進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加能源、資源類產品、關鍵零部件的進口,促進貿易平衡,今年已經多次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而此次政策調整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顯示了政府平衡貿易、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決心。
從A股整體市場角度看,大幅貿易順差引發的流動性泛濫是支撐本輪牛市的最根本動力。因此,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會在多大程度上縮小貿易順差就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如果貿易順差因此大幅下降,再加上緊縮貨幣政策的執行,那麼A股市場上漲的基礎就將出現松動,其對市場的影響深遠。
促進產業升級
這次政策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取消了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主要包括:瀕危動植物及其製品、鹽和水泥等礦產品、皮革、簡單有色金屬加工產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機動船舶等。二是降低了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主要包括:服裝、鞋帽、箱包、玩具、紙製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膠及其製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製品、部分鋼鐵製品、焦爐和摩托車等低附加值機電產品、傢具,以及粘膠纖維。三是將1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改為出口免稅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畫、雕飾板、郵票和印花稅票。
從具體內容上看,關稅政策調整有三個結構性傾向:一、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受到政策抑制;二、技術密集型零部件鼓勵進口;三、日用消費品鼓勵進口。政府利用進出口關稅政策並不是簡單的抑制出口和鼓勵進口,而主要目標是調整進出口結構,一方面是向內需型產業傾斜,另一方面促進製造業的不斷升級。
不同行業影響各異
就具體行業而言,化工產品:本次出口關稅調整中涉及資源和能源高消耗的化學品范圍較廣,出口退稅取消的涉及385 個品種,主要包括基礎石化產品,基礎無機化工原材料,金屬和非金屬化合物以及染料和染料中間體等;出口退稅下調到5%的有239個品種,主要包括基本有機基礎產品、各類助劑、塑料、農葯、橡膠和粘膠纖維等。這對於出口比例較高的磷化工公司盈利的負面影響較大,如興發集團、澄星股份等。
對於鋼鐵及有色金屬行業而言,鋼鐵和有色金屬產品基本上是每次關稅調整的主要對象,因為目前國內出口的鋼鐵和有色金屬產品均是「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的初級加工製品,附加值比較低。但就調整商品稅則號清單顯示,此次調整涉及的鋼鐵產品主要為鋼管、空心異型材製品、鋼軌等鋼鐵製品,調整方案是一般焊管取消現行13%的出口退稅,除石油套管之外的不銹鋼管、無縫鋼管、鋼軌等鋼鐵製品一律將現行13%的出口退稅率下調為5%。鑒於此次調整主要針對鋼管相關品種,而鋼管在鋼材出口總量中所佔比重不並大,因此對鋼鐵行業影響有限。
另外,本次出口退稅涉及到有色金屬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非合金鋁制條桿等簡單有色金屬加工產品出口退稅全部取消;二是其他賤金屬及其製品(除已經取消和本次取消出口退稅商品以及鋁箔、鋁管、鋁制結構體等)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顯然將對從事電解鋁生產的上市公司產生不小的壓力,如焦作萬方等。
對於紡織服裝行業和水泥行業,其負面影響程度值得警惕。服裝出口退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對紡織服裝行業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將主要表現為:進一步壓縮行業利潤,加大出口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進而影響出口數額。而取消水泥出口退稅主要對大型水泥公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由於國內龍頭水泥公司才具備出口水泥產品的能力,因此此次取消水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對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和冀東水泥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H.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股市的影響
出口退稅下調意味著出口時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樣刺激企業出口,擴大海外市場,從而資本會向外流,但是當商品的到轉換後,資金再度回歸國內市場從而帶動本國的經濟發展
股票是受本國資金影響的,所以再下降一段時間後,會上漲
近兩天下降可能就是一個波動的先導
本次下調幅度較大,可能會帶來出口量的下降,而由於國內產能釋放的壓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將導致國內資源量的增加,從而導致價格下跌,而隨著價格的下跌,必然再次擴大國內外價差,從而再次通過出口的方式來消化國內資源的供應壓力。
I. 貿易順差和逆差對股市大盤有何影響如何影響的利好還是利空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貿易順差和逆差對股市影響是長期的有利有弊
傳統貿易觀念認為出口為了創匯,順差是好事,逆差是壞事。這一觀念長期主導著我國的貿易政策和實踐。據統計,截至2010年2月底,自1993年以後,我國再沒出現國年度貿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份以後,我國沒出現過閱讀貿易逆差。其實,一國的對外貿易應追求長期的進出口基本平衡。
長期的出超未必有利於我國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長期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並非都是好處。
首先,貿易順差將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爭端;
其次,貿易順差雖然增加了外匯儲備,但從資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第三,持續高額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又導致資本凈流入增加,資本凈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第四,巨額的經常項目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適當的入超未必有弊於我國
相反,貿易逆差的結果也並非都是壞處。
第一,適當逆差有利於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於貿易長期穩定增長;
第二,逆差實際上等於投資購買生產性的設備,只要投資項目選擇得當,既可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能很快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以及增加經濟總量;
第三,逆差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緩資本凈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貿易逆差有助於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