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影響哪些股票
A. 影響中日關系的原因有哪些
今天的中日關系,已經達到了自建交以來的最低點,這是兩國都不願意看到的,但要認清的是,當今中日關系的「苦果」是日本安倍政權一手造成的。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
2015年01月17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問印度,你訪問印度和我們沒有關系,我們也不在乎。可是,岸田1月17日對印度外交智庫發表演講時,不僅對釣魚島局勢做出了不恰當的描述,稱中國持續的侵入日本釣魚島領海,日本將會持續並堅決的回應,他還就中印領土爭端表達日方立場。岸田公然聲稱:很明確,『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的領土,盡管其「知道這是一個和中國有主權爭議的地方」。作為日本外相,以如此明確的方式就中印領土之爭表達立場,這還是第一次。岸田還呼籲印度與日美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中國崛起等「地區的不穩定因素」。
岸田作為外相如此公然露骨地拿中印領土之爭去討好印度的做法令人吃驚。這樣的表態只能被認為是缺乏基本的外交素養和大國風范。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身段放得如此之低,刻意向印度阿諛奉迎,骨子裡的奴性又一次得到了釋放,新德里雖然可能會心中暗喜,但對日本大概也並不會高看一眼。
記得2014年底,岸田是第一個跳出來對中日剛剛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表達不屑一顧的日本內閣成員。此次,岸田又在新德里再次用言語挑釁中國,既沒有外交風度,也沒有外交智慧。
當中國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這一偉大勝利的時候,作為當年戰爭的發起國,日本對於這一天卻非常低調。在整個日本的各大媒體,發現他們集體都忽視這個紀念日的存在。這也正代表了日本對於二戰的模糊認識。因為日本政府至今都認為那場戰爭是終站,而不是戰敗,所以就更不會接受「投降日」的概念了。這是一種對待歷史事實虛偽的態度。不承認戰敗,美化二戰,這就是日本右翼勢力的「歷史修正主義」。因為在右翼分子看來,二戰時同盟軍對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審判,以及同盟國主導頒布的「日本和平憲法」是一種屈辱。這就是當今日本右翼勢力在極力否認二戰戰敗,突破和平憲法束縛,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根本初衷。日本的這種做法是對歷史侮辱!
尤其是安倍晉三上台以來,右翼勢力逐漸控制日本政府的決策,使得日本不斷出現美化戰爭、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違背歷史的行為,這直接傷害了中國人們的感情,並導致中日關系達到了自建交以來最嚴峻的一個階段,而歷史問題正是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安倍晉三的一系列的行為和言論,讓作為二戰受害國的中國忍無可忍。他曾質疑過前首相村山富市向亞洲人民道歉的「村山談話」,並稱他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也曾質疑過二戰時日軍強征慰安婦的卑鄙行為。
另外,釣魚島問題。日本政府公然挑起釣魚島爭端,美化否認二戰歷史,造成中日關系的持續緊張。從扣留中國漁船和船長到「購買」釣魚島,日本的這種做法使釣魚島事件升級,直接導致了中日關系的惡化,並一直持續到現在。因此,釣魚島問題就是中日關系惡化的直接原因。
日本高層領導人拜訪靖國神社的問題。安倍晉三公然漠視中國人民的感情,他更是在執政一周年之際悍然參拜靖國神社,公然參拜靖國神社為日本戰犯的亡靈喊冤,對中國犯下滔滔罪行的戰犯進行頂禮膜拜,每年都像拿一把尖刀深深刺痛中國人民的心。
日本歸還掠奪我中華的歷史文物、文化遺產問題。日本人垂涎我中華文化,對中國燦爛的歷史文明即是崇敬又是嫉恨與破壞。給中國文化造成了巨大的難以彌補的創傷、損失。中國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猿人頭鈣骨化石就因日本人遺失了,至今沒有音訊,或許現在就在日本某個日本商人手中,以及日本軍政府在侵華戰爭期間利用各種手段瘋狂的大批的把中國的歷史文物掠奪到日本,至今還未歸還。
美國對中日關系的影響也很大。美國重返亞太,對中日關系構成直接影響。按前美國國務卿賴斯的說法:「在應對中國崛起方面,美國最有利的地方之一就是區域經濟合作「。日本在亞太地區就充當美國的打手和走狗,維美國馬前馬後對中國指手畫腳。這又是嚴重影響中日關系的一個因素。
日本媒體的惡意宣傳。日本媒體是連接其政府和公眾的紐帶,大眾傳媒十分發達,日本人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愛讀書、讀報、看電視的公眾之一,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到傳媒誘導的公眾之一。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媒體中對華負面報道傾向更加明顯,而且每隔一段時間便掀起一次「妖魔化」中國的輿論浪潮。原因是其中很多媒體被日本右翼勢力所利用,以及日本右翼刊物《產經新聞》《諸君》等刊物的惡性報道。
僅如此,日本主流媒體還在經濟與信息資源等方面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缺乏一定的客觀性。日本媒體的惡意宣傳是導致日本國民對中國民眾信任感下降甚至敵視的重要因素,進而導致了整體國民的右傾化加劇,而安倍晉三的再度當選則昭示了日本國內右傾化的程度超過60%,使中日關系的改善更加艱難。
中日兩國之間的交往是集鄰國交往、雙邊交往、多邊交往以及大國交往為一體的復雜性交往,又摻雜著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的多重問題。目前,中日兩國交往的發展進入瓶頸期,這是考驗中日外交人員智慧的重要時刻。中國要始終以核心國家利益為底線,在中日交往中採取有力措施,獲取主動,以建立健康、和諧的中日關系。
B. 中日關系緊張對中日企業有什麼影響
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現在兩國間的關系已經達到了建交N年來最冰點了。網上不時會傳來一些政界乃至民間的諸多影響。什麼抵制日貨啊;拘往對方國家旅遊啊....雙方國家政要人物似乎都對兩國未來沒有信心,民眾更是義憤填膺。這樣的現狀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不遠處可能發生的擦槍走火事件。股市除軍工,航天,船舶等與戰爭有諸多聯系的行業會是利好吧!也只能是短期的,若後期事態平息,當然也會成為冷門話題。不管哪個時期,一旦戰爭發生,股市應該也不會火到哪裡去吧!大家到那時誰還有心情去抄股啊,至少我不會。至於中國企業如何面對日資產品的缺貨,我覺得大可不必擔心。解放後這些年來,咱中國人走到今天這地步諸多原因還是咱國人給力,不是因為靠著發達國家的技術撐起來的。看看最近這幾年多少外國企業與中國本土企業合資生產,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有合作。而諸多企業都是靠咱中國人主導的,要說技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超過小日本吧。現在所謂的日貨其實大部份還是咱中國人製造的,只是原始專利或技術在日本人手中。我想一旦日本技術或人員或企業走出咱中國,我想我們要製造出同樣的東西並不難,也就不存在缺日貨的情況了。13億人口的中國,什麼都不會缺,就怕太依賴日本技術而沒辦法讓自己創新。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C. 影響中日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網路搜索「中日關系」
或者在「中國知網」搜索相關論文
D. 最近的中日關系緊張,軍工方面的股票是不是走勢看好 我可買那幾只另外開戶的話在哪家比較好
你早不買啊!現在看看船舶股,軍工股,你可以用新浪搜一下(新浪首頁→股票首頁→軍工股)
E. 有哪些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影響到了中日關系的現狀及其走勢請例舉並簡要分析
這個中日關系的歷史問題由來已久。最早的就不說了,從近代開始。
1.甲午戰爭時期,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割台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具體的條約內容就不細說了,影響也知道,加深中國的危機)
2.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投向協約國,向德國宣戰,以獲得德國在中國的山東的權益,並出兵佔領青島。戰後巴黎和會上的山東問題,就是中日之間的一個沖突,還引發了五四運動。
3.二戰期間,日本為了緩和其經濟危機的困難,走向法西斯,滿足其擴張領土的野心,出兵中國,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如南京大屠殺。具體的戰役就不細說了。
4.在中美關系緩和後,日本也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兩者的關系趨於緩和。
5.現實問題:日本的靖國神社,不承認侵華等等,還有最近的釣魚島事件,這些都使中日關系趨向於緊張。
至於中日關系的走勢,我也不好說,一是日本的態度吧,希望能和平解決,畢竟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不過中間少個美國干涉就好了。戰爭我是不贊同的。
F. 目前中國日企股票走勢如何
金融書籍對於初學者來說,看起來比較枯燥泛味。建議你去牛人網路這個網站看看,是把金融里難懂的詞彙用白話敘說加以漫畫形式做出了更完美的解釋,理解起來快了好多。
G. 中日關系改善有利哪些股票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的問題有幫助請採納 謝謝..
H. 中日關系將影響世界會起什麼作用呢
中日經貿關系與中美、中歐經貿關系已成為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三大板塊,去年的雙邊貿易額均超過2600億美元。中日之間的經貿關系不但對雙方十分重要,也在影響著亞洲乃至世界。中日應該保持友好關系,因為它將影響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穩定與經濟發展,因此中日兩國只能通過和平途徑來修補緊張關系,共同為促進世界的經濟增長鋪路。中日之間雖然不斷出現磨擦,但我們應該相信這些存在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日本已經是個經濟大國,中國也將迅速發展成龐大的經濟力量,兩個國家都將以高速的經濟增長蓬勃發展,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角色。這樣兩個國家,若是激化矛盾,不僅制約各自的發展,同時對於世界經濟來說,也會引發動盪不安的局勢。
9 i# p0 w. z3 A/ s努力是雙方的。關於政治問題,中國不會妥協,更不會退讓,日本不可能只寄希望於經濟合作來緩和中日之間的關系緊張。其實日本政府明白,跟中國搞好關系,對於他們自身的發展是有利無害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只是關起國門自己玩就行的。但也不是四面樹敵,只抱定一棵大樹就可以了。只通過美國的庇護,跟在美國屁股後面搖尾巴,不見得就能讓他達到所期望的目的。所以,日本政府應該拿出誠意,正視歷史問題,與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搞好關系,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和平共同發展。
I. 影響中日關系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主要還是日本與中國的歷史問題:日本政府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都深深傷害中國民眾的感情,中國社會普遍帶有反日情緒。
J. 當前影響中日關系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領土爭議問題。
1、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問題的產生與爭議;釣魚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當時中日雙方有無默契。今後,如果日本政府或者右翼極端分子進一步做出加劇摩擦的動作,如在島上新建設施並實現人員常駐,藉助「購島」完善相關法律,日本自衛隊加強相關島嶼的防衛力和威懾力,中日關系和東北亞安全穩定將會受到嚴峻挑戰。
2、東海劃界問題。按大陸架還是按中間線劃界。
對中國,這兩個問題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尤其釣魚島問題,不僅涉及到領土、石油資源,而且關乎到國家安全。
二、台灣問題。日本在台灣問題上態度曖昧。官方表態 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台灣加人聯合國,實際上在日本國內有部分日本人熱衷於策動和支持台獨。日本還把防守范圍擴大至台灣,在美對台協防時承諾提供後勤保障。
三、日本侵略歷史問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給別國造成的傷害和痛苦至今沒有徹底反省。具體表現在對那場戰爭的言論、參拜靖國神社和修改歷史教科書等方面。
四、日本國內右傾化、修改和平憲法問題。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在極右勢力煽動下,修改和平憲法的呼聲增高。日本式一個經濟軍事強國,日本未對歷史問題徹底反省而修改和平憲法,會給周邊國家帶來威脅。
五、支撐達賴、熱比婭等分裂勢力反華。
日本國內經濟嚴重低迷,安倍晉三上台後,亟待修復對華關系,發展其國內經濟。如果日本不徹底改變對外政策,我們則應抓住這個機會,對其施加一定壓力,寧願自己發展慢一點,也不能讓他輕易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