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制度對股票的影響
1. 新三板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整體當然是利空,因資金分流;
單對上市公司有相關業績提升的也屬於利好;
2. 如何看待新三板公司轉板股票市場上市將給A股帶來什麼影響
本周末讓市場最關注的消息面是新三板公司,只要達到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即可轉板上市交易,如果制度真的實現了,對A股將會又是一大改變。
股票市場出現退市的股票就會直接退回新三板市場交易,或者一些達不到股票市場條件的公司只能在新三板上市。
按此進行推斷,可以認定為新三板上市的公司都是屬於「垃圾公司」嗎?
如果這個推斷成立,從股票市場退市的退回新三板,現在又讓這些新三板公司重回股票市場,這是不是也意味著垃圾回收呢?
經濟發展都是靠各大公司生產、國民消費、以及商品外貿等渠道貢獻支撐經濟,只要有更多企業強大起來了,經濟自然也就強大起來了。
通過上面兩個層面來分析,新三板轉板股市,如果從股票二級市場,從股民投資者角度看待,這個消息是利空的,對股市是造成一定的負能力;
但從新三板市場和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這個消息是重大利好,屬於長久的利好消息。總之任何制度沒有十全十美,都會有利有弊,重點是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待問題,您覺得呢?
3. 新三板股票對現有股市有什麼影響
新三板最早發源於北京中關村,主要是一些相對高科技的企業。而之所以叫「新」三板,是因為還存在一個老三板,主要是承載退市企業、很久以前的STAQ、NET轉讓系統三部分的公司股權轉讓,老三板基本已經死了,由於中關村的企業有限,因而當時的新三板也沒多少成交,交投極度不活躍。
新三板上巿對股市的影響:
1、新三板改制過程實際上將公司變為一家達到資本市場最基本要求的一家企業,因此相比非掛板公司,如果有上市公司來收購,新三板公司的財務數據是真實的,基礎工作也基本做好,相比之下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其實小得多。
2、上三板就能股權融資就能貸到款,股東還能股權質押融資,而現實往往沒那麼美好。誠然,新三板的融資案例很多,也不乏數十億的大宗融資,但是融資能力還是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而不是上沒上三板。三板對於融資的額度和成本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是不意味著很差的企業以寬松的條件掛板以後就一定能融到資。
如果企業本身情況較好,可以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部分概念較為先進,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受到的追捧程度不亞於主板和創業板市場,但畢竟是少數。
3、估值提升大大提高了股東持有股份的收購價值。以市值衡量的財富實現方式不是股東把股票全部拋掉,如果這么做的話股票會被砸到白菜價,市值指的是如果外部投資者要收購這家公司所需要的價格。
債權融資是有舉債上限的(資產負債率),而且要用現金還。這也決定了能使用債權融資的企業都需要較好的穩定現金流,但是對初創企業等中小企業來說這是很難做到的。這種內在的矛盾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很高,高風險需要用高利率來覆蓋。
而真正出了風險跑路的人還不上錢,反倒是正常經營的中小企業來承擔高利率來彌補跑路的中小企業帶來的損失,這種機制會導致企業家的逆向選擇,鼓勵不做好人做壞人。
但是股權投資則不同,通過參與投資公司,投資者會在投資較好的企業後獲得高額回報,而在投資錯誤時收到懲罰,這種機制會鼓勵投資者去發現更好的企業,並以股權回報的豐厚收益來彌補其他的投資損失。在這里消除了上面說到的逆向選擇,如果沒有大的機制錯誤,則會促進投資者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4. 新三板分層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新三板分層的影響
1、新三板分層對投資人的影響
對於投資人來說,分層政策利用制度創新,把一部分質優企業,以一種相對標准化的指標選拔出來,這樣就等於說降低了篩選成本。
對於優質企業來說,不僅僅是增加了自己展示的機會,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也等於說通過分層制度,全國股轉系統對這一層面的公司進行了背書,信譽和美譽度都會有相應的提升,這其實也是在打造明星效應,是在打造新三板中明星圈。當然至於之後如何發展,發展的怎麼樣,還要看這些「明星」們自身的基本功了。
2、新三板分層對A股股市的影響
有觀點認為,新三板分層以後,其新三板必然再度引發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創新層公司,從而將對二級市場產生資金分流作用。
然而,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公開數據,截止2015年年末新三板掛牌公司共計5129家,而2015年掛牌公司股票成交278.91億股,成交金額1910.62億元;而滬深兩市主板的成交額僅2016年3月4日一天就達6000餘億元,這還僅僅是在A股市場低迷的狀態下,就更不要說與牛市高峰期的萬億、甚至兩萬已成交相比了。因此,新三板與A股二級市場根本不處在同一個量級之中,一方面說明新三板市場規模有限,也說明對資金和投資者的吸引力還遠未顯現。
新三板分層標准:
標准一: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股東人數
(1)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2)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3)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
標准二: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
(1)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復合增長率不低於50%;
(2)最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於4000萬元;
(3)股本不少於2000萬元。
標准三: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
(1)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
(2)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
(3)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二選一標准如下:
股轉公司同時強調,在達到上述任一標準的基礎上,須滿足最近3個月內實際成交天數占可成交天數的比例不低於50%,或者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的要求,並符合公司治理、公司運營規范性等共同標准。
5. 新三板股票在做市制度下,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
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將對做市商的報價、庫存股管理等行為進行實時監控與動態監管,並對可能出現的做市商違規報價、串通報價、利益輸送、內幕交易等情形進行重點監察。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對於做市商有可能濫用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侵害投資者利益進行了約束,包括:
(1)禁止做市商利用內幕信息進行投資決策和交易等活動;禁止其利用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單獨或者通過合謀,以串通報價或相互買賣等方式製造異常價格波動
(2)做市業務隔離制度,即做市商確保做市業務與推薦業務、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證券經紀、證券資產管理等業務在機構、人員、信息、賬戶、資金上的嚴格分離,有效防範可能產生的利益沖突和利益輸送。
(3)內部報告與留痕制度,做市商應當明確業務運作、風險監控、合規管理及其他相關信息的報告路徑和反饋機制。建立強制留痕制度,確保做市業務各項操作事後可查證。
(4)要求做市業務人員具備良好的誠信記錄和職業操守。
6. 新三板定增後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一般定增都會給股價一個最低支撐。
7. 新三板交易所設立後,對於當前的股市來說到底有沒有影響
一則“新三板交易所設立後,對於當前的股市來說到底有沒有影響? ”的問題,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新三板是什麼?新三板是深交所,上交所之後的第三個交易場所,主要是面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新三板的成立對股市有沒影響?我想影響是相對較小的,因為他們主要面對的還是一些非常有錢的機構投資者為主,沒多少散戶在裡面。如何參與新三板?參與新三板的話,是需要500萬以上的資金才能夠進行參與的。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一.新三板
新三板股票是指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因為掛牌企業的有別於原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企業的,所以被形象地稱為“新三板”股票。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8. 新三板股票受不受股票大盤影響
當然了 大盤都不穩 你當飄在空中的新三板能起飛
現在大盤股不能碰 買點盤子小的 資金可以還會做多
比如這兩天都有尾盤1分鍾 走跌停到漲停的股票
9. 新三板上市對A股市場有什麼影響
新三板上巿對A股的影響:
1、新三板改制過程實際上將公司變為一家達到資本市場最基本要求的一家企業,因此相比非掛板公司,如果有上市公司來收購,新三板公司的財務數據是真實的,基礎工作也基本做好,相比之下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其實小得多。
2、上三板就能股權融資就能貸到款,股東還能股權質押融資,而現實往往沒那麼美好。誠然,新三板的融資案例很多,也不乏數十億的大宗融資,但是融資能力還是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而不是上沒上三板。三板對於融資的額度和成本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是不意味著很差的企業以寬松的條件掛板以後就一定能融到資。
如果企業本身情況較好,可以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部分概念較為先進,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受到的追捧程度不亞於主板和創業板市場,但畢竟是少數。
3、估值提升大大提高了股東持有股份的收購價值。以市值衡量的財富實現方式不是股東把股票全部拋掉,如果這么做的話股票會被砸到白菜價,市值指的是如果外部投資者要收購這家公司所需要的價格。
債權融資是有舉債上限的(資產負債率),而且要用現金還。這也決定了能使用債權融資的企業都需要較好的穩定現金流,但是對初創企業等中小企業來說這是很難做到的。這種內在的矛盾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很高,高風險需要用高利率來覆蓋。
而真正出了風險跑路的人還不上錢,反倒是正常經營的中小企業來承擔高利率來彌補跑路的中小企業帶來的損失,這種機制會導致企業家的逆向選擇,鼓勵不做好人做壞人。
但是股權投資則不同,通過參與投資公司,投資者會在投資較好的企業後獲得高額回報,而在投資錯誤時收到懲罰,這種機制會鼓勵投資者去發現更好的企業,並以股權回報的豐厚收益來彌補其他的投資損失。在這里消除了上面說到的逆向選擇,如果沒有大的機制錯誤,則會促進投資者和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