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的死會影響股票嗎
㈠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買入出現重大風險事件,人們恐慌中拋售的股票。」這話對么
關鍵是後句,因為恐慌拋售的股票
恐慌而錯拋的股票。
不過這種散戶不學也罷,是不是錯拋,散戶根本不知道。
散戶投資基本面,不可能。
㈡ 借款19億股價攔腰下跌,董事長被下毒,游族究竟怎麼了
游族在購買三體版權之後,內部就陷入了混亂內斗的場面之中,有消息表示是其高管對該公司的董事長進行下毒的。近日,由於游族董事長林奇中毒死亡事件,導致該公司的股價連續下架,目前跌幅已經將近6%,市值也回落到了121億人民幣,相關人員表示,公司董事長去世,肯定會影響到公司的股價,這是可以預想到的,但長遠來看,還是需要看公司長期發展的前景。據悉,游族網路是林奇在2009年創立的,當時在林奇的帶領下,這家公司很快就在A股上市,並且成為中國游戲行業的明星企業。
希望通過這種慢性毒葯,讓對方中毒,最後自己就可以上位了,但現在警方已經第一時間將他抓獲了,而且傳言許圭已經將自己方案過程全部透露了,相信馬上就會真相大白了。
㈢ 為什麼有時候死人或者出什麼事股票會跌
如果死的是公司重要高管,當然會短期影響投資者信心,如果死的是與公司無關的人,不會影響股價。出事則要看發生在那裡,是否直接影響公司經營,也有出事後上漲的呀,比如汶川地震時,第二天銅礦類股票就大幅上漲,因為四川是我國主要銅產區,產量減少,價格上漲。
基金是買幾十個股票的一個機構,就好比你買了幾個股票,股票跌了,你的資產減少,對應基金就是凈值跌了。反之,基金買的股票漲了,凈值就增長。
㈣ 空難會影響哪些股票
航空股會跌,旅遊股可能也會跌
㈤ 游族董事長林奇之死,嫌犯是如何作案的作案動機又是什麼
一則關於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遭公司高層投毒而入院送進ICU的傳言在網上盛傳,甚至爆料稱已有警方入駐調查。隨後,游族網路對此作出公告回應稱,董事長日前因身體不適入院,經治療目前身體狀況穩定並在持續好轉。
23日晚間,據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通報,2020年12月17日17時許,警方接到報警稱,某醫院在診療時發現病患林某(男,39歲)疑似中毒。接報後,警方立即開展偵查。經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發現林某的同事許某(男,39歲)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許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相關偵查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中。
後來,游族網路又發布一篇更詳細的情況說明。
12月23日,“警民直通車-上海”發布,林某疑似中毒,同事許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據了解,涉嫌對林奇投毒的人是游族影業CEO許垚,不過許垚已於數月前離開《三體》這一項目,並已投身到游族其餘的項目開發當中。今年9月份時,許垚曾以三體宇宙CEO的身份亮相,為《三體》海外版權授予Netflix站台。游族網路2017年報顯示,許垚與林奇同為39歲,法學院出身。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許垚在復星集團擔任總裁助理、集團總法律顧問等職,其於2017年5月起任職於游族網路。
復星集團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許垚確實曾經在復星集團法務部任職,但是後來為何離職一事並不清楚原因。
有知情人士向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透露,許垚入職游族網路前的年薪高達2000萬元。
游族網路蹊蹺一周:董事長遭投毒“撞車”員工持股解禁
12月24日,游族網路(002174.SZ)收跌6.11%。在集合競價期,其股價更是一度探至12.66元,跌幅10%。
23日晚間,根據@警民直通車-上海的通報,一切信息都指向了游族網路董事長遭投毒的傳聞。警情通報後,游族網路於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自稱:林奇於12月16日晚間因身體不適就醫。12月17日,游族網路股價逆市大跌超5%。
為何12月16日晚間董事長就醫、12月17日股價低開且逆勢大跌,然而游族網路直到一周後的12月23日才予以公告?
游族網路這一周來的時間線,罩上了重重迷霧。
- 一周時間線的隱秘角落
在12月16日晚間董事長就醫後,12月17日,游族網路股價較上一交易日低開,並報收14.71元,下跌5.22%。
同日,有知情人士在公開平台上爆料稱,游族大樓門口六輛警車,“公司負責人進醫院了,貌似是刑事案件。”
不過彼時,游族網路並沒有對外發聲。在昨晚的推文復盤中,游族網路方面表示,上周公司管理層處於應急狀態。
12月18日,游族網路股價繼續下探至14.27元,下跌2.99%。至此,與12月16日15.52元的收盤價相比,公司股價跌去8.05%。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董事長相關事件,適逢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第二批股份解禁期。
根據游族網路12月19日披露的公告內容顯示,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公司2018年員工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方式完成員工持股計劃股票購買事宜,鎖定期分別為12個月、24個月和36個月,解鎖股份數分別為30%、30%和40%。
這也就意味著,在董事長林奇遭遇投毒事件後的2020年12月18日,正是游族網路第二批員工持股股份的解鎖時點,共計387.8974萬股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上市流通。
據每日經濟新聞,12月25日深夜,林奇首診醫院一知情醫生周某(化名)表示:“應該是12月16日18點15分左右,林奇到了醫院,他當時可以走路,但是走不穩,表情很痛苦,臨床上稱之為急性病面容”,當時其所在醫院急診科醫生馬上採取急救措施。但隨後林奇情況轉危,呼吸和心跳驟停,經過搶救後心跳恢復,送往ICU,“經過氣管插管和心肺復甦等搶救措施,搶救了過來”。
周某表示,根據林奇的年齡和其當時臨床表現,最開始很難判斷是中毒,“他很年輕,當時排除了腦梗、胰腺炎等急性發作的病症,而且當時的時間點也不太可能是酒精中毒”,在搶救中,由於林奇瞳孔放大,醫生懷疑有顱內問題,隨後馬上為其掃了CT,“CT上看,腦內沒有出血,有CT腦干水腫表現,聽說後面搶救的醫院也復查了,確實沒出血。”
當晚,林奇就被轉入另一家公立三甲醫院。12月17日早晨,周某所在醫院的接診醫生被邀請至以上三甲醫院討論林奇病情。據周某介紹,在12月17日,其得到的消息是:根據會診醫生的臨床經驗基本可以判斷腦死亡,但是尚未給出正式診斷。
值得一提的是,從12月21日至23日,游族網路股價一直處於陰跌狀態。直至23日輿論發酵後,游族網路聯席總裁陳芳在朋友圈中回應稱,“沒內斗,人都在”,同時游族網路官方表示是謠言,已在准備律師函。
同日下午5時許,游族網路發布公告表示,近期接到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奇家屬的通知,林奇日前因身體不適入院,經治療身體狀況穩定並在持續好轉。
隨後,@警民直通車-上海發布通告:2020年12月17日17時許,警方接到報警稱,某醫院在診療時發現病患林某(男,39歲)疑似中毒。接報後,警方立即開展偵查。經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發現林某的同事許某(男,39歲)有重大作案嫌疑。
晚上8時許,游族網路官方公眾號發布推文稱,公司管理層已從上周的應急狀態中恢復,進入正常運轉。同時推文披露細節稱:林奇於12月16日晚返家途中出現急性不適症狀,隨即自行趕赴醫院;本案嫌疑人許某,就職於某個人投資的影視公司——規避了警方通報中的“同事”字眼。
㈥ 游族CEO林奇因病救治無效逝世,死因是什麼
游族CEO林奇因病救治無效逝世,這則消息傳出來之後引起了不少人痛心。林奇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才,卻沒想到最終因為公司內斗被同事投毒,最終卻永遠停留在39歲這一年。林奇因為身體不適被家人送到醫院治療的時候,就已經被查出是中毒,經過偵查之後發現是公司的同事許垚。
百害而無一利
但是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如今林奇中毒而死,許垚也被刑事拘留,等待他的也不會是什麼特別好的結果,雙方都有家庭好孩子,他們都是家裡面的支柱,如今兩人都出事了,這是徹底毀了兩個家庭,不管對誰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結果。而林奇出事之後,游族股票也發生了動盪,如今林奇去世,不知道將會是誰撐起游族這個重擔!
㈦ 知情醫生透露林奇搶救細節,在搶救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知情醫生周某稱,當時急診科的醫生對林奇進行了急救,但急救之後林奇出現了心臟驟停的症狀,醫生又立刻進行了搶救,林奇又恢復了心跳。在恢復心跳之後,林奇依然沒有脫離危險,被送進了ICU進行搶救,但林奇的情況依然不樂觀,因此被轉到了另外一家醫院進行搶救。這位知情醫生還稱自己在12月17日就得到了林奇基本已經腦死亡的消息,而林奇在出現症狀前曾經吃過藍莓,但不確定是不是藍莓上有毒。
畢竟一個普通員工出事並不會影響這個公司的股價,而一個董事長的出事則會影響到一個公司的發展,會讓公司的合作夥伴懷疑他們之間的合作是否牢靠,股民也會紛紛拋售自己的股票,以免日後遭受損失。如果我買了這個公司的股票的話,恐怕也會做這樣的選擇。而給林奇投毒的人如果被確定犯罪,恐怕會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因為我覺得林奇的家屬並不會選擇諒解嫌疑人。
㈧ 上市公司下面員工意外死亡對該公司股價會有影響嗎
這個要看一下這個消息有多少人知道。
㈨ CEO林奇疑遭偷毒離世,高管被架空,游足內幕如今的情況如何
2020年12月25日晚間,游族網路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於2020年12月25日收到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林奇家屬的通知,林奇因病救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5日逝世。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逝世之後,他的員工在游族網路的辦公樓下,擺放了花籃祭奠他。說明游族網路棟307還是一個挺受歡迎的人。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逝世的原因是被投毒,被自己的同事投毒,這是權力爭斗之下所導致的一場悲劇。如今游族網路內部應該是比較混亂的,因為一把手意外離世了。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件事情。
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雖然是有網路的最大股東,但是游族網路也是一個多元化的公司,還有很多的公司是股東。在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去世之後,游族網路的股票有了下跌的趨勢,公司內部依然正常運行中。
㈩ ...林奇認為股市無理性。擔他們最後都成功了為什麼呢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Peter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他每天6點15乘車去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財富檔案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企業類型股票投資業。成長記錄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成長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他是一個奇跡」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成功秘訣心態平和,穩中取勝。纖毫小事中覓先機。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具體做法: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厭煩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6、充滿謠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2、其龍頭企業二世3、不務正業的公司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對股市預測的看法: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對投資工具的看法: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名言及觀念:「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2、你有餘錢投資嗎?3、你有賺錢能力嗎?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的錢。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