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核問題對中國股票影響
A. 朝鮮發展核武對中國有影響嗎
我認為有影響,但最怕朝鮮核武器的是日本及韓國,現在朝鮮的運載火箭能飛幾千公里了,美國也是惴惴不安呀。
至於中國嘛,從本人的觀點認為朝鮮還是不要擁有核武,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加之朝鮮的經濟一直久發達,國內民生問題解決的不是很好,一旦出現動亂,核武的控制問題就不好說了.
在戰略空間上來說,朝鮮一直是中國的戰略緩沖帶,中國一直在充當著朝鮮的保護國。對於中國來講,朝鮮還是最好別擁有自己的核武器,只要關注自己國內的問題並將自己的問題解決好就行了。
B. 朝鮮核問題對中國發展安全有何影響那麼朝鮮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影響很大,朝鮮核問題對中國發展安全的壞影響甚至要超過美國!
1.從軍事上:朝鮮的導彈和核武器能威脅訛詐美日,也能威脅訛詐中國;能打到日本,更能打到北京,在這一點上起決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間。只要朝鮮有核武器,就是對北京、對中國的威脅,是實質性的威脅,中國就必須要防範。
2.從經濟上:當中國發展進入瓶頸階段的關鍵時期被迫在對朝鮮的防禦上付出巨大的成本。
3.從外交上:朝鮮在面對國家存亡與否,面對美國等的包括核打擊在內的外部打擊時,可以通過對中國動用核武器,迫使中國對美國等國家進行核反擊以遏制美國等國家對朝鮮的打擊,從而實現核捆綁,也將中國陷入極其被動的地步。
4.從後續上:朝鮮已經有了核武器,那麼日本韓國也就有了理由擁有核武器(雖然一般認為日本已經擁有,但那畢竟還見不得光),這樣就使中國周圍的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現在中國已經抱著2顆炸彈在睡覺,如果在加2課會怎麼樣?雖然因為中國因為有實力使這些炸彈擁有者不敢輕舉妄動,但誰能保證這個擁有者不會走火?
目的:有了核武器,任何國家要對付朝鮮都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C. 朝鮮核試驗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即正面影響、負面影響。不能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那樣就帶有偏見了。
從正面影響:朝鮮必須更加依符中國,對中國來說,朝鮮這顆棋子份量又加重了。特別是在美國處心積慮圍堵中國的情況下,使美日韓精力分散。
從負面影響:養虎為患。
D. 朝鮮造核武對中國到底有什麼影響,不看還真不知道
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受害國,其國民一直對核武器有著極其厭惡的情緒。所以早在1967年,時任日本首相的佐藤榮作就因勢利導在國會提出著名的「無核三原則」,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1974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核泄露事故以後,日本國民對涉核問題更為敏感,炒作「來自外國的核威脅」將會刺痛日本國民本已高度緊張的神經。而日本每年的《防衛白皮書》卻恰恰營造出一種日本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外國核威脅的氣氛。通觀全文,《防衛白皮書》指名道姓地指出,核威脅主要來自兩個國家,朝鮮和中國。
比如在朝鮮部分,《防衛白皮書》就稱:「朝鮮將伊拉克和利比亞政權的覆滅歸咎於沒能保有必要的核威懾力以作為和西方國家談條件的資本,因此朝鮮為了維持現行體制必將進一步推動核武器的開發。」對此《防衛白皮書》指出:「朝鮮對核武器的開發及作為核武器載體的導彈技術的進步,將對我國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這種有可能危害東北亞和平的行為是日本所絕對不能允許的。」
E. 分析朝核問題的發展與走向及對中國安全有什麼樣的影響
2006年10月9號朝鮮成功進行核試驗震驚了整個世界。經過幾天的沉默之後,朝鮮宣布願於近期重返六方會談的談判桌同樣讓世界瞠目:中國的沉默外交效率驚人!中國為六方會談所進行的成功努力贏得了全世界的贊同。同時這一會談又涉及到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幾個國家的關系。涉及到當今時代最敏感的核武器問題。所以應當關注。
相關材料1:朝鮮核危機
(1) 2006年10月9日,據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朝鮮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朝中社報道說,這次核試驗是「百分之百」依靠自己的技術進行的。報道稱,這次核試驗是「安全、成功的」,核試驗過程中沒有發生像核輻射泄漏這樣的危險。報道沒有透露核試驗的時間、地點和爆炸當量。
(2)2006年10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10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實現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場。中方強烈要求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停止一切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的行動,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維護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符合有關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國政府呼籲有關各方冷靜應對,堅持通過協商和對話和平解決問題。中方將為此繼續做出不懈的努力。
(3)2006年10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對於朝鮮核問題,劉建超指出:實現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場。這一立場沒有改變。昨天的外交部聲明已經明確闡述了中國政府對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嚴正立場,朝鮮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進行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強烈要求朝方信守無核化的承諾,停止一切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的行動,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維護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符合有關各方的共同利益。在當前形勢下,中國政府呼籲有關各方冷靜應對,堅持通過對話和協商和平解決有關問題。中方將繼續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中方也正在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做各方的工作,以使朝鮮半島核問題盡快回到六方會談軌道上來。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能夠積極行動,推動形勢向緩和的方向發展。在朝鮮半島無核化這個問題上,中朝之間出現了重大分歧,我們對朝方所採取的政策表示堅決反對。我們也呼籲朝鮮方面能夠切實履行關於無核化的承諾,停止採取使局勢進一步惡化的任何行動,盡快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朝鮮方面進行核試驗給中朝關系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中國政府一貫致力於發展同朝鮮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這一政策是堅定不移的,沒有變化。我們在處理同朝鮮的關系的時候,遵循兩個原則:第一,符合中朝雙方的共同利益;第二,有利於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我們將繼續本著這樣的原則處理中朝關系。現在國際社會和有關各方在就如何應對目前的局勢進行研究和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議。中方一直並且將繼續關注形勢的發展。中方將繼續同有關各方,包括安理會的成員國就如何採取下一步行動交換意見。我們採取的所有努力,第一要有利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第二要有利於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和穩定,第三要有利於六方會談能夠盡早恢復,通過協商和對話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
(4)2006年10月9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對朝鮮進行核試驗問題發表聲明。安南說,對朝鮮不顧全世界反復要求不要進行核試驗的要求,朝鮮仍進行核試驗表示極為關切,這個行動違反了國際裁軍和核不擴散的准則,也違反了目前國際禁止核試驗公約,加劇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危害了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的安全。安南呼籲有關各方對朝鮮的這一嚴重挑戰,給予建設性的反應。安南還呼籲有關方面在六方會談的框架內立即恢復嚴肅的對話和談判。安南認為,朝鮮這次不顧世界勸阻仍進行核試驗說明,國際社會有必要共同努力,重新加強並使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得到實施,使國際社會在裁軍和禁止核試驗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5)2006年10月14日,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並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採取制裁措施。同時,決議強調《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應嚴格履行義務,有關各方應保持克制,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繼續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爭取盡早恢復六方會談。決議排除了授權使用武力的可能,未對朝鮮實施全面制裁,並表示將視朝鮮遵守決議情況調整、暫停或取消對朝制裁措施。
材料2:中國政府對第五輪六方會談的推動
(1)中國外交部31日宣布,中朝美六方會談團長在北京舉行非正式會晤,就繼續推進六方會談進程坦率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三方一致同意在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方便的近期舉行六方會談。這一消息即刻受到包括與會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外電認為,一旦這項共識得以實現,那將是六方會談的一次重大突破。美國總統布希則對中國為重啟六方會談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謝。
(2)朝鮮宣布將重返六方會談 朝鮮外務省發言人11月1日在平壤宣布,朝鮮將重返六方會談,但前提條件是朝鮮和美國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討論解除金融制裁問題。據英國媒體報道,朝鮮官方11月1日表示,朝鮮將重返六方會談。以下是朝鮮官方通訊社朝中社對此的報道全文:「對於朝中社11月1日提出的有關在北京舉行的雙邊和多邊接觸,尤其是朝美之間接觸的問題,朝鮮外務省一名發言人做出如下回答:針對美國日益增長的核威脅及金融制裁壓力,朝鮮近日採取了自衛的防範性措施。10月31日,朝鮮在北京與有關國家進行了雙邊和多邊接觸,尤其是與美國之間進行了接觸。朝鮮與有關國家討論了重開六方會談的方法。朝鮮與美國將在六方會談的框架內對取消金融制裁的問題進行討論並予以解決,在這一前提下,朝鮮決定重返六方會談。」
(3)布希感謝中國為重啟六方會談所作的努力 美國總統布希對中朝美三方同意於近期恢復朝核問題六方會談表示歡迎。美國總統布希對媒體發表講話說,他對中國、朝鮮和美國三方同意於近期恢復朝核問題六方會談表示歡迎,對朝核問題取得進展感到非常高興。布希還為此感謝中方,他認為,很明顯這是因為朝鮮聽取了中國和其他方面發出的信息。
(4)聯合國秘書長安南31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中國、朝鮮和美國三方同意於近期恢復朝核問題六方會談表示歡迎。正在華盛頓訪問的安南在聲明中說,希望六方會談能夠盡早恢復,並希望會談能夠產生積極成果以緩解該地區的緊張局勢。
(5)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言人31日發表評論說,韓國政府希望盡快重開六方會談,並通過會談就如何履行《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達成協議,以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評論還說,韓國今後將同六方會談參加國進行緊密協商,為解決朝核問題以及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作出外交努力。
(6)俄羅斯副外長阿列克謝耶夫31日也對此表示歡迎。他說,俄方認為,中朝美同意盡快恢復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是「極為積極」的現象。阿列克謝耶夫感謝中方為促成中朝美三方代表團團長的會晤所做的大量工作,並表示他將率俄方代表團赴北京參加六方會談。
(7)日本官房長官鹽崎恭久當日晚間就中、朝、美三國同意重開六方會談一事表示「六方會談是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最好框架,對重開六方會談表示歡迎」。
(8)中新網巴黎11月1日電 法國外長杜斯特布拉奇10月31日發表聲明,積極評價了中國在美朝間的斡旋作用。該聲明認為,中、朝、美就重開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達成一致「是一個積極的徵兆」,聲明對「對中國所起的作用表示敬意」。
相關材料3:朝核問題談判的演變及中國政府的基本立場
1. 六方會談緣起
(1)美國和朝鮮的軍力不平衡及美對朝的軍事威脅。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對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並不密切。
這種態勢導致以下後果。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發展戰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或中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其次,由於當時蘇聯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2)美國政策的轉化。1991年9月27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進行了第一次視察。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到1994年上半年,問題再次嚴重起來。美國前總統卡特於當年6月中旬對朝鮮的訪問改變了問題發展的方向。朝鮮同意凍結其核計劃,美國同意恢復雙邊高級會談。
1994年10月21日,美國和朝鮮就朝鮮核問題達成一個《框架協議》,同意就徹底解決朝鮮核問題採取逐步的互利措施。但是,在協議達成之後一段時間之後,協議的履行變得越來越艱難。
布希政府上台後,表現出強硬的對朝鮮姿態,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態勢和軍事行動可能加重了朝鮮對美國軍事打擊的擔心。朝鮮也對美國表現了非常強硬的姿態。在2002年10月美國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朝鮮期間,朝鮮承認其擁有濃縮鈾計劃。美國方面以朝鮮破壞《框架協議》為理由停止重油供應。朝鮮隨後中斷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核設施的安全保障。2003年1月10日,朝鮮再次宣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2.六方會談的基本歷程
(1)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國、朝鮮、美國三國在北京舉行了朝核問題三方會談。
(2)2003年8月27日至29日,第一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形成六點共識是:第一、各方都致力於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開創半島的持久和平;第二、各方都主張半島應無核化,同時認識到,也應考慮解決朝方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關切;第三、各方原則上贊同按照分階段同步或並行實施的方式,探討並確定公正合理的解決方案;第四、各方同意在會談、和談進程中,不採取可能使局勢升級或激化的措施;第五、各方都主張保持對話,建立信任,減少分歧,擴大共識;第六、各方同意繼續六方會談的進程,並盡快通過外交渠道確定下一輪會談的時間和地點。
(3)2004年2月25日至28日,第二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三個議題」和「五個進展」。「三個議題」是:一是解決核問題的目標是棄核。二是解決核問題第一階段的措施問題。三是持續和談進程的問題,各方一致同意把和談進程繼續下去,不晚於2004年6月底舉行第三輪六方會談,並成立工作組。 「五個進展」是:一、成功推進了實質問題的討論;二、明確了採取協調一致步驟解決問題的方式;三、發表了啟動和談進程以來首份文件;四、確定了第三輪會談地點和時間;五、同意建立工作組推進會談機制化。
(4)2004年6月23日至26日,第三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五個成果」:首先,各方都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朝方表示願意以透明的方式放棄核武器計劃,強調核凍結是棄核的第一階段,願意為此接受核查。第二,各方就棄核的第一階段達成共識,各方均認同實施核凍結並採取相應措施是棄核的第一階段。第三,各方同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按照口頭對口頭,行動對行動的原則尋求核問題的和平解決。第四,各方審議通過了工作組的概念文件,確定了工作組的職責和運作方式,有利於工作組今後更為有效、規范和務實地開展工作。第五,各方原則確定了第四輪六方會談的會期,並發表了第二份《主席聲明》。這標志著會談進程將繼續下去。
3.中國政府在解決朝鮮核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政策主張
(1)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2)通過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分歧;
(3)保持朝鮮半島無核化。
【命題視角點撥】
本題的考核角度可能有:大國關系的調整;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基本原則;中國的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睦鄰、安鄰外交政策。國家利益是一國外交的基本出發點,等等。
F. 請教吧友)朝鮮擁有核武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傻子才會認為中國會給他核技術。
朝鮮有了核武器,對中國是什麼結果?
朝鮮將不再需要中國提供和安全保護,從此做事不再顧及中國的感受,甚至不惜損害中國利益。
而且,這會造成半島局勢緊張,中國正在經濟大發展時期,任何戰爭威脅都會導致流動資本出逃!
給朝鮮核技術是自毀長城!
這是最淺顯的戰略常識。
真正需要朝鮮擁核的是誰?是美國!
朝鮮擁核,半島局勢才能嚴重緊張,只有半島局勢緊張美國才能部署薩德,才能圍堵中俄的戰略導彈。
G. 朝核問題對中國會產生影響嗎
我國外交政策:我國積極促成關系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及針對朝核問題中國所進行的勸和促談的頻繁外交活動 體現了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 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本目標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准則。 中國在六方會談中地位的獨特和重要,不僅因為它是六方會談的東道國,而在於別國無法替代的作用和影響力。 觀察家們饒有興趣地注意到,美國務卿賴斯此次亞洲之行首訪中國,也是她就任國務卿以後4個月之內第二次訪華。以往美國政府的高官出訪東亞,一般都是首先訪問盟國,然後再到中國,這次賴斯首訪中國,然後再去泰國、韓國、日本等國,這一行程安排頗讓人回味。 研究國際問題的專家認為,賴斯此次亞洲之行首訪中國,這不僅僅表明在布希政府內部「與中國繼續交往」的思維仍然佔主導地位,美國重視對華關系,還在於賴斯此行的重點之一事關六方會談,首訪中國的含義也就不言自明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報道美國務卿賴斯此次訪華的成果:最令人感興趣的成果恐怕是她在離開北京前舉行的記者會上「贊賞」中國的這句話:中國為推動重啟六方會談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朝核問題在美朝嚴峻對峙的背景下,經過中國的大力斡旋,實現了從三方會談到六方會談的正式轉換,朝鮮半島和平出現曙光。朝美雙方作為危機中的兩大主角,它們矛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雙方爭執的焦點是怎樣不斷轉化的? 去年10月,美朝矛盾因朝鮮承認核計劃而激化。美國堅持朝鮮放棄核計劃是和平談判的前提,朝鮮則堅持朝美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才能放棄核計劃;朝鮮主張進行美朝雙邊談判,美國則堅持多邊談判的方針。 經過中國積極的勸解和斡旋,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舉行了北京三方會談和六方會談,各方對以分階段、並行對待的原則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達成共識,朝美矛盾轉向以什麼樣的交換形式實現朝鮮棄核。朝鮮強調朝鮮核危機由美國引起,先決條件是美國放棄對朝敵對政策,並提出解決朝鮮核問題的「一攬子」計劃,表示只要美國放棄敵視朝鮮,在法律上保證朝鮮安全,朝鮮便可以放棄核計劃;美國則表示美國無意入侵朝鮮,無意改變朝鮮現政權,但強調朝鮮必須以可以明確驗證的辦法完全、不可逆轉地放棄核計劃,重回核不擴散條約。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核心交換條件上,美朝雙方沒有找到契合點。 第一次六方會談後,中國政府和各方繼續努力。10月20日,美國總統布希表示願意向朝鮮提供書面安全保證,朝鮮外務省回應願意有條件考慮美方提出的對朝安全保證問題,為第二次六方會談奠定了基礎。但美朝分歧依然存在,其一是安全保證文件形式,朝鮮堅持「2+4」形式,即美朝為主要契約國,其他4國予以承認,美國則堅持美、中、俄、日、韓以對等立場在文件上簽字;其二,朝鮮表示在完全放棄核計劃到實際放棄之前,美國要事實上答應給朝鮮安全保證,並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恢復對朝鮮的重油和電力供應等,美國堅持要求朝鮮「接受核查徹底放棄核計劃」,在此之前絕不向朝鮮提供安全保證,也不會採取其他相應措施。第二次六方會談為此而遲遲不能確定日期。
H. 朝鮮核問題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中國的態度影響國家關系 國際合作 吸引外資受到影響 隨著談判的進行和朝鮮的一意孤行 中國不管是高高掛起還是偏向朝鮮 都會導致中韓兩國的關系緊張 加上經濟危機已導致韓企在中國大規模甚至偷偷撤資
個人認為國際關系不穩定都不利於中國發展經濟特別是國民經濟 就像書記說的穩定壓倒一切
軍事上的獲利一般人也不知道 鄰國的核武器可不是好玩的
I. 朝鮮核爆對中國的影響
其一,中國關切朝鮮半島的穩定。一旦朝鮮出現亂局,整個半島甚至整個東亞都會出現亂局。中東亂局已經讓相關大國陷入困境,中國自然不想看到美國在東亞再製造一個中東亂局。一旦東北亞出現亂局,作為最大國家的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被捲入,很難估量對中國未來的影響。其二,一旦半島發生亂局,中國本身也會受到波及,尤其是規模巨大的難民潮。其三,中國對統一的朝鮮半島所帶來的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如果朝鮮解體而半島統一,中國就要面臨強大的韓國,在東北亞形成中國、日本和韓國的三國鼎立,再加上美國的因素,對中國的安全局勢會有一個全新但很不確定的外在環境。
所有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迄今為止的行為。第一,中國不會自己去做一些不利於朝鮮半島穩定的事情。因此,即使中國對朝鮮的核試驗非常不滿意,甚至下決心制裁朝鮮,但制裁總是有限的,以不會導致朝鮮變局為前提。當然,中國更不會像美國那樣去搞政權變更。第二,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國會行使自己的權力,否決被視為是不利於半島穩定的決議。第三,中國對美國、韓國和日本可能攻擊朝鮮的行為保持戰略模糊性,既不明確反對,也不說支持。這種模糊性促成本來就抱有左右逢源態度的美國,很難對朝鮮採取斷然的行動。
不過,也有很多方面的中國行為被視為是不可以理解的,非理性的。
第一,為什麼中國總是把朝鮮問題視為是美國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問題?這里追溯朝鮮問題的歷史起源已經毫無意義。的確,朝鮮要發展核武器針對的是美國,因為美國對朝鮮構成了國家安全的威脅,甚至是對朝鮮領導人個人人身安全的威脅。也是美國經常作梗,使得局勢很難真正緩解,是美國和朝鮮之間缺乏任何意義上的信任,而經常導致局勢的惡化。因此,問題如果要得到和平的解決,取決於朝鮮和美國之間關系的改善。
但問題在於,朝鮮發展核武器的結果需要中國來承擔,而不是美國。朝鮮多次在靠近中國邊界的地方進行核試驗,已經對中國境內的居民構成威脅。韓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已經決定引入美國薩德系統。美韓一旦完成部署,大半個中國的國家安全就沒有了。
不管中國如何抗議或者採取反制措施,只要朝鮮繼續發展核武器,美韓會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而他們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國際政治中,每一個國家都是根據自己對國家安全的定義行動,韓國也是如此。
第二,為什麼中國如此漠視朝鮮發展核武器,對自己的國家安全所能構成的最大威脅?從長遠來說,朝鮮一旦發展出核武器,中國就沒有任何國家安全了。朝鮮一旦有了核武器,韓國必然會發展,日本也必然會發展。對這兩個國家來說,發展核武器只是時間而非技術問題。這樣,中國成為了唯一被核武器所包圍的國家。周邊的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等已經擁有核武器。
盡管從眼前來看,這些國家(包括朝鮮)發展核武器針對的不是中國,而是其他國家,但是誰能保證今後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這些國家的核武器不是針對中國呢?從和朝鮮和越南的關系演變來看,這些國家很難成為中國的朋友,而更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敵人。
一個大國很難搞好和周邊小國的關系,中國不是特例。所以,除了中國,所有大國是絕對不會容許周邊小國發展核武器的。這是美國處理古巴導彈危機的理由,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抗的根源。在這一點上,為什麼中國對自己的國家的未來安全或者下一代的安全如此漠然?
第三,為什麼中國不能盡到大國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中國是崛起中的大國。盡管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但儼然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貿易國。不僅國際社會期望中國承擔區域的和國際的責任,中國本身也希望承擔責任,實際上也在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連「後院」的事情也解決不了
盡管在朝鮮半島的核不擴散問題上,中國立場鮮明,但缺少有效的行動,所有行動都被視為是半心半意的。尤其是,朝鮮半島屬於中國的「後院」,如果連半島的事情都解決不了,如何扮演大國角色?朝鮮半島核不擴散這個考試通不過,中國很難崛起成為大國,很難被視為是大國。
第四,為什麼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存在著如此深刻的恐美心態?很多觀察家認為,中國之所以對朝鮮沒有有效的決定,就是為了利用朝鮮來對付美國。當代中國對美國出現兩個極端的立場。一方面,一些群體對美國的民族主義高漲,極其輕視鄙視美國,似乎對美國根本不在乎,更不用說害怕了。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群體(包括一些決策者)對美國表現出非常的恐懼。他們的恐懼也並非沒有道理。在當代,唯有美國有能力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真正的威脅,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只有能力為中國製造麻煩。
在中美關系中,美國把中國視為「敵人」(或者潛在的「敵人」),利用一切手段來對付中國。同樣道理,中國也要利用一切手段來反制美國。在一些人的頭腦中,朝鮮至少可以成為中美之間的緩沖地帶,甚至是對付美國的一個手段。
盡管中國在朝鮮半島上的行為並非不可理喻,但鑒於朝鮮離發展出核武器越來越近,中國迫切需要理性地權衡利弊,盡早採取果斷的決定,以免最終捲入巨大危機,把災難引向自己。朝鮮半島的兩個重大結局並不難預見,要不朝鮮最終發展成為核國家,要不美國聯合韓國和日本等,對此進行政權更替,而被韓國統一。這兩者都不僅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更會給中國構成災難性的結局。
實際上,中國並非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只是深刻的恐懼阻礙著中國這樣去做。在和美國的關系中,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中國有足夠的能力來化解來自美國的威脅,而無需朝鮮這一因素。無論雙邊還是區域多邊或者在全球層面,中美兩國有太多的共同利益,需要合作;不合作,雙方各自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並且,中國本身就是核大國,可以對美國構成足夠的威懾。
對朝鮮問題的解決方案,無非是國際政治上通行的、並且是始終有效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現在,中國「大棒」硬不起來,既斷不掉對朝鮮的經濟支持,更不想認同美國(和韓國)的做法。就能力來說,中國本身或者和俄國合作,可以向朝鮮提供核保護,正如美國向韓國和日本提供核保護那樣。
中國可以制約美國,保障朝鮮的政權安全,甚至是領導人的個人安全,但中國必須要求朝鮮進行內部改革開放,成為正常國家。中國所不能接受的是朝鮮政權牽著中國的鼻子,一步步地把中國拖入災難。如果中國不施加巨大的壓力,朝鮮不會做任何的改變,直至災難的發生。
J. 論朝核問題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影響
就像美國揪著台灣一樣,只是拿來作牽制對手戰略部署的棋子, 如果把其作用太過誇大則本目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