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票對人的性格有沒影響大嗎
① 玩股票的人性格習慣上有什麼特點
沉穩、干品、心境平和,無大起大落
② 炒股票對身體有影響嗎
肯定是有影響的,特別是性格暴躁了不可以做票的!
記得採納啊
③ 能把股票做好的人,應該具備的首要性格特點是什麼呢
一、具備戰略性的思維方式,具有前瞻性觀點,是大家風范;
二、成功投資人不會計較短期得失,不會關注股價的日常波動,他們注重的是基本面的變化和最終的結果;
三、成功投資人會用快樂的心情享受投資的過程而不會被投資過程所左右。
快樂投資是成功投資的最高境界,如果誰能把投資股市的整個過程理解成一個快樂的旅程並充分享受這個過程,才能真正稱得上成功的投資人。
④ 股票崩潰了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影響
股市大跌只是價值回歸的一種表現,由於股市長期的上漲,會形成一定的價值泡沫,當價值被市場所高估的時候,股價會回歸到本應該有的價值。同事股市的下跌也會影響到一些證券金融行業的發展,比如:國家養老基金入股市,如果股市大跌,養老基金就會面臨虧損。個人投資者進入股市,如果存在場外配資的情況或者有杠桿的情況下,投資者不但會將本金全部虧損,還會面臨爆倉或者被強行平倉的風險,有的甚至會和配資公司欠下巨額債款。
⑤ 炒股與性格有關系嗎哪種性格最適合炒股
炒股和性格當然有關系,如果想知道哪種性格適合炒股那就得用排除法:
1.懶惰性格的人肯定不適合炒股
在中國炒股票一般都是短線為主,波段為輔,長線很少。如果炒短線你就得每天復盤挑選股票,光這一樣每天就得花幾個小時了。
懶惰的人根本做不來,聽別人的買股票到最後都沒好結果。
2.執拗性格的朋友肯定不適合炒股
一切都以自己的主觀想法為主,不顧大盤,股票漲了非得漲到多少價格才賣,少一分都不行。股票跌了更是死拿著,不漲回來絕對不拋。這樣的人就不適合炒股,只適合牛市時候博一波就走。
3.優柔寡斷性格的人不適合炒股
短線機會大多一縱即逝,許多買點就在幾秒之間,錯過了就沒了,優柔寡斷的話是不適合炒股的。
反著總結一下,什麼樣的性格適合炒股呢?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果斷,安靜又勤於思考的人適合炒股。
⑥ 炒股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股市,可以送一個人上天堂,也可以讓一個入地獄,有一句名言叫做:“如果你愛一個人,請讓他去炒股,因為股市可以讓他感受到希望,感受到快樂,但如果你恨一個人,請勸他去炒股,因為股市可以讓他體驗到痛苦,體現到絕望。 ”,所以炒股可以讓一個人一夜暴富,從此走上人生的巔峰,也可以讓一個人一夜之間家財散盡,只能上天台准備下一世的生死輪回。
2015年的時候,股市又迎來了一次大牛市,那次我也參與了其中,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有賺錢,看著那些數字翻紅,我渾身都充滿了力量,但是股市在每個周末都會休市,我會覺得每個周六和周日特別難熬,好像所有的精氣神都被人抽走了一樣。
到了下半年,股市突然轉熊,而且下跌的速度非常快,原先賺的錢全部虧完,還虧了許多本金,因為投入股市的錢是我家所有的資金,所以我的壓力特別大,每晚每晚都睡不著覺,總是趴在床上眯一會兒,就會醒過來,然後坐在電腦前發呆,過了不久,我就大病了一場,花了許多錢還留有一堆的後遺症,至今身體都不如常人般健康。
⑦ 炒股票也會對身體有影響的嗎
大學生炒股弊大於利
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目前內地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A、B股及基金開戶總數已超過1億戶,一舉超過美國7600萬戶的股民數量,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10萬戶以上的速度增長。這也讓很多人都驚呼全民炒股時代即將來臨。
不經意間,資本市場迸發出的激情也照耀到了象牙塔下的莘莘學子們。不知何時,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象牙塔下學子們的身影也頻現其中。對於他們的參與,各界褒貶不一,稱「不務正業」的有之,稱「培養金融意識」的亦有之。這不禁讓人們想起10年前計算機剛剛流行的時候,大學生攢機打游戲一度被人們指責。然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卻大多拜計算機所賜。
學費也拿來炒股,學生炒股青春沒有底稿
「別理我,我炒股呢!」在某知名大學自習室里,文科類大三學生小張一語驚四座。
「這沒什麼使人驚訝的,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一部能打出去的電話,我就可以實現我的致富夢了。」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小張話里話外全是「致富夢想」。
無論從實際年齡還是股齡來看,小張都處於不太成熟的年齡。但是,如果你坐在他邊上和他一起看某隻股票的線圖,你會驚訝地發現他連這只股票有沒有莊家、莊家什麼時候會出貨都知道。
當被記者問到他目前正在關注哪幾只股票時,小張反問記者:「你知道水皮、巴菲特看好哪幾只股票嗎?對了,他們從來不說。因為怕他們的觀點造成市場的某些傾向,我向來自詡『少年巴菲特』,所以我不能向媒體透露我的倉里都有什麼『寶貝』。」
小張頗為自豪地透露了他炒股的業績:18歲開始炒股,「第一桶金」是父母給的大一整個學期的學費4200元人民幣;19歲趕上了熊市的「尾巴」,將一年積累下來的6000元「燒」到400元;20歲時由於追趕藍籌股,在「二八效應」作用下成功賺出大三、大四兩個學年的學費;21歲時(也就是目前),正在為畢業後的自主創業積累更多的「物質基礎」。
「炒股是證明自己是否有投資頭腦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小張表示:「我鄙視讀死書的同輩,當然,我更鄙視失敗後站不起來的股民。」
大學生股民數量日益增多
中國有1400萬在校大學生。這其中到底有多少人屬於1億股民的隊伍呢?雖然沒人能給出精確答案,但保守估計,大學生股民大軍的隊伍有數十萬之多。但是,和校園外的氣氛一樣,炒股熱席捲了大江南北的高校。南到海南,北到內蒙古,東到黑龍江,西到西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資本熱地,炒股似乎已經成為如今大學生的又一門必修課。
「大學生炒股需要想明白目的是什麼,是想在這行業里發展,還是想賺一筆就跑?我不建議大學生炒股的理想只是賺點錢。畢竟這點錢和之後畢業後中長期賺的錢比一下能有多少呢?現在學到的東西對未來的益處,和花費很多時間去賺點錢是沒法比的,不要因小失大。」吳國平表示。
他建議大學生炒股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畢竟股市的水很深。「股市是很復雜的,大學生應該多看這方面的書籍。知識畢竟是前提,然後結合實踐才能得到最多收獲。」
「不要在股市上花太多時間,最好做中長線,可以研究技術圖,但要結合自身對未來的設計考慮。」
「同時大學生炒股應該有風險意識。」吳國平說,「有人拿學費去炒股,這就像貸款炒股一樣是一個賭博。畢竟大學生經濟來源於父母,炒股不要太盲目。需要用中性的心態去對待它,不要過度沉迷。」
吳國平曾經在學生時代幫助過同學炒股,但他坦言這樣壓力和風險太大。「出了社會才是關鍵,學生時代炒股只是牛刀小試。」他最後總結道。
同學魚與熊掌怎樣兼得
「炒股的男生好像都很邋遢!」在某大學校園里,記者隨機采訪到了一名正在讀財經專業大一的女生。她表示,雖然剛剛進入校門不久,但是班上已經有兩三個男同學開始炒股了。
「開始時我們都很驚訝,他們也都對自己的獲利誇誇其談。後來他們好像就不愛和別的同學說話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說一些很專業的術語,說的時候表情都挺『酷』的。別看他們邋遢,還挺招女孩子喜歡的。」女生這樣告訴記者。但當記者問到有沒有女同學加入炒股的行列時,女生這樣表述:「你很難看見女生拆裝電腦,同樣,你也很難看到女生愛上炒股。」
為了採納更多人的觀點,記者對一個藏在學校語音室里苦背英語的眼鏡男進行了暗訪。「我不懂股票,我們班裡也沒人炒股,聽說別的系有人炒。我的理想是讀研,眼下的目標是英語通級。我建議那些正在『不務正業』的同學先確保自己有順利取得大學文憑的能力,才考慮怎樣發財,否則既對不起父母的錢,又對不起自己的青春。」眼鏡男頗為誠懇地告訴記者。
家長孩子炒股票 由他去吧
「大學生炒股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現在好多高中生都炒股票,我覺得讓孩子炒炒股票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讓孩子早點接觸也能夠早點掌握本領。」一個大學生股民的爸爸這樣評價孩子炒股,「不過他媽媽反對,她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不過我認為,孩子炒炒股票還是利大於弊。」
這是一個比較開通的家長,開通的原因可能是爸爸本身也是股民,他能夠體會到投資理財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他也明白炒股需要時間和金錢的積累,要不斷地用時間和金錢來換取經驗,所以,他支持孩子炒股。
也有堅決反對的,有一個學生家長是搞科研工作的,他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從事技術工作,他認為炒股票並不能創造價值,屬於賭博的一種形式。但是,在我們的調查中,這樣的家長比例很低。
更多的家長知道投資股市是合法的,學校也沒有禁止大學生投資股市,但他們也不知道到底讓孩子炒股票好不好,他們的態度是不幹涉不鼓動,孩子炒股票,由他去吧。
其實,相當多的家長都不明白炒股票到底是不是好事,中國台灣、香港人人都炒股,大家都挺好,美國人基本都不炒股,大家也都挺好。
學生炒股現在被公開化,可是早在10年前,便有初中生炒股的真實故事出現。記者的一個朋友老高便是從高中開始炒股,那時候通訊技術還很不發達,沒有互聯網看行情,也沒有網上交易,最先進的設備就是股票機,每天都要買份報紙看最新信息。不管是看報紙,還是看股票機,都要躲開老師的檢查,但這一切卻不用避諱同學,因為同學往往投來羨慕的目光。
看行情倒也無所謂,交易就很麻煩了,當時技術條件落後,不能進行網上交易,最先進的就是電話委託,而學生又沒有手機,校園里也很少有IC卡電話,賣冰棍老太太的公用電話成為了老高惟一的交易工具。
說到老太太的公用電話,老高還有一段故事,老高去冰棍攤打電話下單,老太太就奇怪:「你怎麼光撥號不說話呀,你打的是什麼電話呀,不會是信息台吧。」老高趕緊解釋:「不是,是電話委託,買賣股票的。」老太太一聽,蒙了,什麼是股票呀!趕緊轟老高:「你別打了,這個電話我也不收你錢了,以後你也別打這種莫名其妙的電話了,我這是小本生意,你別坑我。」老高沒轍,還是給錢走了。
再後來老高只能打電話給他爸爸,讓他爸爸給下單,直到後來學校里有了2部投幣電話,從那時起,老高就開始收集5角的硬幣,僅僅電話費的消耗就不是小數。老高回憶:「現在學生炒股票的環境簡直太優越了,不去試試實在可惜。」
大學生不妨先虛擬炒股
除了用真金白銀去股市拼搏的大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用上了更保險的方法:虛擬炒股。
「只要在網上注冊個財富賬戶就行了。交易的時間、規則,以及分紅送配全部和真實股市一樣。」北方工業大學某專業2003級學生王代芹告訴記者。由於自身經濟條件限制,在學校里很多和他一樣同學參加的就是虛擬炒股。據了解,國內已經有一些大學將炒股定為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有的學校還定期舉辦「炒股大賽」。不少學校都有專門的模擬機房。股票、期貨的看盤、操作都可以進行。
據記者了解,像王代芹一樣模擬炒股熱身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據記者了解,去年由世華財訊主辦的「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就吸引了全國各省市200多所大學近兩萬名學生報名參加比賽。
「此次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為各高校的金融教學和實踐提供了一個專業的平台,也為參賽選手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禮卿稱。
「通過實踐教學將教材、課堂學習內容與證券投資結合在一起,增強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既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配套實物教學方法,也為金融專業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虛擬實踐環境,從而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世華財訊總經理鄭志宏稱。
在全國各地,由高校社團或者共青團牽頭,聯手證券公司舉辦模擬比賽的比比皆是。如北京的「國泰君安杯」、天津「渤海證券杯」、大連「華泰杯」、廣東「廣證杯」等等。
專家觀點:大學生炒股行為顯然是弊大於利,高校和家長不應該支持。
大學生處在學習階段,應當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專業學習上,而一旦投資炒股,便難免佔用學習時間,這樣肯定會影響到學業。此外,炒股還需要雄厚的資金和良好的心態,「大學生自身並沒有經濟收入,日常生活開支都是靠家裡的生活費,不具備炒股的經濟條件。」同時,大學生都很年輕,思想也不成熟,炒股一旦失敗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將很難承受這一結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學生得到鍛煉,但畢竟是一項風險較大的投資。一些大學生認為炒股可以增長社會實踐能力,而選擇勤工儉學、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求職等方法進行社會實踐則更有意義。再者,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於利益驅動,想通過炒股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正因為炒股具有投機性質,大學生即使能夠在炒股中獲得一定經濟利益,也將不利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塑造。
⑧ 抄股票會使人的性格發生改變嗎
在一個全民炒股的年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炒股。炒股需要很多和人性逆向而行的心態,比如不願止損、喜歡不顧外在條件在股市跳進跳出、好獲小利等等。沒有一顆「平常心」的人,對挫折的防禦,對突變應付都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分析,如果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經常性或突發性的「急性炒股綜合症」。有研究建議,具有以下幾種性格的人不宜炒股。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心理特徵各不相同,並非人人都能投入「風險莫測」的股市中去的。據研究,以下幾種性格的人不宜炒股。 1.環型性格。表現為情緒極不穩定,大起大落,情緒自控能力差,極易受環境的影響,贏利時興高采烈,忘乎所以,不知風險將至,輸錢時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2.偏執性格。表現為個性偏激,自我評價過高,剛愎自用,在買進股票時常堅信自己的片面判斷,聽不進任何忠告,甚至來自股民的警告也當耳邊風,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則用心理投射機制遷怒別人。
3.懦弱性格。表現為隨大流,人雲亦雲,缺乏自信,無主見,遇事優柔寡斷,總是按別人的意見做。進入股市,則為盲目跟風。往往選好的股號改來改去而與好股擦肩而過,後悔不迭。
4.追求完美性格。即目標過高,做什麼事都追求十全十美,稍有不足,即耿耿於懷,自怨自責,其表現為隨意性、投機性、賭注性等方面多頭全面出擊,但機緣巧合的機會畢竟少,於是不能釋懷。 有以上性格缺陷的人最好不要炒股,因為在遭受重大的精神刺激時,這些人容易出現心理失衡。股民炒股的悲劇或身心健康損害,大多是不懂得自我心理調適。
沒有一顆「平常心」的人,對挫折的防禦,對突變應付都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分析,更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最容易造成經常性或突發性的「急性炒股綜合症」,輕者怨天尤人、長吁短嘆,產生恐懼、幻覺、焦慮、妄想等心理障礙,重則精神完全崩潰,而發生精神疾病或自尋短見。
⑨ 炒股對一個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炒股多年嘗試了各種玩法,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帳戶金額翻倍又翻倍,世界觀已變。新手的話個人先推薦二本重點書,一個是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丁聖元老師的那本。這本書對趨勢的講解非常到位。二個是約翰邁吉的股市心理博弈,這個是心法,寫得相當細膩。老手就不推薦了,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再說到了老手階段,與自己對話比與書本對話更重要。我覺得老外寫的書比中國人寫的好太多了。對於我來說,炒股賺多少錢是一點,但是在思維方式上得到提升,這個收獲是巨大的。
第一,平衡思維
通過炒股,你會或多或少地有這種思考習慣。新手怕跌,老手怕漲,我以前討厭空頭,現在害怕多頭,尤其是那種狂拉的票。更進一步,盈虧同源,你是怎麼賺來的以後就會怎麼虧回去。所以在這點上說,無所謂高手,別人操作只不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十五年前用過指南星,那上面有很多公式,玩久了就會發現公式越有效,那麼離它無效就越近了。在社會上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人類發現了一種非常穩定的規律來獲利的話,上帝會破壞這種規律,打出第二張牌:概率,來製造新的平衡。為什麼股市是七虧二平一賺,因為這樣的結構才是平衡的。
第二,概率思維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中大獎的機會是99%,你高興嗎?其實沒有什麼高興的,雖然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但若那百分之一發生在你身上,對於你來說也是百分之百。華爾通說過,炒股倉位控制非常重要,也就是做人要保守。感覺炒股越久,膽子越小,滿倉這種事極少。以前剛玩的時候都是全倉進出。這點創業的朋友們多注意,千萬別動不動就梭哈,陰溝里翻船的事多了去了。
第三,大局觀
個股再好,板塊不行也是假的,板塊再好,大盤不好也沒有持久性。所以呢,你本身很牛叉,還不如呆個好公司,公司牛叉,還不如選個好行業。
第四,周期思維
漲跌牛熊根本不要去找原因,順勢就好,漲久了必然要跌,跌久了必然要漲。炒股的知道,熊起來的話就三個板塊好,吃葯喝酒拿刀。一個人一生不過七十幾根年K線而己,我希望老死的那年K線創新高,呵呵。
第五,知行合一
最後一個,知行合一。這個就不多說了。
以上所說都是掏心窩的話。借用一句名言,也許我沒有把全部都告訴你,但我告訴你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炒股是一種修行,賺錢也痛苦虧錢也痛苦,套牢的焦慮,踏空的懊惱,我也都經歷過,希望大家早日脫離苦海,踏上復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