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籌資會不會影響資本結構
Ⅰ 發放股票股利會不會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
股利是所有者權益,一般是按照出資比例發放,所以不影響資本結構.發放股利後企業可分配利潤減少了,實際是轉移到股東手中了,所以對股東財富沒有影響.至於企業價值另當別論,積累大量利潤不分配是不合理的,將全部利潤都分配可能影響企業發展,.一般企業決定分配利潤都是提取發展基金後,所以應當不影響企業價值.
Ⅱ 影響資本結構因素有哪幾種
答案:
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
行業分析;股東的投資動機;
企業信用等級與債權人的態度;
經營者的態度;
企業財務狀況和成長能力;
稅收政策。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是企業一定時期籌資組合的結果。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企業一定時期的資本可分為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也可分為短期資本和長期資本。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即長期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之間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
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有利於提高企業價值。債務融資能夠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收益,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大於債務成本率時,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可以獲得財務杠桿收益,提高企業價值;企業進行債務融資也可以帶來節稅收益,提高企業價值。但隨著債務融資的增長,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就會增大,進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及破產。
最佳資本結構可以使得股東財富最大,資本成本最小,了解更多,請了解
資本結構優化
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結構
中級會計考試將在9月舉行,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革命尚未成功,考生仍需努力。了解獲取最新學習計劃,助你一臂之力。
關注環球網校影響資本結構因素有哪幾種
Ⅲ 不同籌資方式對公司財務狀況有何影響
簡單來說,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於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外部融資已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資又可分為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按照資本結構理論,企業的融資結構影響著企業的市場價值,在稅收不為零的情況下,由於債券有「稅盾」作用,企業通過債券融資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這樣就形成了「啄食順序理論」,企業理性的融資順序應為: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
當前隨著我國金融系統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融資決策和資本結構管理環境正在發生顯著變化。企業融資渠道和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不同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其融資的難易程度、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也是不同的。既然要從外部融入資金,企業就必須考慮融資以後應當保持一個良好、合理的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使得財務風險處於安全水平,同時綜合資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這種總體的融資戰略下,設計多個融資方案,對這些方案進行財務上的優劣排序,以便在具體的融資實踐中實施動態選優。
當然,總體的融資戰略又必須與具體的融資實踐結合起來。比如,按照一般財務理論,股權融資(比如:直接投資和發行股票等)成本要高於債權融資(比如借款,發行債券)成本。因此,發達國家的企業在財務風險允許的波動范圍內,總以考慮降低綜合資金成本的債權融資方式為重點。而在我國的資金市場,到目前及其未來的一段時間為止,情況就有所不同了。由於我國的大部分企業效益普遍不高,所以投資者對回報的預期一般都比較低。況且,國內外財務學界的實證研究還沒能證明中國企業股權資金的融資成本要高於債權資金的融資成本。事實上,只要注意到我國的大部分企業效益普遍不高,資產債權率較高,財務風險和壓力較大這一現實情況,企業在對外融資時就應該知道怎麼做了。
有關股權融資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資和發行股票等。對於採用吸收直接投資融資方式的企業來說,應當盡可能要求股權投資方直接全額注入現金,避免以實物作價進行直接投資,以便達到資金充分使用的目的。對於採用發行股票融資方式的企業來說,由於中國股票市場新股發行的暴利效應,新股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的企業是沒有風險的。並且,我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每年給予股東的紅利回報微乎其微,可以想像企業使用股權資金的成本肯定不高。最近一年裡,中國股票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股權融資方式,即所謂增發新股。由於管理層關於增發新股的條件制訂得比較寬松,主要以上市公司投資的項目與及其發展方向作為取捨依據,使得不少經營業績一般,財務狀況較差,上市以來長期得不到配股資格、資金非常短缺的企業獲得了採用股權融資的一次極好的機會。它們提出了與國家提倡、鼓勵和扶植的產業方向相一致的投資項目,據此作為新的創業的開始,結果取得了增發新股的資格,股權融資計劃得以實現。
因此,根據我國融資的具體情況,只要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市場信譽和行業發展前景等條件允許,外部環境又比較有利,就應當盡可能採用股權融資方式。企業這樣做不僅在資金使用上會有很大的自由度,還可以有效地避免財務風險,可以使資本結構更趨穩健,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所付出的資金成本卻不見得高,對企業來說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採用股權資本的融資方式難度相對要大一些,不僅工作量大,而且獲取資金的時間和過程也要長一些,但對有較好的投資項目而又需要資金的企業來講,千萬不能放棄採用股權融資、尤其是股票融資這種方式。
而對於監管層來講,則應該平衡企業外部融資渠道,大力發展企業債券流通市場,完善和健全債券流通的「通道」,在債券的交易市場上,要開辟新的交易「渠道」,形成一個充滿競爭性的、交易活躍的統一市場體系;另外,要加大企業債券品種創新力度。目前的企業債券品種單一導致企業債券不能充分適應企業的需求。應增加短期債券和長期附息債券,同時應逐步推進債券衍生品種市場的發展,適時推出可轉換債券、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等新品種,以適應不同企業對不同融資方式的需求。
Ⅳ 發放股票股利會不會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
1對。分派現金股利的時候做分錄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應付股利,分的時候借:應付股利,貸:銀行存款,很明顯所有者權益減少了。但是分配股票股利只會導致股本結構改變,會不改變所有者權益總額。
Ⅳ 企業籌集資金中 資金結構和資本結構 是一回事嗎
是一樣的。
財務管理-----資金結構
什麼是資金結構:資本結構指的就是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各佔多大比例。
一. 資金的來源結構。籌資決策的目的就是合理確定資金來源結構。合理的確定負債資金的比例。要適度舉債的問題:1.積極影響,有利於降低資金成本,負債利息是稅後列支的,(節稅,稅收擋板的作用)當投資報酬率大於借入資金成本率的時候,ebit(息稅前利率)較小幅度的增加,就能夠引起eps(每股收益)較大幅度的提高(杠桿作用)----財務杠桿。2.負面效應。財務風險,當投資報酬率小於借入資金成本率的時候,ebit較小幅度的降低,就能夠引起eps較大幅度的減少。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
公式: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財務杠桿系數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額
EPS――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前稅前盈餘變動額
EBIT――變動前息前稅前盈餘
(1)上述公式還可推導為:DFL=EBIT/(EBIT-I);式中I―債務利息
(2)在考慮優先股時:DFL=EBIT/[EBIT-I- D /(1-T)] 其中D 為優先股股利
只要存在固定的利息和優先股股息,就存在財務杠桿;企業利用財務杠桿,既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也可能產生壞的效果;當DFL=1時,即沒有固定的利息和優先股股息時,財務杠桿幾乎不起作用
二、最優資金結構:資金成本低,風險小,企業價值最大。可根據企業價值來判斷。
常用的是資金成本,每股收益最大來判斷。
(一).比較資金成本法:1.設計方案(負債和自有資金所佔的比例)2.根據所給方案的資金成本計算加權資金成本。3.選最低的資金成本。
資金成本與投資報酬率比較選擇。
(二),每股收益無差別法。根據不同方案的每股收益1.設計方案2.根據所給方案分別計算每股收益。(普通股的凈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注意年度中間的股數變動。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 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或者息稅前利潤)。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分析判斷在什麼樣的銷售水平 下適於採用何種資本結構。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用銷售量、銷售額、息稅前利潤來表示,甚至也可以用邊際貢獻來表示。反過來,如果已知每股收益相等時的銷售 水平,也可以求出有關的成本指標。
(2)進行每股收益分析時,當銷售額(或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額(或息稅前利潤)時,運用負債籌資可獲得較高的每股收益;反之,運用權益籌資可獲得較高的每股收益。
(3)每股收益越大,風險也加大。如果每股收益的增長不足以補償風險增加所需要的報酬,盡管每股收益增加,股價仍然會下降。
某公司持有A、B、C三種股票構成的證券組合,它們目前的市價分別為20元/股、6元/股和4元/股,它們的β系數分別為2。1、1。0和0。5,它們在證券組合中所佔的比例分別為50%,40%,10%,上年的股利分別為2元/股、1元/股和0。5元/股,預期持有B、C股票每年可分別獲得穩定的股利,持有A股票每年獲得的股利逐年增長率為5%,若目前的市場收益率為14%,無風險收益率為10%。要求:(1)計算持有A、B、C三種股票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率。(2)若投資總額為30萬元,風險收益額是多少?(3)分別計算投資A股票、B股票、C股票的必要收益率。(4)計算投資組合的必要收益率。(5)分別計算A股票、B股票、C股票的內在價值。(6)判斷該公司應否出售A、B、C三種股票。
1、 答案:
(1)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
Rp=βp*(Km- Rf)
式中: Rp為證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率;βp為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為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即市場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投資組合的β系數=50%×2.1+40%×1.0+10%×0.5=1.5
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率=1.5×(14%—10%)=6%
(2)投資組合風險收益額=30×6%=1.8(萬元)
(3)投資A股票的必要收益率=10%+2.1×(14%—10%)=18.4%
投資B股票的必要收益率=10%+1×(14%—10%)=14%
投資C股票的必要收益率=10%+0.5×(14%—10%)=12%
(4)投資組合的必要收益=10%+1.5×(14%—10%)=16%
(5)長期持有股票,股利固定增長的股票估價模型V=d0(1+g)/(K-g)=d1/(K-g)
式中:d0為上年股利;d1為第一年股利
A股票的內在價值= =15.67元/股
長期持有股票,股利穩定不變的股票估價模型:V=d/K
式中:V為股票內在價值;d為每年固定股利;K為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
B股票的內在價值=1/14%=7.14元/股
C股票的內在價值=0.5/12%=4.17元/股
(6)由於A股票目前的市價高於其內在價值,所以A股票應出售,B和C目前的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應繼續持有。
3、某公司在2000年1月1日以950元價格購買一張面值為1000元的新發行債券,其票面利率8%,5年後到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一次,到期歸還本金。要求:計算回答下列問題。(1)2000年1月1日該債券到期收益率是多少;(2)假定2004年1月1日的市場利率下降到6%,那麼此時債券的價值是多少?(3)假定2004年1月1日該債券的市價為982元,此時購買該債券的投資收益率是多少?(4)假定2002年1月1日的市場利率為12%,債券市價為900元,你是否購買該債券。
答案:
(1)計算債券投資收益率
950=80×(P/A,i,5)+1000×(P/F,i,5)採用逐步測試法:
按折現率9%測試:
V=80×3.8897+1000×0.6499
=961.08(元)(大於950元,應提高折現率再次測試)
按折現率10%測試:
V=80×3.7908+1000×0.6209
=303.26+620.90
=924.16(元)
使用插補法:
i=9%+ =9.30%
該債券的收益率為9.3%
(2)債券價值=80×(P/F,6%,1)+1000×(P/F,6%,1)
=80×0.9434+1000×0.9434=1018.87(元)
(3)982=1080/(1+i)
i=1080/982—1=9.98%
(4)V=80×(P/A,12%,3)+1000×(P/F,12%,3)
=80×2.4018+1000×0.7118
=192.14+711.80
=903.94(元)
因為債券價值903.94元大於價格900元,所以應購買。
、綜合題
1、A、B兩家公司同時於2000年1月1日發行面值為1000元、票面利率為10%的5年期債券,A公司債券規定利隨本清,不計復利,B公司債券規定每年6月底和12底付息,到期還本。(1)若2002年1月1日的A債券市場利率為12%(復利按年計息),A債券市價為1050元,問A債券是否被市場高估?(2)若2002年1月1日的B債券市場利率為12%,B債券市價為1050元,問該資本市場是否完全有效。(3)若C公司2003年1月1日能以1020元購入A公司債券,計算復利實際到期收益率。(4)若C公司2003年1月1日能以1020元購入B公司債券,計算復利實際到期收益率。(5)若C公司2003年4月1日購入B公司債券,若必要報酬率為12%,則B債券價值為多少。
2、已知A公司擬購買某公司債券作為長期投資(打算持有至到期日),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為5%。現有三家公司同時發行5年期,面值均為1000元的債券。其中:甲公司債券的票面利率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還本,債券發行價格為1041元;乙公司債券的票面利率為8%,單利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發行價格為1050元;丙公司債券的票面利率為零,債券發行價格為750元,到期按面值還本。部分貨幣時間價值系數如下:
要求:(1)計算A公司購入甲公司債券的價值和收益率。(2)計算A公司購入乙公司債券的價值和收益率。(3)計算A公司購入丙公司債券的價值(4)根據上述計算結果,評價甲、乙、丙三公司債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並為A公司做出購買何種債券的決策
3、A股票和B股票在5種不同經濟狀況下預期報酬率的概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要求:(1)分別計算A股票和B股票報酬率的預期值及其標准差;(2)已知A股票和B股票的協方差為-6%,計算A股票和B股票的相關系數。(3)根據(2)計算A股票和B股票在不同投資比例下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和標准差。
(4)已知市場組合的收益率為12%,市場組合的標准差為18.86%,無風險收益率為4%,則A股票的β系數以有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為多少?
1、 答案:
(1)A債券價值=1000×(1+5×10%)×(P/S,12%,3)
=1500×0.7118=1067.7(元),債券被市場低估。
(2)債券價值=1000×5%×(P/A,6%,6)+1000×(P/S,6%,6)
=50×4.9173+1000×0.705
=950.865(元)
V0與P0相差較大,資本市場不完全有效。
(3)1020=1000(1+5×10%)×(P/S,I,2), (P/S,I,2)=0.68
查表可得:(P/S,20%,2)=0.6944(P/S,24%,2)=0.6504
利用插入法可得,到期收益率=21.31%
(4)1020=1000×5%×(P/A,I,4)+1000×(P.S,I,4)
當I=5%時,等式右邊=50×3.546+1000×0.8227=1000
當I=4%時,等式右邊=50×3.6299+1000×0.8548=1036.295
I=4%+〔(1036.295-1020)÷(1036.295-1000)〕×(5%-4%)=4.455%
到期收益率=4.455%×2=8.9%
(5)V={1,000×5%×〔(P/A,6%,4-1)+1〕+〔1,000/(1+6%)3〕}/(1+6%)1/2
=
解析:
2、答案:
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債券的價值和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
(1)甲公司債券的價值
=1000×(P/S,6%,5)+1000×8%×(P/A,6%,5)
=1000×0.7473+1000×8%×4.2124
≈1084.29(元)
因為:發行價格1041元<債券價值1084.29元
所以:甲債券收益率>6%
下面用7%再測試一次,其現值計算如下:
P=1000×8%×(P/A,7%,5)+1000×(P/S,7%,5)
=1000×8%×4.1000+1000×0.7130
=1041(元)
計算數據為1041元,等於債券發行價格,說明甲債券收益率為7%。
(2)乙公司債券的價值
=(1000+1000×8%×5)×(P/S,6%,5)
=(1000+1000×8%×5)×0.7473
=1046.22(元)
因為:發行價格1050元>債券價值1046.22元。
所以:乙債券收益率<6%
下面用5%再測試一次,其現值計算如下:
P=(1000+1000×8%×5)×(P/S,5%,5)
=(1000+1000×8%×5)×0.7835
=1096.90(元)
因為:發行價格1050元<債券價值1096.90元
所以:5%<乙債券收益率<6%
應用內插法:
乙債券收益率=5%+(1096.90—1050)÷(1096.9—1046.22)×(6%—5%)=5.93%
(3)丙公司債券的價值P=1000×(P/S,6%,5)=1000×0.7473=747.3(元)
(4)因為:甲公司債券收益率高於A公司的必要收益率,發行價格低於債券價值。
所以:甲公司債券具有投資價值
因為:乙公司債券收益率低於A公司的必要收益率,發行價格高於債券價值
所以:乙公司債券不具有投資價值
因為:丙公司債券的發行價格高於債券價值
所以:丙公司債券不具有投資價值
決策結論:A公司應當選擇購買甲公司債券的方案。
解析:
3、答案:
(1)A股票報酬率的預期值=0.2×0.3+0.2×0.2+0.2×0.1+0.2×0+0.2×(-0.1)=0.1=10%
B股票報酬率的預期值=0.2×(-0.45)+0.2×(-0.15)+0.2×0.15+0.2×0.45+0.2×0.75=0.15=15%
A股票報酬率的標准差=〔(0.3-0.1)2×0.2+(0.2-0.1)2×0.2+(0.1-0.1)2×0.2+(0-0.1)2×0.2+(-0.1-0.1)2×0.2〕1/2=14.14%
A股票報酬率的標准差=〔(-0.45-0.15)2×0.2+(-0.15-0.15)2×0.2+(0.15-0.15)2×0.2+(0.45-0.15)2×0.2+(0.75-0.15)2×0.2〕1/2=42.43%
(2)A股票和B股票的相關系數=
(3)A股票和B股票在不同投資比例下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和標准差
當WA=1,WB=0,組合的預期報酬率=1×10%+0×0.15=10%
當WA=0.8,WB=0.2,組合的預期報酬率=0.8×10%+0.2×0.15=11%
當相關系數=-1時,組合的標准差=WAσ--WBσB
當WA=1,WB=0,組合的標准差=1×14.14%-0.×42.43%==14.14%
當WA=0.8,WB=0.2,組合的標准差=0.8×14.14%-0.2×42.43%=2.83%
由於10%=4%+β(12%-4%),所以,β=0.75
由於β=r× ,所以A股票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r=β÷( )=0.75÷( )=1
1、某企業擬追加籌資2500萬元。其中發行債券1000萬元,籌資費率3%,債券年利率為5%,兩年期,每年付息,到期還本,所得稅率為20%;優先股500萬元,籌資費率為4%,年股息率7%;普通股1000萬元,籌資費率為4%,第一年預期股利為100萬元,以後每年增長4%,試計算該籌資方案的綜合資金成本。
該籌資方案中,各種資金來源的比重及其個別資金成本為:
設債券資本成本為K,
則:1000×(1-3%)
=1000×5%×(1-20%)×(P/A,K,2)+1000×(P/S,K,2)
設貼現率K1為5%,
1000×5%×(1-20%)×(P/A,5%,2)+1000×(P/S,5%,2)
=981.38>970
設貼現率K2為6%,
1000×5%×(1-20%)×(P/A,6%,2)+1000×(P/S,6%,2)
=40×1.8334+1000×0.89
=963.34<970
利用插值法
(K-5%)/(6%-5%)
=(970-981.38)/(963.34-981.38)
K=5.63%
優先股資金成本=7%/(1-3%)=7.22%
普通股資金成本=10%/(1-4%)+4%
=14.42%
債券比重=1000/2500=0.4
普通股比重=1000/2500=0.4
優先股比重=500/2500=0.2
(2)該籌資方案的綜合資金成本
=5.63%×0.4+7.22%×0.2+14.42%×0.4
=9.46%
3、已知某公司當前資本結構如下:
因生產發展需要,公司年初准備增加資本2500萬元,現有兩個籌資方案可供選擇;甲方案為增加發行1000萬股普通股,每股市價2.5元;乙方案為按面值發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為10%的公司債券2500萬元,假定股票與債券的發行費用均可忽略不計;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要求:(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盈餘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2)計算處於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時乙方案的財務杠桿系數。(3)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2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採用的籌資方案(4)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6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採用的籌資方案。(5)若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在每股盈餘無差別點的基礎上增長10%,計算採用乙方案時該公司每股盈餘的增長幅度。
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每股盈餘無差別點的確定及其應用。
(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盈餘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解之得:EBIT=1455(萬元)
或:甲方案年利息=1000×8%=80(萬元)
乙方案年利息=1000×8%+2500×10%
=330(萬元)
解之得:EBIT=1455(萬元)
(2)乙方案財務杠桿系數
(3)因為:預計息稅前利潤=1200萬元<EBIT
=1455萬元
所以:應採用甲方案(或增發普通股)
(4)因為:預計息稅前利潤=1600萬元>EBIT
=1455萬元
所以:應採用乙方案(或發行公司債券)
(5)每股盈餘增長率=1.29×10%=12.9%
4、某公司今年年底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為9000萬元,普通股6000萬股。目前的資本結構為長期負債佔55%,所有者權益佔45%,沒有需要付息的流動負債。該公司的所得稅率為30%。預計再繼續增加長期債務不會改變目前的11%的平均利率水平。董事會在討論明年資金安排時提出:(1)計劃年度分配現金股利0.05元/股(2)擬為新的投資項目籌集4000萬元的資金(3)計劃年度維持目標資本結構,並且不增發新股,不舉借短期借款。要求:測算實現董事會上述要求所需要的息稅前利潤。
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資本結構與籌資決策。
(1) 發放現金股利所需稅後利潤=0.05×6000
=300(萬元)
(2)投資項目所需稅後利潤=4000×45%
=1800(萬元)
(3)計劃年度的稅後利潤=300+1800
=2100(萬元)
(4)稅前利潤=2100÷(1—30%)
=3000(萬元)
(5)計劃年度借款利息=(原長期借款+新增借款)×利率
=(9000÷45%×55%+4000×55%)×11%
=1452(萬元)
(6)息稅前利潤=3000+1452
=4452(萬元)
1、某企業擬生產新型產品,這些新產品採用納米材料,返修率極低,企業相信他們的新型產品一定會受到市場青睞,因此准備組建一新公司生產此新產品,新產品的生產需要1000萬元,為了迅速和有效籌集到資金,公司聘請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劉某擔任財務主管,劉某上任後不久就說服了一家銀行向公司提供資金,並提出了兩種融資方案。方案1:5年期債務融資600萬元,利率14%,每年付息,普通股股權融資400萬元,每股發行價20元。方案2:5年期債務融資200萬元,利率11%,每年付息,普通股股權融資800萬元,每股發行價20元。兩種方案的債務都要求採用償債基金方式,每年提取10%的償債基金,公司的所得稅率為35%。同時銀行關注的問題之一是如果發生某些不利情況使新項目的現金流目標不能實現,新項目第一年的經營能否維持?為此,劉某制定了新項目在最不利情形下的經營計劃:李某認為新項目應維持50萬元的現金余額,新項目運營期初的現金余額為0,隨後將通過上述融資計劃籌集1000萬元,其中950萬元用於固定資產投資,其餘50萬元用來滿足期初營運資本需要。在最不利的條件下,新項目可從新型產品的銷售收入中獲得400萬元的現金收入,另外從零部件銷售中還可獲得20萬元現金流入,同期現金流出預計如下:(1)原材料采購支出100萬元,工薪支出150萬元,納稅支出在兩種方案中各不相同,預計蕭條時的EBIT為100萬元;其他現金支出為70萬元(不含利息支出)。要求:(1)計算兩種方式下新項目的每股盈餘無差別點(用EBIT)表示;(2)如果新公司的EBIT預計將長期維持400萬元,若不考慮風險,應採用哪種融資方式?(3)在經濟蕭條年份的年末,兩種融資方案下的現金余額預計各為多少?(4)綜合上述問題,你會向該公司推薦哪種融資方案?
2、某公司目前無負債,其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有關財務報表資料如下:資產負債表 (單位:萬元)
利潤表 (單位:萬元)
要求:(1)根據給出的財務報表資料計算每股收益、每股賬面價值、股票獲利率和目前資本結構下公司的市場價值。(2)公司認為目前的資本結構不夠合理,准備用發行債券購回部分股票的辦法予以調整。該公司經咨詢調查,目前的債務利率和權益資本的成本情況如下表:
根據表中資料,計算籌措不同金額的債務時公司的價值和資本成本。將計算結果填入下列表格中,確定公司最佳資本結構。
1、答案:
(1)
=
EBIT=299.85(萬元)
(2)方案1的每股自由收益
=
=7.27(元/股)
方案2的每股自由收益
=
=5.64(元/股)
應選擇方案1。
(3)方案1:
期初余額 50
加:現金流入:400+20=420
減現金支出:
原材料采購支出 100
工薪支出 150
利息支出 600×14%=84
納稅支出 (100-84)×35%=5.6
其他支出 70
期末余額 60.4
方案2:
期初余額 50
加:現金流入: 400+20=420
減現金支出:
原材料采購支出 100
工薪支出 150
利息支出 200×11%=22
納稅支出 (100-22)×35%=27.3
其他支出 70
期末余額 100.7
(3)綜合上述計算應選擇方案1,即可以獲得較高的每股盈餘,又能維持現金流量。
解析:
2、答案:
(1)每股收益=240/100=2.40(元)
每股股利=120/100=1.20(元)
每股賬面價值=1000/100=10(元)
股票獲利率=1.2/20=6%
公司的市場價值(V)=S+B=20×100+0=2000(萬元)
(2)計算籌措不同金額的債務時的公司的價值和資本成本:
在債務達到600萬元時,公司總價值最高,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因此,債務為600萬元時的資本結構(債務佔27.6%,股東權益佔72.4%)是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
表中計算過程:
B=0
S= =(400-0)×(1-40%)/12%=2000(萬元)
V=S+B=2000+0=2000(萬元)
Kw=0+12%×100%=12%
B=200
S=(400-16)×0.6/12.2%=1888.52(萬元)
V=1888.52+200=2088.52(萬元)
B/V=200/2088.52=9.6%
Kw=8%×(1-40%)×9.6%+12.2%×90.4%=11.49%
B=400
S=(400-33.2)×0.6/12.6%=1746.67(萬元)
V=1746.67+400=2146.67(萬元)
B/V=400/2146.67=18.6%
Kw=8.3%×(1-40%)×18.6%+12.6%×81.4%=11.18%
B=600
S=(400-54)×0.6/13.2%=1572.73(萬元)
V=1572.73+600=2172.73(萬元)
B/V=600/2172.73=27.6%
Kw=9%×(1-40%)×27.6%+13.2%×72.4%=11.05%
B=800
S=(400-80)×0.6%/14%=1371.43(萬元)
V=1371.43+800=2171.43(萬元)
B/V=800/2171.43=36.8%
=10%×(1-40%)×36.8%+14%×63.2%=11.06%
B=1000
S=(400-120)×0.6/15.2%=1105.26(萬元)
V=1105.26+1000=2105.26(萬元)
B/V=1000/2105.26=47.5%
Kw=12%×(1-40%)×47.5%+15.2%×52.5%=11.4%
B=1200
S=(400-180)×0.6/16.8%=785.71(萬元)
V=785.71+1200=1985.71(萬元)
B/V=1200/1985.71=60.4%
Kw=15%×(1-40%)×60.4%+16.8×39.6%=12.09%
Ⅵ 股票籌資,資本結構便於調整嗎
可以進行資產重組,進行結構調整
Ⅶ 資本成本如何影響資本結構
資本成本是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資金籌集費用和資金佔用費用。前者在籌資時一次性發生,而後者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通常情況下,在籌資總額的相關范圍內,籌資費用相對固定,而使用費用則是變動的。
作用
①對於企業籌資來講,資金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確定籌資方案的重要依據,企業要選擇資金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②對於企業投資來講,資金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決定投資取捨的重要標准。投資項目只有在其投資收益率高於資金成本時才是可接受的。③資金成本還可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尺度,即經營利潤率應高於資金成本,否則表明業績欠佳。
決定資本成本高低的因素
總體經濟環境、證券市場條件、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項目融資規模等。
資本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財務管理中所說的資本結構是後一種,即長期資金中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各佔多大的比例。
資本結構理論
由於對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看法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資本結構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1.凈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負債越高,企業價值越高。2.凈營運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價值不隨資本結構的變化而變化。3.傳統理論,該理論介於凈收入理論與凈營運收入理論之間,認為在一定范圍內企業價值會隨負債的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范圍企業的加權平均成本會隨負債的增加而增加,導致企業價值的下降。4.權衡理論(MM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價值最初隨負債比率的增加而增加,在最佳資本結構時,達到最大,之後隨負債比率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資本結構決策
1.合理資本結構決策——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判斷資本結構合理與否,其一般方法是以分析每股收益的變化來衡量。即: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夠合理。採用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方法是利用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所謂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進行的,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分析判斷在什麼樣的銷售水平下適於採用何種資本結構。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銷售額;VC——變動成本;F——固定成本;I——債券利息;T——所得稅率;EBIT——息稅前利潤。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無論採用負債融資,還是採用權益融資,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若以
代表負債融資,
代表權益融資,有:
能使上述條件公式成立的銷售額(S)即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銷售額。(1)若預計銷售額等於無差別點銷售額,兩種融資方式任選其一;(2)若預計銷售額大於無差別點銷售額,採用負債融資;(3)若預計銷售額小於無差別點銷售額,採用權益融資;2.最佳資本結構決策——企業價值分析若考慮風險因素和財務管理目標,從根本上講,公司最佳資本結構應當是可使公司的總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同時,在公司總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下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也是最低的。公司的市場總價值V應該說等於其股票的總價值S加上債券的價值B,即:V=S+B其中,債券的市場價值用其面值代替,股票的市場價值通過下式計算:
,式中:EBIT——息稅前利潤;I——年利息額;T——所得稅率;
——權益的資本成本採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式計算:
公司的資本成本,應採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表示,即:
,式中:
——稅前債務成本;
——債務所佔比重;
——股本所佔比重。
Ⅷ 1.股票籌資與負債籌資會給企業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
股票籌資與負債籌資會給企業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股票的籌資?都是有具體的意向的與負債投資他的。負債的操作是他為了。堵窟窿所造成的。他的用意是不一樣的。
Ⅸ 發行股票的籌資方式對企業的影響
你說的意思是公司股份中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機構、公開發行所佔的比例,還是說公司上市以後用配股、增發、非公開增發籌集資金的方式?
其實無論哪種籌資方式對企業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拿到錢了,成公司的資產了(不是負債,如果是發公司債一類的,就是負債了)。
Ⅹ 股票籌資優缺點如何
股票籌資是指以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籌資,是企業經濟運營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籌資手段。股票作為持有人對企業擁有相應權利的一種股權憑證,一方面代表著股東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另一方面,普通股股東憑借其所擁有的股份以及被授權行使權力的股份總額,有權行使其相應的、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極其決策進行控制或參與的權利。股票籌資的優點
1.股權籌資是企業穩定的資本基礎
股權資本沒有固定的到期日,無需償還,是企業的永久性資本,除非企業清算時才有可能予以償還。這對於保障企業對資本的最低需求,促進企業長期持續穩定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2.股權籌資是企業良好的信譽基礎
股權資本作為企業最基本的資本,代表了公司的資本實力,是企業與其他單位組織開展經營業務,進行業務活動的信譽基礎。同時,股權資本也是其他方式籌資的基礎,尤其可為債務籌資,包括銀行借款、發行公司債券等提供信用保障。
3.企業財務風險較小
股權資本不用在企業正常運營期內償還,不存在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相對於債務資本而言,股權資本籌資限制少,資本使用上也無特別限制。另外,企業可以根據其經營狀況和業績的好壞,決定向投資者支付報酬的多少,資本成本負擔比較靈活。
股票籌資的缺點
1.資本成本負擔較重
盡管股權資本的資本成本負擔比較靈活,但一般而言,股權籌資的資本成本要高於債務籌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投資於股權特別是投資於股票的風險較高,投資者或股東相應要求得到較高的報酬率。企業長期不派發利潤和股利,將會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從企業成本開支的角度來看,股利、紅利從稅後利潤中支付,而使用債務資本的資本成本允許稅前扣除。此外,普通股的發行、上市等方面的費用也十分龐大。
2.容易分散企業的控制權
利用股權籌資,由於引進了新的投資者或出售了新的股票,必然會導致企業控制權結構的改變,分散了企業的控制權。控制權的頻繁迭變,勢必要影響企業管理層的人事變動和決策效率,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3.信息溝通與披露成本較大
投資者或股東作為企業的所有者,有了解企業經營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的權利。企業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與投資者的關系管理,保障投資者的權益。特別是上市公司,其股東眾多而分散,只能通過公司的公開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狀況,這就需要公司花更多的精力,有些還需要設置專門的部分,用於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