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對roe高的股票影響
1. 為什麼增發股票會使股本回報率ROE上升
增發股票,錢就會變多,錢變多凈資產就變大,roe三個組成要素中,總資產周轉率就下降,最後roe就會下降,
當企業後面盈利能力能保持原來的盈利水平,roe回到就原點了。
增發會降低roe,不是增加。
2. 營業利潤率下降,凈資產收益率上升對股票的影響
希望採納
中信證券成長來自於並購、上市與融資,來自於股東背景、王東明帶領下的企業家團隊與技術人才團隊支持,來自於戰略、管理、研究以及投行、投資、國際化等業務能力的大幅提高。
轉讓中信建投導致中信證券經紀業務市場地位顯著下滑,未來若沒有並購支持份額將難以快速恢復;未向中小企業承銷轉型、錯過中小板與創業板機遇,導致中信證券投行業務市場地位逐年下降,未來債券承銷增長將難以彌補股票承銷下降。
市場大幅波動、做空機制推出後,中信證券自營投資規模不再增長,自營/凈資產比例不再提高,投資收益率不斷下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斷壓縮可能預示著中信證券對自營投資樂觀態度有所轉向;直投業務監管加強將顯著影響中信證券未來直投業務的規模與收益率。
兩融制度完善有利於中信證券兩融業務發展與收入結構改善,但政策嚴格管制決定了這一過程將較為漫長,對經紀收入的替代效應不明顯;H股融資的短期收益有限,華夏基金股權轉讓導致未來公司收入穩定性降低,傳統業務收入佔比重新抬頭。
中信證券總資產持續下降,但凈資產持續增長,經營杠桿大幅降低,公司營業收入頂峰已過,費用率上升,營業利潤率下降,總資產收益率下降,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幅度更大,未來費用控制、大比例分紅將是中信證券經營管理的重要選擇。
更重要的是,中信證券作為行業唯一的股權激勵已於2011下半年全部到期,未來繼續實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屆高管尤其是王東明董事長的任期也將在2012年中結束,這對中信證券未來的公司治理、企業家精神、人才積極性、團隊穩定性都將構成重大考驗。
根據彭羅斯理論的資源——能力——成長分析框架,在中國資本市場現有制度下,中信證券似乎已將自身資源與能力發揮至極致,並達到成長極限,3500億元將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市值天花板,要突破除非中國資本市場制度重大變革以及公司資源與能力重整。
中信證券的投資機會將主要來自於系統性估值提升或相對估值窪地。
假設公司分紅政策不變,預計2011-2013年公司EPS為0.80元、0.46元、0.54元,對應PE為13、23和20倍,不過ROE逐步回升,同時考慮到行業龍頭隨時可能被政策再次眷顧,維持「推薦」評級。
3. 提高權益乘數是可以提高roe的,但會帶來什麼影響
權益乘數,代表公司所有可供運用的總資產是業主權益的幾倍。權益乘數越大,代表公司向外融資的財務杠桿倍數也越大,公司將承擔較大的風險。但是,若公司營運狀況剛好處於向上趨勢中,較高的權益乘數反而可以創造更高的公司獲利,透過提高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對公司的股票價值產生正面激勵效果。 笑望採納,謝謝!
4. 如果pe值超高,說明股票的估值高,風險大。對嗎
以市盈率PE(市價/收益)作為估值參考, 它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代表從市場上以市價購買並持有該上市公司普通股的股東盈利率. 當上市公司派發紅利收益數額一定時, PE值越低, 意味著你可以花費更少的錢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而得到這些紅利。 對於追求"確定性投資收益"的價值投資者來講, PE被價值投資者視為"安全邊際"的指標, 那麼, 是不是光看PE就可以確定某一支股票的市價貴不貴呢, 或者有沒有價值呢, 我通過兩種股票定價模型, 去說明這個問題.
1> 我們先從股權定價模型看看, 股權收益率ROE=收益/賬面價值=(市價/賬面價值)/(市價/收益)=(P/B)/PE, 即市盈率PE=ROE/(P/B)一家公司, 如果它經營業績很好, 股權收益率很高, 但如果它的普通股在二級市場上價格[市價P]被炒得很高, 而使市賬價值比更高時, 反而將有一個較低的市盈率. 在一般情況下, 市賬價值比P/B一般情況下大於1, 股東盈利率PE將低於股權收益率ROE。低PE並不意味著它更有價值, 一個帳面價值很低的公司會輕易得到一個大於1的P/B, 從而使PE"看上去很美". :=)
相反, 在某一個極端時期 --- 一般是熊市的末端, 例如在08年上證跌到1600點時候, 有相當一些優質股票, 或者大型藍籌股市價P跌到它帳面價值以下, 此時P/B小於1, 股東盈利率PE將高於股權收益率ROE, 這也是唯一一個機會, 讓價值投資者去撿屬於他們的"被低估的股票", 或者給有野心的機構以一個更便宜的價格從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而不是直接以帳面資產價值去收購心儀的上市公司.
根據分析可知, 我們在對上市公司估值時, 並不能單純看PE, 而應把P/B, ROE一起拿過來算一算,看看它值不值錢。
2> 放眼看現在3000點的A股市場, 除了銀行股, PE基本上都在30以上了, 其中創業板更是高得驚人. 一支股票為什麼會賣得這么貴? 除了一級市場不合理定價外, 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我們可以從紅利貼現模型中找到答案, V0 = D1/(k-g), 如果預期價格與內在價值相等, P0 = V0, 那麼, P0 = D1/(k-g), 我們看到,股價和紅利成正比,當紅利增加5%, 股價也相應增加5%,股票定價由企業的利潤增長比率所決定.這也是為什麼具備高成長企業常常被估價較高的原因。我舉一個例子, 它能更形象地說明這個過程:
A股票現時股價10元, 該上市公司年平均收益1元, PE為10倍, 預期未來利潤增加0.1元;
--以PE為參考的投資者看,它非常好
B股票現時股價5元, 該上市公司年平均收益為0.1元, PE為50倍, 預期未來利潤也增加0.1元;
--"財務杠桿"的投資者卻非常喜歡
為了以更低成本獲取0.1元的現金紅利,從而獲得一個更好的收益率,股票的購買者會更多的購買5元的B股票,而不會花10元去購買A股票。結果是,B股票受到預期紅利的"杠桿因素"影響而受到更多購買者追捧而價格上升。它會增加多少呢?從公式上看,縣價V0與預期紅利D1是呈線形關系,如果A公司現價[P0=10元]和B公司現價[P0=5元]是與其價值匹配的,或者是公平定價的。那麼,
A上市公司利潤增加0.1元,它的"利潤增加了10%",股票的估價應為P1 = P0 X (1 + 100%) = 10 X 1.1 = 11元,
B上市公司利潤增加0.1元, 它的"利潤增加了100%", 股票的估價應為P1 = P0 X (1 + 100%) = 5 X 2 = 10元,
一個以價值投資取向的交易者,當他分別投資於股票A,B之後,有:
A收益率: (P1-P0)/P0 = (11 - 10)/10 = 10%
B收益率: (P1-P0)/P0 = (10 - 5)/5 = 100%
結果是, 購入股票B能有100%的獲利,而購入股票A只有10%的獲利。
"炒股就是炒期望(收益)"這個經典言論嚴格說應該是"炒股就是炒期望(收益)的增長率", 但是要注意, 利潤的增長並非無限, 當它的"加速度"降下來的時候, 就不足以支持股票價格P的快速增長了。
無論從股權定價模型還是紅利貼現模型, 都不支持股票PE值越低就越好的說法, 作為謹慎的投資者, 理應從經濟數據中發掘更多的內容.
5. 股票中ROE指標選多少合適,重不重要
首先強調一下,ROE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但是絕不是唯一指標,不是說除了ROE你其他指標都不用看了,除了ROE之外,增長率也同樣重要。
如果一家公司的ROE過去十年年均小於15%的公司,你最好就先不要看了,因為看了也是浪費功夫,巴菲特告訴我們,如果長期投資,那麼你的年化收益,通常等於是公司的年均ROE,比如茅台,年均ROE達到33%,而他十年10倍,年均也剛好是30%的收益率。
6. 2015到2019年roe大於 的股票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7. ROE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ROE即凈資產收益率,是當期收益(也就是每股收益)除以凈資產(也就是股東權益、或叫所有者權益)。從理論上講,ROE越高的公司,給股東帶來的回報自然越高……
例如一家企業凈資產100萬,其年利潤達到30萬,那麼ROE為30%,同樣一家公司凈資產100萬,但年收益10萬,那麼ROE就為10%。因此,有了這個指標,我們就可以把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如銀行業整體的ROE為20%,高速公路整體平均的ROE為10%-15%。這樣我們就可以很直觀地一眼看到哪些行業(或哪個資產)能給股東帶來高回報……但這種高回報都是以凈資產為基數的,也就是說,你要是能以凈資產的價格獲得這個資產,那麼可以得到高回報……
但是,100的凈資產,利潤30萬,那麼ROE為30%,應該說回報很高,如果你真的是以凈資產的價格買入資產,即你投資額100萬,那麼一年賺30萬,當然會得到30%的回報。沒有錯……但,大部分時間,我們在股市上買股票,其價格都遠高於凈資產,例如茅台去年的ROE為31%,但你可能以19.5的凈資產價格買入資產嗎?不可能……因此,雖然ROE30%,但由於在股市上買入的價格往往大大高於其凈資產,因此投資者實際所獲得的實際ROE收益率也就大大下滑……
而皖通高速業績穩定,沒有太好的成長性,但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導致了其股價離凈資產不是很遠,有時候幾乎可以以凈資產的價格買到,這樣的話,就可以得到與ROE相同的回報……
因此,這就是市場……高回報的資產買的價格很高,導致其靜態來看收益率遠低於ROE,與投資穩定性公司的回報幾乎相當,甚至有時候還要低於投資穩定性公司的回報。這也符合了我們現金流折現的問題,折現茅台和折現皖通高速,為什麼同樣地折現率,最終折完後,其價值與凈資產的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如皖通高速折現後,其買家與凈資產相當,而茅台,則高於凈資產5倍之多。所以關鍵還是要看未來收益。由於ROE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值,他只能反映企業利用凈資產的效率。但市場的無形之手也合理地調節高ROE和低ROE資產的價格。高ROE的企業,投資者很難以凈資產的價格買入而獲得這樣的高回報……所以,這也是我認為ROE只有考量資產使用效率的作用,但對估值沒有太大作用。原來曾經也說過,凈資產是一個無用值,企業的價值是未來收益的折現值,其變數就是收益、折現率和期限,與現有的凈資產沒有直接關系。
今天大海的訊息問了我一個問題:「兩個企業,未來20年都是凈利潤每年15%的增幅,但一個ROE是5%,另一個是20%,哪個更有價值?」
應該說,單從企業使用凈資產的效率來看,當然20%的ROE企業要大大好於5%的ROE企業,但股市最麻煩的問題就是我前面所說的,你付出的價格不是與凈資產等同的。可能一個ROE20%的企業,你要付出5倍的價格,那麼你所付出的價格的真正ROE已經是4%了(20%除以5)。例如我們假設通過現金流折現的方法,東阿阿膠ROE20%的資產折現價值為50元,股價目前是70元。而皖通高速,折現值為7元, 而股價目前是3元,那麼作為投資者,那個資產更有價值呢,毫無疑問,5%的資產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