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影響股票嗎
Ⅰ 權證是什麼東西和股票有什麼關系嗎
權證可以有買權和賣權二種,「買的」稱為認購權證「賣的」稱為認沽權證,對於認購權證來說,標的股票的價格高於行權價格屬於價內權證,標的股票的價格越高,認購權證的價值就越大,認沽權證與此相反。
Ⅱ 股市裡的「權證」的漲跌會受什麼影響
權證價格包括其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
權證的內在價值即權證的持有人執行權證所獲得的收益的現值。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的內在價值分別為:
PV(到期正股價格—行權價格);
PV(行權價格—到期正股價格)。其中PV表示現值
對於歐式權證而言,由於投資者只能在權證到期後行權,因此到期正股價格的現值即為正股的現價。
而權證的時間價值是權證價格超過內在價值的部分。舉例而言,當前市場上大多數權證為價外權證(對於認購權證而言,其正股價格小於行權價格;對於認沽權證而言,其正股價格大於行權價格),但其仍然擁有市場價格。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正股市場價格的波動,權證有可能回到價內權證狀態。因此權證的時間價值是指正股價格朝著有利於權證持有人方向變動的期望的價值。
因此,影響權證價格的因素是通過影響權證的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來實現的
包括:
1.正股股價。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對於認購權證而言,正股股價越高權證價格相對越高;而認沽權證相反,正股股價越低權證價格越高。
2.權證的行權價格。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對於認購權證而言,行權價格越低,權證的價格越高;而認沽權證相反,行權價格越高權證價格越高。
3.權證的到期時間。對於美式權證而言,到期日越長意味著時間價值越大,並且到期日較長的權證包含了到期日較短的權證所有的獲利機會。因此到期日越長的美式權證的價格高於較短到期日的權證。而對於歐式權證而言,由於只有在到期日才能行權,並且期限較長的權證並不包含期限較短權證的獲利機會(舉個例子,如果某一歐式權證永遠不到期,其對於投資者而言便不具有任何意義)。因此權證的到期日較長,歐式權證的價格不一定較大。
4.正股價格的波動幅度。正股價格的波動幅度反映了正股未來價格變動的可能性與大小。對於權證持有者而言,正股價格朝不利方向變動所造成的損失是有限的,而正股價格朝有利方向變化所帶來的收益是無窮的。因此正股價格的波動幅度越大,權證的價格就越高。
5.無風險利率。對於認購權證的持有者而言,其可以用較少的資金控制大量的資產,其餘的資金至少可以按照無風險利率進行投資。因此認購權證的價格與無風險利率成正相關變動。而對於認沽權證的持有者而言,其只有在執行權證後才能賣出股票,獲得資金。較高的無風險利率代表了較高的機會成本。因此認沽權證的價格與無風險利率成反方向變動。
6.權證有效期間正股紅利支付狀況。對於認購權證而言,正股紅利的支付會造成除權效應,並延緩正股股價的上漲。因此紅利的支付會使權證的價格下跌;而認沽權證剛好相反。
Ⅲ 權證屬於股票嗎
權證是期權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購買股票的權證稱為認購權證,出售股票的權證叫作認售權證(或認沽權證)。
Ⅳ 上市公司發行認股權證,對股票價格有什麼影響
發行企轉股債的時候也會配送權證,例如國安認購。權證上市是為了將來的企轉股債券賬面發生虧損的時候,給與一定的彌補。因為權證是奉送的,所以可以直接賣出換回現金。比如中信國安發行的企債,企債上市的時候帳面虧損了-31%,但是權證上市2個漲停。企債發行後正股短期會有調整,但一般情況下會大漲。如果企債配送認沽的權證,則企債上市會有高開,而且後期交易企債的價值會更高。正股也會大漲,但是認沽權證上市會有2個左右的漲停,隨後價格一路下跌,價格回零。
一般機構創設認購的權證不會對正股造成太大的影響,認沽創設也一樣。只不過創設以後,權證市場的權證流通量增大,會導致權證的交易價格下降。
認購權證行權對股價影響較大。如果負溢價的認購權證行權,會導致股價短期暴漲,一方面價格要靠攏,另一方面認購行權增打得股票的買盤,導致行權期內創設機構要准備大量的股票,而且散戶的追漲也推動價格上漲。例如前一陣子國電電力行權,就連續拉出5根陽線。效果顯著。但是,若權證正溢價,可能部分權證不會行權,但總體來說還是會刺激上漲。
個別的股票可能例外,此時還要看消息面和大盤動向來確定。
Ⅳ 有權證的股票,權證對A股有什麼影響沒有
從理論上講認購證與正股股價走勢成正比,認沽證與正股股價成反比,雖然在實際走勢中有些差異,但大趨勢還是一致的,如五糧液的認購證與五糧液的股價走勢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同時也與股指的上漲是一致的。當我們認定股價還有較大上漲空間時,就可大膽持有其認購證,當股價沒漲到頂時,認購證一般也不會見頂。比如近日鋼鐵股及其認購證連續大漲,也是如此。
Ⅵ 請問權證和股票有什麼區別權證怎麼買的
權證是T+0,就是說買了可以當天就賣,次數不限,股票是T+1,今天買了以後要第二個交易日才能賣。權證跟股票一樣買賣的。
Ⅶ 同一支股票和他的權證有關系么
現在市場上交易 的都是認購權證,認購權證是和正股呈正相關的關系 ,也就是正股漲,權證的價值就會漲,權證就會漲,
權證有杠桿性,所以如果是在上漲的行情中,權證會比正股漲幅要大,一般是正股的1到2.5倍,
現在市場上的權證很多都 是負益價,全是因為時間價值的原因。
如果60005的權證行權,對股票價格沒多大關系,看大盤 怎麼走,不是全沒關系 ,如果行權有套利空間,就會引起股價下跌的風險。
Ⅷ 權證到期對該股票有什麼影響啊
一般來說,權證投資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風險:
1.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
權證是一種帶有杠桿效應的證券產品,何以言此?《權證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權證跌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標的證券前一日收盤價-標的證券當日跌幅價格)×125%×行權比例,依此式可推出,權證跌幅=10%×125%×行權比例×(標的證券前一日收盤價/權證前一日收盤價)。一般來說,行權比例為1,標的證券的價格遠高於權證價格,所以,權證跌幅一般都會大於10%。例如,
T-1日權證的收盤價是2元,標的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T日,標的股票跌停至9元,如果權證也跌停,則權證的跌幅將達到10%×125%×1×(10/2)=62.5%,該權證投資者的最大損失將達到股票投資損失的6.25倍。
2.價外風險
按權證的內在價值,權證分為價內權證和價外權證,內在價值大於零的為價內權證,內在價值為零即無行權可能的為價外權證。對於認購權證而言,價內權證指行權價格與行權費用之和低於標的證券結算價格;對於認沽權證而言,則指行權費用與標的證券結算價格之和低於權證行權價格。例如,鉀肥認沽權證將於2007年6月25日進入行權期,行權價為15.1元,截至2007年5月31日收盤,鹽湖鉀肥收報41.18元,權證當日最高達6.5元,
鹽湖鉀肥至少跌至8.6元(=15.1-6.5),權證才可能行權,顯然這種可能性極小,因而鉀肥認沽權證行權的可能性極小。
在權證內在價值為0的情況下,尤其是臨近行權期時,投資價外權證的風險非常大。例如,萬科認沽權證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權證全日單邊下跌,最終跌幅達95%,倒數第二個交易日的跌幅達44.44%,部分投資者的損失超過100萬元。
3.T+0風險
權證交易實行T+0交易,因為可以當天買賣,蘊含的投機氣氛更濃,權證單個交易日可以被來回買賣N次,導致投資者對於資金動向及買賣市場實況更加難以判斷,市場風險因而進一步加大。例如,某些炒作權證的短線資金大量交易、頻繁回轉,而導致散戶盲目跟風以至於虧損。
4.行權風險
目前,一部分投資者由於對權證的行權原理不太熟悉,未及時對價內權證行權或者對價外權證誤行權,導致了巨大的損失。例如,有1661萬份包鋼價內認購權證未及時行權,投資者為此損失了5735萬元;38060份大冶特鋼價外認沽權利誤行權,投資者為此損失了20.63萬元。
5.市價委託風險
除以上風險外,權證交易中還存在因市價委託方式導致的風險,雖然出現這種風險的概率很低,但投資者也應加以注意。例如,2007年2月28日,投資者A以市價委託賣出收盤價0.699元的海爾認沽權證82萬份(實際成交價為每份0.001元),56萬變成820元,損失慘重。
Ⅸ 權證和股市大盤有什麼關系嗎權證影響股票的價格呢還是股票影響權證的價格呢
有價值的權證跟著正股走。
沒有價值的權證跟著大盤走,當然正股對它還是有影響的,但價格只會在8毛到2元之間徘徊(理論上是這么說的)。
所以你看石化和寶鋼的權證都在2元以下,很少沖過2元。
權證惡炒?其實也看大盤臉色,要不誰會高位接盤?
Ⅹ 權證走勢會影響股票走勢嗎
大盤向好時,認購權證影響股票,股票影響認沽權證;大盤不好時,剛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