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集中度對公司股票的影響
❶ 股東持股非常集中對股票走勢有什麼影響
股東持股非常集中對股票拉抬相對輕松
觀察人均持股數
從年報、中報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市公司股東人數和人均持股數。一般我們認為股東人數越多,人均持股數越少,說明無庄介入或莊家介入不深;相反,股東人數越少,人均持股數越多,說明強庄介入,如果該股漲幅不大,一匹黑馬就在眼前了。
一隻股票在市場上總是經歷吸籌(籌碼逐漸集中),洗盤(籌碼快要集中完畢),拉升(籌碼完全集中),派發(籌碼逐漸分散)四個階段。我們做股票無非是長線和短線兩種方
式,所謂長線,是在吸籌階段介入;所謂短線是在拉升階段介入。但是,一般投資者常搞不清何時是吸籌,何時是派發。有人用成交量來判斷,但成交量不是萬能的,成交量也可用對倒方式騙人。因此研判股東人數和人均持股數的變化就成了研判庄股處於何種階段的重要指標。股東人數越少,人均持股數越多,說明籌碼越集中,庄股處於吸籌或將要拉升階段;股東人數越多,人均持股數越少,說明籌碼越分散,股票處於派發或無庄階段。
案例分析:億安科技(0008)
這只最初稱為深錦興的股票,1997年中期、末期,1998年中期,持股人數一直在2萬多戶,1998年中期增至2.9080萬戶,以3529萬股流通股計算,人均持股數僅為1213股。說明籌碼已極為分散,絕大數投資者不看好該股,股價也僅有9元左右。而就在散戶投資者
紛紛不看好該股之際,1998年末,該股股東人數大幅降至1.4906萬戶,人均持股也放大至2367股,股價在下半年也一度跌到5、6元,顯示有心人在開始收集。1999年該股開始一路揚升,中期股東人數只有4099戶,(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1999年末竟僅有2878戶,籌碼也絕對集中,2000年伊始該股加速上揚。最高達到126元,隨後步入調整,6月30日收盤價跌至70.44元,股東人數卻飈升至1.0099萬戶。
總結如下:
(1)股票的股東人數和人均持股數能反映出莊家是否介入或介入程度。
(2)股價下跌,股東人數減少,人均持股數增多,說明股票有人開始吸納,值得介入;反之,宜出局觀望。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❷ 股權集中度的影響因素
影響股權集中度的諸多因素中,有四種力量應受到特別重視,它們分別是企業規模、公司績效、所有者的控制權偏好以及政治力量。 不同行業或同一行業內部的不同企業在市場中獲取競爭優勢所需的規模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其它情況相同,一般說來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其規模是與其競爭力大小正相關的。而競爭力越強,企業的市場價值也就越高,較高的市場價值會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從而降低股權的集中程度。另外,當企業的規模變大時,如果一小群所有者企圖保留有效的、集中的股權結構,則面臨著兩個不可避免的矛盾。第一,企業規模的變大意味著對更多資本資源的需求,這一小群所有者可能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錢得勒所謂的第一個現代企業———鐵路企業的產生,就是因為鐵路企業所需的巨大資本不是少數幾個投資者可以提供的,這種資本供求的客觀矛盾推動著企業股權結構的分散化。第二個不可迴避的矛盾就是:為了保留在企業中有效的、集中的股權結構,這一小群所有者必須向一家企業投入更多的財富。出於正常的厭惡風險的心理,他們希望以較低的價格來購買企業的股份,這樣對所承擔的風險才具有補償的作用。而股價一旦降低,就意味著企業籌資成本相對上升,從而阻礙企業規模的擴大。因此,這兩個矛盾的存在使得企業處於一個兩難境地:要麼擴大企業規模,分散股權結構;要麼保留集中的股權結構,使企業難以擴張。但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最終使得企業只能選擇擴大規模和降低股權集中度,否則就無法生存。一旦股權出現分散化的趨勢,股權主體也就多元化起來,這樣一來當控製程度一定時,即使是較小比例的股份也可以控制大的企業。這一效應使得原來股權集中的企業對分散的股權結構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總之,在正常的市場競爭中,隨著企業的逐步擴張,一般來說股權集中程度也就逐步降低,二者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 在所有權與控制權存在一定程度分離的現代企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所謂的代理問題,即代理人可能利用委託人的授權為最大化自身效用而侵佔或損害委託人的利益。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第一,激勵不相容。委託人與代理人的目標函數不一定完全重合,其行為動機或激勵不統一。第二,信息不對稱。委託人與代理人掌握的企業內部信息和有關代理人本身的信息極不相同。第三,契約不完全。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加上不確定性的存在,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契約必定是不完全的。
為了治理代理問題,提高企業績效,人們發展出了一整套公司治理機制。一般來說,公司治理機制可以分為內部治理機制與外部治理機制。內部治理機制以所有者控制為核心,而外部治理機制則以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為核心,內外機制互相補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組合成一套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是影響公司績效的關鍵因素,這是不容置疑的。問題是公司治理的決定因素又是什麼呢?影響公司治理的主要因素正是股權集中度,孫永祥和黃祖輝(1999)證明了不同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治理從而對績效不同的影響。反過來,我們同樣可以認為公司績效對股權集中程度也有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二者是互動的。因為股權集中度通過公司治理機制對績效產生重要影響,那麼股權集中程度是否適當是可以通過公司績效表現出來的,通過績效的變化可以促使人們對股權集中度加以調整,使之適合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家的環境。從股權集中度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到,股權集中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制度的變遷不斷調整的,而調整的依據就是公司績效。而當今世界不同治理模式存在的趨同化趨勢,從股權集中程度的角度來看,也是對不同國家企業績效的一種適應性調整。 所有者的控制權偏好
錢得勒(1976)在分析經理式企業替代家族式企業的原因時認為,隨著多單位工商企業的成長,家族要想繼續取得對企業的控制就必須有家族成員成為專職的高管人員,否則會由於企業管理經驗和信息的缺乏,逐步喪失對企業決策積極的作用。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家族成員在享受職業經理成功的管理協調所帶來的利潤時,懶得在經理晉升的階梯上多花時間了,於是公司逐漸變成了一個收入的來源,而非可管理的公司。而作為一個收入來源,家族也就沒有必要把股權集中於一個企業。這樣,最終導致了經理式企業的勝利。可以看到,錢得勒的分析並未考慮到所有者對控制權的偏好這一因素,從而使其認識存在一定的偏頗之處。
實際上,企業的收益可以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難以度量的非貨幣形態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容易度量的貨幣形態的收益。非貨幣形態的收益與控制權相聯系,故又稱為控制權收益。正是由於控制權收益的存在,才導致了所有者對控制權的偏好,而所有者對控制權偏好程度的不同,也就影響了股權集中程度。
控制權收益包括了諸如指揮別人帶來的滿足感,名片上印上「總經理」的榮譽感,當總經理可享受到有形或無形的在職消費,以及可以影響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種類所提供的效用。這些收益離開了控制權就無法存在,不同的所有者對控制權收益追求程度不同,反映在對控制權偏好程度的不同。所有者控制權偏好程度大,則企業股權集中度相應較大。反之,則相應較小,二者成同方向變化。哈羅德.德姆塞茨(1998)就指出在國外職業體育俱樂部和新聞媒體這兩個行業中,股權集中度就高。原因就在於贏得世界冠軍或相信自己能夠有步驟地影響公眾輿論,似乎就能夠帶給某些所有者這樣一種效用,即使由此得到的利潤要比在其他行業投資所能得到的利潤低。 一般認為,以美國公司為代表的分散的股權結構是技術和經濟因素導致的不可避免的後果,是一種標准範式。如果真的這樣,在日本和德國為什麼又存在不同的股權結構呢?對此馬克.J.洛認為(1999),僅有經濟分析是不夠的,必須考慮到企業演進過程中的政治因素。金融機構對公司股權集中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出於對集中的金融機構的力量的厭惡,美國的政治家選擇了嚴格限制金融機構權力的作法,從而使伯利———米恩斯型的公司不可避免的形成。而在日本和德國,金融機構的力量則強大的多,通過自己掌握的股票以及代理的別人的股票,它們在企業中與公司經理相互制衡,分離著權力,從而形成了較為集中的股權結構。中國的情況同樣可以驗證政治力量在公司股權結構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中國股市當初創立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定位於幫助國有企業解困,因此在開始的幾年,上市公司幾乎全是國有企業,國有股和法人股佔了絕大部分。十五大提出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國有經濟控制關系國民經濟安危的關鍵部門,非關鍵部門比如競爭性行業中的國有經濟應逐步退出。反映在股市上,處於競爭性行業的國有上市公司才逐漸開始了持股主體多元化與股權分散化的過程。由此可見,政治力量在股權結構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❸ 持股集中度對於基金有影響嗎
有的。持股集中度越高,說明基金在十大重倉股的投資越多,基金的風險越高。持股數量越多,基金的投資風險越分散,風險越低。但持股過分分散,也不利於基金業績的提高。
機構投資者在股票資產配置中重倉股票的集中程度。分為股票投資集中度和行業投資集中度。
❹ 公司全員持股,對於公司股票起伏有影響嗎
員工持股計劃是一種間接持股形式,也是一種制度安排,上市公司籌備資金,通過非交易過戶定價規則,一般低於市場價格,在二級市場回購股票,設置收益分配的考核指標和規范,然後通過一個協會和管理平台,來完成對員工持股計劃的管理,比如委託信託公司,基金公司等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等。
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類似,但是對象不同,股權激勵一般針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公司董事和核心人員,而員工持股計劃針對公司普通員工和一般管理人員,通過資本市場合法方式獲得公司股票,會有一年以上鎖定期,一般都是長期持有,分享公司未來長期經營發展的回報,個人員工與上市公司成為利益和事業共同體關系。
員工持股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是利好,還是利空呢?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分析:
❺ 持股集中度對股民選股有何意義
股票,讓人愛之深恨之切的社會產物,從剛開始的滿懷深情到最後的痛徹心扉,或許只有真正的老股民才能體會吧,所以我們需要強大,才能把控好股票,那麼持股集中度對股民選股有何意義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持股集中度對股民選股有何意義
一般來說,持股從分散到集中,表示大資金流入,股價會上漲或者抗跌,值得關注。高度集中,流動性喪失,則值得警惕。持股從集中到分散,表示大資金流出,股價會下跌或滯漲,避免介入。高度分散則可能引起大資金重新收集。
持股集中度對股民選股有何意義
上攻行情的充分條件是股價上方沒有大量套牢盤,在低位形成新的密集成交區意味著止跌企穩。下跌多峰中每一個上峰都是強阻力位,對於處在下跌多峰的股票不宜盲目建倉。這就是弱勢中次新股容易出黑馬的原因,其上方沒有太大壓力。
為什麼選擇持股集中度高的股票?對比不同股票,持股集中度高的至少說明有大資金關注。相反分散的則沒有大資金關注或者流出。但是集中度並非越高越好,如果指數和個股股價處於高位,集中度高意味著主力資金出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
持股集中度對股民選股有何意義
從中國股市歷史看,指數如果從高位大幅下跌,無論持股集中度高低,絕大多數股票都難以逃脫慘跌的命運。但是在指數出現很大跌幅後,當大盤和個股處於底部時,持股集中度高的個股會出現主力資金自救(也就是通常說的護盤),反彈應該更強一些。由於基金排名的關系,大家都不願意領頭護盤,這類機構重倉股可能比單一莊家控盤的股票更快陷入下一輪下跌,其跌幅更猛。
以上就是對持股集中度對股民選股有何意義的分享了,只有比較好的把控住股票的趨勢,我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把控自己的資金,希望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❻ 持股集中度對選股有何參考意義
問的是籌碼持股的集中吧?
如果流通股大多都持有在主力手裡
那麼自然會漲
但如果散落在散戶手中 就是籌碼發散
那誰會去拉升給散戶解套 把自己套裡面呢?
❼ 股東人數減少,籌碼集中度高對公司的影響
股東人數減少,籌碼集中度高對公司的影響;有可能被舉牌,如成功後就是換控股股東了,還有可能就是有資金在吸籌,不管哪種可能都會使股價產生波動。
❽ 一隻股票的籌碼集中度對於股價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底部籌碼集中就是要拉升的標志。
籌碼分散以後,就是拉抬過程中。
底部沒有籌碼,籌碼全部到了高位就是主力出貨完畢。
❾ 什麼是持股集中度 / 股票
倉位是指投資人實有投資和實際投資資金的比例。列舉個例子:比如你有10萬用於投資,現用了4萬元買基金或股票,你的倉位是40%。如你全買了基金或股票,你就滿倉了。如你全部贖回基金賣出股票,你就空倉了。
能根據市場的變化來控制自己的倉位,是炒股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如果不會控制倉位,就像打仗沒有後備部隊一樣,會很被動。
持股集中度是一個反映機構投資策略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持股集中度越高,機構就越有可能重倉持有某一家或者數家上市公司股票,反之,機構持股就有可能相對均勻。
衡量集中度的指標一般有兩種:
股票集中度1定義為持倉的前10大股票市值佔全部組合凈值的比例;
股票集中度2定義為持倉前10大股票市值佔全部股票市值的比例。
而在計算股票集中度指標時,選取占組合凈值比例最高的前十名股票,以組合投資於這十隻股票的資金占本次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產的比例為股票集中度。
計算公式:
持股集中度= 佔比最高的前十名股票的投資金額/總投資於股票的資產。
❿ 股票集中度高好還是低好
相對而言股票集中度高比低好,股票集中度高說明主力控盤能力高,股票上漲時收到的阻力可能就越小,但是高集中度的股票相對風險也會更大,投資者在選擇時,不能一味的相信機構持股。
拓展資料:
一、如何查看股票集中度?
1、通過上市公司的報表查看:可以通過計算前10大流通股東累計持股數,分析機構介入程度。也可以查看最後一名持股量的多少,如果不低於0.5%則可判斷該股籌碼集中度較為集中。
2、通過公開信息制度查看:通過查看龍虎榜,可以查看前五個成交額最大的營業部或席位的名稱和成交額數,如果這些席位的成交金額也佔到總成交金額的40%,即可判斷有庄進出。,如果某股出現放量上漲,則公布的大都是集中購買者。如果放量下跌,則公布大都是集中拋售者。
二、相對而言股票集中度高比低好,但是高集中度的股票相對風險也會更大,投資者在選擇時,不能一味的相信機構持股。持股集中度高的至少說明有大資金關注,集中程度低的則沒有大資金關注或者流出。但是集中度並非越高越好,如果指數和個股股價處於高位,集中度高意味著主力資金出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其中,股票持股從低到高,表示大資金流入股價會上漲或者抗跌,值得關注。高度集中流動性喪失,也須警惕。持股從集中到分散,表示大資金流出,股價會下跌或滯漲,避免介入。當然,高度分散則可能引起大資金來重新收集。
三、一個股票的集中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想要股票有所啟動或者有所起色,主力必須有一定的集中度,但一旦股價到達目標高位,主力也會逐漸拋售籌碼,股票的集中度也會變低。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