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發行股票對合並報表影響
① 子公司為什麼能向母公司發行股票
子公司和母公司都是獨立的,你說為什麼不能發
② 母公司下又一子公司上市是利好嗎
利好。
母公司的股份一般會明顯增值,是利好。母公司的股權投資年終估值是提升的,尤其是准備減持的話,從長期投資計為可出售金融資產,就明顯增值一塊。
發行的股票是母公司的股票,投資者買的也是母公司的股票,而非子公司股票,所以從這方面來說,上市對子公司的其他投資者不會有大幅股本升值的空間。
(2)子公司發行股票對合並報表影響擴展閱讀:
母公司理論是以法定控制為基礎的,這通常是以持有多數股份和表決權(通常是50%以上)而取得的,但也可以通過使一家公司處於另一家公司的法定支配下的控制協議而實現。當一定公司處於另一家公司的法定支配下時,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可以完全控制子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決策。
所以母公司理論與現行實務中的法規較協調,或者說,現行實務中有關合並報表的法規正體現母公司理論的主要思想。
③ 子公司分配股利後合並報表中如何進行抵銷
母子公司中投資收益的抵銷,核心就是子公司在實現利潤時,在個別報表上確認了利潤分配,也相應的計提了盈餘公積,應付利潤,並形成未分配利潤年末
子公司根據子公司的凈利潤: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
貸:應付股利
借:利潤分配——提取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
最後形成年末的未分配利潤
由於母子公司按權益法進行核算,所以在母公司的賬上也會確認對子公司的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子公司的凈利潤)
貸:投資收益
(3)子公司發行股票對合並報表影響擴展閱讀:
合並報表主要就是調整和抵銷分錄,主要是五項:
1、內部債權債務的抵銷,
2、內部存貨交易的抵銷
3、內部交易固定資產的抵銷
4、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
5、投資收益的抵銷。
這些分錄都是不變的。
合並會計報表主線:
確定合並范圍→調整→抵消→投資、受資關系(1筆分錄)→投資收益、凈利潤(1筆分錄)→應收賬款(3筆分錄)→存貨(3筆分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4筆分錄)→涉及抵消分錄的共12筆主要分錄,這些分錄是固定的,只不過金額需要根據具體業務確定。如果出現了相關業務,則每筆分錄都想到,沒有發生額的不寫分錄。
一、合並范圍(以控制為基礎)(控制+投資)→母公司能夠控制的全部子公司:
1、擁有半數以上表決權:①直接擁有;②間接擁有;③直接+間接擁有;
2、半數以下表決權:①協議;②章程;③董事會多數成員的任免;④董事會多數表決權;
3、潛在表決權:當期可轉換的公司債券、當期可執行的認股權證等;
4、不納入合並范圍的四類公司、企業或單位。
④ 對控股子公司(50%以上)如何放入合並報表
合並應該將子公司資產合並到合並報表裡面,但實際操作中應該扣減掉抵消分錄(如母子公司之間的內部交易)。
⑤ 合並財務報表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調整
對於子公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面價值不等於公允,在非同一控制下,這項應當影響按購買日公允價值持續計算的子公司凈利潤,從而影響合並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
對於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如果是逆流交易,該部分會影響合並財務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順流交易不會影響。所以逆流交易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
在此處有兩種調整方法:
直接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時調整上述影響。
2.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時只調整前一項,對於後一項不作處理,待內部交易抵消後,再根據逆流交易未實現內部損益乘以少數股東持股比例作如下分錄:
借:少數股東權益
貸:少數股東損益
我想,你遇到的是後一種做法,兩種做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因為長期股權投資已經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所以在合並報表中已不存在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第2中做法相當於是將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錄和抵消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因為逆流交易的影響部分的分錄合並了。以逆流交易未實現內部損益100萬,持股比例80%為例。
第2種做法是將如下分錄合並了:
借:投資收益80
貸:長期股權投資80
借:長期股權投資80
少數股東權益20
貸:未分配利潤-年末100
借:未分配利潤-年末100
貸:投資收益80
少數股東損益20
合並後的結果就是
借:少數股東權益20
貸:少數股東損益20
⑥ 高分/ 上市公司對控制權在20%以下的子公司在合並報表中是怎麼處理。
這個在合並報表和個別報表裡沒有差異,因為不具有控制權,除非是特殊情況,要不不會納入合並報表范圍。因為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不具有重大影響,所以採用成本法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里核算。凈利潤凈資產都不體現。分紅記作投資收益。
⑦ 集團企業為什麼要合並子公司會計報表,有何好處
[ji ye chang qing]基業常青
基業常青:想要基業長久穩固,就只有和平和團結。
和平和團結也就是外部穩定和內部穩定的意思。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想要基業的長期穩固就必須要有穩定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
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基業長青》中寫到,「利潤是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且是達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對很多高瞻遠矚的公司而言,利潤不是目的,利潤就像人體需要的氧氣、食物、水和血液一樣,這些東西不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沒有它們,就沒有生命。
」利潤之上的更高追求在偉大的公司里,更是被作為像「教派般的文化」那樣所灌輸。
「利潤之上的追求」如果不明確、不具體,就會是空洞的大口號。
企業要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派般的文化」指的是卓越公司必須具有很強的共同價值觀。
⑧ 合並報表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調整需要調整內部交易損益嗎
需要。
在對投資方與其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之間發生了順流或逆流交易且存在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的情況下,就順流交易而言,要求將投資方將其個別報表層面所確認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中本企業所享有的部分予以調減,其具體調整分錄為:
借:營業收入
貸:營業成本,投資收益。
就逆流交易而言,要求投資方將其個別報表層面的相關資產賬面價值中所包含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予以全額調減,其具體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累計折舊等
貸:固定資產、存貨等
(8)子公司發行股票對合並報表影響擴展閱讀
在計算長期股權投資按權益法核算確認的投資收益時就考慮內部交易抵消,這樣最後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後不需要再做其他調整。但是在內部交易抵消時需要注意,順流交易未實現內部損益在母公司,因此影響的也是母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並不會影響子公司的損益。對於逆流交易,因為未實現內部損益在子公司一方,所以相應的子公司少數股東需要承擔。
《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長期股權投資准則》)規定,企業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個別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以成本法進行核算。而《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以下簡稱《合並財務報表准則》)規定,合並財務報表應按照權益法調整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後由母公司編制。
在合並報表中,應將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確認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凈利潤或凈虧損時,應以被投資單位調整後的凈利潤為基礎進行計算。
⑨ 母公司將子公司納入合並報表會對子公司其他的股東的利益造成損害嗎
不會!因為母公司只是合並他自己的股份,少數股東權益是剔除的。再說也只是合並報表,實際利益分配跟報表沒有關系
⑩ 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期末產生折算差額,會影響母公司合並財務報表其他綜合收益項目金額
合並報表是中級考試中的特大重點,也是學習的頭號難點,我告訴大家,學習的方法還是老招:搞懂原理,理清主線,逐點學習。也許有些朋友還沒弄清楚什麼是合並報表,通俗的說,就是一個企業集團,有母公司和一個或幾個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年末都各自有自己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註,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其各自的報表叫個別報表,但是,站在集團的角度來說,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企業集團中的一分子,整個企業集團,對外只能有一份財務報表,用來反映這個集團的資產狀況,經營成果等等,這份財務報表裡,就囊括了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財產、經營成果。在整個集團的一年的經營當中,可能會出現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相互出售商品、固定資產、互負債務等等情況,而且,他們各自的財務也是單獨核算的,因此,在互相出售東西的時候,大多會按市場價出售,會產生利潤。因為集團對外只有一份財務報表,對於外面的人來說,你們集團內部互相交易,獨立核算賺了多少錢這沒問題,但是整個集團對外來說可是沒賺到一分錢,對外是不能產生利潤的。這也是准則當中不允許的,想一想,如果允許產生利潤,那麼,這個集團不用做生意了,成立幾個子公司,每天就搞內部交易,一年下來,也能搞上幾個億的利潤,這事,能行嗎?所以,在編制對外的集團合並報表的時候,就產生了抵銷內部交易利潤的法,這在會計上就叫編制抵銷分錄,抵銷內部交易未實現利潤。明白這一點以後,大家對學習合並報表應該在頭腦中就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註:1、以下所有內容皆是針對控股51%以上的企業控股合並以及雖然控股51%以下但實質上控制了企業這兩種情況來說,對於50%以下的其他合並方式,屬於長期股權投資內容。2、企業合並有三種:吸收合並、控股合並、新設合並。以下所述的是控股合並的分錄,並沒有說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這兩種方式。3、以下所述的均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並報表的編制步驟,同一控制下的合並報表編制沒那麼多步驟)那麼,合並報表的主線是什麼呢?小魚通過自己的學習經驗,總結出一個主線:1、判斷合並類型(同一控制還是非同一控制)——2、編制合並日的合並報表——3、編制資產負債表日的合並報表主線很簡單,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什麼時候需要編合並報表。首先,大家看到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判斷合並的類型是同一控制下的合並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並,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兩種情況下的入賬價值不同,合並報表的抵銷分錄也不同。判斷合並的類型是很容易的,一般題目中就會告訴。然後,大家就要進入主線的第2點,編制合並日的合並報表了,注意,在合並的當日,是一定要編合並報表的,但是,具體題目中大家也要看清楚題目有沒有要求做合並日的報表。合並報表的編制步驟:第一步:子公司調整階段(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資產)第二步:母公司調整階段(按權益法調整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價值)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編制抵銷分錄。第四步:編制合並報表簡單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記住這四個步驟,大腦中清晰的知道這四個步驟以後,編合並報表就不是難事了。那麼,這四個步驟的詳細做法我在下面敘述。我要先解釋一下上面括弧內的意思,1、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的資產,指的是子公司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不一致時,要按公允價值調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並,所以要按公允價值);2、按權益法調整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價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權益法將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重新調整,在工作底稿中寫出用權益法調整的分錄(企業對所控制的企業或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編合並報表的時候,必須轉換成權益法,這是典型的調表不調賬,意思就是說不會調整賬本,只寫在報表中)。好了,下面開始詳細敘述這四步的分錄,這是我整理出來的,這只是分錄的總結,光看分錄不一定能看懂,我會在後面用幾個例題幫助大家理解。現在建議大家將這個分錄的總結抄在你的筆記本上或是抄在一張紙上粘貼在你的教材當中。然後對比教材和網校老師的講課,看看是否有需要補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記憶會更深刻)我整理得很詳細,所以看起來有點復雜,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它很簡單,你只要詳細看我整理的分錄和下面的說明,再看看我最後給的例題,就知道很簡單了)第一步:子公司調整階段(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資產)借:固定資產(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部分)無形資產(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部分)存貨(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部分)貸:資本公積(註:這個分錄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時候,在工作底稿當中都是一模一樣的)借:營業成本(存貨售出時,按公允價值應補記的成本)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按公允價值應補記的折舊、攤銷)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註:第一個分錄是按公允價值在合並報表當中增加了這些資產的價值,自然第二個分錄就按公允價值的金額來補記折舊、攤銷,這是屬於少記的)如果是編制第二年的抵銷分錄,則先做第一個分錄,一模一樣,我說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個分錄要做兩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總體記錄以前年度補提折舊、攤銷的合計額:借:未分配利潤--年初(以前年度營業成本、管理費用的合計數)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註:實際上就是調整階段的第二個分錄,只不過用「未分配利潤--年初」來代替了「管理費用、營業成本」,且這個金額是以前所有年度的總和)第二遍則一模一樣,是本年度應補計的折舊、攤銷。借:營業成本(存貨售出時,按公允價值應補記的成本)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按公允價值應補記的折舊、攤銷)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一模一樣)註:這一塊我說得實在是太詳細了,所以看起來好復雜的樣子,本來我可以簡單的寫,其實它就是兩個分錄,只不過我說了兩年以上的做法,因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點點變動,如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後通過我後面的例題就學明白了。另:補充說明一下,為什麼分錄中的科目與我們做賬的科目不一樣?這是合並報表嘛,這些分錄都是寫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沒做在賬本上,而且,在這個時候,擺在我們面前桌子上的是兩張表:一張母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一張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咱們是在這兩張表的基礎上編合並報表,我們在工作底稿中調整的,僅僅是報表上的數字,所以,當然科目就用的是報表上的科目,這可不是在做賬啊,這是在調報表。因此,大家應該理解了「調表不調賬」這個說法。第二步:母公司調整階段(按權益法調整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大家在長期股權投資這一章中學習並記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業,以及控股佔51%以上的企業,是要納入合並報表的范圍的,而且,對這些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則規定我們,合並報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數字,是按權益法核算的數字,我們又不能改賬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權益法調整,這個就類似於追溯調整了,也就是我反復告訴大家要學好並掌握的轉換的問題,用追溯調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寫出調整分錄,這樣,就計算出了長期股權投資用權益法核算的價值。在這里,大家要注意一個問題:要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實現的凈利潤。這一點可不要忘記了。我總結一下經常用到的調整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貸:投資收益借:長期股權投資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註:1、沒有子目了,我們在調報表項目,不是做賬,所以不要寫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潤的報表項目,如「投資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潤--年初」來代替)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編制抵銷分錄。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簡單的,實際解題當中一般就是五分鍾就寫完,把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和轉換掌握好了,頭腦里再清楚的知道合並報表的編制步驟,那麼,前面兩步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就完成。現在開始寫抵銷分錄,抵銷分錄就五大模塊,大家背下來,再用適當的題目練習幾次就熟了,我現在把這五大模塊總結給大家:1、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借:股本(或實收資本)(子公司的)資本公積(子公司的)盈餘公積(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潤(子公司的)商譽(母公司按權益法算出來的商譽)貸: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按權益法調整後的那個數字)少數股東權益(註:那些什麼年末、年初什麼的,能記就記,不能記就別記了,照我這樣做,也一樣會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寫上年初數,年末數,要是弄錯了,就肯定扣分)2、調整後子公司利潤表與投資收益的抵銷:借:投資收益(母公司本年按權益法計算的投資收益)少數股東損益未分配利潤--年初(子公司的)貸:本年利潤分配---提取的盈餘公積(子公司的)---對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潤--年末(子公司的)(註:這兒可是要寫上年初、年末了)3、內部債權債務的抵銷:借:應付賬款(或應付票據、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等)貸:應收賬款借:應收賬款(提取的壞賬准備)貸:資產減值損失(如果壞賬准備涉及了遞延所得稅的,還要將遞延所得稅抵銷)借:所得稅費用貸: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是債券:借:應付債券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借:投資收益貸:財務費用借:應付利息貸:應收利息(註:如果編制第二年的,涉及損益的項目,就用「未分配利潤--年初」代替)4、存貨中未實現利潤的抵銷:借:營業收入(銷售額)貸:營業成本(倒擠)存貨(未售出的存貨*銷售利潤率)借:存貨跌價准備貸:資產減值損失涉及遞延所得稅的:借:所得稅費用貸:遞延所得稅資產編制第二年的時候,也用未分配利潤--年初代替涉及損益的項目5、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交易中未實現利潤的抵銷:借:營業收入(售價)(一方為商品出售,一方購入作固資用)貸:固定資產--原價(利潤)營業成本(倒擠)或:借:營業外收入(雙方都是固定資產)貸:固定資產--原價多提折舊、攤銷: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未實現利潤/尚可使用壽命)貸:管理費用註:連續編制合並報表的時候,用未分配利潤--年初代替營業外收支固定資產變賣或報廢後:借:未分配利潤--年初貸:營業外收入(註:將分錄中「固定資產--原價」用營業外收入代替)同時,做本期多提折舊的抵銷:借:營業外收入貸:管理費用第四步:編制合並報表,(參見教材例題)寫了一大堆,是不是看得雲里霧里的了?好了,別擔心,我現在給一個例題,希望大家從這個例題當中,理解我上面所說的四個步驟及分錄。然後,大家放手去做夢想成真的習題吧。例:甲、已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2008年7月1日,甲以庫存商品,定向發行股票取得乙公司80%股權,控制了已公司,庫存商品成本600萬,已提跌價准備100萬,公允價值400萬。股票面值1元,發行1200萬股,股票市價2000萬,股票發行費用30萬,為取得股權發生費用160萬。合並日,乙公司所有者權益結構為:股本1000萬,資本公積100萬,盈餘公積300萬,未分配利潤400萬,另,乙公司存貨帳面價值1000萬,公允價值1200萬,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500萬,公允價值1600萬,無形資產5000萬,公允價值5300萬,其他的資產負債表項目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2400萬)。其他相關資料:1、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存貨售出了50%。2、合並日時,乙公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尚可使用5年。3、2008年末,乙公司產生資本公積利得1000萬,實現凈利潤1500萬。提取盈餘公積10%,分配現金股利600萬(為08年利潤分配)。4、2009年末,乙公司實現凈利潤2000萬,提取10%盈餘公積,分配30%現金股利。產生資本公積利得500萬元。09年末存貨全部出售。要求:1、編寫甲公司購買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錄。2、編寫合並日的抵銷分錄。3、編制08年末的抵銷分錄。4、編制09年末的抵銷分錄。大家注意:這就是中級的最後一個綜合題的出題形式,我偷懶,只寫出題目中關鍵條件,然而,實際考試的試題當中,廢話一大堆,描述文字也是大篇大篇的,題目文字遠遠超出我所寫的這些。大家在解題過程當中,不要害怕那些長篇文字,要善於從資料當中挖出有用的條件。下面,我們開始解題,按題目要求一個一個來做:(這會兒都凌晨三點了,我困了,我明天再做答案吧,如果有基礎的朋友,試著做一下答案,等我明天做出來,我們大家核對一下,這個題目中的數字都是我胡亂想的,沒有抄襲任何習題,另外,股權的發行費用從溢價中扣除,為取得股權發生的費用是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商品是作銷售處理的。大家注意一下。)12月7日更新,答案如下:(看看你做對了嗎)1、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400*(1+17%)+2000+160=2628萬元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648貸:主營業務收入4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68股本1200資本公積--股本溢價800銀行存款160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30貸:銀行存款30借:主營業務成本500存貨跌價准備100貸:庫存商品6002、合並日抵銷分錄:(1)調整乙公司個別報表:借: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300存貨200貸:資本公積600(2)按權益法調整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由於成本法與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核算是一樣的,故不用調整)甲公司產生商譽:2628-2400*80%=708萬元(3)抵銷分錄:借:股本1000資本公積700(100+600)盈餘公積300未分配利潤400商譽708(2628-2400*80%)貸:長期股權投資2628少數股東權益4803、編制08年末的抵銷分錄:(1)調整乙公司個別報表:借: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300存貨200貸:資本公積600(此分錄年年做)借:管理費用40營業成本100貸:固定資產10(100/5*6/12)(半年折舊)無形資產30(300/5*6/12)(半年攤銷)存貨100(售出一半)(2)按權益法調整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08年實現凈利潤1500萬:按公允價值調整凈利潤:1500-140=1360萬元。甲公司享有1360*80%=1088萬元。借:長期股權投資1088貸:投資收益1088(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不作處理,而在權益法下要按所佔比例計算享有份額,故按權益法調時要增加上述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800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800(分析:成本法下不確認資本公積增加,權益法要確認,故增加此分錄)借:投資收益480貸:長期股權投資480(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資企業分配現金股利,計入貸方「投資收益」,而權益法下,不確認投資收益,而是沖減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將這兩個分錄對比分析,故做上述分錄。成本法與權益法下分錄我做出如下:成本法分錄:借:應收股利480貸:投資收益480權益法分錄:借:應收股利480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480對比上面兩個分錄,因此做出的調整分錄為:借:投資收益480貸:長期股權投資480)按權益法調整以後長期股權投資價值為:2628+1088+800-480=4036萬元。(3)抵銷分錄:借:股本1000資本公積1700(700+1000)盈餘公積450(300+1500*10%)未分配利潤1010(400+1500-140-1500*10%-600)商譽708貸:長期股權投資4036少數股東權益832借:投資收益1088少數股東損益272未分配利潤--年初400貸:本年利潤分配--提取的盈餘公積150--對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600未分配利潤--年末10104、編制09年末的抵銷分錄:(1)調整乙公司個別報表:借: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300存貨200貸:資本公積600(此分錄年年做)借:未分配利潤--年初140貸:固定資產10無形資產30存貨100(此分錄是上年影響,本年還得做,只不過「管理費用和營業成本」用「未分配利潤」來代替了。借:管理費用80營業成本100貸:固定資產20(100/5)(09年少提折舊)無形資產60(300/5)(09年少計攤銷)存貨100(售出另一半)(這是09年影響)(2)按權益法調整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在第二年調整的時候,還要把上一年的調整分錄再做一次,只是涉及損益的項目用未分配利潤代替。借:長期股權投資1088貸:未分配利潤--年初1088(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不作處理,而在權益法下要按所佔比例計算享有份額,故按權益法調時要增加上述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800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800(分析:成本法下不確認資本公積增加,權益法要確認,故增加此分錄)借:未分配利潤--年初480貸:長期股權投資480然後再做09年的調整分錄:09年乙公司實現凈利潤2000萬,按公允價值調整乙公司凈利潤為2000-180=1820萬元。甲公司享有份額1820*80%=1456萬元。借:長期股權投資1456貸:投資收益1456借:投資收益480貸:長期股權投資480(09年分配30%現金股利,甲公司分得2000*30%*80%=480萬)這個分錄的調整原理同上一年。借:長期股權投資400(500*80%)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400按權益法調整以後長期股權投資價值為:2628+1088+800-480+1456+400-480=5412萬元。(3)抵銷分錄:借:股本1000資本公積2200(700+1000+500)盈餘公積650(300+1500*10%+2000*10%)未分配利潤2030商譽708貸:長期股權投資5412少數股東權益1176借:投資收益1456少數股東損益364未分配利潤--年初1010貸:本年利潤分配--提取的盈餘公積200--對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600未分配利潤--年末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