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的防禦型投資者的股票選擇策略
① 聰明的投資者(1)——防禦還是進攻
從今天開始,將向大家解讀價值投資界永遠的經典——格雷厄姆所著的《聰明的投資者》。這是一本證券投資實務領域的世界級和世紀級的經典著作,自出版以來,在股市上一直被奉為「股票投資聖經」。此書內容主要面對個人投資者,旨在為普通人證券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方面提供重要指導。
巴菲特1972年對本書的評論:「我讀到《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第1版,是在1950年年初,那時我才19歲。當時我就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書。現在,過了二十多年,我依然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書。」這是最好的投資書,沒有之一。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而這本書就是巴菲特一生信奉的投資聖經。
鑒於此書的重要地位,從本周開始總共3周,將陸續從「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防禦型投資者和積極型投資者的股權選擇」,以及「格雷厄姆的投資精髓」三個方面來介紹格雷厄姆的投資思考框架。本周將先介紹「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
先分類:你喜歡躺著拿平均收益還是野心地想戰勝市場?
格雷厄姆把投資者分成兩大類型——「防禦型」和「進攻型」。
防禦型(或者說消極型)投資者的第一大目標是避免重大錯誤和重大虧損,這類型投資者最主要的精力當然應當放在防守上;第二個目標是輕松自由,不需要經常分析決策,省心省力,省時省事。
進攻型(或者說積極型)投資者最核心的特徵是,願意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選擇比一般證券更穩健可靠而且潛在回報更有吸引力的證券。這類型投資者屬於進取心非常強的一類人,不滿足於追平市場平均業績,而是希望戰勝市場。
正如上周我們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所講述的一樣的,「以終為始」是自我領導的重要原則,能最大程度始終圍繞自己所在意的「中心」,極大地避免誤入歧途浪費功夫。做投資也是一樣,首先需要明確自己希望實現的目標,了解自己願意在投資這件事上花費多大的時間精力,以此來確定對應的策略。
防禦型投資者:分散投資,聚焦高等級債券和普通股
對於大多數業務投資者,做防禦型投資者是比較適合的——所謂最好的防禦就是有力的進攻。一句話簡單概括防禦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即,應該將資金分散投資於高等級的債券和高等級的普通股。
作為基本的指導原則,建議投資於股票的資金,決不能少於資金總額的25%,且不得高於75%。與之對應,債券的比例則應在75%和25%之間。審視自身的財務狀況,結合考慮目前市場處在牛市還是熊市,來動態調節兩種證券之間的比例。但至少應保持至少將資產的25%投資於債券,因為此部分投資將確保你有足夠的緩沖地帶來應對可能的股市不景氣,或者急需要使用一筆錢。
在股票配置方面,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要遵循四大原則:第一,適當分散(但不要過分分散)投資10-30隻股票;第二,選股要選大型企業、傑出企業、融資保守的企業;第三,股息持續發放20年以上;第四,市盈率不超過25倍。
——事實上,這樣的操作對於業務投資者可能還是復雜,想躺著賺錢,還有一個辦法,直接買一隻全市場指數基金(如中國的滬深300指數基金)。通過定投的方式,即使什麼也不懂,也能拿到市場的平均收益。
進攻型投資者:價值投資,強調圍繞安全邊際投資
進攻型投資者會比防禦型投資者多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多用很多分析技能,目標是取得更好的業績。格雷厄姆根據自己50年的投資經驗,加上自己做的很多研究,向進攻型投資者推薦以下三種投資策略:
第一種策略,購買相對不受市場追捧的大公司股票。
第二種策略,買進被嚴重低估的便宜貨股票。
第三種策略,特殊情況下,通過「破產債務重組」股票套利。
三種策略彼此有很多不同,每一種都要求實踐者具備不同類型的知識背景和情緒性格。積極的投資者最好選定一定策略——用現在的話說,都是套路,來進行操作。通過既定的套路,「無他,唯手熟爾」,即可熟練地運用對於新手來說極為復雜難懂的分析框架,快速而准確地作出投資決策。
格雷厄姆本人是買便宜貨股票為主,特殊情況套利為輔。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格雷厄姆,但是後來發現便宜貨越來越少,於是轉向第一種策略——購買相對不受市場追捧的大公司股票。
其實不管什麼策略,格雷厄姆只強調一條最根本的投資基本原則:安全邊際。只要有充足的安全邊際,都不用准確預測公司的未來盈利了。
結論
今天主要講述了格雷厄姆對投資者的分類,以及基於分類的投資策略建議。要點如下:
l 以終為始,了解自己是什麼類型的投資者
l 對於防禦型投資者,分散投資,聚焦高等級債券和高等級普通股
對於積極型投資者,選定策略,圍繞安全邊際來進行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