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的數學問題
❶ 股票數學問題
1.點位:在模型里是分量最輕的,點位的計算是個炒股的人都可以計算,而且各種方法都有,我最初的階段曾經很痴迷於點位的計算,大家應該也有同感。在股票市場里,時間是絕對的,而空間是相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市場某個時間內的上漲和下跌,其實在它開始的時候,時間已經為它劃分好了每一個波段的終結時間。而點位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的現象,時間沒有到,而空談點位都是無用之舉。你有足夠的思想思考過這個問題嗎,一次次的支撐和壓力點位被無情的擊破和突破,有沒有困擾過你呢?
2.循環:不管你認同和不認同,股票市場里存在著一直無形的手,市場總是按照自己早就規劃好的路線而波動,外力的作用只是左右一段時間的走勢,根本上無法改變市場自己的路線,(2007年的加息印花稅和2008年的降息和印花稅)注意這不是趨勢的概念,因為後知後覺的人才會說,哇,趨勢現在是向上或者是向下的。市場永遠是有自己本身的規律和數列,一個循環走完以後從開始到結束後,市場自己還會按照以前的規律來重復自己,技術分析的一個根本就是市場會重復歷史。循環只不過大多數人沒有認真的研究吧了,也可以說沒有找出內在的規律。佛曰:我是始,我是終。
3.時間:時間的概念非常深奧,我理解有限,時間總是在對稱中進行和結束,同樣的時間規律應用於任何一個股市的周期。
4.結構和形態:次序產生了結構,結構產生了形態。股票市場的本質單從形態,波浪這個視角,層面出發是不夠的,每一次浪形分析,你身在其中無法做到確定,回頭看,怎麼數浪都是對的。舉個簡單的形態例子,每天的分時里有眾多的形態,頭肩頂(底),雙底(頂)三角形等等,每天的分時里可以發生上述的多種形態在一天里同時發生,你如何來判斷哪個形態在當時是最關鍵的。曾經看過穿楊寫的《盤口內經》接觸了分時的形態。但是無法解決每天最重要的那個形態,那個最重要的形態才能左右當天的分時以後的走勢。要麼是作者沒有說明白,或者是我沒看明白,也許是作者就不想說明白如何來界定哪個是分時里最重要的形態。次序和時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技術盲點。
5.共振:大小無二、想精確的預測描述市場的運動,要考慮各個分鍾周期的運動對市場的影響,一旦運動方向一致——共振,將產生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拐點
6.能量:只有能量才能和時間,空間相提並論,世界上的一切變化都可以歸結為空間和時間的能量變化,股票市場中的能量最小的單元都應該與時間和空間有聯系。事物運動的方向總是沿著能耗最小的方向運動,股市也是如此。不同的時間周期,在我眼中看,相同的成交量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7.確認,一切預測要轉移到操作中來,所有的分析都要得到你自己操作系統的確認,來進行買入和賣出。還是舉個小例子。3.13號兩種分析都是沖高回落在中午,我可以用形態來確認時間和循環的正確,在11點以後分時走出頭肩頂,回抽頸線不破,這就可以完全確認了沖高,下午必然還是按照時間和循環回落,除了形態的確認,也可以用指標來確認。這就是我們有時候看指標往往對錯各佔一半的原因,背離了市場怎麼還漲,或者是還在下跌。指標是你沒有用到恰當的時間和結構來使用。確認是最需要下大功夫來研究和總結的。
大盤和個股,大盤上漲和下跌,個股3種形勢來追隨大盤,1種跟隨大盤同樣的漲跌,2種逆大盤而漲跌,3種不管大盤的漲跌橫盤整理。大盤的規律性更強一些,不代表個股就沒有自己的時間和循環了,都是同樣存在的,我只見過個股能把握的,大盤把握不了的投資者,沒見過大盤能判斷,而個股判斷不了的投資者。
我個人愚見,數學模型完全通用於大盤和個股,只不過個股分析的時間多一些而已。
發布人:聖才學習網
❷ 股票的數學題
市盈率也稱價格盈餘比例與受益比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9元股市盈率=9/0.1=90
市盈率就相當投資回收期,所以90倍市盈率相當於在現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90年才能回本
09年1月浦發市盈率=14/2.2=6.36(保留2位小數)
A股投資者在14元史,買入1000股,市盈率達到20元時賣出,投資者盈利多少錢?
這個問題主要是看所選擇的市盈率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若是動態的則無法准確計算得出。若為靜態市盈率,且每股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先計算20倍的股價=市盈率* 每股收益=20*2.2=44
則盈利值=(44-14)*1000=30000
至於心態主要是應該樂觀一些,不要貪多,給別人流瀉空間,即使下跌也不要害怕。
邯鄲鋼鐵2009年9月3日收盤價4。6元,假設A投資者願意在4.6元,4.4元,4.2元分別買入1000股,則總投資=4.6*1000+4.4*1000+4.2*1000=13200
或以另外方法計算,先求平均價=(4.6+4.4+4.2)/3=4.4 則總投資=4.4*3000=13200
以4.1賣出虧損=4.1*3000-13200(總投入值)=900
或以另外方法計算=(4.1-4.4)*3000=900 (4.4即平均價格) 以上計算均為不考慮傭金、印花稅、過戶費和其他費用
至於你的最後一個問題,個人覺得缺少要件,無法計算得出。至於是否會去投資,個人認為不會僅憑數據就得出結論,還要綜合其他的因素,如宏觀經濟層面,行業發展情況,K線圖等,因為我國的股市還不是很健全,不能僅靠業績進行投資。
如果你想要深入的了解以上問題,建議你看看中國注會協會的《財務成本管理》。
❸ 幫忙做做股票證券的數學題
1. 面值*(1+6%)^2=11236 面值=10000
2.某公司股票的理論價值=1/(1+15%)+2/(1+15%)^2+3/(1+15%)^3+3*(1+10%)/(1+15%)^4+3*(1+10%)^2/(1+15%)^5+……+3*(1+10%)^(N-3)/(1+15%)^N(註:N為正無窮大的正整數)
=1/(1+15%)+2/(1+15%)^2+3/(1+15%)^3+3*(1+10%)/[(15%-10%)*(1+15%)^3]
=45.68
3.該股票的價格為 0.2/5%=4 如果上升8% 股票價格是下跌的
4.股票總值=0.2*10+0.1*8+0.15*6=3.7億元 基金總值=股票總值+債券總值=6.7億元 基金單位資產凈值=基金總值/基金單位=6.7/2=3.35
5.基金總值=2.86+0.35+0.005-0.4-0.01=2.805億元
基金單位資產凈值=基金總值/基金單位=2.805/2=1.4025
❹ 證券投資(股票、基金)中的數學
不要相信什麼數學在證券投資里,最多就是一些簡單的均線,所有的計算公式得出來的指標數值都是滯後的,只能參考無法准確預測,不要試圖去學習相關的數學就能做好證券投資,絕對沒有可能。
❺ 請大家算一道數學題:有一個股民投資1000萬買入20元一股的股票50萬股,第二天漲了一元賣出25萬股,第三天又
瘋狂的股票
❻ 關於股票的數學題
價格9元,每股收益0.1 市盈率=9\0.1=90倍
一般市盈率就是投資者願為上市公司每一元凈利潤付出的價格
浦發14\2.2=6.36倍
市盈率只能作為買入、賣出一個參考依據,反著怎麼算——只知道20倍的市盈率,問題是股價和每股收益都是在變的。除非每股收益不變。
4.6*1000=4600元 傭金4600*0.3%=13.8元 過戶費 1元
4.4*1000=4400元 傭金4400*0.3%=13.2元 過戶費 1元
4.2*1000=4200元 傭金4200*0.3%=12.6元 過戶費 1元
買入投資13242.6元
你說的這個事我還真沒見過,哪有強迫賣股票的。
市價=市凈率 1.2*每股凈資產 1.4=5.28元
5.28*3000=15840元 傭金15840*0.3%=47.52元 印花稅 15840*0.1%=15.84元
過戶費 3元
賣出成本 47.52+15.84+3=66.36元
盈利 15840-66.36-13242.6=2531.04元
我要是光憑算這個,肯定不會買的——K線、指標麽也不看。
你這5分真不好賺。
❼ 數學題目,有關股票問題的數學題目
最討厭數學,上學時不及格是常事,好在我不討厭股票。咱們用笨辦法來縷一縷:
1、8元買入3000股,和手續費一同:3000*8*(1+0.002+0.0035)=24132元。
2、9元賣出3000股,和手續費一同:3000*9*(1-0.002-0.0035)=26851.5元。
3、15元買入4000股,和手續費一同:4000*15*(1+0.002+0.0035)=60330元。
4、設B股賣出價為X,可列式:
3000*9*(1-0.0055)-3000*8*(1+0.0055)+4000*(1-0.0055)X-4000*15*(1+0.0055)=70.5。計算可得,X=14.5元。
下跌比例為:(14.5-15)/15=3.33%。
不知道對不對啊,應該差不了多少吧。
❽ 股票投資數學建模問題
風險最小就是相關系數之和最小的方案吧
投資回報率和風險的關系,就是收益期望和相關系數之間的函數
數學不好,只能亂說說了
❾ 在炒股,金融等方面用到的數學知識,請系統化詳細的列舉出來
數學方面的知識,主要應用於兩個方面:
基本面分析方面,主要是看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以此了解該企業盈利情況,進而了解該企業未來能夠得到資金青睞的概率及程度如何,主要看的有PE(市盈率),PB(市凈率),EPS(每股收益),企業凈利潤,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各類資產周轉率,ROE指標等,具體公式用度娘很方便的,也很全面,在此不贅述。
技術面分析方面,主要是看股價走勢及量能對比,進而對入場出場時點進行精確把握,主要涉及到的流通盤和總股本對比比例,黃金分割率,斐波那契數列(時間窗),傅里葉級數,波浪理論各浪型比例,價量比例等,這些基礎的東西作為一個嚴肅的投資者是都需要有所了解的,但因為每個人投資風格不同,所以應用起來都是憑個人喜好而定,進而形成不同的投資風格,在此基礎上可以再開發屬於自己的系統,把自己覺得實用的的數學原理或數據加進去。
大概就這些了。希望建議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