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何作用
『壹』 股票交易市場對經濟發展到底有什麼意義
投資者通過股票發行市場購買股票提供資金給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其意義就是集合社會上閑散的資金用於生產
----如果這部分人急著用錢,不想要股票,你說應該怎麼辦?
『貳』 股票投資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我覺得股票的投資很像保險。就是把大家的錢集中到一起,來進行錢生錢的活動。而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的利益也就和股票的發行人聯系在了一起。所以當股票的價值因為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提升時,投資人的收益也就會隨之提高。
不過股市是存在風險的。要小心~~~~~
『叄』 股市的存在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底有何現實意義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大幅下跌表明經濟的下滑,不利於經濟發展。使得失業率上升,使人民生活負擔加重,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全球股市下跌壞處:1經濟危機(企業得不到融資支持發展,就業崗位減少,失業);2實體經濟受沖擊,內需消費不足,多家營業倒閉;3國民經濟和投資者財富及國有資產迅速非正常大規模縮水;4股票市場融資功能逐漸失去,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球股市下跌好處:但同時股市下跌也能發現金融體系的不完善,能使金融體系得到改善。對中國會是對外貿易減緩,減緩GDP的增長。總的來說,股市大幅下跌不利於中國發展。參考雲掌財經
『肆』 股市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有什麼好處,對國民經濟有什麼促進作用
對於出現股票市場,給人民買賣股票的投資機會,或說成炒賣股票。
人們可以有很多角度去看炒股。
股票市場的存在,通過炒賣股票,可以提高社會資金的流動性,資金透過股票市場系統,資源得到重新分配,股民用自已的眼光,將資源分配給經營好,有效律的企業。企業向社會民眾提供良好產品及服務,民眾生活因此得到改善。投資者透過投資企業的股票可以分享到企業成長的回報。
從以上可以看到,通過股票市場,股民買賣股票投資或投機炒賣,最終是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將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機制。這樣比單純通過政府、行政機構等長官意志去分配社會資源來得更有效律。
『伍』 股票投資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股價並不是特定股票強弱的唯一指標。當市場分析師尋找具有反彈潛力的股票時,他們會特別關注股票價格與交易量之間的關系。
『陸』 什麼是股票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你好,中國最專業基金導購平台——金基網理財師給您意見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公開或私下發行的、用以證明出資人的股本身份和權利,並根據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數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的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人(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每一股同類型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即「同股同權」。股票可以公開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在股票市場上,股票也是投資和投機的對象。對股票的某些投機炒作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以造成金融市場的動盪。
股票的作用
對於發行者說,股票的基本作用有四點:
1.股票是籌集資金的有效手段。股票的最原始作用就是籌集資金。通過發行股票,
股份公司可廣泛地吸引社會暫時閑置的資金,在短時間內把社會上分散的資金集中成為
巨大的生產資本,組成一個「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而通過二級市場的流通,
又能將短期資金通過股票轉讓的形式銜接為長期資金。正是基於這個特點,現今世界上
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都是通過發行股票的形式來組織股份有限公司,以
經營工業、農業、運輸業、金融保險業中的一些大企業。我國一些股份公司發行股票的
主要目的也是籌集企業進一步發展所需的資金。
2.通過發行股票來分散投資風險。發行股票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分散投資風險。無論
是那一類企業,總會有經營風險存在,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由於產品的市場前景
不明朗,技術工藝尚待成熟和穩定,在經營過程中,其風險就更大。對這一些前景難以
預測的企業,當發起人難以或不願承擔所面臨的風險時,他們總會想方設法地將風險轉
嫁或分攤與他人,而通過發行股票來組成股份公司就是分散投資風險的一個好方法。即
使投資失敗,各個股東所承受的損失也就非常有限。
3.通過發行股票來實現創業資本的增值。在股票發行市場上,股票的發行價總是和
企業的經營業績相聯系的。當一家業績優良的企業發行股票時,其發行價都要高出其每
股凈資產的許多,若遇到二級市場的火爆行情,其溢價往往能達到每股凈資產的2~3倍
或者更多,而股票的溢價發行又使股份公司發起人的創業資本得到增值。如我國上市公
司中國家股都是由等量的凈資產折價入股的,其一元面值的股票對應的就是其原來一元
的凈資產。而通過高溢價發行股票後,股份公司每股凈資產含量就能提高30%甚至更多。
4.通過股票的發行上市起到廣告宣傳作用。由於有眾多的社會公眾參與股票投資,股市就成為輿論宣傳的一個熱點,各種媒介每天都在反復傳播股市信息,無形之中就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知名度,起到了宣傳廣告作用。
而對於股票的購買者來說,股票的基本作用有如下三點:
1.由於股票具有收益性,股票投資就成為大眾投資的一種工具。人們總是希望錢能生錢,而除了銀行存款、購買債券及親自創辦經濟實體以外,通過購買股票也可取得收益,實現資本的增值。
2.通過購買股票來實現生產要素的組合。通過購買股票,投資者可非常方便地實現
參股投資或控股及購買、兼並股份公司的目的,從而實現生產要素的組合,以提高企業
的經營效益。如美國和日本的大型企業,通過購買我國江西的江鈴汽車股票、北京的北
旅汽車股票來參與這兩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將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引進這兩家企業,從而實現生產要素的組合,達到提高經營效益的目的。
3.通過購買股票進行賭博或投機。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股票價格具有較強的波
動性,因而人們可通過股票來進行投機活動,從買進賣出中賺取股票的價差,這也是股 票市場吸引眾多投資者的原因之一。而又由於股票價格特別是其短期趨勢較難預測,股 民投資股市時並不作基本的分析研究,就是進行詳細的分析也不一定能把握勝機,所以 許多股民往往都抱著一睹而決勝負的心理進行股票投資,故股票有時也成為某些股民變 相賭博的一種工具。
『柒』 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怎樣的作用為什麼
投資是一種需求,在支出法GDP計算中,它是排於消費需求之後的第二項內容。
計算公式是:Y=C+I+G+(A-M)。即:國民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加政府支出加凈出口。
該式說明,投資「I」本身就是GDP的一部分。
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自發投資會引致一種乘數效應。假如增加了一份投資,乘數為4,那麼GDP將會增加4份。道理是:由於中間產業投資增加,會拉(推)動其上、下游產業擴大生產,由此,產業鏈上的相關產業均增加了投入,即,投資需求增加了。由於投資的增加,生產的擴大,就業量也同步增加,這樣,就拉動了消費需求也大幅增加,從而,使國民經濟快速增長。
房地產如果在有效監控和有理性的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運行,它會有效地拉動經濟增長。它自身產能的擴大,會將與它相關的鋼鐵、水泥、玻璃、建材、建築、安裝、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等一長串列業帶動起來。同時,房產交易後,又引來傢具、家電、裝飾材料、裝修施工等等一系列消費需求。所以房地產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
『捌』 證券市場的國民經濟中有哪些作用
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體系中居重要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從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從監管缺位到監管逐步完善,從初具規模到發展壯大,證券業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對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證券行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
1、第一階段: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
20世紀80年代,中國國庫券開始發行。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了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辦理由其代理發行的延中實業和飛樂音響兩家股票的代購、代銷業務,這是新中國證券正規化交易市場的開端。1990年12月,新中國第一家經批准成立的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經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以滬深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中國證券市場開始其發展歷程。
2、第二階段:全國統一監管市場的形成
1992年中國證監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開始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監管框架,全國性市場由此開始發展。中國證券市場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的法規體系。1993年國務院先後頒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此後又陸續出台若干法規和行政規章,初步構建了最基本的證券法律法規體系。1993年以後,B股、H股發行出台,債券市場品種呈現多樣化,發債規模逐年遞增。與此同時,證券中介機構在種類、數量和規模上迅速擴大。1998年,國務院證券委撤銷,中國證監會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並在全國設立了派出機構,建立了集中統一的證券期貨市場監管框架,證券市場由局部地區試點試驗轉向全國性市場發展階段。
3、第三階段:依法治市和市場結構改革
1999年至2004年是證券市場依法治市和規范發展的過渡階段。1999年7月《證券法》實施,以法律形式確認了證券市場的地位,奠定了我國證券市場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01年,證券業協會設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這一階段,證券監管機構制定了包括《證券投資基金法》(2003年)在內的一系列的法規和政策措施,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改善,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不斷改革完善股票發行和交易制度,促進了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對外開放。
4、第四階段:深化改革和規范發展
2004年至2008年是改革深化發展和規范發展階段,以券商綜合治理和股權分置改革為代表事件。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相關政策,2004年8月,中國證監會在證券監管系統內全面部署和啟動了綜合治理工作,包括證券公司綜合治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發展機構投資者在內的一系列重大變革由此展開。2004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證券市場的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是資本市場定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證券市場制度創新的一大舉措。
200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股權分置改革後A股進入全流通時代,大小股東利益趨於一致。2006年1月,修訂後的《證券法》、《公司法》正式施行。同月,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制企業開始進入代辦轉讓系統掛牌交易。2006年9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批准成立,有力推進了中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完善了中國資本市場體系結構。2007年7月,中國證監會下發了《證券公司分類監管工作指引(試行)》和相關通知,這是對證券公司風險監管的新舉措。
5、第五階段: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發展
2009年10月創業板的推出標志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成。進入2010年,證券市場制度創新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3月融資融券、4月股指期貨的推出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雙向交易機制,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金融創新的又一重大舉措。2012年8月、2013年2月轉融資、轉融券業務陸續推出,有效的擴大了融資融券發展所需的資金和證券來源。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出對金融領域的改革,將為證券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1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新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正式啟動。2013年12月,新三板准入條件進一步放開,新三板市場正式擴容至全國。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深化,新三板、股指期權等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推進,中國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證券市場為中國經濟提供投融資服務等功能將日益突出和體現。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論是從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是從融資金額、投資者數量等方面,中國資本市場均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其在融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1990年證券市場形成,截至2013年末,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A、B股)2,489家,總市值達到23.91萬億元,流通市值19.96萬億元。證券市場投資者規模日益壯大,其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截至2013年末滬、深股票投資者開戶數達1.75億戶,基金投資賬戶0.465億戶。證券中介機構和機構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3年末,中國共有證券公司115家,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89家。中國證券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企業轉制、改善融資結構、加速經濟發展等方面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玖』 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有何關系
事實上,股票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能推動企業的發展。投資者之所以會投資於股票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場有財富效應,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財富增值的機會。投資者購買股票能夠通過股票價格的上漲,分享高風險投資帶來的高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來迅速籌集到大筆本是閑散的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
而且,股票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促使國民經濟健康地發展。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是廣大投資者對公司投資決策、管理水平、經營業績較為客觀的評價,會對公司管理層產生一定的監督壓力。朝陽產業、高科技產業的高市盈率會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增加對科研的投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同一產業內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差異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不同評估,公司的股票價格隨著不盡如人意報表的公布而下跌,這些都是投資者迫使企業管理層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績效的一種市場壓力。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加快了企業的技術進步,推動了國民經濟更快的增長。
由此,股票市場發展是金融深化的重要環節,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一股推動力量,是經濟發展潛力的一項重要衡量指標。
(二)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決定了股票市場的發展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為了調節固定投資規模使經濟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政府不可避免地將出台一些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些政策在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股市走勢構成影響。
2007年,為了遏制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無論是央行、銀監會還是政府相應的部門,都紛紛出台了一系列強制經濟降溫的調控措施。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收縮信貸;銀監會則要求商業銀行對於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 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沒有按規定程序審批的項目,停發新的貸款;國務院則要求各地清理檢查2003年以來的土地佔用情況;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要求控制出台漲價項目等。這些政策推出後,不僅掀起了國內金融市場的巨大波瀾,而且很快波及全球金融市場。由此可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對股票市場的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