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的邏輯
A. 股市波動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市場上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市場標的現在的價格都不是影響股市波動的主因,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預期才是影響股價變動的最核心邏輯。
因此,我們可以把流動性、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和市場情緒作為影響股價的三大因素。
市場的流動性市場的流動性即整個市場錢的多少是對整個股市波動和各個標的估值影響最大的因素。流入市場的資金多了,投資標的價格自然會上升,因此牛市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流動性充足。只要新的投資者不斷地投入資金,股票就有支撐力。
即使股價被高估或者產生了泡沫,有新的資金接盤,股價就依然能上漲。並且,由於牛市中有大量的資金湧入,投資者即使投資失誤,市場也會給予較大的容錯修正機會,新資金會及時接盤失誤標的,因此在牛市裡,投資者的賺錢機會比較高。
流動性、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和市場情緒作為影響股價的三大因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三個因素互相內相關,並非獨立,這也是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難以預測的根源。
投資者在決定投資股票之前,一定要從以上三個邏輯出發,思考清楚投資邏輯是哪一種,目的是短期賺快錢,還是要取得未來這家公司確定的業績分紅,只有清楚目標,才能收獲盈利。
B. 股票投資策略主要有哪幾種
股票交易系統是自己選股、買賣、持倉的行為指南。是否有一套適合自己、適應市場的交易系統,是能否持續穩定盈利的關鍵。
1、自選股
應該建立自己的自選股股票池,動態管理、持續跟蹤自選股,時機到來時可買入。自選股票的選股邏輯: 熱點題材股、成長股、困境逆轉股、低估股、資產突變重組股、套利股等。
2、組合原則:適當分散
當出現買點時,應利用組合的方式進行買入,注意適當分散投資。可以避免滿倉或者重倉單一股票的黑天鵝事件和長時間不漲或者被套的心態急躁問題。股票組合應該是不同行業、不同題材的股票。
3、順勢而為
順勢加倉持倉、逆勢減倉或空倉,絕對不用逆勢而為。嚴格遵守生命線操作紀律,當大盤和個股的價格運行在生命線上時做多,反之看空。生命線主要指均線,一般短線操作是10日均線、中長線操作20日或者30日均線。
4、倉位管理
分批買入和賣出,當出現入場時機時,應分批買入多隻股票,同理當賣出時機出現時,也應該分批賣出,注意自己的倉位控制。當大盤強勢放量上漲,個股普漲時,應重倉操作;反之則需要減倉或者空倉。
5、持續完善操作系統
依據上面的幾點,即可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平時操作時,需嚴格按操作系統進行操作。操作系統建立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操作,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統,確保自己持續穩定的盈利。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新手在不熟悉操作前不防先用個模擬盤去練練,從模擬中找些經驗,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炒股還不錯,裡面許多的功能足夠分析大盤與個股,實在把握不準的話還可追蹤裡面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C. 閑話「股市漲跌的邏輯」
利弗莫爾曾經說過:
股價是變動在先,解釋在後,只有資金才是股價漲跌的直接因素。
可以把股價的上漲邏輯分為四步:
開始是有個大資金去推動股價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的買入後,股票的價格就會有所起色;
外界的投資者開始注意到這只股票的變化,市場情緒開始升溫;
此時有人就會主動尋找股價上漲的「原因」,可能是業績好轉,可能是概念性感;
解釋合理,就會促進更多的資金買入該股,造成股價的進一步上漲。
進一步提升市場情緒,並循環....
以下圖示:
股價上漲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有資金去推動,而「合理的解釋」,則使上一波投資者可以順利賣出,下一波投資者心甘情願的買入,如是而已。需強調的是「合理的解釋」只是股價上漲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一旦沒有資金,所有解釋的作用便都會失效。
D. 什麼是中國股市的邏輯
《中國股市的邏輯》內容簡介:證券從業十幾年,經常有人問什麼樣的人可以投資股票,如何在股市中賺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股市裡面沒有專家,只有輸家和贏家。專家也未必是贏家,不是專家也未必是輸家。股票投資是一個人人都可涉足的領域,只要遵循其基本原理,只要關注日常生活,每個普通人都可以通過投資股票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股市既不是有錢者的樂園,也不是窮人的墓場。股票投資不是某些人和某一階層的專利和特權,更不是神仙大師拯救信徒於苦海的秘笈。在股票市場,每個投資者都可以、也能夠探索股市真諦,要敢於質疑所謂的股神和權威,每個投資者都有機會爭取財務自由,每個投資者都完全有能力決定自己在股市裡的命運。股市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沒有永遠的熊市也沒有永久的牛市。2006年、2007年的股市空前繁榮,人人賺錢其實是一個謬論,大家賺的是市值,不是真金白銀。如果大家都想落袋為安,把市值變為真金白銀,股市就會崩盤。股市從6124點跌到1600多點,不要認為是「大小非」惹的禍,其實是股市本身運行規律所致。股市裡存在物極必反的道理,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理性地在大漲後退出,在大跌後搶進。逆向思維,是股市中非常有用的思維。理性的投資者就必須保持客觀的心態,在牛市中看到風險、在熊市裡發現機會。投資者對於陌生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所以總是頻繁換股;然而陌生的東西充滿著未知的風險,因此,頻繁換股是不可取的,頻繁換股增加了投資者對於股市的陌生感,頻繁換股的結局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E. 買入股票的邏輯是什麼
炒股是有技術含量的,並非完全碰運氣的,最簡單是為什麼要炒股?炒股的目的是什麼?或者買什麼樣的股?買入股票的邏輯是什麼?
現實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事都是有因有果,有始有終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大事的人,炒股也是一番事業,要想把炒股這份事業做好必然也會有一定的邏輯。
根據我個人炒股實盤經驗來分析,我買入股票的邏輯只有兩個,其一是有庄;其二股票基本面良好,只要符合這兩點我才會考慮買入。
當然每個股民投資買入股票的邏輯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股民炒股風格不同,分為短中長線投資者。
短線投資者買入股票的邏輯就是強者恆強,抓漲停板,追漲停板的,一定要技術面好,有超大資金炒作的等等,短線投資者買入股票的邏輯要符合這幾點。
我是一個穩健型投資者,追求的是中長期利益,買入股票的邏輯簡單,但非常重要,股票基本面好,而且還要有庄就行了,這是我炒股13年買入股票的真正邏輯。
F. 股票投資的十個悖論
入上海一事做了報道或許也正是基於這些用盡了運氣,比所有人都努力在一起,分別
G. 什麼是正確的投資邏輯
投資最忌諱教條主義,教條主義會害死人。 比如,巴菲特或其他投資大師都講過類似的話:「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教條主義者會簡單地把這句話理解為:大家在賣出的時候,你要買入;大家在買入的時候,你要賣出。有的人再加上自己的演繹:投資就是要逆向思維;與大多數人做相同的事情,肯定不會成功。 無論以上說法或理解是否正確,在股市中均可找到正反兩面的例子佐證。所以,股市太復雜,用教條主義進行指導,總會失敗。 比如,別人在賣出的時候,你能買入嗎?或者別人在買入的時候,你必須賣出嗎?事實上,買與不買,標准只有一個:這個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而不是別人的買與賣。有的人說,大家賣出導致股價大幅下跌後,投資價值就自然而然顯現了。難道股價下跌,股票就變成有投資價值?換句話說,這種判斷邏輯就是:跌多了,看起來便宜的股票,就比沒有下跌、貴的股票更有投資價值?這是正確的投資邏輯嗎?很多資產下跌到足夠便宜,在實業投資者看來就具有一定價值;但是,從股票投資者的角度看,並不是所有資產都有價值,哪怕跌到足夠便宜,也不能投資。比如,一台100萬元購入的設備,如果企業願意以50萬元賣給投資者,你會要嗎?只有一種情況要:你可以高於50萬的價格很快轉讓出去或者你剛好需要這台設備。股票投資者不會買這種資產,否則自己開公司做實業了,為何來股市?股票投資的原則是只購買股票資產在未來會產生不斷增加的現金流。所以,所謂用實業投資的眼光看股票投資,基本是漏洞百出。 以銀行股為例。銀行股從2009年開始下跌時,市盈率跌到20倍的時候,就有人認為已經具備巨大的投資價值了,因為我們的銀行不會破產,所以合理估值應該30倍市盈率;當市盈率跌到15倍的時候,很多人都高呼銀行股被嚴重低估了;當市盈率跌到10倍時,買銀行股的人都一致認定是市場出錯了,絕對應該越跌越買;當市盈率跌到5倍、跌破凈資產的時候,終於有人醒悟或疑問:我們的銀行是否存在風險?然而,仍然有許多投資者經不住其超低市盈率的誘惑,加入購買銀行股的行列。結局會是什麼樣?沒有人清楚,卻有很多人賭銀行股會大幅上漲。他們無一例外的想法是:如果市盈率回到30倍,銀行股就可以上漲5倍,這是暴利的機會,他們認定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沒有問題,因此銀行股的盈利能力也沒問題;即使漲不到30倍市盈率,至少可以恢復到15倍市盈率,那也是上漲2倍。我的理解:銀行股也許會回到15倍市盈率估值,但那是N年以後的事情了,而且N年後的15倍市盈率,那時的業績會如何呢?業績也許大幅滑坡了。道理很簡單:現在銀行股利潤占股市的50%,市值佔三分之一;如果股價上漲一倍,假設其他股票不漲,其市值將佔到50%?你認為可能嗎?你認為銀行股市值佔多少比例比較合適?個人理解佔20%—25%也許是合理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大量發行新股,增加總市值,或者股市上漲,但銀行股小漲;二是銀行股繼續下跌25%—40%,但大盤還要穩住,或者大盤一起下跌後上漲,但銀行股小漲。 我沒有投資銀行股,因為我搞不懂銀行股。我只是認為,當別人恐懼賣出銀行股或銀行股下跌到足夠便宜的時候,並不是我們要買入銀行股的理由;價格無論下跌多少,都不是我們買或不買的依據。正確的投資邏輯是:研究透一個股票,判斷其未來內在價值增長的確定性;然後,再尋找合適的價位買入。此時,我們可以越跌越買,遵循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的理念。離開未來現金流的確定性,講市盈率、市凈率、分紅率,這種邏輯無異於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