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礦資本有股票投資嗎
① 五礦集團的上市公司有哪些上市公司 五礦集團說有9家,不過我只會找到4家,也就是在境內上市的。
五礦繫上市公司目前已發展至9家。
包括5家A股上市公司五礦發展(600058)、金瑞科技(600390)、*ST關鋁(600051)、中鎢高新(000657)、株冶集團(600961)。
3家H股上市公司五礦資源(01208.HK)、五礦建設(00230.HK)、湖南有色(02626.HK)。
和一家澳大利亞上市公司愛博礦業(AII.AX)。
② 五礦資本是不是創投啊!
不是,但該股超跌,破凈,當前上漲過程中。
③ 五礦資本是證券公司嗎
答:不是
五礦資本的主營業務是錳系材料和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④ 五礦系概念股有哪些
五礦系概念一共有5家上市公司,其中3家五礦系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2家五礦系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根據龍頭挖掘機自動匹配,五礦系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從以下幾個股票中誕生株冶集團、五礦發展、五礦資本。
⑤ 五礦具有投資價值嘛
五礦的投資價值點梳理:
五礦作為五礦集團的改善產品,定位良鄉大學城核心板塊,區位優勢明顯:
1 央企品質,英倫風格,低密洋房,品質有保證!
2 定位良鄉大學城衛星城。周邊現有十二中、北理工、北工商、醫葯大、五色土等教育配套,規劃建有龍湖熙悅天街商業、三甲醫院總部等配套設施,並且中航、中核、國家環保總部、社科院等落戶良鄉大學城,高端產業和人文環境,鍛造高端圈層屬性,區域板塊保值屬性高。
3 項目臨近良鄉大學城地鐵站,後期房山線北延至10號線首經貿站,同時穿過麗澤商務區,高端人才的置業需求將整體拉動房山線沿線的房產價值!規劃在建的機場聯絡線S6也將西延到房山線,極有可能是五礦旁邊的良鄉大學城站,這無疑是一個巨大彩蛋,便捷的交通網路,承接高端客群的商業、教育、醫療、人文配套,將是五礦強有力的競爭力!
4 項目主力戶型135平三居室,贈送25平左右,得房率超過100%,性價比非常高,居住體驗也非常好。
⑥ 五礦資本 借殼st金瑞後股價為什麼不漲
這種股票一般都是公布前很多有內幕的人都進去了,而且拉高很多了,等公布消息時就是他們出貨之時,不會再大漲了,就所謂利好出盡是利空一樣!
⑦ 五礦證券有001000110156這只股票嗎
您好,深滬股票一般只有5位數,您提供的股票代碼有12為數,不符合規范,深圳市場股票為0開頭,上海市場股票為6開頭,3為創業板,請核對後再查詢。謝謝
⑧ 五礦信託靠譜嗎
記得四年前跟一個朋友聊天,說到五礦,對方表示:還有名字這么奇怪的信託公司?
他可是理財師啊……可見五礦之低調。
但僅僅過了三年,情形就大有不同。就在5月底,五礦信託控股股東五礦資本(600390)公布了80億元的優先股發行計劃,准備對子公司五礦信託增資55億。
同時,三大股東五礦資本、青海國資、西寧城投會進行同比例增資,這意味著三股東共同增資可達70.5億。如果增資全部進入注冊資本的話,五礦信託注冊資本將達到130.5億,位列行業第三。
五礦從低調神秘的央企選手到劍指前三的野心畢露,「擴張」是繞不開的主題。
增資不斷,五礦系「現金牛」
五礦信託自2010年10月完成重組以來,注冊資本共進行了4輪上調,從最早的 3.28億增加到目前的60億。前幾輪主要由央企股東五礦資本進行。
五礦資本的頻繁增資,原因估計還是在於信託這個牌照創收和盈利能力確實很強。
從年報來看,雖然信託業務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22.35%,但是57.7%的毛利潤,使得信託創造了母公司一半以上的凈利潤。看錶:
舉個例子,五礦資本發1塊錢給五礦信託,能收回來1.6元;發給證券公司,能拿回來1.1元;最慘的是期貨,幾乎不賺錢。
這一點,跟之前寫過的愛建信託頗為類似,都是上市公司的利潤扛把子選手。
2019年五礦信託凈利潤21.05億,歸屬五礦資本部分利潤為16.42億。而2019年五礦資本合並報表中歸母凈利潤為27.35億億,相當於五礦信託創造了母公司60%的凈利潤。
說是「現金牛,不為過吧。
四年六倍,五礦信託的快速擴張之路
我整理了2013年以來五礦信託管理的信託資產以及主動管理規模的數據。
如果忽略掉通道類,單純從管理規模上來看,2016年之前,五礦的主動管理規模在1000億上下浮動。從2017年就開啟「扶搖直上」,從2016年末的969.33億到2019年末6500.22億,佔比上升到近四分之三
2019年末,五礦信託以8849.76億規模,位列行業第四,僅次於中信、建信和華潤信託。
而在幾年之前,五礦排名還在20名之後的中位水平,重點就在2016年。
2016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就在次年,五礦信託母公司——五礦資本借殼*ST金瑞上市了。作為上市公司旗下最主要的資產之一,上市後更開闊的資源和更緊迫的業績壓力,可能都促成了五礦規模上的迅速增長。
此外,從報表裡看,五礦信託主動管理規模中,變化最大的是「融資類」:從 2016年的 729.6億,到2019年5009.13億,增長近6倍。光2019年當年,融資類就比前一年增加了3000多億。
擴張好不好?
對於幾年內快速登頂的信託公司,市場比較傾向於謹慎地看待它的擴張行為。原因也好理解,步子邁大了,路還能不能走好?
說白了就是:
你的管理能力跟不跟得上?
項目團隊有沒有搭建好?
市面上有沒有這么多好資源被你拿到?
你又會不會為了迅速擴大規模而降低風控准入呢?
以史為鑒,曾經的幾匹「黑馬」,前幾年的新華,近些年的中江和安信;最後都各自出了幺蛾子和爛攤子。
五礦信託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業務目前沒有公開違約信息;從年報披露中,其實可以看到訴訟信息,大部分是地產類和工商管理類。其實管理規模大了,涉訴倒也算正常,至少從年報裡面的「壞賬准備」(5億)和「資產減值」上來看,佔比還是很小的,目前算比較「穩」。
最後,一個迷思:盡管信託牌照是公認地尊貴,盈利能力也強;但似乎上了市的信託公司,正股股價表現都不太好……希望央企背景的五礦,能跳出這個「上市怪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