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司股票投資建議
A. 華為公司有股票嗎
截止2019年6月,沒有。
華為目前不是上市公司,沒有股票代碼。
因為華為在創辦的初期,作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為了吸引人才,任正非任總大量稀釋了自己的股份,這就是華為的全員持股。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所以華為能萬眾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執行力特別強。
華為不片面追求企業規模,華為的發展不缺資金,因此不會進入資本市場,絕對不上市。這是華為的發展模式以及董事長任正非先生制定的公司發展方式決定的。
(1)華為公司股票投資建議擴展閱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華為名列第49位。2018年7月19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華為排名第72位。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華為居第六位。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華為排名第58位。
B. 華為控股投資有限公司問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該如何回答
說公司是行業的翹楚,公司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等等,多誇公司,當然也要表明自己也是高水平的,配得上這個公司。
C. 解讀華為的幾次股權激勵計劃,給華為帶來了哪些戰略發展
華為公司內部股權計劃始於1990年即華為成立三年之時,至今已實施了4次大型的股權激勵計劃。本文梳理了華為公司二十多年來跌宕起伏、令人艷羨的股權激勵歷程,並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帶來的啟示。
2
創業期股票激勵
創業期的華為一方面由於市場拓展和規模擴大需要大量資金,另一方面為了打壓競爭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當時民營企業的性質,出現了融資困難。因此,華為優先選擇內部融資。內部融資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較低的財務困境風險,不需要向外部股東支付較高的回報率,同時可以激發員工努力工作。
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當時參股的價格為每股10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那時,華為員工的薪酬由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組成,這三部分數量幾乎相當。其中股票是在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進行派發,一般用員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幫助員工獲得銀行貸款購買股權。
華為採取這種方式融資,一方面減少了公司現金流風險,另一方面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也就是在這個階段,華為完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任務,1995年銷售收益達到15億人民幣,1998年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1億美元。
網路經濟泡沫時期的股權激勵
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時期,IT業受到毀滅性影響,融資出現空前困難。2001年底,由於受到網路經濟泡沫的影響,華為迎來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此時華為開始實行名為「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
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是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發行維護了華為公司管理層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不至於導致一系列的管理問題。
華為公司還實施了一系列新的股權激勵政策:
(1)新員工不再派發長期不變一元一股的股票;
(2)老員工的股票也逐漸轉化為期股;
(3)以後員工從期權中獲得收益的大頭不再是固定的分紅,而是期股所對應的公司凈資產的增值部分。
期權比股票的方式更為合理,華為規定根據公司的評價體系,員工獲得一定額度的期權,期權的行使期限為4年,每年兌現額度為1/4,即假設某人在2001年獲得100萬股,當年股價為1元/每股,其在2002後逐年可選擇四種方式行使期權:兌現差價(假設2002年股價上升為2元,則可獲利25萬)、以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股票、留滯以後兌現、放棄(即什麼都不做)。從固定股票分紅向「虛擬受限股」的改革是華為激勵機制從「普惠」原則向「重點激勵」的轉變。下調應屆畢業生底薪,拉開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即是此種轉變的反映。
非典時期的自願降薪運動
2003年,尚未挺過泡沫經濟的華為又遭受SRAS的重創,出口市場受到影響,同時和思科之間存在的產權官司直接影響華為的全球市場。華為內部以運動的形式號召公司中層以上員工自願提交「降薪申請」,同時進一步實施管理層收購,穩住員工隊伍,共同渡過難關。
2003年的這次配股與華為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三個明顯差別:一是配股額度很大,平均接近員工已有股票的總和;二是兌現方式不同,往年積累的配股即使不離開公司也可以選擇每年按一定比例兌現,一般員工每年兌現的比例最大不超過個人總股本的1/4,對於持股股份較多的核心員工每年可以兌現的比例則不超過1/10;三是股權向核心層傾斜,即骨幹員工獲得配股額度大大超過普通員工。
此次配股規定了一個3年的鎖定期,3年內不允許兌現,如果員工在3年之內離開公司的話則所配的股票無效。華為同時也為員工購買虛擬股權採取了一些配套的措施:員工本人只需要拿出所需資金的15%,其餘部分由公司出面,以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自此改革之後,華為實現了銷售業績和凈利潤的突飛猛漲。
新一輪經濟危機時期的激勵措施
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面對本次經濟危機的沖擊和經濟形勢的惡化,華為又推出新一輪的股權激勵措施。2008年12月,華為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價格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在華為工作時間一年以上的員工。
由於這次配股屬於「飽和配股」,即不同工作級別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級別為13級的員工,持股上限為2萬股,14級為5萬股。大部分在華為總部的老員工,由於持股已達到其級別持股量的上限,並沒有參與這次配股。之前有業內人士估計,華為的內部股在2006年時約有20億股。
按照上述規模預計,此次的配股規模在16億~17億股,因此是對華為內部員工持股結構的一次大規模改造。這次的配股方式與以往類似,如果員工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直接用現金向公司購買股票,華為以公司名義向銀行提供擔保,幫助員工購買公司股份。
華為公司的股權激勵歷程說明,股權激勵可以將員工的人力資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系。員工獲得股權,參與公司分紅,實現公司發展和員工個人財富的增值,同時與股權激勵同步的內部融資,可以增加公司的資本比例,緩沖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局面。
華為股權激勵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雙向晉升通道保證員工的發展空間
技術和管理屬於兩個領域,一個人往往不能同時成為管理和技術專業人才,但是兩個職位工資待遇的差別,會直接影響科研技術人員的努力程度。為了解決了這一困境,華為設計了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
新員工首先從基層業務人員做起,然後上升為骨幹,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管理人員或者技術專家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在達到高級職稱之前,基層管理者和核心骨幹之間,中層管理者與專家之間的工資相同,同時兩個職位之間還可以相互轉換。而到了高級管理者和資深專家的職位時,管理者的職位和專家的職位不能改變,管理者的發展方向是職業經理人,而資深專家的職業是專業技術人員。
華為的任職雙向通道考慮到員工個人的發展偏好,給予了員工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將技術職能和管理職能平等考慮,幫助員工成長。除了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外,華為公司對新進員工都配備一位導師,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心和指導。當員工成為管理骨幹時,還將配備一位有經驗的導師給予指導。
華為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和為員工量身打造的導師制度能夠有效地幫助員工成長,減少了優秀員工的離職率。
二、重視人力資本價值 稀釋大股東比例
股權激勵並非萬能,當股權激勵的力度不夠大時,股權激勵的效果也相當有限。華為公司剛開始所進行的股權激勵是偏向於核心的中高層技術和管理人員,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華為有意識地稀釋大股東的股權,擴大員工的持股范圍和持股比例,增加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
華為對人力資本的尊重還體現在華為基本法中。該法指出:「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我們是用轉化為資本這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體現和報償;利用股權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堅力量和保持對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續成長。」,這說明股權激勵是員工利用人力資本參與分紅的政策之一。
華為重視人力資本還體現在對研發的投資上。華為每年都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研中,這高出國內高科技企業科研投資平均數的一倍多。在資源的分配上,華為認為管理的任務就是使最優秀的人擁有充分的職權和必要的資源去實現分派給他們的任務。
三、有差別的薪酬體系
通過薪酬體系來達到激勵的目的首先要設立有差別的薪酬體系。華為通過股權激勵,不僅使華為成為大部分員工的公司,同時也拉開了員工工資收入水平的差距。隨著近幾年華為的發展,分紅的比例有了大幅上升,分紅對員工收入的影響因子達30%以上,這對員工而言很具有激勵性。
股權激勵除了薪酬結構需要有激勵性,還需要績效考察具有公平性。華為公司在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上採取定期考察、實時更新員工工資的措施,員工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沒有被管理層發現,只要努力工作就行。華為的這種措施保證了科研人員比較單純的競爭環境,有利於員工的發展。華為股權分配的依據是:可持續性貢獻,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擔的風險。股權分配向核心層和中堅層傾斜,同時要求股權機構保持動態合理性。
在保持績效考核合理性的同時,為了減少或防止辦公室政治,華為公司對領導的考察上也從三維角度進行,即領導個人業績、上級領導的看法以及領導與同級和下級員工的關系。領導正式上任前要通過六個月的員工考核,業績好只代表工資高,並不意味著會被提升。這樣的領導晉升機制從道德角度和利益角度約束了領導的個人權利,更加體現了對下級員工意見的尊重。
四、未來可觀的前景
股權激勵不是空談股權,能在未來實現發展和進行分紅是股權激勵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在行業內華為公司領先的行業地位和穩定的銷售收入成為其內部股權激勵實施的經濟保證。根據Informa的咨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前50強中的36家。2008年很多通訊行業業績下滑,而華為實現合同銷售額233億美元,同比增長46%,其中75%的銷售額來自國際市場。
華為過去現金分紅和資產增值是促使員工毫不猶豫購買華為股權的因素之一。據了解,隨著華為的快速擴張,華為內部股近幾年來實現了大幅升值。2002年,華為公布的當年虛擬受限股執行價為每股凈資產2.62元,2003年為2.74元,到2006年每股凈資產達到3.94元,2008年該數字已經進一步提高為4.04元。員工的年收益率達到了25%~50%。如此高的股票分紅也是員工願意購買華為股權的重要原因。
D. 怎樣買你們華為的股
首先要正式入職華為,
其次需要服務兩年以上,
最後是考評合格後才有資格購買
E. 華為概念股有哪些
大富科技、華星創業、盛路通信、亞洲光學、利達光電等。
1、大富科技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1年,是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結構件生產服務商,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股票代碼:300134.SZ。
2014年4月4日,大富科技承認與特斯拉的合作關系,並預計2014年訂單不超過1.9億元。
2、盛路通信
盛路通信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各類通信天線、微波器件設備研發和生產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國內領先的天線、射頻設備及器件的生產基地,產品主要為天線、射頻有源設備、射頻無源器件等1500多個品種。
公司擁有一個大型微波暗室和五個標准微波屏蔽室,並配備有100多台安捷倫的先進測量儀器儀表、多套三階互調測試系統和近遠場天線方向圖測試系統;環境實驗室擁有鹽霧、振動、高低溫恆溫恆濕、紫外線耐氣候、淋雨等全套實驗設備。
3、華星創業
華星創業,前身華星有限成立於2003年6月5日,注冊資本50萬元。2008年7月17日,經股東會批准,華星有限以截至2008年5月31日經審計的凈資產4,431.46萬元摺合成股份有限公司3,000萬股,整體變更為華星創業。
2008年7月24日,公司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3301 0800 0004 579,法定代表人程小彥,注冊資本3,000萬元。
4、亞洲光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早期與日本合作研磨鏡片,現生產多種高科技光電產品,如光學鏡頭、光學薄膜元件、顯微鏡零組件、照相機器材、激光測距儀等。
1995年成功開發另一項新產品 ─ 雷射測距儀(透過POWERLINK(B.V.I)在菲律賓投資SCOPRO子公司生產瞄準器產品),至98年又透過Asia(B.V.I)轉投資東莞信泰,開始生產光學鏡片、相機之組裝及加工,正式發揮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之分工優勢,目前則是積極跨入DWDM領域。
5、利達光電
利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光學元組件製造企業。主要經營范圍:光學零件、光學薄膜產品、光學鏡頭、光學引擎、光學輔料、光電儀器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
產品應用領域:數字投影機、數字高清大屏幕投影電視、數碼相機、DVD、航空航天探測等高精度光學系統。
F. 華為的股權激勵是怎樣的
首先,華為並沒有全員持股,我研究了華為近些年披露的財報,都顯示華為有很多員工得到了股權激勵,但並不是全員持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達96768人,華為有18萬員工,參與股權激勵的員工人數超過50%,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持股降至1.14%。
華為成立了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員工代表會由115名持股員工代表組成,代表全體96768名持股員工行使有關權利。
【激勵】貿然效仿華為全員持股,可能適得其反
華為為何沒有全員持股,其實從任正非先生的講話中就能得出結論,那就是得到股權激勵的華為員工,必須是滿足一定條件的員工,比如滿足最低的工作年限要求,滿足考核的工作業績要求,等等。
其次,股權激勵不是大鍋飯。
有些企業家或者創業者認為,既然股權激勵的作用這么大,那我就給所有的員工做股權激勵好了,大不了我把整個股權池子做大,這樣每個員工都有份,拿到股權的員工就會打了雞血一樣為公司工作了。
如果這樣做,不但不能起到股權激勵效果,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上上周就有一個客戶,找到我們,他們自己做了一套股權激勵的方案,希望我們做風險把控。
有律創始人,著名股權專家,王英軍律師說:如果涉及到股權激勵,有律不會只做法律風險控制的服務,因為這個服務不能充分體現有律股權激勵服務的真正價值。同時,股權激勵的風險不只是違約之類的合同法律風險,還有股權激勵方案實施的可操作性,股權激勵效果的可期待性。
而我們看過方案之後,發現這個客戶就存在全員激勵的問題。公司已經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5億元,員工將近100人。公司想對這100人都進行股權激勵。在溝通的時候,公司創始人甚至引用了阿里前台被股權激勵,最後成為阿里合夥人的案例,她也希望通過這個案例來激勵全體員工,達到公司更快發展的目的。
在分析了全員股權激勵的利弊後,客戶接受我們的建議,對股權激勵方案進行調整,並且對方案中的定價機制、行權機制、考核機制、轉讓機制、套現機制、退出機制以及違約機制等都重新進行了調整。客戶也相當滿意。
最後總結一下,公司的股權激勵不能夠不考慮公司發展狀況,直接搞個全員的股權激勵,應該是一個由原點逐漸向外、呈扇形擴張的過程。
G.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華為沒上市
H. 華為概念是不是股票
如果了解華為的人就知道,華為和老乾媽企業一樣,都是一個不想上市的企業,所以至今華為都沒有上市哦,自然普通人就無法購買到華為的股票,但是有華為概念股哦,下面看看有哪些概念股吧。
華為沒有上市,股票投資者自然無法購買華為的股票了,但是華為內部有自己的分紅股,只有華為的部分員工可以持有,所以目前買不到華為的股票哦。那麼華為為何不上市?
一些業內人士也給出了不同的分析。比如,有人認為華為不缺錢,沒有必要上市股票融資。當然,也有一部分的人這樣認為的。覺得華為其實是很良心的企業,市面上一些企業都會以坑散戶為方向,尤其是很多的大股東們,根本不會管散戶們的利益如何
I. 股票投資分析報告
平時不好好學習,現在有作業不會寫???明確的告訴你,這里不會有人幫你寫的。這種問題我見得多了,200分都沒有人寫。如果只是某人買的股票,需要分析下,我會幫助,但是只要是涉及到作業,考試題目等。是不能幫你們的。對你們一點好處都沒有!
J. 華為員工持股:是投資分紅還是薪酬激勵
是薪酬激勵。
華為公司對員工的內在激勵:
1、體現在工作內容、文化氛圍和工作生活平衡度上的精神方面的感知。具體就是工作內容的挑戰、培訓發展的機會、文化氛圍的和諧、公平透明的機制、同事的互助友愛等等一系列非物質方面的因素。
2、通常來說,五種主要的薪酬組成部分對員工在吸引加入、繼續留任和激發激勵三大功能上分別起著高、中、低三個不同作用。對保留員工影響最大的薪酬組成項屬於長期激勵,即股票認購。華為在每個財年開始之際,華為各個部門的高層管理人員開始確定新的年度符合認購股票資格的員工名單。
(10)華為公司股票投資建議擴展閱讀:
華為公司的文化:
1、聚焦:新標識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體現出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的核心理念。
2、創新:新標識靈動活潑,更加具有時代感,表明華為將繼續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持續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3、穩健:新標識飽滿大方,表達了華為將更穩健地發展,更加國際化、職業化。
4、和諧:新標識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同時,加入了光影元素,顯得更為和諧,表明華為將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和諧商業環境,實現自身的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華為業績漂亮逆市漲薪 中興形勢預警犒賞高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